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名词解释宏观:伟人与图书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28:25
图书馆是任人自由遨游的知识海洋。排列有序的书架,鳞次栉比的书脊,琳琅满目的封面,芬芳扑鼻的油墨,种种的一切都吸引着求知若渴的人们。有人说:“书本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图书馆作为一个集中各类图书,包含丰富知识的殿堂,是人们开阔视野,提高修养的最高学府。
  古今中外,不仅是平凡人,就是马克思、列宁、李大钊、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都是与图书馆分不开的,他们都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司马迁能写出不巧的《史记》,除了考察了大半个中国外,还得益于他任太史令掌管图书时读尽了当时官方所藏图书。 
    汉化大哲学家王充,每天都跑到洛阳街上的铺里去读书,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陆游以79岁高龄掌管国家藏书楼。
    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这与他青年时代去长沙图书馆认真读书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边工作边学习是分不开的。 
    郭沫若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书缘。1959年,他曾为北京图书馆主编的《图书馆学通讯》题诗:“图书本是心条理,更将条理化图书。客观事汇凭登录,遗产青英赖储蓄。归类别门成秩序,节时省力有乘除。稻田亩产千斤,此与农耕并不殊。”表达了对图书馆的笃爱。 
“学界泰斗”蔡元培少年时家贫无钱购书,就问藏书甚丰的叔父借阅,广泛的阅读为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当今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早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的时期,常常在课余时间上校图书馆大量自学了谭外参考书,如大学丛书《微积分学》、哈佛大学讲义《高等代数引论》以及《郝克士大代数》、《密尔根盖尔物理学》和《实用力学》等等,借书记录卡表明,有的书他借过不止一次。
  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从读者中吸收新民学会会员,并同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0年代初毛泽东创办湖南青年图书馆,创办设有图书馆、室的湖南自修大学和农民运动讲习所。
  李大钊办有专为革命的“亢慕义斋”图书馆。
周恩来发起成立觉悟社,也设图书馆。他还倡导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组织流动性图书馆。
  华罗庚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资料室图书馆中的管理员。
  陈景润初露头角是供职厦门大学图书馆那会儿,他在图书管理员岗位上很快就写出颇有见地的数论文章。
  歌德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和领导者,与魏玛图书馆结下30多年不解之缘。
  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时候组织勤读会参与借书管理工作,后促使全美洲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诞生,并主持馆务。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20岁到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他学习勤勉,毅力顽强,很珍惜时间。他宁可把整天的时间耗在图书馆里看书,也不愿将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
  美国作家和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青年时期,为了博览群书,他将几个爱好读书的青年朋友召集起来组成“共读社”。三年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此馆竟成了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有了图书馆,富兰克林毫不吝啬地把全部工余时间献给了它。各种各样的书籍,给富兰克林增添了智慧和力量,指引他攀登上科学的顶峰。他揭示了雷电的秘密,发明了路灯,双光眼镜等。正是这些卓越的贡献,使他成为科学史上颇受尊敬的伟人。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8岁时父亲送他到旺多母寄宿学校读书。他勤奋好学,被教师破格允许进图书馆随意借阅书籍。从此,他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苦读。他兼采博涉文学、科学、神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他的头脑和心灵。大学毕业后,他白天跑图书馆,晚上整理,终于创作了辉煌的巨著—《人间喜剧》。
  说到伟大的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他与图书馆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马克思酷爱读书。在巴黎的时候,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在侨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经常去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在这里,马克思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由于他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长年累月的摩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列宁也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从学生时代以至学前,从国内到国外以至在监狱和流放期间,他始终在积极地利用图书馆,他的脚印踏遍喀山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甚至国外的,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法国巴黎许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以及瑞典皇家图书馆等。
  从列宁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广泛地从各种工具书中摘引过资料,而大量资料摘自图书馆的馆藏工具书。日内瓦一家图书馆的管理员曾经写到:“一位俄国革命者穿着瑞士式样的廉价裤子,因为怕弄脏而挽起的裤腿常常忘了放下,每天一清早就来了,在窗前小桌旁他惯常的座位上坐下来阅读,偶而站起来从书架上取下一大本字典,从中查询不熟悉的术语解释,然后来回徘徊几步,马上又在桌旁坐下,用小字在纸上迅速地、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
  列宁青年时代被学校开除后,在喀山和萨马拉两地的图书馆艰苦自学,后经圣彼得大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律系甲等毕业证书。他写《哲学笔记》时,曾对近50种专著论文作了摘要札记,其中大部分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图书馆完成的。   
  伟人与图书馆的故事不胜枚举,看了上述事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书籍在人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启示我们要善用图书馆,把握机会,利用大学时光汲取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为今后事业之路奠定基础。 
  荐稿人: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