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人民医院好不好:诗经·颂·商颂(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09:06

诗经·颂·商颂·殷武(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商人后裔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

原文:
挞彼殷武1,
奋伐荆楚2。
罙入其阻3,
裒荆之旅4。
有截其所,
汤孙之绪5。

维女荆楚6,
居国南鄉7。
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8,
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
曰商是常9。

天命多辟10,
设都于禹之绩11。
岁事来辟12,
勿予祸適13,
稼穑匪解14。

天命降监,
下民有严15。
不僭不滥16,
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17。

商邑翼翼18,
四方之极19。
赫赫厥声,
濯濯厥灵20。
寿考且宁,
以保我后生21。

陟彼景山22,
松伯丸丸23。
是断是迁,
方斫是虔24。
松桷有梴25,
旅楹有闲26,
寝成孔安27。


注释
1.挞(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3.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6.女(rǔ):同"汝"。 
7.鄉(xiànɡ):通"嚮",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適: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xiè):同"懈"。
15.严(yǎn):同"俨",敬谨。 
16.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17.封:毛传:"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虔刘,砍削。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王师深入敌方险阻,
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扫荡荆楚统治领土,
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
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没人胆敢不来献享,
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
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每年按时来朝来祭,
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
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赏不越级罚不滥施,
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君王命令下达诸侯,
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
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武丁有着赫赫声名,
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既享长寿又得康宁,
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
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赏析: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迺(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鄉(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鄉”、“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適(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诗经·颂·商颂·烈祖(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祭祀商的始祖成汤,祷告祈福。

 
原文:
猗嗟嗟烈祖1!
有秩斯祜2。
申锡无疆3,
及尔斯所4。
既载清酤5,
赉我思成6。
亦有和羹,
既戒既平7。
鬷假无言8,
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9,
黄耇无疆10。
约軧错衡11,
八鸾鸧鸧12。
以假以享13,
我受命溥将14.
自天降康,
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
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15,
汤孙之将16。


注释:
1.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2.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3.申:再三。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4.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5.清酤:清酒。
6.赉(lài):赐予。思:语助词。
7.戒:齐备。
8.鬷(zōnɡ)假:集合大众祈祷。
9.绥:安抚。眉寿:高寿。
10.黄耇(ɡǒu):义同"眉寿"。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11.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12.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ɡ)鸧:同"锵锵",象声词。 
13.假(ɡé):同"格",至也。享:祭。 
14.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15.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16.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
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
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
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
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
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
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
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
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
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
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
成汤子孙永祭享。  


赏析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究竟作于何时?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笔者认为这些诗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读起来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显然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诗经·颂·商颂·玄鸟(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歌颂成汤建立商朝和武丁中兴。

原文:
天命玄鸟1,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2。
古帝命武汤3,
正域彼四方4。
方命厥后5,
奄有九有6。
商之先后7,
受命不殆8,
在武丁孙子9。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10。
龙旂十乘11,
大糦是承12。
邦畿千里13,
维民所止14,
肇域彼四海15。
四海来假16,
来假祁祁17。
景员维河18。
殷受命咸宜19,
百禄是何20。


注释:
1.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 
2.宅:居住。芒芒:同"茫茫"。 
3.古:从前。帝:天帝,上帝。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 
4.正(zhēnɡ):同"征"。 
5.方:遍,普。后: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长首领。
6.奄:包括。九有:九州。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7.先后:先王。
8.命:天命。殆:通"怠",懈怠。 
9.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
10.武王:即武汤,成汤。胜:胜任。 
11.旂(qí):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乘(shènɡ):四马一车为乘。 
12.糦:同"饎",酒食。 
13.邦畿:封畿,疆界。 
14.止:居住。 
15.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 
16.来假(ɡé):来朝。 
17.祁祁:纷杂众多之貌。 
18.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为商之都城所在。
19.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
20.何(hè):通"荷",承担。


译文:
天帝发令给神燕,
生契建商降人间,
住在殷地广又宽。
当时天帝命成汤,
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
九州土地商占遍。
商朝先王后继前,
承受天命不怠慢,
裔孙武丁最称贤。
武丁确是好后代,
成汤遗业能承担。
龙旗大车有十乘,
贡献粮食常载满。
千里国土真辽阔,
百姓居处得平安,
四海疆域至极远。
四夷小国来朝拜,
车水马龙各争先。
景山外围大河流,
殷受天命人称善,
百样福禄都占全。  

