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世界手游战士技能: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第七章 午时: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神清气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14:42
                                                                 第七章 午时: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神清气爽          午时——11∶00~13∶00——心经最旺

  在古代的计时方法当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子时和午时,如古代的练子午功、睡子午觉,但因为子时正当半夜,我们一般都处于梦乡之中,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对“如日中天”的午时会更为熟悉。午时,就是正午太阳走到天空正中的时候,又叫日中、日正、中午等。

  午时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时辰,因为这一时段我们要进行两项最重要的生命活动,那就是吃午饭和睡午觉。饮食以养形(形体),睡眠以养神(心神),形神皆安,则体康身健,百病不侵。同时,午饭和午睡也是在为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储备能量,养精蓄锐。因而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这两件事情都做好,是关乎我们生老病死、生存发展的大事。

       午时,阴长阳消,午睡让过旺的心火顺利地消减下去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此时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安静地休息一会儿,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一天有两个最佳的睡眠高峰时段,一个是晚上的1点左右,一个是白天的13点左右。只有顺应人体的这种“生物钟”睡眠,人才会觉得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但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为佳。专家们还发现,如果坚持每天午睡30分钟,则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30%,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了解一些中医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西方科学家们的这个结论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西方科学家们所说的“生物钟”其实就是中医经络的气血循行主时规律,两个最佳的睡眠高峰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睡“子午觉”的时间——半夜子时(23点到1点)和中午的午时(11点到13点)。

  当然,这两个时间段睡觉也有大讲究。夜晚属阴,而半夜子时阴气最盛,阳气就像春天的树叶一样,才刚刚开始发芽儿(生发),要“大睡”;而白天属阳,午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阴长阳消,“小憩”即可。这就是中医讲的“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也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其中“卧”就是连续地大睡,“寤”就是小憩,短则15分钟,长则1小时,都行。

  那么为什么睡午觉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这还得从气血上来说。我们身体里的经络气血就像是北京三环上的公交车一样,是循环运行的,绕着三环路一圈一圈地跑,不同的时间经过不同的站点。午时最大的气血流到达心所属的经络——心经,此时正是心经“当班”,它的气血最为旺盛。而心经是调理和改善心脏功能最佳的“长臂触手”。冠心病不正是心脏、心血管的问题吗?如果我们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非常健康,那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中医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法于阴阳、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以“顺其自然”。而晚上的子时和中午的午时正是天地阴阳的一个转换点,是“合阴”“合阳”,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时,人体也必须注重这个转接点进行休息调养,让身体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最高明、最科学的养生智慧。

  午时解决有关心的问题那绝对是事半功倍,机不可失。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最常见的毛病如口腔溃疡、心情烦躁、某些失眠症等都和心火过旺有关系。对于这些朋友来说,最简单也最有效调理办法就是午睡。每天中午坚持睡上半个小时左右,心火就会慢慢地降下去。同时“动生阳,静生阴”,午时又是阴气初生之时,就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一样,非常需要呵护,所以此时睡会儿觉也特别有利于培养阴气。因此,午睡既可养阴又能养血,阴血养好了,心火血热就会不战而败。

  我们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忙或是其他原因,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大家中午尽可能地挤点时间睡会儿,特别是夏天,哪怕睡或安静地坐上那么十几分钟,对身体及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心属火,夏季也属火,暑气一旦进到人体,两个火烧到一块儿,很容易就烧过头,以致出现心火旺的症状。

  同时,汗为心之液,来自于血(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说“血汗”吗)。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很热,身体为了散热就要大量地出汗。但要是出汗太多的话,就会伤阴,伤血,引起血燥火旺之症。所以我们适当午睡让身体静养一会儿,减少活动,防止汗液的过度排泄,有利于敛汗养血,以达到养阴平心降火之目的。《摄生消息论》上说得很好:“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所以中医养生强调“顺四时”,夏季养生的重点就是养心、养神、防暑、防“火”。

