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竞争法原理: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书赢天下)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5:43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书赢天下)24 
作者:醉罢君山 回复日期:2008-6-5 6:48:49 
回复 
  (虽远必诛--266)
  
  从168年到176年九年时间里,鲜卑六次攻打并州,四次进攻幽州,一次进犯北地,侵略越来越频繁。
  177年(灵帝熹平六年)春季始,鲜卑的军队竟然在东、西、北三面同时发动对汉帝国的进攻,前后共进攻了三十余次。此时的鲜卑拥有十万大军,兵力之强,可以与当年的匈奴相媲美。
  面对鲜卑在北方的巨大威胁,护乌桓校尉夏育上书朝廷,请求政府发兵出塞反击鲜卑。于是朝廷任命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会同乌桓校尉夏育,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共同出击鲜卑。对于这次军事行动,朝廷中许多大臣均持反对意见。蔡邕认为讨伐的时机不对,如今久经战乱的汉帝国财政困难,国力不济,而鲜卑则如日中天。以段颎一代名将,平定羌乱尚且花费十余年的时间,而田晏、夏育均是段颎的老部将,在军事才干上不及段颎,贸然出击,凶多吉少。
  灵帝刘宏对蔡邕的意见置之不理。
  
  该年八月,夏育兵团出高柳,田晏兵团出云中,臧旻兵团出雁门,各率领骑兵一万余人,三路出击,杀入鲜卑境内,深入二千余里。这是继金微山之后,汉军对外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气势汹汹,但是汉军的问题暴露无遗,在缺乏国家财力支持下的长距离奔袭战,最后的结果便是全线的溃败。
  鲜卑领袖檀石槐诱使汉军深入,然后动员鲜卑东、中、西三部的大军,分别迎战汉军三路远征军,以逸待劳,而且充分凭借机性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开始猛扑后勤补给不足的汉军,结果汉军遭到惨败。三万大军中,超过二万人被杀,另有数千人被俘虏,三位主将分别率数十人狼狈返回国内。
  这次惨败令汉帝国骇然发现,一个类似于以前匈奴国的强大外敌已经羽翼渐丰,成为中国的劲敌。不过鲜卑虽然强大,要击败汉帝国却也是难事,在歼灭汉军远征军之后,鲜卑人想乘胜进攻,便发动一万多骑兵猛攻辽西,被辽西太守赵苞击败,在这次防御战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憾的故事。
  
  赵苞出任辽西太守之后,准备把母亲妻子接到辽西,正当她们到达柳城时,正好遇上鲜卑军队,便被鲜卑人俘虏了。当鲜卑人得知她们二人是太守赵苞的母亲与妻子时,大喜过望,准备以二人的性命来威胁赵苞投降。赵苞得知鲜卑人入侵,率二万士兵迎战,与鲜卑人对峙,此时鲜卑人把赵苞的母亲与妻子拉出来示众,赵苞见状一声惨叫,这是一个男人最难以决择的时刻,赵苞一腔心痛,泪流满面,一阵悲号,对着母亲喊道:“作儿子的不孝,本想迎母亲朝夕奉养,不想却给母亲带来祸患。以前是母亲的儿子,现在是国家的大臣,大义所在,不得顾及私情,孩儿万死不抵罪责啊!”这是何等的艰难啊,何等的艰难啊,肝肠寸断,难道只有这种残忍的选择方可成就英雄之路么?
  赵苞的母亲此时却很平静,她远远地喊道:“威豪(赵苞的字),你不要哭,人生死各有命,岂可以顾虑太多,而亏忠义之志呢?老娘虽不懂大义,却也知道王陵母亲的故事,她面对汉使伏剑自杀,就是要坚定儿子的志向,你也要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赵苞含泪顿首,然后下令大军对鲜卑发动总攻,所有的将士都成为这悲壮一幕的见证者,对鲜卑人的仇恨如烈火喷涌,恨不得杀尽这些侵略者,于是全军众志成城,英勇向前,如排山倒海一般杀向鲜卑人的阵营。手忙脚乱的鲜卑人杀死赵苞的母亲与妻子,但这只是更加激起汉军士兵为赵苞家人报复血恨的决心,最终鲜卑的侵略者兵败如山倒。
  战后,赵苞带着母亲与妻子的尸体回到家乡安葬,他对乡亲们说:“我吃国家的俸禄,如果难避职责,是为不忠;我以母亲妻子的性命来保全节义之名,是为不孝;如此,我还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呢?”最后竟吐血而亡。
  

