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品位我们的城市中国 一、王者有如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30:42
品位我们的城市中国 一、王者有如北京
  
  说到北京,想起前一阵子海默在他的畅销书《中国城市批判》中诠释我们首都“经济符号”时列出有一项是“北京现代”,也许,包括海默在内的很多人都是觉得现代集团不错,以至能成为堂堂牛北京的“符号”。其实不然,作为国都,北京是一种象征,不光是要表现在文化上的中国特色,也应该是经济上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把“首钢”列进去,这绝对英明,毕竟“现代”是外来的和尚,不论它有多么多么的强大,作为北京—中国首都的一个经济符号无论如何是不过去的。也许,可以把“广州本田”作为彰显广州经济活力的典范,但北京不行,它是国都,是中国的城市象征。
  或许有人会质问我道:“民族品派里的长春一汽、十堰二汽还有外资合作呢?这‘韩国现代’咋就不能入您法眼?”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不能因为一外国品牌在中国发展的好就拜爹认娘的实行“拿来主义”,比如德国的宝马车在英国卖的火,厂开的规模也大,你就把宝马说成是伦敦或曼切斯特的“经济符号”,对此,英国佬是万难接受的!又如,在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王府井开出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家麦当劳餐厅,爱者也众,但能说麦当劳是北京的一个经济符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关于这个议题,在后面还能遇到,且数量还很可观。
  进入正题,随侃北京。大气、王气、霸气是北京留给中国人的原始印象,照理说来,北京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应该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但其实,我们可以注意到,自从建国以来,北京户籍的管理可以说是全国最严格的,但从全国大串联时期的红卫兵大军到上世纪末开始那股“北漂”大潮看,多少人还是向往着北京的,但很难说这是由北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的,翻番史书,答案就出来了,也很简单:因为它这是首都!
  西汉时,长安(今西安)可是当时(武帝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主要指亚欧大陆)不折不扣的的经济文化中心!如西蜀司马相如者、广川董仲舒者对长安都是“心向往之”的,看现在的西安,因其是陕西省会,还是比较像样子的(至少在西北无别的地方能出其右);又如北宋时的开封正是1000年前全世界最繁荣城市,而今却成为没落城市的代表文本,怎么会垮得如此厉害?很大的原因是省会头衔旁落,经济的下滑,造成人才的流失,之前位于开封的曾经河南高校的老大河南大学农学院已迁到了郑州重新成立了河南农业大学,而前几年,很多河南大学的老师都渴望能把学校搬到郑州去,去办河南的河南大学。原因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地位永远是第一位的,它远比经济、文化等其他地位重要,动用政治的威力原可以凭空造出一座城,也可立即毁掉一座城(如隋初毁建康),它可顾不了那么多的“市场规律”。
  北京牛,就因为它是首都,更聚集了些明清留下的建筑和“王气”,可能不少外地出差到北京的人都有意无意中感受到了北京城市的这股“霸气”和北京人的“冲天牛气”。拿刚才提到那本书来说吧,“北京人到了外地,千万别带北京朋友到公园去玩,因为外地城市的公园与北京的公园一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小院子。”(第4页),的确,北京的公园是大,但也不能漠视地方上公园的存在,拿江南来看吧,不知带北京朋友去杭州西湖玩玩行不行?够大了吧!也够靓,不然当年乾隆皇帝就不会回京后还仿着西湖的样子把颐和园大力改造。去苏州园林玩玩行不行?够美了吧!如果光以面积来论值不值得一游,显然有失偏颇。看来,贪“大”,是北京和地方比较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北海、天坛、龙潭湖、陶然亭是多么的“大”,但北京像日坛、月坛这样的公园也不在少,“吹牛”和喊“口号”向来是北京人的拿手好戏,我们可以去认真审视北京足球队那个“国安永远争第一”的大口号,可是真的好,不过却在联赛里至今没争到过,这不,话又说过了。人人都知道,天安门广场够大够气派!对此,北京人没少自豪,自诩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但根据数据显示,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4公顷,而江苏省地级市无锡的太湖广场面积是67公顷。广场可以再扩,高楼可以再建,像“大”和“高”这种东西拿来比是意思不大的,北京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最大的主”啊
  北京人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城市哪有不偏见和排外的?上海不排外吗?成都不排外吗(针对西南其他城市)?苏南的城市不排外吗(针对安徽和苏北)?事实证明,哪都一样!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而英国人排外可是出了名的,像利物浦这样的贫困老工业区的地层民众尤甚,他们不喜欢看到外来打工者抢走自己的饭碗,也不希望外来暴发户抢占自己的街区。所以,过分苛求北京就有点一相情愿了。公允的说,是户籍制度把中国人限制在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京户口意味着身份和地位,意味着可以享受外地享受不到的社会福利,而子女还可以轻轻松松上北京的名牌大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国人的心态是被“利”和“欲”严重扭曲而变形的,但同时我们可以从当年那部风靡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里看到北京人也有服软的时候。所以,著名记者李承鹏不认为北京是头脑或心脏,“它其实是胃,不排外,可也别指望它怎么热情的待见你”。
