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dm儿童牙膏:文章 >> 书海耕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51:29
演绎中的孔子和《论语》
作者:佚名    转贴自:国际儒学网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11-10-24    文章录入:bagx_manager
说笑话、讲故事、拿人开涮说事儿,对象素材一般是熟悉的或亲切的,陌生的太小众,不容易引起共鸣,令人畏惧的当然敬而远之,减了说笑倾听的兴趣。孔子是名人,妇孺皆知;《论语》是经典,但却是最亲切最通俗的一部,显然都是编排的好对象、好材料。更何况,人已作古,书也是古书,不能站出来辨伪,更不能控告名誉权,便只能听凭后人演绎了。
最为人熟悉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故事中,孔子被问得哑口无言。人们多认为孔子渊博,这里借小儿戏言拿他的不知开涮,满足了一点虚荣心,这也是笑话的功能,当然也附带“圣人也有知识盲点”的教育意义,足以令信口开河者噤口。
男女话题历来是笑话的重心之一,可《论语》里孔子说了很多话,却不谈鬼神,更少谈女人,唯一说过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之类的话,还惹得女权主义者颇为反感。但《论语》里又神龙见首不见尾地说到见南子的事,为此还和最忠实的徒弟子路起了争执,也引起人们的好奇,于是,孔子和女人也成了后人编排的题材。清马骕《绎史》卷八六注引《冲波传》:“孔子去卫,适陈。涂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孔子多少显得有些轻薄。采桑女以智者姿态回应,又善良解围,面对这样的女人,孔子当颇有些讪讪吧。不过,在爱他敬他的人眼里,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如袁珂先生说故事里的孔子是“风趣盎然的老人”(《孔子与神话及民间传说塑造的孔子形象》,《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
对女人目不斜视、不动声色当然才符合圣人形象,但让孔子对女人进行道德评判似亦合乎身份。汉刘向《列女传?阿谷处女》就讲了这样的故事。故事说孔子和弟子南游,在阿谷山隧旁,见一佩戴玉瑱的女子水边浣衣。孔子时代,玉是礼器,不能随便戴的,所以这块玉饰引起孔子注意,于是他给子贡一酒杯,让他想法儿跟女子说话,“以观其志”。子贡尊师命,跑过去搭讪说:我们从北方边鄙之地来要到楚国去,天热口干心浮气躁,望能给杯水喝。女子很明白他是没话找话,答道:
阿谷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于海,欲饮则饮,何问婢子?
意思是这里是荒僻之地,水归大海,想喝就喝呗,问我干吗。不过,她还是接过杯子,在河里舀了一杯水。《列女传》仔细描摹了女子这一举动:
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浥之,满而溢之。跪置沙上,曰:“礼不亲受。”
她先逆水灌满杯,倒出去,涮一涮,然后又顺流接上满满一杯,跪放在沙岸上,让子贡自取,称不愿违礼。子贡还报其辞,孔子点点头,又拿出琴,抽掉转动弦线的轴,让子贡再去试探。子贡曰:
向者闻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拂不寤,私复我心。有琴无轸,原借子调其音。
意思是,刚才听君一席话,沐如春风,和我的想法一样。现在我有一琴无轴,请帮我调调,这更是瞎搭讪了。女子则说:
我鄙野之人也,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回来报告,孔子说:我明白了,她遇到贤人,就会表示礼敬。遂又拿出麻布五匹,让子贡赠送与她,再观其志。子贡委婉地表明赠送之意,女子则称年龄小不敢接受,“妾年甚少,何敢受子”,更何况自己已许嫁他人名分已定呢。孔子听完学生的检查报告说:我了解了,这个女人又通达人情又知礼仪,《诗》有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就是说的她呀。
编故事的人一本正经,搬出孔子这位大牌做幕后策划,变着法儿的让徒弟来回折腾,最终证明那女人又通人情又知礼,于是女子得入《辩通传》,流芳百世,成为古代女人们的道德行为范本,而今人看来,孔子和弟子们没事找事儿,这个故事就有点喜剧色彩了。
孔子和弟子们的经历常是演绎的好题材,传说孔子曾派弟子向富人借粮,富人指着门匾上高、矮、甜、苦四个字考问含义。弟子答:高不过天,矮不过地,甜不过蜜,苦不过黄连。富翁说:错啦。空手而回。孔子密授真言,终于高高兴兴把粮借回来了。原来孔子的答案是:高不过高堂父母,矮不过妻子儿女,甜不过新婚夫妇,苦不过没娘的孩子。孔子变成了民间谜语大师。
有的故事里,孔子就是神仙。传说他与众弟子来到湖北兴山县鸡公岭山下的秀水河边,见这里明山秀水,便落脚办学。后来又决定动身周游,刚挑担想走,捆书绳断了,简册散了一地,大伙急得满头大汗。正巧一农夫在地里套牛耕田,孔子走上前说:“请将先生牛鼻绳赠我一用吧。”农夫说:“对不起先生,牛鼻无绳,怎能耕田?”孔子说:“天作证,若将绳赐我,以后放牛不用牵,犁地不用鞭。”农夫无奈,解下绳子给了孔子。自那以后,秀水河一带果然放牛不用牵、耕田不用绳(鞭)了。民间这类故事最多,什么形象的孔子都有,老百姓乐意编排,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煞有其事。