作者:醉罢君山 回复日期:2008-6-5 6:57:25 
回复 
  补充一则关于王陵母的资料
  
  王陵是汉初人,曾随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王陵家在县里是名门望族,刘邦那时地位卑微,但他交情还不错,刘邦象对待兄弟一样敬重王陵。刘邦起事时,王陵也聚众数千人,跟着刘邦干。那时项羽刘邦对仗。一次,项羽抓住了王陵的母亲,把她安置在军中,派人去告诉王陵,叫他来投降。王陵没来,汉高祖刘邦派来了使者要见王母。楚军为了让王陵母劝说王陵快来投降,答应了这次会见。王陵母见到汉使者后,立即告诉使者说:“回去告诉王陵,刘邦是好人,好好跟着他干,不要因为我在这里而心怀二意,告诉他我已经死了。”说完扑向楚将手中的剑尖,自杀身亡。王陵母用自己的死坚定了王陵随刘邦打天下的意志。项羽见王陵母死大怒,竟下令把王陵母尸体煮了。这更使王陵立志为母报仇,终和汉高祖定天下,位至丞相。  
作者:醉罢君山 回复日期:2008-6-9 8:15:00 
回复 
  (虽远必诛-267)
  
  几年后,鲜卑的领袖檀石槐病死,时年四十五岁。檀石槐之死,使鲜卑开始走下坡路,他的儿子和连被推立为鲜卑首领,但是和连的能力与魄力与檀石槐相差甚远,族人多半不服他。和连延续扰掠汉帝国边疆的政策,对汉边境屡屡用兵,但在一次攻打北地郡的战斗中,中箭身亡。和连死后,在和连的儿子骞曼与侄子魁头之间爆发权力斗争,使得檀石槐一统鲜卑的局面被打破,各部落的联盟瓦解,鲜卑也进入一个衰退期,对汉帝国的威胁削弱了许多。
  从东汉中期始的南匈奴不断叛乱以及鲜卑人的南侵,使得汉帝国的北疆频现危机,使得原本因羌战而困顿的局面更加恶化。经济上的恶化加上朝廷中权臣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以及桓灵时代的“党锢之狱”,使得大批忠正梗直之臣,要么被杀,要么被罢,遂使地方重臣,多为把持朝政者的爪牙,只效忠于上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又导致政局的腐化,终于酿成官逼民反的汉末大起义。因此北疆的诸蛮族之乱,也是东汉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拖垮汉帝国的羌战
  