  北京城成了首都,北京话也就成了正统,北京人是没事偷着乐了,但全国人民身上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自嘲:诸如“四川话差一票就成为了中国普通话标准音”、“南京话差一票就成为了普通话”,甚至持“广东话差一票输给了北京话”这种怪论的在网上也不乏其人。历史选择了北京,留给老百姓的只有些谈资罢了。北京话成了“官话”,北京人说起来自然是难免“眉飞色舞、气壮山河”。
  文明的融会从来就是相互的,自满清1644年入关以来,北京在汉化满人的同时不觉的也接受了满化,特别是清朝后期的散漫自大的旗人习气传染了大批北京民众,嘴上是“爷”(而今换作了“您”)叫的那个响,心里却是谁也不服谁,天子脚下,皇城根前,老子天下第一。说到城市规划不力造成北京今天的“堵”状,梁思成先生泉下有知,真要再呕出几大口血来。本身把行政中心放在“皇城”旁边就不是明智之举,既破坏了故都文物与风貌,又造成拥堵,面临即将到来的08奥运,北京市政府是率先坐不住了,2005年年初,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概念。“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组建议,重新调整铁路车站的职能和布局。而关于市直机关迁出旧城区的问题,课题组设想了各种方案,网上也吵得沸沸扬扬,外迁目的地也出现通州、大兴之争。但政府却否认了中央行政区的外迁传言,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长期生活在南方(尤其长三角地区)的人能看到上海、杭州、苏州这些城市对文物的保护显得甚为小心翼翼,而也许北京的文物资源太丰富了,大大小小的胡同在不知不觉中拆的七七八八了,更重要的是保护力度和意识上的差距不小,前不久北京民族文化宫由于暖气管道破裂而出现大量漏水,大水殃及图书馆、博物馆和演出剧场,最为可惜的是,图书馆地下藏书室的许多珍贵古籍遭水浸泡。被水淹的藏书室里仍然有浓重的潮气,墙角和书柜底层都有明显再说的水。馆内珍藏的20多万册图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拥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图书馆镇馆之宝的《大藏经》损伤最为严重。这些可都是国宝啊,其损失是不可弥补的!要知道其他地方要去申报一个“国字头”的博物馆是多不不容易,可北京有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好好注意和保护,比如之前的“圆明园渗水事件”。据《北京晨报》对北京自然博物馆“白鳍豚标本正在渗油,原始生物化石正在加速风化”的报道,更让人对北京一些地方文化设施的保护更头疼,反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不论在馆藏数量、质量以及保护力度上都的确让人称道,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北京看来也是需要好好的“补补课”了。
  城乡差别大,是京津唐地区的一个通病,我们还是先掉头到长三角看一看,沪宁杭之间的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目共睹,而其县级城市如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等也是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名列前茅,《经济日报》在2005年12月1号公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分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三名。北京市1个,河北省3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2个,浙江省27个,广东省3个,四川省1个…… 更严重的问题是,据《新京报》报道: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河北省政府在中国首部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报告———《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首次公开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战略研究》指出,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其实,京津地区为了北京和天津的发展,为了维护生态和保证京津地区宝贵的水资源,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的。
  而北京市长王岐山近日考察张(家口)承(德)地区后,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北京的发展,如果没有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它的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反观上海,以自身强大的牵引力拉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了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都市带(苏州10年来的强势崛起就是最好佐证),而北京为它的近临们作了什么?所以,北京没有什么好牛的。北京不应仅仅只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大城市,更应该像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样,拿出你的决心,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城市”。而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一项宏伟计划也已经被放上案头,借此打造真正的“两小时交通圈”。