  其实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到夏天的时候,很多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它也会“提醒”、甚至“强迫”他们睡会儿。你去看看夏天的中午,再忙的人都扛不住,多少都得“眯乎”一会儿。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静自然凉,你的心静下来了,火也就降下来了,外界的暑气便奈何不得你。正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境由心生,我们的一切想法、意念和行动都源自于心,但和佛菩萨一样,心是不受补的,只能供养着。而午睡就是最佳的养心方式,心养好了,人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禅理参悟不透呢?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睡也有大讲究

  子午觉虽然都是睡觉,但“子觉”和“午觉”却大不相同,子时应该大睡,进入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度睡眠”,而午时只需小憩即可。千万别小看这小憩,作用可一点也不小,它同子时的大睡一样重要,要不然怎么会有“子午觉”这一说。

  今年春节的时候,陪老婆孩子出去游玩,看到街边一家小店的门上挂着一个大牌子,上书“××午睡吧”。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吧”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午睡吧”?这又是什么新创意。看着我一脸的疑惑,儿子在一旁道:“爸爸,落伍了吧?‘午睡吧’就是给这旁边写字楼里上班的人提供午睡的地方呗!”

  我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这些生意人可真够精明的,服务真是“无微不至”呀!倒也是,在紧张工作一上午之后,中午能有个温馨舒适的地方听点儿舒缓的音乐,喝杯茶,小睡会儿,对职场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和放松呢?但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最多能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小憩会儿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午睡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达到休养身心的目的。不管是躺在床上、沙发上,还是靠在椅子上,只要能安安静静地“眯瞪”一会儿,养养心神,就很好了。当然了,正所谓细节决定健康,有些小问题还是得注意一下,否则“千里江堤,毁于蚁穴”。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午睡需要注意的一些小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即时机,也就是午睡的时间问题。这里的时间有两层意思,一是午觉该什么时候睡;二是睡多长时间合适。什么时间睡的问题很简单,当然得在午时睡,也就是中午的11~13点之间,但最好是睡完午觉后再吃饭,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里再细说。

  至于睡多长时间,这得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感觉体会来定,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为好。如果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那就可以多睡会儿,睡个1小时左右,但也不要睡得时间过长,以免颠倒了阴阳;如果是工作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则小睡上15分钟到半小时也很管用,哪怕好好“眯瞪”10分钟也比不睡好得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睡长睡短就要看个人的实际体会,如果你感觉稍微多睡一会儿下午状态会更好,那就稍微多睡一会儿;但有的人正好相反,睡的时间一长反倒把自己搞得迷迷糊糊的不清醒了,好半天缓不过来,那睡之前就把闹钟调好,过犹不及,防止睡过头了,搞乱了生物钟。

  在不同的季节,午睡也有不同的讲究,尤其是在时间长短上应该有所不同。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其实睡午觉也应该“顺四时”。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有“春困”,夏天要养心,秋初有“秋乏”,而且这个时期内天气比较热,白天时间长,晚上相对睡得会少一些,所以白天应该好好睡午觉,尤其是夏天,睡得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而深秋和冬季白天比较短,夜晚睡眠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午觉就可以少睡点,或是好好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就可以。

  其次,对于午觉如何睡才能休息得更好的问题,这也得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在家里,或是有条件的话,当然是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睡最好,尤其是老年人,最好是躺着睡。但冬天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冬天夜晚时间长,晚上可以早点睡,早上适当起得晚一些,中午就不用上床睡午觉了,靠在椅子或眯发上眯瞪一会儿,养养心神就可以了,要不然脱衣穿衣麻烦不说,还容易着凉。

  而对于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人来说,中午绝大部分都只能在办公室里对付着睡会儿,要么是趴在桌子上,要么是靠在沙发上、椅子上。我建议您最好是靠着睡,有沙发的就靠在沙发上,没沙发的就靠在椅子上,身体尽量摆平摆直,头部靠稳,最好把外套脱下来盖在自己身上,防止着凉。尤其是夏天,在办公室里一定不要对着空调的风口睡午觉,还要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儿,或是干脆关掉它。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夏天睡午觉时要注意保护好肚子,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气再热都得用个东西把肚子盖着。因为夏天无病三分虚,人体的阳气都在外面,里面本来就很虚,有点儿“空城计”的感觉,如果保护不当,外寒再乘虚而入,那肚子就很容易出问题。

