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太监总管全本: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52:26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2011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国人愤怒,而太多的“类似”和“轮回”又让人无奈。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水不能喝、肉不能食、菜不能吃、酒不能品,当生活的底线不断受到挑战时,我们还能hold住吗?除了饿死和毒死,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黑心”与“黑洞”造就了食品不安全
  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
  食品=毒品?
  “地沟油”,这个国人已经见怪不怪的名词,因为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特大案件,再一次以一种让人极其不适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地沟油”也经历了“产业升级”,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产业链,完整得令人吃惊。更令人吃惊的是,无论在哪个环节,监管部门都不见身影。
  2011年,类似“染色馒头”的更多食品被列入了“不能吃”或者“不确定是不是能吃”的行列,每一位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子女成为“毒二代”。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随着一桩接一桩食品安全丑闻的曝出,这个行列的队伍只会越来越长。在新浪针对“你最担忧的安全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食品安全超越所有因素,位居第一。
  膨大剂、瘦肉精、牛肉膏、罗丹明B、“胭脂红”、“日落黄”??这些本来对于消费者极为陌生的名词,在2011年突然变成了报纸的头条,被老百姓天天挂在嘴边。在上海,制作玉米馒头所用的面中加入了“柠檬黄”和“玉米香精”,为增加甜度和香度则增加了糖精和香精;在济源,号称经过了“18道检测程序”的双汇,被查出使用了“瘦肉精”,不久后,双汇的竞争对手雨润也被拖入了“瘦肉精”的漩涡;在“绝育”黄瓜、染色花椒、毒毛血旺、硫磺姜、假葡萄酒等频繁挑战内地食客的信心之时,台湾的“塑化剂”风波无疑给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虚假宣传,还是恶意欺骗
  这个时候,洋品牌的“沦陷”让人更为无奈。日式快餐“巨无霸”味千拉面在承认使用猪骨汤精做汤底后不久,肯德基承认,其旗下的醇豆浆并非现磨,而是以浓缩豆浆调制。尽管这两起事件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长久以来除了“垃圾食品”以外别无诟病的洋品牌在食品上的诚信深受挑战。是虚假宣传,还是恶意欺骗?
  这不由让人想到另一起勾兑事件。今年7月网络曝出的山西老陈醋勾兑事件,来自所谓知情人士和内部人员的爆料,几乎占据了同期各大微博网站的话题头条。同样,“每年200吨硫磺毒菊流入市场”的网络曝光将杭白菊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后证明,硫磺熏蒸的菊花只是用于洗脚等保健行业,流入药品或食品的仅为极个别的情况,200吨毫无根据。
  食品安全曝光-网络跟风-企业或相关部门澄清-旧话题结束新话题再生,这种模式似乎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怪圈,而它对保障食品安全到底能否起到作用,实在是一个未知数。当这种怪圈越来越多、消费者日趋麻木和无奈的时候,社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
  盘点餐桌上的关键词
  2011是特别热闹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尾,餐桌上的惊天秘密在一次又一次的新闻曝光中,被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香精包子??这是一个化学家的盛宴,还是急功近利的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与全民安全的一场博弈?
  地沟油
  地沟油并不是说都是从地沟收集来的油,它的最大危害并非来自于“地沟”二字,而是来自“多次加热”和“氧化”这两个词汇。吃这种多次加热的油,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比如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胆囊炎、胃病、肥胖,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
  事件回放:9月1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第一次得到证实。如今,卫生部正联合科技部门加大研发快速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各地区也纷纷出台区别地沟油的指标。
  专家支招
  范志红:经过反复加热的油,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有点腻。如果感觉菜里的油比较黏稠,把这些菜拿回家放在冰箱里油会凝固,甚至拿到室温下也不会融化;再次加热的时候吃起来口感很差,感觉很腻;吃完以后洗碗刷盘子也会比较困难,遇到这样的油就应该小心了。另外,通过观察油的透明度,闻一闻加热后的油是否有异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鉴别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专家孙秀发教授:相对安全的办法,尽量在家用餐,选用到正规大超市购买品牌食用油烹饪。如果必须在外就餐,选择有资质的餐饮场所,勿去无证经营的摊点用餐。
  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事件回放: 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染色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专家支招
  范志红:1.杂粮面食总是能看出细小颗粒,如果粗粮馒头过于细腻就有可能是假冒的。
  2.有色的馒头加醋后,都会有变化,例如紫米馒头,紫米馒头的色素来自花青素,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买回家后,可以在馒头上滴一滴醋,颜色变红就是真的。绿色面食的颜色来自叶绿素,滴点醋后,颜色变成橄榄绿的是真的,如果不变色,就是染出来的。还有一些色素馒头,通过水泡可以鉴别,将馒头掰碎泡入水中,观看水的颜色,如果水的颜色变得与馒头的颜色一样,那就是色素馒头。水的颜色越鲜亮,色素含量越高。
  3.另外,天然面粉中含微量胡萝卜素,越靠外层颜色越重,烹调之后,多少都会呈现一点黄色。所以颜色均匀的馒头,就有可能是染了色或者加了其他添加剂。
  瘦肉精
  瘦肉精包括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药物,长期食用添加瘦肉精的猪肉会危害人体健康,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只有在很少不食用动物内脏的国家,瘦肉精才被允许添加在动物饲养中。
