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觉b站:李硕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35:35

        李硕勋烈士,又名李陶,四川省高县人,生于1903年2月23日。 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28年5月赴杭州,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1932年8月31日,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来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

中文名:李硕勋别名:李陶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省高县出生日期:1903年2月23日逝世日期:1931年9月5日职业:政治毕业院校:上海大学所处时代:民国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李硕勋(1903年-1931年),中国四川庆符县(今属高县)人,原籍湖北麻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硕勋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在叙府联合中学、四川省立一中、北京弘达学院和上海大学就读,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他是上海1925年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是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委员长,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书记。1926年底调中国共青团中央工作,      

李硕勋

旋即派到北伐军第四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成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主力部队第25师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叶挺的得力助手周士第,陈毅当时是该师主力团第73团党代表,林彪当时是第73团的连长)。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委托周士第和李硕勋到上海中央汇报工作,朱德和陈毅则带领起义军余部开始游击战争。   李硕勋到上海后,领导华东各省党组织白区斗争和军运,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工作;浙江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沪中区委书记;后担任江苏省军委书记,指导组建苏北红14军(后失败)。1930年春,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军委书记,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指导河南省组建了红17军,后改任江南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春任中央苏区红7军政委(未到职),6月改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驻香港。1931年7月7日赴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一上岛即被捕,9月16日在海口市被杀害。

人物概述

  李硕勋,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祖籍湖北麻城,早年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后因遭到军阀通缉,于1922年底到北京读书,1923年进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革命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1926年秋,他受党派遣来到武汉,担任过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与师长率两个团继续北伐,在河南上蔡战役大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同年7月参加讨蒋。8月1日带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李硕勋与师长周士第共同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   同年10月,起义南下部队一部由朱德率领到达赣南会昌一带,李硕勋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到达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南昌起义军在赣湘粤边艰苦转战的情况。后被党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1928年4月,被党中央派到武汉工作,因被敌人注意无法与党组织接头而返回上海,先后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把苏北南通、海门、如皋、泰兴等地的农民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   1931年5月,中央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他愉快地接受任务,取道香港,转赴红七军。当时,中共广东省委设在香港,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此,省委特别请求中央把李硕勋留在广东省委。中央遂任命他为广东省军委书记。同年7月,他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检查指导工作途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他用尽酷刑,妄图从他口中掏出党的机密。但他忠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东西。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他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写信,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至深情感、无限期望。[1]   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年仅28岁。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为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生平简历

青年时期

  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祖籍湖北。1918年15岁考入县立中学,后插班到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成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由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四川军阀下令通缉,被迫转道重庆等地,来到上海,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   

李硕勋

思主义。1924年5月,由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

投身革命

  1925年 - 1926年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革命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李硕勋还以个人身份,担任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对推动全国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1926年10月,李硕勋被派到武汉,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在这里,他协助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做了大量工作。12月,李硕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后改编为第11军)第25师政治部主任,该师副师长为叶挺,师长李汉魂。   1927年 - 1931年   1927年4月,第25师奉令继续北伐。在与奉系军阀进行的河南战役中,李硕勋参与指挥了上蔡、东西洪桥等重要战斗,他深入基层,在士兵中开展生动的思想动员工作,并进行了大量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同年7月参加讨蒋。   

李硕勋之子李鹏

1927年8月1日,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当天上午,李硕勋接到上级通知,便以执行任务为名“紧急集合”,甩开师长李汉魂(系国民党党员),率73团全部,74团、75团一部,沿南浔铁路南下,赶赴南昌,参加起义。翌日,这支部队改编为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为党代表兼师政治部主任。   起义军撤离南昌之后,8月30日,发起攻打会昌战斗,李硕勋、周士第指挥第25师浴血奋战,率先攻入城中。9月,起义军进入广东境内,第25师转归第9军副军长朱德指挥,驻守三河坝,构筑工事,准备阻击两广军阀的进攻,掩护起义军主力进占汕头。第25师以梅江为天堑,苦战三昼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歼其 3000多人。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部队严重减员,起义军遂撤出战斗。   此时得知,攻打汕头的起义军作战失利,且无法与之取得联系。于是,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三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在分析敌情后决定,起义军“穿山西进,直奔湘南。”10月下旬,进入湖南境内。为尽快与中央取得联系,朱德派李硕勋返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   1927年10月,李硕勋回到上海,向中央汇报了起义军情况之后,被留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江苏省秘书处秘书。在此后的三四年间,他先后在上海、武汉、杭州、南京等地来往奔波,先后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1930年还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参与领导了红14军、15军、17军的组建工作,为我党早期武装力量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1年5月,中央为了更好地开展两广的武装力量建设,任命李硕勋为两广省委军委书记、红7军政治委员。他乘船赶赴香港。此时,海南岛的革命武装斗争取得了较快发展,两广省委决定,派李硕勋去海南,主持召开琼崖游击队负责人军事会议,并指导海南扩大武装斗争。

被捕就义

  8月,李硕勋抵达海口,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族店。正当他与当地党组织接通联系并准备召集军事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8月13日,他在旅店被国民党密探逮捕。      

李硕勋与赵君陶

在狱中,李硕勋以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坚贞品格和不屈意志,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他自知敌人手辣心狠,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籍贯为四川宜宾,并做了牺牲准备。他给妻子赵君陶写了遗书,以平静的心情交待了身后之事: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是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   9月5日,国民党琼山县宪兵队将已被打折双腿的李硕勋押赴海口市东较场行刑。李硕勋站不起来,被人用竹箩抬到刑场。他大义凛然,高昂起不屈的头颅,面对国民党宪兵队,大声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28岁。   李硕勋烈士的遗书,后来通过难友、狱卒的关系,寄往香港。几经周折,才最后交到他夫人赵君陶手里。1959年,赵君陶又将这封遗书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使之成为缅怀先烈、教育人民的珍贵教材。   李硕勋是国务院原总理李鹏之生父,赵君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妹妹。李硕勋就义后,李鹏由母亲抚养,后辗转到重庆红岩村和延安接受教育。

名垂千古

朱德郭沫若题词

  李陶(即李硕勋同志),四川庆符人,中国大革命时的共产党员。曾参加一九二七年的八一南昌起义,进兵东江。后奉党命调广东工作,赴琼崖策划游击战争,不幸为反革命当局捕杀。硕勋同志临死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对革命的功绩永垂不朽!   朱德 志于北京 一九五O年十一月十一日      

邓颖超和李鹏在红岩村

五星红旗是无数志士的鲜血所染成的,硕勋同志的血也在里面煊耀着。捧读遗书,从容就义、慷慨临刑的精神活跃于纸上,使千百代后人见之,亦当肃然生敬。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券,是训育革命后进的不朽教材。   郭沫若 敬题一九五一年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