  羌乱就象汉帝国身上的癌细胞一样,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总是无法杀灭。
  107-118年的羌乱耗费了帝国二百四十亿的巨资镇压,方才告一段落,但远非羌战的结束。仅一年后(120年),又发生了沈氐羌进攻张掖的事件。护羌校尉马贤是一位骁勇的战将,同时也是主张对羌人进行高压政策的将领。马贤率一万人向沈氐羌发动进攻,大破沈氐羌,杀一千八百人,俘虏一千余人,其余沈氐羌部落全部投降。
  当马贤军入张掖作战时,后院起火,当煎羌乘机进攻防备空虚的金城郡。马贤在击破沈氐羌之后,迅速回师,讨伐当煎羌,一直追出塞外,杀数千人。
  紧接着,位于金城郡的烧当羌也重新反叛,在酋豪麻奴的带领下,入湟中,马贤四处征讨,率军入湟中作战,击败麻奴,迫使麻奴在122年向汉阳太守耿种投降。
  126年,陇西郡钟羌复叛。马贤率军与钟羌人在临洮决战,杀一千多人,其余羌人投降。
  这几次羌人的反叛,可以说是107-118年羌战的余波。经马贤以六、七年的扫荡,凉州地界内的羌乱基本上平息。汉羌又维持了数年的和平。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34年,钟羌部落在酋豪良封的领导下再度反叛,此时担任护羌校尉的马续率军镇压,杀死钟羌数百人。良封率部众撤退。由于羌战又起,朝廷将对羌作战战功最著的马贤再次调到前线。次年(135年),马贤大破钟羌部落,杀死其酋豪良封以下一千八百多人,钟羌部落共计十万人复降。
  由于马贤在羌战中的杰出成就,朝廷重新任命他为护羌校尉。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谁也不知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何时是个尽头。
  三年后(138年),烧当羌再叛,在其首领那离的指挥下,入寇金城。马贤挫败了那离的进攻,并于次年(139年)击杀了那离,并歼灭烧当羌军一千二百余人,平定了那离之乱。
  羌乱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汉官吏的苛政,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均对羌人实施高压统治,羌人不堪重负,于是又铤而走险。140年,大规模的羌乱又一次爆发,并州、凉州境内的且冻羌、傅难羌率先发难,起兵反叛,联手进攻金城,之后,其他羌胡部落也卷了进来,声势浩大,向三辅(长安地区)发动进攻。
(虽远必诛--268)
  
  此时帝国政府发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赶快撤了来机与刘秉的刺史之职,但为时已晚,剩下的方法,只能是在战场上决一生死了。因为战场离长安地区不远,朝廷动员了左右羽林军、北军五营、各郡国驻军共计十万人,以护羌校尉马贤为征西将军,进屯汉阳郡。为了防止羌军势力的扩张,汉政府下令在扶风到汉阳道路两旁修筑了三百座军事堡垒,以确保长安城的安全。
  
  马贤能否胜任“征西将军”之职呢?虽然马贤在担任护羌校尉期间战绩颇著,但是他却居功自傲,行军作战掉以轻心,每到一处,都是大吃大喝,行军速度缓慢,拥妻抱妾的,以致于马融、皇甫规等人都上书朝廷,认为马贤必遭败绩,不过皇帝对这种警告置之不理。
  果不其然,第二年(141年)正月,马贤与且冻羌在射姑山会战,结果大败,马贤与他的两个儿子也战死沙场。羌人的势力直逼三辅地区,西汉历代皇陵也被羌人所焚烧破坏。羌战的局势急转直下。
  武都太守赵冲率军与巩唐羌作战,击毙羌军四百余人,降二千余人,稍稍缓和严峻的局面,为了保护三辅地区不失,朝廷急调一万五千人进驻长安附近,加强守备力量。
  次年(142年),赵冲继续对羌军实施军事打击,迫使罕羌部落五千余户投降。由于赵冲在扫荡西羌的一系列战役中表现杰出,朝廷任命他出任护羌校尉。赵冲确实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将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143年),终于扭转战争的被动局面,他在夏季与冬季发动了两次对烧当羌的攻势,斩首一千五百级,前来归降的诸羌计有三万余户。
  正当赵冲踌躇满志之时,不想在144年却发生了部将马玄的叛变,马玄率领叛乱的羌人逃出塞外,赵冲立即率军追击,结果行至鹯阴河时,赵冲军中的六百多名匈奴人突然叛变,离开大军扬长而去。赵冲立即率数百人追击,不幸遭到羌人的埋伏,数百名将士全部遇难,赵冲也战死。
  
  赵冲虽然战死了,但是在他的打击下,羌军的势力也遭到重创。145年,左冯翊梁并以和平的手段,收降诸羌部落共计五万余户,这次大规模的羌战方才告一段落。
  从134年-145年十余年间的羌战,又耗费国家财政八十亿钱的巨款,生灵荼炭。羌人的军事力量其实并不能与西汉时代的匈奴人相比,但对汉帝国的巨大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当年的匈奴。无论是羌还是汉,都为这场旷日持久,望不到尽头的战争付出惨重的代价。
  巨大的代价,所换来不过是十四年的和平。
  
