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5:14

皇冠箭毒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公布了一份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显示有多个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这份“红色名单”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性的指标。此名单是根据严格的准则来评估数以千计的物种及亚种所面临的绝种风险编制而成的,旨在向公众及各国政府反映物种保护方面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
皇冠箭毒蛙主要分布在秘鲁北部1000米以下的山区雨林中。它们的头部都具有橘色的花纹,十分类似头冠,因此被成为皇冠箭毒蛙。近年来,由于栖息地逐渐萎缩,以及许多人喜欢将这种毒蛙作为宠物饲养,皇冠箭毒蛙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目前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火焰箭毒蛙
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自然环境健康与否的指示器。作为受到威胁最多的物种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两栖动物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此次共有26个物种被补充到最新公布的“红色名单”之中,其中就包括图中这个漂亮的火焰箭毒蛙。这种毒蛙的毒性很强,其体内的毒素完全可以杀死2万多只老鼠。

金枪鱼
在最新公布的名单中,八个金枪鱼种类中有五个被列为“受威胁”或“接近受威胁”类别。(在红色名单中,“受威胁”一词是官方指定为以下3个级别的总称: 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受到威胁)。这五个种类分别是:澳大利亚金枪鱼,极度濒危;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濒危;大眼金枪鱼,易受到威胁;黄鳍金枪鱼,接近受威胁;长鳍金枪鱼,接近受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这些信息对各国政府在未来制定保护计划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很多金枪鱼的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巨型蝠鲼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总是和最新的科学发现保持一致。例如,科学家们此前一直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蝠鲼存在,即礁石蝠鲼,不过人们最近又发型了一种新的亚种—巨型蝠鲼,这两种动物目前都已被列入“红色名单”之中。巨型蝠鲼是鳐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成年蝠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0公斤,不过它却能做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如同蝙鲼一样在天空滑翔。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蝠鲼的鳃耙(硬骨鱼类每1个鳃弓的内缘生有两排并列的骨质突起,称为鳃耙。)拥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蝠鲼市价很高,这也是它被渔民大量捕杀的原因。专家称,对蝠鲼市场进行监管和规范非常有必要,此外还要对它的主要栖息地进行保护。

海椰子
在塞舌尔群岛上,生长着一种神奇海椰子。海椰子是世界三大珍稀植物之一,全世界只有塞舌尔群岛存活着4000多棵。一棵海椰子树的寿命长达千余年,可连续结果850多年。海椰子具有提高男性功能的神奇效果,长期以来只有当地最尊贵的酋长、优秀的运动员等社会上层人士享用,被誉为塞舌尔的国宝。海椰子树生长十分缓慢,百年才能长成,果实要7年才能成熟,因此十分稀少珍贵,海椰子的产地也被塞舌尔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

塞舌尔秋海棠
地球上有很多热带植物也处于灭绝的风险之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对塞舌尔群岛进行考察后共发现了79种地方品种,其中约77%处于濒危状态,秋海棠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水杉
植物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很多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组成,不过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植物没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之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在对全球范围内所有松柏科植物进行一次重新统计,然而就目前统计结果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很多植物都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比如中国水杉。中国水杉被誉为“活化石”,早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就已存在,属于珍稀物种。水杉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和越南一带,由于人类农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水杉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已经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马达加斯加本土壁虎
由于之前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这种马达加斯加本土壁虎也濒临灭绝。此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入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之中 ,专家们相信在未来的保护计划中,该物种受保护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泰山”变色龙
爬行类动物在生物多样性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在陆地和岛屿上生活的爬行动物。近年来,很多爬行动物都是在这些地方发现的,更准确的说是在马达加斯加群岛上发现的。不过,在近期公布的“红色名单”中,马达加斯加群岛上约有40%的爬行动物面临灭绝的风险,其中有22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比如最新发现的“泰山”变色龙。“泰山”变色龙是考察人员根据著名电影人物、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人猿泰山”而命名的一个新物种。这种新发现的变色龙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其分布区域总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这些最新信息有助于人们制定保护计划,并对马达加斯加群岛上的保护区进行重新评估。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一些新的保护区已经被重新划分,很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已被纳入保护区的范围,其中就包括“泰山”变色龙等。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可能是人类成功饲养的一个典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其从“极度濒危”改为“濒危”状态了。普氏野马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一带,国外则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干旱荒漠的草原地带。普氏野马是1879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上校在蒙古西部科布多郡(Kobdo)首次发现的,这种野马也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而命名。由于此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再没有野马存在,此发现曾轰动一时,但大规模的捕猎也紧随而来。野生普氏野马于1996年灭绝,不过由于人类成功的抚养,这一物种的数量如今已经增长到30头左右。

白犀牛
白犀牛的另一个亚种—北部白犀牛也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目前已经被录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11年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之中。此外,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于2010年灭绝。世界自然基金会曾在上个月宣告,2010年被猎杀的那只爪哇犀牛可能是越南境内最后的一只,这也意味着这个物种几乎全部灭绝。专家称,即使有部分爪哇犀牛存活,它们也属于个体或者数量非常微小的群体了。

黑犀牛
尽管全球在保护物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不过截止到目前仍有25%的哺乳类动物面临灭绝的风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在对犀牛的种类进行重新评估后发现,黑犀牛的亚种之一—西部黑犀牛已经灭绝。西部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不过由于人类大肆的盗猎,近年来该物种的数量在急剧下降。犀牛角在一些亚洲地区被视为珍贵药材,盗猎者为了赚取暴利而疯狂猎杀野生黑犀牛,最终导致它们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