嘉兴附近哪里好玩:西方地缘政治学思想史略记 未世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18:45

西方地缘政治学思想史略记

未世民

许多朋友都在讨论地缘政治战略学说,可是很少有人提到这一学说的历史。今天,我就我所知道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的历史来作一点介绍。

 

一.拉采尔

拉采尔(1844~1904),德国慕尼黑工业学校教授和莱比锡地理学教授,一生著说繁多,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运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有机体理论或称为国家生命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内容:

1.一个特定社会的人群集团或民族在特定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组织——国家是一种单细胞的国家有机体。

2.国家的基础是土地,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片土地的有机体。国家离开土地即失去了国家生命的存在基础。国家是土地上人类的最大劳动成果。

3.把国家比作人体,边疆属于末端器官;生长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国家首都则为头脑、心脏和肺腑。同时,国家又属于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它是生命的物体,不断增长,国家的向上发展,就是土地与人民结合关系的增长。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国土地域的发展。

4.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侵占别国领土时,就是其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空间有机体的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对,它就会超越这些界限。这实际上是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思想基础之一,也为许多有世界野心的强国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能从纳粹德国与日本的扩张战略中看到这拉采尔理论的明显影响。

因此,有人把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的运动论归结为“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和“边疆动态论”的统一体。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尽管他并未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概念,但后人还是根据拉采尔的国家理论确认他为地缘政治学的鼻祖。

 

二.哲伦的新创

 “地缘政治学”一词,是瑞典政治学家哲伦(1864~1922)首创。他利用拉采尔关于有机体的国家论发展了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的行为应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力量,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吞并弱小的,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这样一来,力量因素就成了国家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影响大陆及全球的政治。哲伦在世时沙皇俄国对瑞典的威胁十分巨大,故此他提出的政治思想是以德国为核心打造一个北欧集团,从而统一北欧,共同对抗俄罗斯及后来苏联的扩张。这一战略思想实际上极度符合后来德国国内形成的纳粹势力的欧亚三大区域的构想,所以哲伦学说成了德国地缘战略学派的基石与早期思想。

 

三.马汉的海权论

 “海权论”最先是由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1840~1914)提出的,1890年发表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海权思想”。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马汉的海权论认为,影响各国海上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1.地理位置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海权”,首先必须在地理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2.自然结构

只要一个国家拥有无数得到保护的优良港湾和深入腹地富庶地区的大河,这个国家发展海权的动力在一定时期就会爆发。

3.领土范围

因为领土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口的分布,如果拥有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的人口分布,那么这个国家海权发展的主要内部障碍就不存在了。

4.人口数量

一个海权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口,才能有大批水手以及从事制造海军设备的劳动力。

5.民族素质

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关键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

6.政府性质

即政府有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

此外,马汉还提出海陆的增长或削弱,同时还受制于下列因素:

1.一国国内生产力水平,它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2.必须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运输船只。

3.殖民地和基地应能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的运输

4.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

马汉认为,关于海上武力与一国的海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上武力因竞争而生并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

2.海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参加海上战斗,保卫国家海权体系的完整和正常运转。

3.海军创立后,不仅要将国家的海权推广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而且要讲它逐步演变成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

马汉的思想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创建的海权学派导致了全球“新海军”的崛起。美国史学界称他为“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当时,美国完全征服本土大陆,马上就要由内陆国变为海洋国,马汉的著作成了这种发展的理论基石。

马汉的名著《海权论》、《海军战略》、《论亚洲问题》、《欧洲的冲突》中实际上包含了后来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心脏地理枢纽论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的全部内容,他实际上是美国后来走向强大的重要战略设计家与杰出思想家,历史学家。如果没有马汉,美国历史恐怕未必能这样顺畅的形成美国的世界霸权。

马汉在书中提出要关注欧亚大陆,他实际上认为对待欧亚大陆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控制战略与思想。比如他认为美国应该与英国、日本这样的欧亚大陆边缘强国共同合作对抗处于欧亚核心区域的强国,目的是为了不能让处于欧亚大陆重要位置的大国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从而控制边缘地区,最终导致这一强国独自控制欧亚大陆从而对美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

马汉对美国海上霸权战略的表述与对美国世界战略的设计实际上被后来的美国历届政府与军事领导人所采纳。今天,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美国的政策文件与马汉的著作,大家还是会发现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若隐若现有着马汉当年的战略思想的影子。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实际上是马汉学说的重要继承人物。与美国长期战略对抗的苏联在马汉之后诞生了海军战略学家,号称苏联的马汉的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元帅,他的著作可以和马汉的海权理论一起作为世界地缘战略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加以阅读。

 

四.麦金德的陆权论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曾是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作名为《历史的地理枢纽》著名论文,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学者。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

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

麦金德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了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波斯和中国的西北西南辖地,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

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麦金德在报告中分析认为,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的是俄国和德国,因此警告西方防止俄国的扩张和俄德联盟。麦金德提出战略学说本意是想说俄国与德国的联合有可能会威胁到大英帝国的霸权地位,然而由于德国所处的大陆位置,它比麦金德的祖国更能从该理论中获益。

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而依靠欧洲边缘地区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作桥头堡、北美大陆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认为“地中洋” 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