  159年,居住于塞外的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羌部落,联合发动对陇西、金城的进攻。此时的护羌校尉是段颎,段颎是东汉晚期最杰出的将领,富于兵略,而且作战极为骁勇。段颎得知羌人入寇,马上率军迎战,羌军总算见识到段颎的本事,汉军攻势如潮,斩杀敌人二千余人,俘虏一万多人。
  次年(160年),羌人残余部队与烧何羌酋豪再次入寇边关,进攻张掖,同时派一支奇兵星夜偷袭段颎的兵营。护羌校尉段颎在此战中尽现其悍能本色。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斗,双方较量是意志力的强弱,段颎率军下马迎战,从夜晚战到中午时分,杀得刀折矢尽,羌人终于抵挡不住,鼠窜而去。段颎率军苦苦追赶,且行且战,昼夜发动进攻,不带任何军粮,以确保军队的强大的机动性与速度。饿了便宰杀马匹吃,喝了就吞雪。就是凭借这种坚忍的意志力,段颎一路跟踪追击四十余日,出边塞二千余里,一直追到积头山。
  此役段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杀死烧何羌的首领,歼灭羌军五千余人,同时段颎还顺路攻击石城的羌军,斩杀一千六百余人,另外还攻击白石山的羌人部落,又杀获三千余人。
(虽远必诛-269)
  
  在塞外羌人起事的鼓动下,塞内的羌人部落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161年,先零羌、沈氐羌以及其他羌部落反叛,大掠并州与凉州。段颎在湟中征召归附的羌人,组建一支讨伐军,准备开赴前线与叛羌作战。
  此时的凉州刺史郭闳见段颎屡立奇功,便低估了羌人的力量,他也想有所表现,好分享段颎的功劳。于是郭闳千方百计阻挠段颎的兵团开赴前线,时间一长,段颎兵团中的这些归附的羌人无所事事,思家心切,便纷纷逃回去。郭闳见状,便参了段颎一本,将此责任统统推到段颎身上,结果段颎被撤职,召回洛阳,关入监狱中,判处服苦役。
  段颎一走,朝廷以济南相胡闳担任护羌校尉,但是无论是郭闳还是胡闳,统统不是带兵打仗之才,于是羌叛军气焰嚣张,四处出击,政府军无力镇压。
  朝廷深感名将的匮乏,下令征求有勇略的人为将领。泰山太守皇甫规上书道:“与其寻找有勇略的将领,不如天下太平无事;与其精通孙子与吴子的兵略,不如寻求清正廉明之人。”皇甫规没有明言,但暗示朝廷,战乱的由来,并非没有得力的将领,可是战争却接连不断,其背后之原因,乃是地方政府的苛政,乃是官逼民反。朝廷求将只是治标,要治本必须要肃清吏治,以清正廉明之人来担任地方政府长官。
  朝廷于是任命皇甫规为中郎将,全权负责关西的军事。
  
  皇甫规与段颎都并列为东汉晚期的名将,然而两人风格相去甚远。段颎作战勇猛,有奇谋,意志坚强,奉行武力高压政策;而皇甫规长于战略,他不以打赢一场战役为荣,而是要研究战争爆发的原因,从本源上断绝战争的隐患,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皇甫规是安定郡人,出身于将门之后,祖父皇甫棱曾担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担任扶风都尉,但是皇甫规却一直是一个布衣平民,直到140年西羌叛乱围攻三辅,马贤率军迎战时,皇甫规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上书,认为马贤一定会失败。果不其然,马贤最后战死于射姑山。
  这事让安定郡的守将知道了,认为皇甫规这个人有兵略,便让他担任功曹,领兵八百,与羌人作战,结果皇甫规作战勇猛,手刃多名敌人,击败羌人的进攻。对于皇甫规来说,自己一腔经天纬地之才,着实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于是上书朝廷,请求为国家效命,但是朝廷对他这种无名之辈不闻不问。之后,皇甫规被举荐到朝中,在答皇帝的问策中,对当权实力派人物梁冀冷嘲热讽,结果得罪了梁冀,他便辞官返回家中,教授《诗经》《易》,有学生三百余人。直到梁冀死后,他才出任泰山太守,当时泰山郡是个治安很乱的地方,皇甫规到会后,迅速把泰山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而声名鹊起。这次羌战又一次爆发,皇甫规终于有机会领兵出战,一展自己的抱负。
  
