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播emily照片:五代、宋人物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55:02
五代、宋人物画
一、小天地里的自我欣赏――五代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题材更多样化,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描写现实生活、现实人物的作品增多。肖像画有了明显进步。
1.南唐人物画
《重屏会棋图》为南唐后主李煜的画院待诏周文矩所作,绢本设色。图中描绘中主李璟与三个兄弟景遂、景达、景逷 ,画面正面戴高帽者为李璟。屏风上画了白居易《偶眠》诗意。人物表情刻画细致,衣纹以战笔描。另一件长期被误认为唐朝韩滉作《文苑图》,实际是周文矩所作的《琉璃堂人物图》局部,描绘四个文人构思诗文的情景,衣纹以战笔。周文矩,生卒不可考,约活动于公元九世纪末。工画人物、车服、山林、楼观等,今存还有《宫中图》,分藏于数国博物馆。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与周文矩同时,另一位画院画家顾闳中,以创作《韩熙载夜宴图》而名垂千古。此画是作者奉命潜入韩府,窥视兵部侍郎韩熙载夜宴场面,回来凭记忆画成。据说此画画成后,后主李煜拿给韩熙载看,希望他效命朝廷。但自知无力回天的韩熙载,仍我行我素。画面分五段,每段以屏风为自然分界。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七男五女正在聚精会神听演奏。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坐在身旁看她弹奏。李佳明身边袖手站立者为舞妓王屋山,床榻上凭几戴高帽坐者为韩熙载,穿红袍坐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及宠妓蒻兰等。
第二段:观舞。王屋山跳“六腰舞”,韩击鼓助兴。状元坐椅子上近看,德明和尚双手握于胸前低头品味,门生打响板伴奏。
第三段:间息。乐舞之后小息,韩坐榻上盥手,众歌妓围拢。
第四段:独自赏乐。韩熙载袒胸露腹坐椅上,挥扇静听五位女妓吹奏。
第五段:惜别。
整个作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勾线、设色、人物组合等方面,都很成功,是一幅非常优秀的工笔画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2.西蜀人物画
西蜀画家贯休所画《十六罗汉图》,早已流入日本,其形貌古野,宽脑门,长下巴,深目高鼻。贯休(832-913年),本姓姜,婺州兰溪人,唐末出家在杭州灵隐寺。因不满意吴越王,投奔西蜀,先后受到孟知祥和王建的礼遇。赐号“禅月大师”。
   
贯休《十六罗汉图》                      贯休《十六罗汉图》第六尊

贯休《十六罗汉图》第十四尊
3.中原人物画
后梁画家阮郜《阆苑仙女图》,描绘众仙女在阆苑娱乐的情景。其中有凌空驾云者,闲步岸边者,展卷诵读者,拨弄三弦琴者,乘龙驾鸾者。地面松柏挺立,竹篁成林,一派仙道气氛。画风工致,色彩艳丽。阆苑在今甘肃境内,传说中西王母仙居之地。
另外,还流传有后梁驸马都尉赵岩《八达游春图》。

《阆苑仙女图》阮郜
4. 契丹人物画
北方契丹族建立“辽”朝(907-1125年),与北宋政权对峙,仿汉制,设官分职。辽更多地继承唐文化传统。著名画家主要有:胡瓌、李赞华。
胡瓌,生卒不详,活动在范阳(今北京)一带。善画游牧民族风情,今存《卓歇图》,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狩猎归来,可汗、閼氏(相当于汉族的皇帝、皇后)与贵族们歇息、宴饮。也可能表现的是契丹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好月节”的盛况。
李赞华,辽太祖之长子,原名耶律倍,曾做过“东丹王”。今存作品《东丹王出行图》,人物、鞍马刻画相当精致,神态毕现。

胡瓌《卓歇图》局部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局部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局部)
二、全面关注社会的两宋人物画
1.道释画
因为宋统治者崇信道教,宋代道教绘画兴盛。宋多次进行大规模的道观修建和道教美术活动,产生了不少著名道教美术家。可惜建筑和壁画绝大多数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今天只能见到少数几件,主要有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传为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和佚名《搜山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为武宗元的代表作。武宗元(?-1014年),字总之,河南白波人。官至虞曹外郎。他的绘画继承吴道子传统。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4年)修建玉清昭应宫,有三千多人应诏进京,武宗元为“左部之长”。朝元即五方帝君率众仙官朝谒道教最高主宰“元始天尊”,仙仗即仙人行列。现图仅是原作的半幅,东华帝君和南极帝君、扶桑大帝及其所属众仙,共88个形象。人物形象皆作类型化处理,安排个别形象回头顾盼、窃窃私语等情节,造成构图变化。线条以兰叶描,极富韵律。另一变体《八十七神仙卷》,构图近似,只是缺少一名神将。
2.佛教画
唐代以后,佛教艺术迅速世俗化。流传下来的佛教绘画主要有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梁楷的《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泼墨仙人》以及牧溪的《观音大士》等。
《二祖调心图》画的是禅宗顿悟派二祖惠可伏虎的情景。二祖惠可,法名神光,号惠可,曾自折臂卧雪从达摩学禅。虎是一种象征,表示身口意诸恶行凶如猛虎,难以调伏。此画现藏日本,衣纹皆泼墨粗笔成之,开写意人物画之先河。石恪是五代末北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人。喜画佛道人物,诡形殊状。画《玉皇朝会图》,玉皇面南端坐,周围天仙灵官、金童玉女、天官太乙,经纬星宿,风雨雷电诸神等,皆集于帝所。众真仰首,承望清光。在如此严肃的环境中,画家在玉皇腰间画一鳖,颇似相声中的“卖关子”。