不过,最终孔子还是孔子,岿然不动,读读《论语》也就大致明白了。而《论语》一书本就是童蒙课本,古人受过教育的多烂熟于心,故其文字篇章也常是笑话的素材。只是和民间故事相比,这些笑话就显得有点学问,是文人们书读烦了无聊时耍的小聪明,阅读这些笑话,脑袋要稍微转个弯儿。明冯梦龙《笑府选》一六六“公冶长”条:
孔门弟子入试,临揭晓,闻报:“子张第十九。”众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处。”又报子路第十三,众曰:“这粗人也中得高,亏他那一阵气魄。”又报颜渊第十二名,众曰:“他最有学问,屈了他些。”又报公冶长第五名,骇曰:“那人平时不见怎的,如何倒中得高?”一人曰:“亏他有人扶持。”问:“谁扶持他?”曰:“丈人。”
这里“子张第十九”等均为《论语》原有篇目,此处拿来做考试时榜上的名次。《论语?子张》里曾子说“堂堂乎张也”;而子路鲁莽、好武不好文,颜渊最有学问,这些也多见载,书里还讲孔子曾说过公冶长不赖,把女儿嫁给他。这则笑话从文字缝隙窥探这些文化名人,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错位的理解、一本正经的插科打诨,便有了滑稽的意思。不过,经他这一调侃,孔子和弟子们也都活起来了。
《论语》里说孔子睡觉也做梦,且常梦见周公,晚年一度梦不见还难过得不得了,但他对白日睡觉深恶痛绝,为此骂大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是,明冯梦龙《笑府选》四《昼寝》曰:
一师昼寐,及醒,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效之。师以界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会尊师。”
又第五则《昼寝二》:
夫子责宰予以朽木粪土,宰予不服曰:吾自要见周公,如何怪我?夫子曰:日间岂是梦周公时候?宰予曰:周公也不是夜间肯来的人。
《论语?乡党》记载马厩着火,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人乎”,孔子为什么只问人不问马?《论语》是语录,只有一个镜头,省略前因后果,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一大悬疑。有人说孔子以人为本;有人说孔子不够人道。朱熹听见这些争论,大声说:“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四书集注》)这回答似乎比较体贴。不过,在道学家眼里,瞎猜就不对,背下来学着做就好了,《笑府选》十四“不问马”条就嘲笑了这木头先生:
一道学先生在官时马厩焚,童仆共救灭之回报。道学问之曰,伤人乎?对曰,幸不伤,但马尾烧却了些。道学大怒,责治之。或请其罪,曰,岂不闻孔子“不问马”,如何辄以马对?
读书读呆了,是笑料,但有时懂点算数,或脑筋急转弯,也有些机趣,《笑府选》一六五“孔门弟子”:
或问孔门七十二贤人,已冠者几人?未冠者几人?答曰:已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问:何证?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又问那三千弟子后来都甚结果?答曰:“时将战国了,两千五百都冲了军去,那五百个做了客商。”又问何证,曰,《论语》注云:“两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
此事上半截亦载明曹臣编《舌华录》等。然则此笑话亦非冯氏原创,实乃齐俳优石动筩的戏语(见《太平广记》所引隋侯白《启颜录》)。王国维《二牖轩随录》、钱钟书《管锥编》皆有考证,并以为石动筩之戏语亦有所本,皇侃《论语义疏?先进》中早有此解,盖汉代经师说经夙有持此说者(王培军《小说旁证》,《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3月14日)。金庸大概很欣赏这个别解的机智,所以忍不住攘窃到自己书里来了。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黄蓉难一灯大师的徒弟: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中,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其人愕然不能置对。黄蓉遂笑他道:“我说你不明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恰是七十二人。”
故事怎样讲的都有,笑话也无处不在,腹笥太俭,不能知其用事来历,那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放松,领会其中的匠心或风趣处,或有微芒,小心自警即可,若板着面孔正襟危坐,必要坐实,或找出天经地义的教训,在领会上便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