我们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北约成立的影子与轮廓,可以说麦金德的学说实际上是西方大国与苏联冷战的理论体系,它整整影响了西方数十年的战略思想。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西方大国在中东、北非与里海、中亚对俄罗斯的围堵,这一思想成就了美国及所谓的西方联盟,实际上是对整个东方民族的一种孤立与包围、瓦解、打击。

诚如马汉所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谁胜谁负的问题将对世界的战略平衡产生长期的影响,关系到世界霸权的基础与各大民族的前途,人类的命运,麦金德的著作与理论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国际关系与军事战略的人们经常提出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各大强国制定他们的对外政策的重要视角,我们可以从马汉与麦金德的著作中看到整个西方霸权的理论与思想脉络。

 

五.德国地缘政治学派

德国地缘政治学是西方地缘政治学中的一个极端主义思想流派。它发展于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又急于复仇的岁月里。代表人物是纳粹地缘政治学家哈斯霍夫(1869~1946)。

哈斯霍夫在一次大战中曾任德国陆军少将,纳粹时期官至德国科学院院长。他在德国慕尼黑创立了地缘政治研究所,还于1924年创办了《地缘政治学杂志》(月刊),使之成为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支持者和倡导者。

哈斯霍夫及其创立的德国地缘政治学派深受拉采尔、哲伦和麦金德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成以下几个论点:

1.国家是一个有机体

生长的意志、生活的意志、获取权力的意志,决定国家的命运。

2.生存空间

指足以供养一国人口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国家既然是一个有机体,它必须进行扩张。出于其生命的本能追求,国家必须向其领土之外进行扩展,即扩张其生存空间。大国即是扩张的国家,没有一个大国真正处于“饱和”状态。新的国际法应确认生存空间扩张的必要性。

3.国家经济自给自足

经济自给自足是国家独立存在的需要,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要求经济的边界不可超越防御的边界线。如果生存的需要依赖外部世界,将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泛地区

现代世界中成功的扩张将最终导致具有地理意义的大国组织形式——泛区的出现。1941年,豪氏将当时的世界划分为四个各由一强国控制的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泛美利坚区、以日本为主导的泛亚洲区、以德国为主导的泛欧非大陆和正在形成中的以苏联为主导的泛俄区域。最后,德国应当强大到接管泛美和泛亚地区。

5.海权和陆权

相对于俄国而言,德国同样享有控制世界权力“枢纽”地区的有利条件,而且比俄国更易接近海洋,因此,德国应追求双重的世界权力,既控制心脏地带,又夺取海上霸权。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哈斯霍夫的大泛区域理论是轴心国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地缘战略依据。

西方的这些地缘战略思想都是用血和火的经验与教训写成的,其中英国为了得到海上霸权先后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国进行过长期与血腥的战争。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不能不说他们流尽了男儿血,大家可以看看法国大革命前的英法战争史,刀光剑影,厉兵秣马,为了霸权多少英雄尸骨无还,为了霸权组织海盗,为了霸权贩运黑奴,为了霸权英法海军在特拉法尔角海战中拚尽全力,还是为了霸权贩卖鸦片以控制整个东方,这就是英国的霸权建立史,用血、用泪、用罪恶、用侵略书写了那一页的历史。地缘战略学就是英国建立这种霸权的军事与政治理论基础之一,我们可以从英国著名外交家卡斯尔累的大陆均势外交战略中看到他对霸权政治与战争、外交关系的理解。

到了后来,崛起的德国在欧洲中部西抗英国、东抗沙俄。作为后起之秀,为了统一连续三次作战。统一后富国强兵,德国侵略了非洲与中国山东。也是为了世界霸权,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向各大强权挑战,为的是就是争夺在欧洲与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的权力。

在历史上的英法战争时期,法国统治者曾用军事与外交手段分裂德国。这是因为法国人知道德国一旦统一起来欧洲将不再是法国大陆强权的天下。这其中进行的血腥争斗斑斑血迹在史册中依稀可见。德国从历史上看为了生存不惜与列强刀兵相见,这个民族不但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的哲学与思想巨人,更有那不屈的民族精神,这是德国能在一系列战败与历史困境中生存并依然强大的根源所在。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地缘战略学在德国人眼中实际上是重新划分世界权力棋局的工具与方法。

回来头来说美国,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历史。美国为了控制中东、控制中亚、控制边缘地区与心脏地区进行的外交、政治与军事斗争无一时停下来过。到现在为止的历史我们不能不说实际上是美国的霸权史。

我们有的人在幻想和平,幻想一切,可是我们仔细翻开历史看看,历史中有哪个大国的奋起是在和平中实现的?我不是鼓吹战争,我是在用历史对现实进行诠解,其实我们仔细地研究地缘政治思想史,就会发现我们要想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就别无他途,必须与原先的世界秩序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与争斗。因为原先的秩序中并不是原来就有我们的座位,我们要坐上去,必须向整个世界秩序交出我们的答卷。

历史是用血写成的,这一份答卷并不是爱情小说与田园诗式的幻想曲目,地缘政治学是英美实现霸权的秘笈,大家可以看看历史上最有名的地缘战略学说都诞生在那些国家,而这些国家大部分依旧在世界权力天平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应该在这一领域继续沉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