  既然北京这么不好,可人们又愿意到北京去旅游,长见识,或许,中国人对北京这个首都存在着严重的“恋母情结”,但放之华夏,这顶帽子大而不当。中国社会历来就是一个官本位、权本位的社会,这一点在中国人的思想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可以说大多人去北京玩,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而多半是冲着紫禁城的皇气、恭王府的奢华走马观花一遍当年皇帝和大官们住过的地方,拿回去作为自己饭桌上的谈资的。
  2008原本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奥运会也本因是北京的梦想,在北京建奥运场馆用的是北京的地,花的却是全国的钱。记得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吧!全国上下一心是多么的用命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量中华之物力,办北京之奥运,结世界之欢心!”反观广州也即将举办2010年的亚运会,怎么就没那么大气势呢(仅在珠三角有些造势)?难道广州是后妈生的?北京人偷偷坏笑。但越来越恶劣的气候、恶化的水质、乃至城市应急机制的滞后,已让北京不堪重负,甚至波及危害到了旁边的兄弟城市,北京向它们要地要水,尤其毗邻京津二市的河北最为吃亏,而在学术界吵得不可开交的“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北方(这个工程应该说主要是照顾北京的)带来淡水的同时,还有一片骂声。学者谢鉴泉在《经济学消息报》(成都04.1.23)以《南水北调的反方思考》为题撰文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会破坏沿途生态系统.下游方案将穿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占用大量肥沃耕地.上中下游方案的共同作用,将减少长江水注入东海的数量,使海水倒灌,造成咸潮冲击长江口,使土地盐碱化,并造成大批人口饮用水困难。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的饮水困难,却造成了上海周边地区更多人口的饮水困难。南水北调工程会占用大量耕地,所占耕地相当于一个山区小省的耕地。这些耕地,将造成大批农民失去生活基础。同时,引水到北方灌溉增产的粮食,还抵不上三条引水工程沿途占用耕地减产的粮食,真是得不偿失。南水北调会造成大量移民。据不完全统计,仅丹江口水库加高,就将产生30万移民。三大方案付诸实施,包括沿途失去土地的农民,其数量将超过百万之众。(移民的花费是巨大的,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低估的。移民新建住房需要大量的木材、钢铁等物资,这对环境来又是一场浩劫。)这一大规模的改变自然的工程要穿越四大河流域横截700多河流,打破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之间的自然界限,将改变四大河流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甚至超过三峡工程。安全问题也很突出。北美的调水工程,终因要经过西部地震带无法确保安全而搁置。我国邢台、天津、唐山地区的地震风险和强度都不在美国之下。无论是在防漏、防裂还是在防震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将带来灭顶之灾。
  分散首都职能早已成为老生常谈,在这方面,来自民间的声音很多,的确,分散首都职能不仅可为身处地震带上的北京减小城市发展压力,还可以带动具有首都部分职能的城市周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如何划分中央和地的权限是个敏感且永恒的话题,而今天的中国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既然共同富裕是国家的奋斗目标,那么共同发展,打破一些人为设置的发展限制有何不可?北京许多河道、湖泊都要靠密云水库供水,可密云水库只有11亿立方米,1000多万人口又都等着喝这盆净水,而供人欣赏的水景又如此之多,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建国后北京曾遇到过几次大的水危机,天津、河北和当时的密云县都为保证北京用水做出了巨大牺牲。2002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说:北京有关方面承认,未来10年水源短缺将是中国国内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由于中国旱灾情况日益严重,再过30多年北京将面临沙漠化的危机。社会的呼喊加上自然的要求,看来,北京应该改变了,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还算说得过去(20世纪30年代前后除外),从北京在近代的发展轨迹来看,它不是以经济立市的,民国时期的工业城市是上海是天津,甚至无锡南通这些新兴城市也走在古老的北京城前面,建国后50多年来众星捧月式的发展又让它试图向“经济中心”靠拢,看的出来,骨子里,北京是不接受分散首都职能这种理论的。在2006年1月15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表示,北京将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对于北京发展定位的表述已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甚至不再提及“经济中心”,显然这是一个信号,将有效改善京津、京沪之间的合作,预示着北京将在京津冀都市圈乃至全国寻找新的定位。
  不过,北京到底还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我们有理由对北京的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但首先,需要北京收起那张“皮笑肉不笑”的尊容和卷起那张越摊越大的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