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合租记电视剧全集: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需求前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8:07:01

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需求前沿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0-01-30 14:43:58   

【编者按】近期,本刊记者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就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需求作了精彩演讲。演讲包括海洋工程装备的种类和技术需求,并对中国海洋工程的发展提出建议。本刊记者对部分内容作了整理,以便让读者对海洋工程装备有所了解。

 

 1. 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平台技术

  我国目前勘探水深尚未突破500m,200m以下为联合开发,600m以下尚未涉及。目前急需作业效率高的深海作业平台,可抵御海面风浪环境的不良影响,可全天候、长时间作业。

  深海作业的承载及舱容有:3000m水深半潜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单柱式平台等(见图1)。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向深海起重船、铺管船、载重船、多用途工作船、油船、化学品船和甚至作为深海开发基地的极大型浮动平台提出了广泛而紧迫的要求(见图2)。

  

  2. 水面平台配套设备技术

  半潜式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张力腿平台以及单柱式平台等各类水面平台上装有各种功能模块及复杂的动力、机械、化工、液流及电控设备,规格品种多,对技术性能、材料、精度、可靠性寿命及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十分严格,专利技术多,附加值高,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急需突破技术,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见图3)。

  3 . 水下生产系统(SUBSEA)的设备技术

  水下采油生产装备包括水下井口、钻井底盘、采油树及组件、海底管汇或基盘(见图4)、巨型阀门、增压泵、压缩机、水下输配电系统、湿式插头和流量计等;水下采油生产控制系统包括水面终端控制系统(主控站、水下电源和通信单元、液压动力单元、上部脐带终端和化学药剂罐等)、水下控制系统、脐带和水下分配系统;管线系统包括柔性立管,生产、回接、输气和注水管线。

  4. 水下系统的安装与维修技术

  水下生产系统的安装难度大,效率低。深海安装与维修作业潜器与工具的国产化极低,而生产系统水下安装施工的费用约占海洋油气田全寿命费用的36%,100m以下生产系统的安装与维修则全部采用租赁方式,每天费用高达10~15万美元。目前急需发展深海设施安装作业技术。

  5. 深潜器与深海空间站技术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深海科学考察主要依赖水面船与各类海洋平台,操纵各类潜器完成。如缆控无人探测器(ROV)、深海拖曳测绘系统(TMS)、无人无缆自制深潜器(AUV)和载人深潜器(HOV)。深海开发的大量采样、勘探和作业等任务须由携带各种装置、设备和科技人员到达深海复杂环境的各类深海运载器完成。

  (1)缆控潜器ROV 该潜器能长时间大功率作业(见图5)。我国已具备全海域深度ROV研制能力,当今主要任务是提高元器件与材料的国产化率,提高其可靠性,研制并提供功能配套的水下作业工具。

  (2)自制式无人潜器AUV各类大深度、远距离的军民海洋探测、侦察作业采用无人式潜器AUV。自身携带能源,具备相当的智能(见图6)。

  (3)载人潜器 载人潜器由技术人员驾驶进入海洋深处,在现场直接观察、分析、评估和捕捉实际信息,及时判断决策,有效操作机械手高效作业。主要用于勘探、测绘、采样、水下补给、系统与装置的安装与检修等(见图7)。

  (4)深海载人空间站 由于不受海面风浪影响,可发挥如下作用:深海探测平台,水下研究试验平台,水下作业与控制中心,水下综合保障基地。深海空间站由主体模块和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在该领域,我国基本上与世界上有关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充满机遇与挑战。我国已开展总体技术的探索与部分关键技术的攻关,但深海装备技术基础薄弱,尚须加倍努力。薄弱环节同样是关键元器件与材料的国产化、可靠性及实用化机制与体制问题。

  6. 推动我国海洋工程技术装备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可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开发的科技队伍人数在世界上是最多的,但较为分散,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与分工,产学研结合不足,未形成合力。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业各自科研和技术开发,缺乏统筹协调与全国统一规划。专业领域发展不平衡,配套设备与技术的开发能力薄弱,缺口严重。国家应对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深海油气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制定明确的大战略。

  在当前造船行业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及重复投资过剩的情况下,应认真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比重,并注意以下几点。

  (1)有序发展,合理分工,减少平台总体建造盲目竞争的苗头。
  (2)加强配套,控制平台,避免重平台和总装、轻模块和设备的传统发展道路。
  (3)注重技术,限制规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产能增长型转为技术质量增长型。
  (4)立足自主,减少依赖,改变轻国内协同发展、重国外引进的“拐棍传统”。



该文章发表于《金属加工》 热加工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