赏析:
 本诗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颂歌。《毛诗序》云:“《玄鸟》,祀高宗也。”郑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郑玄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我们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高丽李奎极《李相国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魏书·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而据傅斯年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至盘庚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盘庚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时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郑玄笺曰:“交龙为旗,高宗之孙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诸侯之欢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诸夏。高宗武丁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武丁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从文学角度看,本诗成功地应用了对比、顶真、叠字等修辞手法,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其成熟性令人惊奇。先写神圣的祖先诞生和伟大的商汤立国,目的是衬托武丁中兴的大业,以先王的不朽功业与武丁之中兴事业相比并,更显出武丁中兴事业之盛美。“宅殷土芒芒”毕竟虚空,不及“邦畿千里”之实在;“正域彼四方”只是商汤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而武丁时却是“肇域彼四海”,四夷来归,疆域至广。这看似重复的语句,却有根本上的差别,其妙用令人啧啧叹赏。诗中“武丁孙子”,重复一遍形成转折,这是颂歌转折的关键,把中心转到了“武丁”身上,并表明了武丁是伟大的商汤后裔,中心开花,承上启下,结构上极其整饬。最后几句中,“四海来假,来假祁祁”顶针与叠字修辞并用,以补充说明四方朝贡觐见之众多,渲染武丁中兴事业之成功,也有曲终奏雅、画龙点睛之效。此外全诗善以数字作点染,“四方”、“九有”、“十乘”、“千里”、“四海”、“百禄”云云,各尽其妙。

  本篇为祭祀颂诗,整诗写商的“受天命”治国,写得渊源古老,神性庄严,气势雄壮。由此来设想这一祭祀场面的话,当是何等的声势浩大,音调宏亮。

 
 

诗经·颂·商颂·长发(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叙述商族兴起,成汤伐桀的经过。


原文:
濬哲维商1,
长发其祥2。
洪水芒芒3,
禹敷下土方4。
外大国是疆5,
幅陨既长6。
有娀方将7,
帝立子生商8。

玄王桓拨9,
受小国是达10,
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11,
遂视既发12。
相士烈烈13。
海外有截14。

帝命不违,
至于汤齐15。
汤降不迟,
圣敬日跻16。
昭假迟迟17,
上帝是祗18,
帝命式于九围19。

受小球大球20,
为下国缀旒21,
何天之休22。
不竞不絿23,
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24,
百禄是遒25。

受小共大共26,
为下国骏厖27。
何天之龙28,
敷奏其勇29。
不震不动30,
不戁不竦31,
百禄是总32。

武王载旆33,
有虔秉钺34。
如火烈烈,
则莫我敢曷35。
苞有三蘖36,
莫遂莫达37。
九有有截38,
韦顾既伐39,
昆吾夏桀40。

昔在中叶41,
有震且业42。
允也天子43,
降予卿士44。
实维阿衡45,
实左右商王46。  


注释
1.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 
2.发:兴发。 
3.芒芒:茫茫,水盛貌。 
4.敷:治。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 
5.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疆:疆土。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 
6.辐陨:幅员。长:广。
7.有娀(sōnɡ):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将:壮,大。
8.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
9.玄王:商契。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桓拨:威武刚毅。 
10.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兹取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之说。 
11.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 
12.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旧解多歧,兹取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之说。 
13.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 
14.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有截:截截,整齐划一。 
15.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 
16.跻:升。 
17.昭假(ɡ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久久不息。 
18.祗:敬。 
19.式:法,执法。九围:九州。 
20.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 
21.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表率、法则。 
22.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
23.絿(qíu):急。 
24.优优:温和宽厚。 
25.遒:聚。
26.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 
27.骏厖(pánɡ):骏,大。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 
28.龙:"宠"的假借,恩宠。 
29.敷奏:施展。 
30.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 
31.戁(nǎn)、竦:恐惧。 
32.总:聚。
33.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 
34.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铖。《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即本诗所写。 
35.曷(è):通"遏"。 
36.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 
37.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 
38.九有:九州。 
39.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 
40.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昆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 
41.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42.震:威力。业:功业。 
43.允:信然。 
44.降:天降。 
45.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46.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译文: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
永久兴发福泽祯祥。
上古时候洪水茫茫,
大禹平治天下四方。
远方之国均为疆土,
幅员广阔而又绵长。
有娀氏女青春年少,
上帝让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刚毅,
接受小国认真治理,
成为大国政令通利。
遵循礼法没有失误,
巡视民情处置适宜。
先祖相土武功烈烈,
四海之外顺服齐一。