  这一年的十一月,皇甫规牛刀小试,向羌军发动进攻,斩获八百人。皇甫规深知羌人之所以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官吏的逼迫,是属于官逼民反的类型,因而他并不急于对羌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在羌人区建立威信,施予恩德。先零羌人对皇甫规其人也早有耳闻,见皇甫规与以往的地方大员很不一样,大家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竟然有十万人向皇甫规投降。
   (虽远必诛-270)
  
  第二年(162年)三月,沈氐羌进攻张掖、酒泉。皇甫规以归降的先零羌人为主力,兵进陇右。然而在征战途中,军中遭到瘟疫的袭击,死亡人数超过十分之三,这种情况之下,能否稳住先零羌人是极为重要的事。皇甫规冒着被瘟疫传染的危险,前往各军营中巡查,对生病的将士进行慰问,使得这些先零羌人心怀感激。这事传出来后,东羌诸部落(东羌乃是对长安附近及其东部羌人之称呼)纷纷来向皇甫规投降。
  皇甫规一方面打击沈氐羌,一方面整饬吏治。安定太守孙隽收受贿赂,强取钱财,声名狼藉;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等人,对归降的羌民大开杀戒;凉州刺史郭闳,河阳太守赵熹等人老弱不堪重任,却倚恃权贵,不遵法令。皇甫规逐一向朝廷反应,使得这些贪官恶吏,有的被罢官,有的被处死。皇甫规不仅要打赢一场战争,而且要消除战争爆发的根源。羌人听到此佳音后,莫不欢欣鼓舞,最后,沈氐羌在其首领滇昌、饥恬的率领下,十万人向皇甫规投降。
  
  皇甫规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平息一场可能后患极大的羌乱,他解决羌乱的手段与眼光都有独到之处,试图从本源上切断羌乱频繁发生的根源。可以说,皇甫规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将领,然而他的不幸是出生于正走向没落的帝国时代。
  为人正直的皇甫规此时大权在握,持节为将,督关西军,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他在朝中不愿意结交权力极大的宦官集团,在地方又不断地弹劾贪官污吏。曲高和寡,皇甫规的尽忠职守,换来的是四处树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许多人巴不得打倒他。大家都想打倒皇甫规,那么他的好日子也差不多了。
  只消轻轻一改,就可以把皇甫规的伟大功绩抹得一干二净了。反对派们达成一个共识,向皇帝弹劾皇甫规,弹劾什么呢?以皇甫规的为人,是很难被抓到把柄的,那要告什么呢?告他欺君。于是乎皇帝(桓帝)听到这样的说法了:皇甫规其实不会打仗,也没啥本事,只是以重金贿赂羌人首领,让他们表面上投降,这样以贪天之功,欺瞒圣上。
  汉桓帝本来就是有名的晕君,一听心里很不高兴,下诏责皇甫规,并且召皇甫规回到洛阳。当时宦官徐璜等人想从皇甫规身上捞点好处,但是皇甫规坚决不肯贿赂宦官,结果最后被逮捕,判处服苦役。
  
