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戚薇演的谁:大马路【南京路的文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23:46
上海话里同一个“大”字,有两种发音。作Da时,如“大世界”,是指其规模宏、气势盛,但这还算不得“惟我独尊”;而作Du时,如“老大”,指的是“我排老二,没人敢称第一”。南京东路旧称“大马路”,就是要让人竖起大拇哥,让所有的喧嚣繁华都不得不伏首称它一声“远东第一街”。
  【花园弄·抛球·保龄球】
  “大马路”其实只是个俗俗土土的名字,是本地人上不得台面,私下里叫出来的。从九江路开始,依次往南的东西向马路又被称作,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
  早年刚开埠的时候,它曾有过一个漂亮的洋名———ParkLane,花园弄,是个通向花园和马场的小道。上海第一个跑马场就在其北,马道包围的空地是一个比外滩公园年头还老的公园,1850年。当时英国人做完生意,寂寞无聊便搞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在马道中间玩弄花花草草,还玩抛球游戏,好象这个“抛球”,便是现在的保龄球。只是昔日的花园安何在,只闻市声,不留花香了。
  虽说是条小道,但却也是1845年上海第一部法律性文件———《土地章程》里规划中要开发的四条马路中的一条,况且这《土地章程》虽然说的是英租界里的马路,却是先有中文版,后有英文版。其余三条等待开发的马路均是南北向的,东西向的也仅这花园弄一条而已。
  不肖4年,这第一跑马厅碰上上海地价暴涨,英人及时抛售,这跑马厅便又继续往西移,成了第二跑马厅。今日浙江路、西藏中路原本便是第二跑马厅的马道,所以造得都不直,呈个弧线,雍懒地搭在“大马路”上。可谁知第二跑马厅的建设速度赤了脚也赶不上上海地价上涨的速度,都没怎么用,第二跑马厅便又作了古。于是才有了后来人民广场地界,人们津津乐道的“远东第一跑马厅”。
  英人在上海吃得饱,穿得暖,不是上帝保佑得好,而全托《南京条约》的福。索性就在1865年,工部局会议上,把“花园弄”正式命名成了“南京路”。
  【红木铺马路】
  一只皮箱闯上海的“洋瘪三”哈同,后来仅靠打工攒下的一些积蓄便买下了南京路地皮。那时大伙都忙着炒作虹口和杨浦的时候,谁都没想到五六十年后,南京路会繁荣成这个样子。哈同为了南京路升值使了不少劲,曾经还以铁藜木铺遍南京路,当时的顺口溜说:“北京的蓬尘伦敦的雾,南京路上的红木铺马路。”不管上海如今的风貌有多大程度是洋人们所留下的,南京路却十足是一条华人带旺的马路,光是洋人在那里倒腾来倒腾去,还不足以使“大马路”繁华起来。因了小刀会起义,许多地主豪绅都纷纷出了上海老城,跑到租界里避难。毕竟是咱华人自己的天下,资金、项目全都一并带了过来,这才有了日后“大马路”的繁华。
  【世界中心·扎台型】
  20世纪20年代,独领世界时尚风潮的四大公司的接连开幕,把南京路的繁华盛景推向了绝对的高潮。“永安”、“先施”、“新新”、“大新”都以“环球百货”为号召,上海人在四大公司那里初有了“坐在世界中心”的感觉。一路走过去,那新老交错的高楼大厦、目不暇接的商品橱窗、摩肩接踵的来往过客,还能闻到“三人行,必有佳人”的阵阵香风。30年代,国际上对南京路的评价是“地球上最世界主义化的马路”,提前进入了globalization(全球一体化)。