  另一种“睡”午觉方式,即要是你中午休息的时间短、环境吵、条件差“睡”不了、睡不着怎么办,那就静坐一会儿,也就是“闭目养神”。“养神”其实就是养心,心藏神嘛。但要想真正实现“闭目养神”也不容易,你必须要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全身放松,停止各种思维活动,意守头顶的百会或脐下的丹田,这样静坐10分钟以上,才能收到养心、养神的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午饭后才睡午觉的话,(虽然我们说午饭前睡觉更合理,但实际上大部分工作上班的人都是在吃完午饭后才睡会儿的,这个话题我们下一节会细说)午饭时就不要吃喝刺激性很强的东西,如酒、太过辛辣的食物、冰镇饮料等,也不要喝能提神的茶、咖啡等。因为这些东西就像一根鞭子,把它们吃进去之后只会使身体里面的气血跑得更快、更忙活,这样人就会更加精神,自然是睡不着、静不下来了,更别谈养心、养神了。并且,午饭后最好是先休息10多分钟如散散步、走一走,再睡午觉或是静坐(如果是中老年人躺着睡的话,最好是午饭后休息20分钟以上再睡)。因为你要是一吃完立马就躺下的话,很多食物刚走到食管的半路上就停下来了,就像汽车中途抛锚了一样,不利消化。还有一点就是睡醒后不要立即活动,同早上起床一样,最好是先缓上个四五分钟,让身体的气血和思维意识先恢复“活动”后再活动。

  其实,睡午觉就相当于是给身体补充“能量”的一个过程,因为身体所需的能量不只是饮食营养,还有心神能量。

  现在我们经常会说一个词儿叫“充电”,手机没电了我们要给它充电;肚子里“墨水”不够用了我们要去读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可我们的身体呢?它每天都在为我们辛勤操劳,你是否想到也该为它“充充电”?健康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资源,也是需要及时“充电”补充能量的,而且它很懂的“知足常乐”,只要我们每天给它输入一点点“电流”,它就会无怨无悔地陪伴我们度过风雨人生路,让我们的生命异彩纷呈!
   午饭要在午未交替之时的12∶30吃最好

  午时每个人都要完成两件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儿——吃饭和睡觉。但如何来协调好它俩的关系,谁在前,谁在后,这可是最关键的问题。顺序一变,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其实它俩的正确顺序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正在坚持的先吃饭后睡觉,而是先睡觉后吃饭。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午饭后才睡午觉,其实最好的睡午觉时机是在吃午饭之前,也就是说,我们最好是睡完午觉后再去吃饭。具体什么时间呢?12点半左右最佳。

  当然对于大部分上班工作的人来说,这一点比较难做到,但如果有条件的,希望大家都能够这么做。如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现在的很多自由职业者,中午休息时间比较长或时间安排比较自由的职业人士等,其实都能做到,只要把原先的午睡和吃饭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了。如果12点半去吃饭的话,11点半到12点半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或长或短地睡一觉;而即使在上班的人,到11点半,最晚12点也下班了,你就可以先睡会儿再去吃饭。

  先睡觉后吃饭到底有什么好处呀?当然有好处,并且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人从早上起床之后,体内阳气一直处于旺盛的上升阶段,气血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到中午11点,也就是午时,阳气到达顶峰转而往下走,而阴气初生,阴阳相交,再加上一上午的活动劳作,人就会有一种困倦之意,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此时应该适当休息,以培养初生的阴气,保证阴阳的正常交替,维护阴阳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气平衡阳气固密了,人的整个身心状态就好了。其实,我们学习各种养生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协调和保持阴阳气血的相对平衡。

  从睡眠和饮食的关系来讲,吃完饭后立马睡觉也是不科学的。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吃完就睡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可能造成消化管道的“交通堵塞”——食物还没到胃里,你就躺下了,它就堵在半道上,很多脾胃病、肥胖病症就会出现,有的甚至可能出现食物倒流现象。相反,如果睡完午觉后再吃,吃完后稍微休息一下开始进行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健康隐患就都避免了。我们很少听说有谁吃早饭吃出脾胃病、肥胖症等问题的吧?道理是一样的。