  从段颎、皇甫规二人类似的遭遇中,可见此时东汉政府已经昏弱到何等地步了。
  皇甫规平羌事来尚未大功告成,便遭陷害,使得羌人也倍感惶恐,又联手反叛,乌吾羌攻打汉阳,酋豪滇那攻打武威、张掖、酒泉。到了163年时,羌人势力又转盛,蹂躏凉州,朝廷重新起用段颎为护羌校尉。
  羌人们知道段颎的厉害,于是酋豪滇那、良多等酋豪三百余人,率大大小小三千余部族(羌人中大部族中又常分为许多小部族,所以数量极多)前来归降。拒绝归附的有当煎羌与勒姐羌等,仍然集结重兵,与段颎对抗。
  段颎作战以剽悍著称,他是一名令羌人胆战心惊的名将。164年冬季,段颎率一万余人对当煎羌发动进攻,大破当煎羌,杀死其酋豪以下四千余人。第二年(165年)春天,段颎转而攻打勒姐部落,杀四百余人,投降者二千余人;与勒姐羌战事刚结束,段颎不等军队休整,便于夏季发动对湟中地带当煎羌的打击,但是首战失利,反而被当煎羌围困了三天三夜。段颎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穿越羌人的封锁线,从外围发动强攻,终于大破羌军,斩杀数千人。当煎羌被迫撤退,段颎作战风格是极为顽强,他的部队耐力极强,一路穷追猛打,辗转于山谷之间,从夏季打到秋季,没有一天不作战。经过数月的追剿,羌人饥困逃散,窜入武威。
   (虽远必诛-271)
  
  自段颎担任护羌校尉以来,与羌人大小百余战,斩首二万三千级,俘虏数万人,缴获的牛马羊等八百余万头,降服羌人大小部族一万余个,段颎战攻卓著,被授予“都乡侯”。然而,段颎并没有象皇甫规那样,致力于消除羌战的根源,而是采取高压的手段,这使得段颎虽然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但羌乱却始终不止。
  
  桓帝延熹十年(167年,亦是灵帝永康元年),长安东北部的羌人(东羌)先零部落叛乱,西羌的当煎部落再度起兵。当煎羌四千余人打算攻击武威郡,段颎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率部疾进到鸾鸟(甘肃武威县南),遮击当煎羌,杀三千余人,斩其酋豪,至此,当煎羌一蹶不振,西羌战事告一段落。
  与西羌相比,东羌对帝国的威胁更大,因为东羌的居住地靠近长安一带,可直接威胁帝国的心脏。在段颎大破西羌的同时,东羌先零部落对三辅(长安一带)发动猛攻,击破汉政府置于长安城附近的京兆大营与雍县大营,杀死汉军一千余人。同年十月,先零羌第二次发动对三辅的进攻,东汉朝廷紧急命使匈奴中郎将张奂驰援三辅。
  张奂与段颎、皇甫规同为东汉晚期的名将,此人文武双全,而且为官清廉公正,与皇甫规是好友。张奂接到命令之后,火速派遣两名部将率军赶赴三辅,一个是司马尹端,另一位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董卓。
  尹端与董卓率军与先零羌苦战,大破先零羌,斩俘超过一万人。
  
  东羌虽然是羌人区,但因为接近内地,并不由护羌校尉段颎管辖,而是由度辽将军与使匈奴中郎将负责管辖。在皇甫规被陷害之后,又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出任度辽将军,张奂出任使匈奴中郎将。汉桓帝对皇甫规与张奂的招抚东羌的政策十分不满,因为东羌反反复复地叛了又降,降了又叛,他十分欣赏段颎的高压手段,便下诏征求段颎的意见:“先零东羌造恶反逆,而皇甫规、张奂手握强兵,却不能及时平定,朕想让你移兵东讨先零羌,不知是否合适?你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战略战术。”
  段颎对皇甫规、张奂等人招抚羌人的政策很不满,于是便上书道:“皇甫规、张奂以为招降的方法,可以坐制强敌,而臣以为羌人狼子野心,难以用恩德收降,虽然羌人在势困之时会投降,但等我们大军一去,便重起反叛之心,对付他们的办法,只有以长矛挟肋、白刃加颈。以臣之见,必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羌人反复的问题,只要拔给五千精锐骑兵,一万步兵,外加三千辆战车,花上两三年的时间,足以平定羌乱,该项军事预算为五十四亿钱,可令群羌破尽。”
  汉桓帝听了很高兴,批准段颎的计划。
  
