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夜花香月满楼 讲什么:向窦桂梅老师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9:14

向窦桂梅老师学什么

         



 

  11月5日至6日,在福州参加了“智慧·互动·成长”第四届全国青年老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听了9节的语文课,听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讲座。
  参加这次活动,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听了窦老师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及她的讲座。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的课文,由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改编。这篇课文非常形象地描写了豹子头林冲的礼让、低调及高超的武艺。窦老师分二个课时教学这课。
  在教学中,窦老师充分发挥了她最擅长的朗读,用朗读的手段教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按她的说法“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我充分地感受到窦老师用自己所上的课,对这一说法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上课前,窦老师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让学生浸染在一种对水浒英雄的崇敬之情中,而后窦老师用说书人的口吻交待了课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这种方式有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也有教师个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及对美的执着追求。我的理解,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水浒的故事先是从民间相传后,由施耐奄编撰而成,所以教师用了评书人的语言,非常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评书人优美流畅的语言特色,“何故”、“姓甚名谁”、“这又为何”、“单表”“朗读至此”“好文在手,琅琅上口”“朗读百年《水浒》,理解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这类语言贯穿全课,如同听一位评书人拿着纸扇在侃侃而谈,学生进入文本,随着角色,读中感受,读中思考。能做到这点,不得不钦佩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窦老师以评书话的语言让学习课文有了多一些的原汁原味。
  在课中,窦老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替人物着想,然后按照自己的感受读课文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反反复复地读,读出了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朗读外貌的有,林教头“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通过个别读、齐读读出对林教头的认识,那就是“狂妄”。朗读语言重点的有,林教头的“来!来!”林冲的“请教了。”林教头的“来!来!来!”,语言不多,但通过多位学生的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林教头的刻薄、无礼,林冲的谦虚、知礼、隐忍。这些都是让学生通过读出感受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朗读动作,重点读林教头的“把火烧天”,林冲的“拨草寻蛇”,感受到林教头的急于求胜,林冲的沉稳、胸有成竹。在这期间,窦老师还用京剧作背景音乐衬托学生的朗读,让朗读更有情境,更有艺术感。
  第二课时,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朗读,发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独到魅力。如,作者用“一横”、“一退”、“一扫”这些动词形象地表现林冲的沉着、冷静、非凡的武艺,作者惜墨如金。在语言上,教师让学生用替代“来!来!来!”的内容,来感受林教头的性格特点,用李逵的语言来衬托林冲的语言,从而发现课文在塑造人物个性的作用,也从中感受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性格透露人物的命运的轨迹。最后,还让学生体会洪教头“歹人也不乏可爱之处”,从而初步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人,发现人性的丰富。
  听窦老师的课,我不得不折服窦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要达到这一步,完全是对自己的职业的一种敬重,一种痴迷,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必须付出更多的研究。
  听窦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扬长避短,充分地让自己的特长展现于课堂,让学生受益,让师生共同成长。我没有窦老师的表演天赋,但决不会因此说这种课是可观赏,不可学的。我不会去东施效颦,但我会尽可能地去学习她,让自己的朗读更美一些,在我的强项上发挥得更好一些。
  听窦老师的课,还让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要与时俱进,要有对教学理想完美的不懈追求。“主题教学”已经不是昨日意义上的主题教学,而演变成为了一种教学的形式。有“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追求。
  “别一部书,读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百读不厌!”这是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我想说的是窦老师的课也是“百听不厌”的,每次听,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