  午睡后吃饭不仅避免了很多毛病的发生,而且非常有利于消化吸收。我们知道,午时是心经“当班”,这个时段心经的气血最旺,到下午1点的时候心经就交班给小肠经了,下午的1~3点是小肠经值班,这时候小肠经的气血最旺,小肠的功能最好。而小肠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管消化吸收、分泌清浊的吗?所以如果你先睡完午觉12点半左右吃饭,到1点钟的时候,食物经过脾胃的初步处理,开始到达小肠,而此时小肠“精力”最旺,状态最好,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会更高更好。小肠的“工作”做得好,你的消化吸收就好,该吸收的都能吸收,该丢弃的都能及时丢弃,你就不会得一些消化吸收方面的病,而其他脏腑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变得非常轻松,五脏六腑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可能想说了,那我吃完午饭后犯困怎么办,人吃完饭后不是容易犯困吗?的确,人在吃晚饭后气血会分散一部分力量到脾胃去工作,容易犯困。可是为什么我们吃完早餐后不会犯困呢?玄机就在这里了。因为我们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各个脏腑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养,功能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全身的气血非常旺盛,即使分散一些力量到脾胃去,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脏、大脑等其他脏腑的工作,脏腑器官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所以就不会犯困。

  而到中午11点以后,人体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本来这时候就比较疲乏了,并且阳气开始下降而阴气才刚刚生发,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如果你没睡午觉就去吃饭,饭后身体再勉强调集一些气血力量到脾胃去干活,下面的活儿干不好不说,上面的心、脑气血供应也不够了,你能不犯困吗?打个比方,你说电压不足的时候电脑能好好工作吗?灯光能非常明亮吗?也就是说,你犯困并不是因为你吃饭的问题,而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如果身体的气血非常充足旺盛的话,它是完全有能力协调处理好各个脏腑的事情的。

  午时养生就两招,美食和小憩(当然我们这里的“美食”并不是说要吃得非常好,而是说要“好好吃”,吃得舒服就行)。而能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对“时机”的把握,时机就是火候。大医家看病为什么好得快?大厨师做菜为什么好吃?大作家写出的东西为什么能让人掩卷深思,因为它“火候”掌握得好。其实,做任何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玄机全都藏在“火候”之中! 
     心火大,嘴巴苦,试试苦瓜排骨汤

  表面上看起来,嘴巴苦,吃苦瓜,似乎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其实不是“以毒攻毒”那么简单,而是“治病求本”——因为虽然苦的都是嘴巴,但起因和解决的都是心的问题。

  我的老岳父,以前每年夏天都会感觉嘴巴里发苦,口渴爱喝水,但吃饭却没有胃口,还经常喊浑身没劲儿,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大好。这其实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苦夏”。我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就告诉岳母一个方法,让她夏天的时候经常给老岳父熬一点苦瓜排骨汤喝。

  后来据老岳父说,他喝了这个汤很是管用,一般每半个月喝一次,就能保自己这半个月的身心“平安”。现在,苦瓜排骨汤已经成了老两口安度酷暑的护身法宝了。

  那为什么夏天的时候会出现“苦夏”呢?

  我们一般认为是体质的原因,这当然没错,但更重要的原因在“心里头”。通常来说,觉得嘴巴里发苦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胆的问题,《黄帝内经》中讲:“胆液泄,则口苦。”另一种就是心火太重造成的,常常还伴有口渴爱喝水、不想吃饭、舌尖发红、嘴巴里长疮等情况。但这些表现都还只是“序幕”,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改善,长期拖着,就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可是,嘴巴和心脏八竿子打不着,心火重怎么嘴巴就苦了呢?