石恪《二祖调心图》
梁楷,南宋后期最著名的减笔画家,生卒不详,祖上东平(山东)人。宁宗嘉泰间皇帝赐金带,挂于院内而去。嗜酒自乐,人号梁疯子。善画人物、佛道、鬼神、兼长花鸟、山水。用笔能够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法,有的转折方硬,有的潇洒似行云流水,开辟了写意画的新天地。梁楷的作品主要有:《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和《泼墨仙人》。
《六祖斫竹图》,所谓六祖,是指佛教禅宗顿悟派开山始祖慧能和尚,本姓卢,唐初著名佛教大师。此画描写慧能在寺内做杂役僧时斫竹的情景。身穿破衣,认真而自得的斫竹。技法以枯柴描,线条粗放。此画现藏日本。
《六祖撕经》,描绘六祖手拿撕坏的佛经,疾步狂呼,把他藐视佛教旧传统的狂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泼墨仙人》描写一个烂醉如泥,两眼模糊的仙人。人物形象除头部外形及五官用细笔勾勒,通体以淋漓的水墨抒写。
 
梁楷《六祖斫竹图》          梁楷《六祖撕经》

《泼墨仙人》
与石恪、梁楷差不多同时还有一位画家牧溪流传有《观音大士》图。

牧溪《观音大士》
3. 风俗画
宋代风俗画题材丰富,从宫廷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所反映。最重要的画家有李公麟、赵佶、张择端、李嵩等。
李公麟《五马图》,纸本,墨笔画,现藏日本。描绘宋哲宗时外族向宋朝进贡的五匹骏马。形象均以白描手法表现,线条劲挺圆润。画家能通过对人物脸形、表情、动态、服饰等精心刻画,表现出人物的民族特点和个性特征。李公麟的另一件《临韦堰牧放图》,画长425厘米,1200余匹马,143个人物。可谓宏篇巨制。形象刻画精致,马有正侧向背,立卧滚爬等,千姿百态。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临韦堰牧放图》
赵佶(1082-1136年),即宋徽宗,北宋末代皇帝,书画家。流传作品二十余件,风格不一,有些系他人代笔。《听琴图》,描绘松树下四人,一人危坐弹琴;左右各一人侧耳倾听,一童子拱手侍立。画面左上角有赵佶瘦金书“听琴图”三字。画面上端有蔡京题诗一首:“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声。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下有赵佶御押“天下一人”。抚琴者着道服,疑为赵佶本人,赵崇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听琴者中穿红袍者,可能是蔡京。
 
赵佶《听琴图》                            赵佶《听琴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的市井生活,绢 本淡设色。画面由农村郊外开始,土道上农民赶着驴队,满载货物向城市进发。骑马坐轿的阔人前呼后拥。到城郊街道,客栈林立,客商步履匆匆。到了虹桥,货船和人明显增多。一货船上管家正指挥卸货。另有拉纤者、摇橹者、小憩者,就餐者。一条大船在桥下准备穿过,桥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骑马、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遭遇,争执起来,赶毛驴的平民躲到桥边,摆地摊的商贩赶紧用棍子去挡毛驴。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令人目不暇接。此画无疑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最直接的形象材料。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李嵩画过许多表现农村生活的风俗画,这使宋代人物画在题材方面有所进步,同时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传世作品有《货郎图》、《骷髅幻戏图》、《花篮图》、《西湖图》等。
《货郎图》描绘北宋农村风俗,货郎担上各色什物,引来农村妇女和孩子们,还有一条小狗,颇富生活情趣。《骷髅幻戏图》,描绘民间艺人用骷髅表演傀儡戏。整个画面笼罩在生与死、苦与乐、愁闷与天真的矛盾气氛中。

李嵩《货郎图》局部

李嵩《货郎图》局部

李嵩《货郎图》局部

李嵩《骷髅幻戏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局部
4. 历史画
宋民族矛盾尖锐,绘画中表现民族矛盾的作品较多,有的直接表现民族关系,如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目的都是希望民族和解。有的间接表现民族关系,借以表彰民族气节。如李唐《采薇图》,描绘周武王灭商后,商遗民伯夷、叔齐不与周朝合作,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在构图上,近景取山之一角,树取半身,远山虚染,溪流婉蜒,开南宋边角式山水画之先河。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描绘了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六年最后复国的过程。《望贤迎驾图》描绘肃宗率文武大臣到望贤驿迎接因安史之乱逃到成都的唐玄宗等情节。此外,还有《折槛图》(作者佚名)等表彰冒死进谏之类的历史画。

张瑀《文姬归汉图》局部

张瑀《文姬归汉图》局部

张瑀《文姬归汉图》局部

李唐《采薇图》

李唐《采薇图》局部

李唐《采薇图》局部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佚名《折槛图》
5.肖像画
宋代肖像画用途进一步拓展,宋人办丧事,灵堂普遍挂死者肖像,甚至以肖像画为侦察敌人之手段。《图画见闻志》、《画继》都列有“人物传写”专项,可见当时对肖像画重视的程度。手法大多工致严谨,个别的取写意。李公麟、梁楷、牧溪的人物画,都可视为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