  先施公司便是今日的时装公司,它是南京路上第一座由中国人建设的大型百货公司。不到一年,对过的永安公司(今华联商厦)便又粉墨登场了。永安公司上下6层,先施便加高一层,变为7层;永安讶于先施的及时对策,便又在原来的楼上,加盖了两层“绮云阁”;先施也不甘落后,继续把楼高顶破天去,向天讨了3层,成了没什么实际作用的塔楼,称“摩云”。正当先施公司俯视对过的永安时,永安又吃下了东面的老天蟾舞台,用封闭天桥把老楼和新楼连接起来,成为永安新厦。两家的竞争从来是明里来,从不背后玩阴的,比拼的是实力。上海人“别苗头,扎台型”的传统大致起源于此吧。1987年,华联商厦又继续与市百一店斗起了法,外墙上镶嵌了金光闪闪的反光玻璃幕墙,只是如今看来,却有些喧闹与陈旧了。
  【卓别林60打真丝衬衫】
  老介福是丝绸大王,沙逊大厦与锦江饭店的窗帘、床单与沙发套,均是在老介福定制的。当年世界电影喜剧之王卓别林来上海,还慕名在这里定制了60打真丝衬衫。
  【刘海粟裸体素描】
  南京路上的张园算得上是艺术沙龙。1917年夏,各种土洋结合的男女均拥到了张园安垲第的西式楼房大厅里。年方22岁的刘海粟已是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校长,站在门口迎客。里面便是他和他的学生们的素描作品。几幅男裸体素描惹怒了城东女校的校长,称这次展览为“丧心病狂崇拜生殖之展览会”。
  【胡蝶加冕“电影皇后”】
  1898年,爱迪生公司便派出一个摄影师在南京路拍摄《上海警察》、《上海街景》两部短片,就此揭开了上海电影史。胡蝶在“大光明”隔壁的大沪舞厅被加冕为“电影皇后”,上海市商会会长手捧皇冠,在众名流的注视下,胡蝶笑得比以往任何一刻都要灿烂。而阮玲玉则在《神女》中演个为生活所迫的母亲,沦为南京路上的野鸡。
  【铜电扇依然如故】
  和平饭店北楼前身是上海第一家安装了私人电梯的沙逊大厦,如今还保留了原初的模样。黑色粗壮的房梁上,4个老式铜电风扇在转。12盏蜡烛吊灯,用细铜丝悬于木梁,每盏灯上8个短粗的白蜡,点着暗红色灯泡,墙上挂着5幅黑白照片镜框,记录着饭店过去的时光。十几米长的酒吧台里,摆满了形状各异的酒瓶。厅内4根多棱廊柱之间,摆着40多张沙逊八角桌,每张桌子边有4张红木椅。正是在这氤氲的酒吧里,曾经回荡着二三十年代的国际流行爵士曲。今天,这乐曲声也依旧被速冻保留了下来。只是吹管的人,已是耄耋。
  【“吃讲茶”】
  南京路的国粹是茶。上世纪初,南京路上知名茶楼便有17家以上。甚至南京路上枝蔓的弄堂里,老虎灶旁,摆起几张台子,就是个小茶摊。上海滩上龙蛇混杂,一有纷争,就请出老娘舅,找间茶馆讲道理,是为“吃讲茶”。马永贞从山东来闯上海滩时,本是不屑于孵茶馆的,但在南京路上的一洞天茶楼(南京东路611号)孵出了滋味来。在“一洞天”的阳台上,武夫马永贞眯缝起眼睛,晒着太阳,看街上闺阁千金与青楼女子出来兜风的好风景。以后,凡是有人来寻他,便直接往“一洞天”即可。可最终在“吃讲茶”的时刻,被人砍得不成人形。
  【铜人码头】
  “大马路”往东便在外滩搁了浅。那一滩曾是英人留给自己的纪念———铜人码头。当初煞有介事地宣布上海开埠的英国总领事巴夏礼,因利用职位之便狂收上海土地,并没享受到上海日后的好辰光,便很快被遣送回国了。但铜人码头上,第一座铜像还是留给了他。站在旁边的还有欧战和平纪念碑、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铜像等英人的纪念铜像。他们本想在上海滩头屹立不倒,却一不小心被日本人端了窝。如今站在南京东路外滩的铜人,换作了陈毅市长,那才是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