  《黄帝内经》里讲:“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可见心与舌头、与嘴巴有经络连着呢!这就好比电脑主机和显示器,中间有数据线连着。所以心有什么状况,就会从舌头上表现出来,舌头就像是心的一个“显示器”,一个窗口。比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比较重;而舌头和嘴唇发白发淡,嘴里没味儿,那就是心血不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火烧得太旺了,我们就用“灭火器”把冲得太高的“火苗”压一压。还有压心火的“灭火器”?苦瓜排骨汤就是一款性能最好、方便易用、最适合压心火的“灭火器”。

  这个“灭火器”可以自己生产自己用。

  苦瓜是南方人经常吃的一种新鲜蔬菜,广东省还把它列为名优蔬菜。南方人之所以非常爱吃它,就是因为它的清心降火作用好。南方属火,一年四季都在生发,而夏季也属火,所以南方一到夏天就特别热,生发得更厉害。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食物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点,这与当地的气候特点等有关。苦瓜是清热解毒之佳品,其性味苦、寒,入心经、脾经、胃经,《黄帝内经》中讲“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南方人在夏天经常吃一些苦瓜,就能清心凉血,调控心火。其实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心火重时都可以吃一点苦瓜,喝一些苦瓜煲汤,降降火,养养心,绝对是有求必应。

  至于猪肉和黄豆,都是平性的(猪肉微寒),具有良好的平补作用,可以补益气血,适合任何体质的人;而放三四片生姜则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苦瓜的寒性以及猪肉的腻,以免降火太过,过犹不及。在中国人心目中,汤汤水水才是最养人的,它比食物原料本身更有营养,你看广东的靓汤,它都是煲好汤后把其中的食物残渣去掉后才喝的。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理解,怎么把好东西都扔掉了?其实留下来的才是精华。所以我们把苦瓜、排骨、黄豆、生姜,这几种很普通的东西组合起来煲成汤,那就很不普通了,它既能温和地调降心火,还非常营养美味,老少皆宜,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黄帝内经》上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所以中医顺四时的养生理论强调“夏养心”,就是说夏季的养生重点是养心。因为夏天属火,人的心也属火,这样,暑气太重时人就容易出现心火上炎的毛病,而嘴巴里发苦就是心火上炎的一个典型表现,但它却往往不被人重视;包括现在人最爱得的口腔溃疡、舌头上长疮,都与心火过旺有关,而南方人也就比北方人更容易出现心火过旺的毛病。不过由于如今辛辣饮食风气的流行和生活压力、情绪紧张等原因,即使在北方,心火过旺也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因为心本来就属火,是阳中之阳,而我们平时吃的辣味火锅,以及像辣椒、花椒、葱姜蒜这些调料都是温热性的,如果长期大量地吃这些东西(现在我们很多人可不是每餐必用吗?),人的内脏就会生热,热多了则化火,这些火影响到心,就成了“煽风点火”,“火上浇油”。

  那思想压力大、情绪紧张与心火旺又有什么关系呢?《黄帝内经》中讲:“心藏神,主神志”。你思想压力大、情绪紧张可不就是一种过度的思维神志活动吗?时间一长就容易耗伤阴血,造成心血虚,心血一虚,阴阳失衡,心火也就烧起来了。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点燃”的心火,我们都可以用“苦瓜排骨汤”来调节,使它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说苦瓜排骨汤是“灭火器”,其实并不是用它来“灭火”,而是通过它来把这个烧得太旺的火调小一点,调到最合适的程度。就像我们炒菜一样,得把燃气灶的开关调得恰到好处才行,火太大了不行,容易炒煳烧焦;火太小了也不行,炒不好炒不熟。心是属火的,心火太弱,那就会气血淤滞、手脚冰凉,但如果心火太旺,那人就容易“上火”。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身亦然,心亦然,事事莫不亦然,这其实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最高智慧,是阴阳平衡、中庸之道、和谐为美思想的融通点。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让自己的身体先“和谐”起来,不要一会儿“闹火灾”,一会儿“闹冰灾”,只有每个人的身体先和谐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心主神明,心经是安心定神的“第一要道”

  《养性延命录》上说:“静以养神,动以练形,能动能静,可以长生。”用饮食和锻炼来养形,通过睡眠和静坐来养心调神,这就是中医的养生智慧。只要我们形体强健、心神恬淡,任何疾病都没有机会对我们下手。

  一年大四季,一天小四季,不论是大四季还是小四季,中医都强调“夏季”(在一天当中当然就是午时了)要养心,这可以说是对心脏的特别关照,因为心是内脏之君主,皇帝的待遇当然和别人不一样,得伺候好了。