先祖听从上帝意旨,
到成汤时最合天心。
成汤降生适逢其时,
明哲圣德日益增进。
久久不息祷告神明,
敬奉上帝一片至诚,
上帝命他九州执政。

接受宝玉小球大球。
作为诸侯方国表率。
承受上天所降福佑,
既不争竞也不急求,
既不太刚也不太柔。
施政温和而且宽厚,
千百福禄归王所有。

接受大小拱璧珍宝,
作为诸侯方国依靠。
承受上天所赐恩宠,
显示他的勇武英豪。
既不震恐也不动摇,
既不惧怯也不惊扰,
千百福禄都会来到。

武王兴师扬旗亲征,
威风凛凛手持斧钺。
进军如同熊熊火焰,
没有敌人敢于阻截。
一棵树干生三树杈,
不能再长其他枝叶。
天下九州归于一统,
首先讨伐韦国顾国,
再去灭掉昆吾夏桀。

还在以前国家中世,
汤有威力又有业绩。
他确实是上天之子,
天降卿士作为辅弼。
他也就是贤相伊尹,
实为商王左膀右臂。


赏析
  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

  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并兼及功臣,也与其他祭颂之诗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国立国历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所以商国一直蒙承天赐的吉祥。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使国家发展兴盛,以及先祖相土开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转入歌颂成汤。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全诗从头到尾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君权天授”,他们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立国、开辟疆土、征伐异族、占有九州而统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们建立的新王朝的统治权以及所有的福禄——权力、财富和显赫的荣耀,都得之于天,因为他们是天子及其嫡裔。统治阶级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他们建立统治的理论基础。诗中歌颂武功,即暴力掠夺和扩张,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统治权和享受的百禄,都来自运用本身强大力量进行的战争。崇尚勇武和战争,为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披上“天意”的伪装.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诗中塑造了商王朝创造者成汤的形象。他继续祖业而积极进取,开创新王朝基业。他恭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因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是忠诚的天之子;他英武威严,战无不克,“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敌阵,其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又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贤与能,作诸侯的表率,是诸侯的依靠。《孟子·离娄下》也谈到商汤此人:“汤执中,立贤无方。”“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诗中歌颂的成汤的这些品格,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格。对于汤,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赞扬的,因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统治者的理想品格;不过,他们吸取殷商覆亡的教训,把殷商的天命论加以发展和改造,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认为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上帝是道德神,仁德爱民才能获得和保持天命不变,因而突出执政者的道德,同时对理想人格也加以丰富和发挥,推动历史前进一大步。这些内容,我们从《周颂》和《大雅》都可以体会到。

  全诗具有史诗的因素,叙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实为基础,同时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诗一样,吸取了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素材,但又根据殷商统治阶级的功利及其意识形态,对神话传说有所取舍和改造。

  诗的结构形式并不整齐。在得以保存下来的五篇《商颂》中,这是章句和句式最不整齐的一篇。这些祭祀乐歌显然经过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国的宗庙乐歌,可能限于流传的蓝本不全,或资料不足,有所减略或增益,因而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不等。近人也有怀疑本诗有因错简而章次颠倒之处,如张松如《商颂绎释》,就将第四、五两章移为最后两章。事关文献原貌,未成公认的定论之前,兹仍其旧。

  本诗的叙述并不平直板滞,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描写较为生动。韵律也较为整齐,除全诗末两句外,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在句式上,多用对句,或上下句相对,或双句相对,或章句相对,行文变化多姿,使语言整齐匀称,内容凝炼集中,有较强的节律感,当是中国后世诗词对仗的滥觞。
 

 

诗经·颂·商颂·那(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商人后裔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 
 
原文:
挞彼殷武1,
奋伐荆楚2。
罙入其阻3,
裒荆之旅4。
有截其所,
汤孙之绪5。

维女荆楚6,
居国南鄉7。
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8,
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
曰商是常9。

天命多辟10,
设都于禹之绩11。
岁事来辟12,
勿予祸適13,
稼穑匪解14。

天命降监,
下民有严15。
不僭不滥16,
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17。

商邑翼翼18,
四方之极19。
赫赫厥声,
濯濯厥灵20。
寿考且宁,
以保我后生21。

陟彼景山22,
松伯丸丸23。
是断是迁,
方斫是虔24。
松桷有梴25,
旅楹有闲26,
寝成孔安27。


注释:
1.挞(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3.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6.女(rǔ):同"汝"。 
7.鄉(xiànɡ):通"嚮",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適: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xiè):同"懈"。
15.严(yǎn):同"俨",敬谨。 
16.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17.封:毛传:"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虔刘,砍削。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王师深入敌方险阻,
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扫荡荆楚统治领土,
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
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没人胆敢不来献享,
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
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每年按时来朝来祭,
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
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赏不越级罚不滥施,
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君王命令下达诸侯,
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
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武丁有着赫赫声名,
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既享长寿又得康宁,
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
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赏析: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迺(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鄉(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鄉”、“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適(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