  永康二年(168年),段颎率一万精锐出彭阳,奇袭高平,与先零羌决战于逢义山,此时先零羌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人数上也超过段颎的部队,所以汉军上下有一种恐慌的情绪。段颎沉着冷静,命令长矛手排为三列,将强弩兵夹在其中,骑兵掩护左、右两翼,迎战先零羌军。临战前,段颎发表阵前演说,激励士兵,他对士兵们喊道:“现在我们在远离家乡数千里之外作战,勇敢前进则功业可成,怯懦后退则全军覆没,诸将士奋勇作战,以博得功名吧。”说罢放声长呼,众士兵莫不慨奋,一时间呼声震天。
  段颎作为名将,决不仅仅在于善于用兵,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勇闯敌营,众将士在主将的表率下,无不奋勇杀敌,对敌方阵营发动猛烈的冲击。羌人虽然人数上占优,可是汉军士气旺盛,锐不可挡,最后羌军大败,被斩杀八千余人,二十八万头牲畜尽落入段颎之手。
   (虽远必诛-272)
  
  这次辉煌的胜利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夏季,段颎深入作战,从桥门谷一路追击到走马水畔,一路打下来,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此时段颎接到情报,得知在奢延泽一带发现先零羌的军队,他立即率领轻骑兵日夜兼程,以一日二百余里的速度赶到战场,在清晨时分对羌人发起进攻,羌人哪曾料到段颎来得这么快,遗下累累尸体,其余的人一直逃到落川,才重新收集残余的部队。
  段颎不想给羌人予喘息的机会。他兵分两路,由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从东面发动攻击,以假司马夏育率二千人从西面发动攻击。羌军派出六七千人迎战田晏的五千汉军,结果被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便急急地向令鲜水撤退。
  
  段颎率主力火速推进到令鲜水畔,经过连续性的作战后,将士们已经十分疲惫,饥渴交加,大家都想好好喝点水,好好休息休息。然而段颎认为汉军疲困,羌军处境更加不妙,下令军队不得休息,摆好进攻的方阵,一鼓作气,在令鲜水河畔再次突击羌人,羌人又遭败绩,只得继续逃窜。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段颎继续清剿,他的顽强精神令人佩服,羌人被迫退向灵武谷地。段颎身披铠甲,率先攀登山地,士兵们无人敢落后,这近乎魔鬼般的超强度的军事行动,打造出一支钢铁般的军队。羌人再度被击败,落荒而逃。段颎率众军士追了三天三夜,这是长距离的步行,所有的士兵脚下都起了水泡,羌人可算见识如此不要命的汉军的将领了,羌人屡战屡败,撤到汉阳谷地。
  这就是段颎的作战风格,其疾如风,其坚强如铁,其耐力天下无双,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与段颎的卓越的领导能力息息相关。史书记载,段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段颎平定东羌即将大功告成。此时,张奂上书朝廷,认为:“东羌虽被击破,然而羌人还有众多部落,是不可能完全消灭他们的,段颎果敢却失于轻率,朝廷要考虑到胜负的局势并不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应施以恩德,招降羌人,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否则日后必后悔。”
  张奂与皇甫规一样,作为一代名将,力主招抚羌人,他还认为:“羌人与汉人一样,皆禀承上天之气而生,所以不可杀尽,山谷广大,不能空无人烟,血流成河,将伤和致灾。”这无疑是变相地批评段颎的铁血政策。
  有人认为张奂是因为妒嫉段颎的功劳而中伤他,但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张奂似乎不是这种类型的人,不论张奂是何出发点,出生入死的段颎听到他说的话,可以想象暴跳如雷的样子。
  段颎也上书朝廷,大力攻击张奂,认为“张奂作为政府要员,身为武将,手握重兵,驻军两年,不能平定羌乱,凭空想要修文偃武,招降悍敌,真是荒谬绝伦。”他强调对羌人必须采取高压手段,必须要“建长久之策,欲绝其根本,不能使殖。”要改变赵充国、马援以来将羌人迁移到内地的作法,并认为赵充国、马援的政策是“种枳棘于良田,养虺蛇于室内”,乃是羌乱频发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