  那养心的重点又是什么呢?养神也!你要是觉得说养神有点悬乎,那么有一点最明显——如果我们中午睡会儿午觉,那么下午就不会像没睡觉那么哈欠连天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藏神,主神志活动,我们工作学习时都要用心用脑,要费神,而睡觉以及静坐等本身就是最好的养心养神方式,午时又是心经主时,是最好的养心养神时机,能起到一般时间睡觉所起不到的作用。这样,我们中午睡一个午觉把心神养好了,下午自然就不会那么困了。睡午觉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神方法,但还有一种同样好的安心定神的方法,那就是调理心经。

  手少阴心经是心的“直属单位”,是由心自己所主的一条经络。它从心脏出发,往上走,通过肩膀顺着胳膊一直到达手小指的指甲旁。心经是调理心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的“第一要道”、最佳捷径。不管是心脏的功能变化,还是病理改变,可以说,有关心脏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这条“道”上找到解决途径。当然,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不可能把这条“道”的全程都走得那么熟,但我们应该掌握几个关键点,然后即可融会贯通,“以一当十”来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心经的安心定神功能,也就是要通过心经来达到养心安神的目的,所以就要在心经上寻找这样的“关键点”。

  那么心经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关键点”呢?有!它就是心经的神门穴,相当于一个调节心神的“按钮”。神门穴在我们两手的手腕部,腕部内侧横纹下方的小窝里——手臂弯曲,掌面向上,手掌小鱼际靠手腕侧的角上有一个凸起的小圆骨,圆骨的后面稍下可以摸到一根筋,这根筋与腕横纹交点靠内的小窝就是。我们可以把指甲剪平,用另一手的手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都行)来点揉,也可以用筷子头或笔帽点压它。每个穴位每次揉3~5分钟,每天两次,两侧的穴位都要按揉。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在午时——每天中午睡午觉之前花上10来分钟,把两手的神门穴揉一揉,先把你的心神安定下来再睡觉。因为心神安定了,就能更快地入睡,睡得更好更香,把心神养得更好。

  为什么按揉神门穴有促进午睡,提高午睡质量的效果呢?我们有些人可能有过这种感受,就是身心都很累的时候睡觉反倒睡不着,或是老做梦,睡不好。这是因为你心神过度劳累,伤神了,心主神志的功能不正常了,所以该安定的时候安定不下来,睡觉也会睡不着、睡不好。心主神志的功能不正常除了可能引起失眠多梦外,还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如健忘、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等。这些心神失常的症状其实就相当于西医的神经衰弱症(因为中国文化和中医把西医认为是大脑的功能归为心的功能范围,认为人的神志思维活动是在心的主导下,由心、脑共同完成的)。

  俗话说,找对人,办对事。心经的神门穴是专管心神的。神门,就是心神出入之门,气血输注之处。既然是门,该开的时候就得打开,该关的时候就要关上,如果你心神失常了,心没有能力管好神志活动了,这个心神出入之门该开的时候开不了,该关的时候没关上,精神不能内守,就会出麻烦。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得修理它。“门”修好了,心神能正常出入了,相应的一些麻烦自然也就解决了,而刺激神门穴就是最好最简便的修理方法。

  心经是阴经,而阴经的腧穴和原穴是同一个穴位,所以神门既是心经的腧穴,也是原穴。所谓腧穴,就是经络气血输注之地,一般位于关节附近,是疏经活络的特效穴,而原穴是脏腑元气经过和会聚之处,是调理脏腑气血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刺激神门就能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可以疏通心经,又能够调理心脏的气血,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功能。心脏的功能恢复正常了,心神就能良好地工作,张弛有度,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该安静的时候安静。

  当然,你如果能给“神门”配上一个“门闩”——心包经的内关穴(在两手腕内侧横纹上方2寸处,约两横指多一点,按准穴位的时候会比其他地方感觉敏感),那就更趋完美了。内关是心包经上的要穴,而心包就是心脏外边的一层“围墙”,相当于心脏的“贴身保镖”,这保镖强大了,主人自然就会更加安全和省心。同时,内关也是心包经的络穴,所谓“络”就是联络沟通的意思,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全身的多条经脉有直接联系,也是一个强心养神之宝穴。把它与神门合起来用,先按神门,再压内关(此穴可直接用手指点压,也可以用小按摩棒点揉,每次每穴刺激3分钟即可),强心调神无处其右。

