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尊家穷有夫郎:王安石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1:52:27

“王安石是个天才,天才都有共同的特点:理性的自负。他们总喜欢将一切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具有强烈的支配欲。王安石的变法,也带着他这种自负的个人烙印。”

“王安石的变法的实质就是对市场运行的粗暴的干涉,貌似公平的外衣之下,蕴含的是国进民退,和对民间资本和市场价格的粗暴干涉。这种改革就算成功一时,也会由于对市场和价格的干涉而最终失败的。”

 

王安石的悲剧

 

文/小菜鸟 (湖南大学)

 王安石是个极有意思的人,不好美色,生活简朴,文章写的极好,作为地方官也有良好的政绩。但是另一方面,历代史家都将其视作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因为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都是打着王安石新政的旗号上台的。宋徽宗的年号更是取做“继熙”,意思是继承神宗皇帝的变法遗志(神宗年号熙宁),应该说,在北宋的末代皇帝宋徽宗手中,王安石所拟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全面的施行,但是结果却与其原本的初衷相去甚远。吴楚侯兄弟认为:“王介甫名始盛时,老苏做《辨奸论》以讥之,讥其不近人情。后新法繁苛,流毒天下,终有靖康之变。”而冯梦龙在其《警世通言》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也借老头子之口痛骂王安石:“若见此好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这表明市井小民也对王安石的变法毫无好感可言。

 但是无论大家对其的评价如何,几乎所有人都是将失败归咎于“用人不臧”,冯梦龙的一首诗较能代表这种观点:“好个聪明介甫翁,高才历任有清风。可怜覆谏因高位,只合终身翰苑中。”

然而,却很少有人对王安石的变法的本身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反思,尤其到了近代,王安石更是被“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目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导师金口一开,王安石从此便翻身变成了失败的英雄,大家普遍认为。新法是好的,只是执行的人不好,王安石同志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的杰出代表。

其实,能够得到列宁的称赞的王安石不是没有两把刷子的,他的新法政策估计能让列宁产生知音之感。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民争利。只不过,列宁做的更彻底一点,他不是争,而是干脆国有化了,天下为公,一了百了。

还是从王安石与其政敌司马光的一段争论说起吧,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天下安由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王安石的观点类似于凯恩斯,认为国用不足(经济衰退),只要采取适当的政府介入,比如政府的投资计划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他的观点强调于政府的干预。难怪列宁会将其引为知音。而司马光的观点则类似于当代的古典主义学派,认为政府介入就是与民争利,会造成挤出效应。

不幸的是,司马光的观点,被历史证明是对的。王安石是个天才,天才都有共同的特点:理性的自负。他们总喜欢将一切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具有强烈的支配欲。王安石的变法,也带着他这种自负的个人烙印。

纵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不难发现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国进民退,以国家资本代替民间资本,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管制。其所推行的三大法案::《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法》可以概括为三大管制:利率管制、价格管制和采购管制。

青苗法是所有新法中争议最大的法案,司马光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废除青苗法,足见该法案争议之大。青苗法的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以低于私人利率的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地里的青苗为贷款抵押。其实质是政府垄断金融市场,禁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且实施利率管制。稍有常识的同学就知道,这种政府垄断金融市场,管制利率的政策,是典型的金融压抑政策,其结果是信贷配给,农民融资难。而荒谬的政策加上不恰当的执行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史书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历史记载,王安石在当地方官时这种作法效果不错,在陕西推行时也颇受欢迎。但当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硬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你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王安石一直认为这种失败是由于用人不臧的问题,但是,即便他的法案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他的法案只会加剧农村地区的融资难问题,而不会改观。何况他的法案是强制执行,违背经济规律办事,其结果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市易法》是吕惠卿的杰作,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参与了这部法案的起草。这部大名鼎鼎的法案的主要内容是:由政府买进各地滞销的货物,再以低利或货物贷给贫穷的商人。其实质就是政府成立国有企业,直接介入商品流通领域,以控制物价水平。其平抑物价的初衷是好的,他看到了物价的暴涨对于百姓生活的巨大的伤害。但是,作为一个自负的天才,王安石却没有看到,政府无法对商品的价格的变化进行敏感的反应,当商品的价格下跌时,迟钝的政府不会降低商品的价格,而是会维持原价,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当商品价格上升的时,政府的官吏则会想方设法的提价。如果大家还不了解这一点,就可以看看我们伟大的中石油,他们就是一个典型,油价上升时提价,油价下跌时,继续提价,厚颜无耻到了极点。北宋的官僚,想必好不到哪里去。历史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百姓不仅没有在其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要忍受商品的短缺和更高的价格,唯一获得好处的,是那些类似于中石油那样的官办机构。

有学者以为,王介甫变法的实质在于敛财,这种说法虽然尖刻,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以《均输法》为例,均输法的目的主要是“买”,也就是减少采购中不必要的支出以及提高在采购中的效率。然而,同市易法一样,政府介入商品的流通领域,果真可以节约开支么?或许能,因为政府可以从商品的垄断交易中获利,以收抵支,或许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开支。但是以政府替代商人,有政府撑腰的国营垄断企业,就像中国电信一样无法无天(电信上市了,但是依旧是政府背景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商业萎缩,经济不仅得不到发展,反而陷入衰退。有史料记载自从均输法实施后某些地方的产业的确有萎缩现象,民怨的沸腾最终导致了 “均输后迄不能成”(《宋史》)。有反对者提出的批评正好切中了这部法案的痛处:“(官吏)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

综上所述,王安石的变法的实质就是对市场运行的粗暴的干涉,貌似公平的外衣之下,蕴含的是国进民退,和对民间资本和市场价格的粗暴干涉。这种改革就算成功一时,也会由于对市场和价格的干涉而最终失败的。

写到这里,突然又想起一件无聊的事情。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为了规范市场,而对市场进行了种种规制,从液化气到豆腐,从网吧到肉制品,都制定了种类繁多的行政规制。结果是各种日用品市场都在政府规范市场的过程中走向了垄断。可笑的是,连卖豆腐都要经过政府严格审批,只有少部分人拿到了执照,大部分卖豆腐的只好象有执照者交付租金以获得卖豆腐的权力。结果是,“豆腐没有以前好吃了,而且价格也涨了”(我外婆语)。在这里,我又嗅到了一点王安石新法的气息。历史,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王安石是天才,天才总是自负的,然而,我总是希望,此类高尚而危险的天才与自负,还是少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