  心乃脏之君,神是人之本,而神又由心主导,所以养心即是养神,养神亦为养心。《黄帝内经》在谈到养生之总则时说了三句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面两句话其实都在强调养心养神的重要性,这就是中医养生所主张的神形兼顾,重在养神。它与现在媒体上报道的很多绝症病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非常坦然平静,反而比健康的时候精神更加放松,最后绝症不治而愈的事例非常吻合,这其实就是精神的力量帮助身体战胜了病魔。

  养神不难,重在心宽。生活其实本没有烦恼,烦恼都是人自找的,放下一分烦恼,心灵便轻松两分,心底无私则天地皆宽!学会放下,明白舍得,才会有所得!
         附:午时经络锻炼:两“少”一极泉,守好神门是重点

  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起始于心中,走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心脏与它脏器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横膈,联络小肠。

  上行的分支:从心脏的系带部分出,向上挟咽喉,经颈、面部,而与眼脑的脉络(目系)相联系。

  直行的主干线:从心系(心脏的系带)上行至肺,往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往下经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侧(少府),出于小指桡侧的指甲角(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心脏作为人体的内脏之主,有心经和心包经两条经络保卫它。其中,心经的保养重点在于打通几个重点“关节”,也就是穴位。心经上穴位非常少,(一侧)总共只有9个穴位,这里重点关注4个,首穴极泉、肘部少海、腕部神门以及掌中少府。

  极泉在腋窝的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左手抓住右手胳膊上端——大拇指伸向腋窝,其它四指扣住胳膊,然后大拇指尖用力按揉穴位(注意事先要将指甲剪平,包括其它所有用手指点按穴位的方法都应注意这一点)3分钟,然后换手,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侧穴位。平时多揉揉它,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嘴巴发干、心烦口渴等心火过旺之症。此外,当发生胃痛、干呕、胳膊疼痛不能伸举,尤其是得上脑血栓后遗症,胳膊活动不自如的时候,这个穴位就更显灵了。

  接下来是肘关节的少海穴。胳膊弯曲,少海穴在肘横纹内侧一头,肘尖里面一点,你一按感觉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此穴用大拇指尖按效果最好,左手大拇指按右胳膊上的穴位,右手大拇指按左胳膊上的穴位,每侧按3分钟即可。心经属火,而此穴是合穴,属水,所以此穴的最大功用就是水火相济,促心肾相交,心痛、健忘、失眠、狂躁、过分爱笑、手发颤、胳膊挛痛、牙龈肿痛(与大肠经的合谷穴同用),刺激此穴都能有效缓解,如果再配上三焦经的天井穴,则效果会更妙!

  心主神志,手腕上的神门穴是心神出入之门户,是心经的俞穴也是原穴,所以如果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受惊了、烦躁不安、怔忡等症,此穴为首选。当然,它的功能并非如此简单,心血管的问题,如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平时也可以找它帮忙。此外,它还能帮忙解决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胃脘痛、没食欲、消化不好等,手腕痛也可以揉一揉它。此穴非常好找,在手腕内侧横纹的下方,豌豆骨后面的小窝里就是,但位置比较深,把指甲剪平了,用右手的大拇指尖稍微用点力掐按左手腕的穴位,然后两手互换,再用左手大拇指掐按右手上的穴位,每侧3分钟。

  心经在手掌上还有一个很好用的少府穴,握拳,小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此穴可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尖掐按,也可以用筷子头点按。它是一个专治杂毛病的穴位,心里烦闷、胸中胀痛、感觉吸不上气、手掌发热、手指伸卷不利、阴痒、阴痛、小便不利都可以点按少府穴来缓解!

  心经午时气血最旺,所以这4个穴位的最佳调养时间是在11~13点的午时,最好是在睡午觉之前,揉完穴位之后睡一觉,这样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