  事件回放:今年央视的3·15特别节目曝光了双汇公司的检验不包括“瘦肉精”检测,而他们的产品恰恰用了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猪肉。
  专家支招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认真辨别“瘦肉精”猪肉与普通猪肉还是有差别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看:看猪肉脂肪(猪油)。生猪吃“药”生长后,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在案板上。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
  二察:观察瘦肉的色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为鲜红色,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三测: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后1小时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四章: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牛肉膏
  牛肉膏又称牛肉浸膏,是采用新鲜牛肉经过剔除脂肪、消化、过滤、浓缩而得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色的膏状物。有牛肉自然香味,易融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事件回放: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在猪肉上使用牛肉精粉、牛肉精膏,就有了牛肉的味道和质感,可以将猪肉充当牛肉售卖。

  塑化剂
  塑化剂是一种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更容易加工。如果人长期服用,有可能给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
  事件回放:5月,台湾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等。
  专家支招
  陈伟:想让一瓶果汁饮料看起来更像果汁,必须要添加起云剂,增加其浑浊度。正规的起云剂,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等物质按照一定配方和步骤配制而成,并计算合适的用量用于食品中。它经常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有防止沉淀、形成雾化成云的效果,故称为起云剂。由于这些年棕榈油的价格涨得厉害,售价几乎是塑化剂的五倍,非法商人就使用成本更低的非食用物质塑化剂代替棕榈油和乳化剂,例如此次的塑化剂风波。
  另外,塑化剂会添加在塑料里,所以如果外包装为塑料制品,食品也有可能在运输和包装的过程中被污染。所以选择更为环保的产品是避开塑化剂的有效方法。
  业内人士支招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和牛肉,消费者可从色泽、气味、黏度、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鉴别。牛肉脂肪呈白色或乳黄色,比猪肉的脂肪明显要少。猪肉的肌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且有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一般来说,牛肉的纤维长度较长,肉质粗且紧凑;而猪肉的纤维长度较短,肉质细且松散。食用牛肉时感到肉老,食用猪肉时感到肉嫩。
  催熟芒果
  催熟剂“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事件回放:4月6日上午,有媒体曝出:西安的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的果品区摆放着的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这些提前上市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专家支招
  范志红:看果皮:“自然成熟的芒果,外观颜色不会很均匀。而催熟的芒果大多数是在小头顶尖处呈现翠绿色,其他部位果皮均发黄。
  闻果香:自然成熟的芒果,挑选的时候仔细闻表皮可以分辨出果香味,比起催熟芒果,自然成熟的香味会更加浓郁。个别催熟芒果还有异味。
  用手摸:自然成熟的芒果有硬度、有弹性,催熟的芒果比较软。
  掂分量:把芒果放在手里掂量一下,催熟的芒果会比自然成熟的重一些。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食用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事件回放:4月15日,山东青岛查获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的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
  血脖肉
  血脖肉位于动物颈脖处,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等。淋巴结可过滤、杀灭、吞噬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等,但同时积存了很多的病菌和病毒,而且短时间加热也不易将其杀灭,所以食用后很容易感染疾病。过量食用后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将扰乱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也将受到干扰,严重者出现各种中毒症状,可致死亡。
  事件回放:多个地方的媒体曝出:含毒素和病毒的“淋巴血肉”惊现市场,以制作早点摊的肉包子居多。
  专家支招
  张晔:1.血脖肉包子肉色苍白,有腥臭味。
  2.血脖肉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等,所以包子摸上去有明显的颗粒感。
  3.如果感觉肉馅黏度超出正常口感,就极有可能是血脖肉包子馅。另外可以用筷子搅拌生馅,如果馅料过于黏稠,也可能是血脖肉。
  4.看价格。按照现在的原料成本,一个中等大小的肉包价格差不多在0.5元,所以与此价格悬殊的肉包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肉质了。
  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
  张晔:在购买海货时,可通过四种方法进行辨别是否“加料”。
  一是看,使用福尔马林泡发过的鱿鱼、虾仁等,外观虽然鲜亮悦目,但色泽偏红。
  二是闻,福尔马林泡过的产品,会嗅出一股刺激性的异味,而掩盖了食品固有的气味。
  三是摸,浸泡过的水产品,特别是海参,触摸手感较硬,而且质地较脆,手捏易碎。
  四是口尝,吃在嘴里,会感到生涩,缺少鲜味。
  激素黄瓜
  这种激素是一种能让黄瓜长成后仍带花的药,是一种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食用后对人体的危害性尚不得知
  事件回放:5月,正是黄瓜开始成熟的季节。可有媒体披露:不少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黄瓜,都是抹过激素的,以此保持黄花不败,并让黄瓜看着新鲜。
  专家支招
  张瑞颖:含有激素的黄瓜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花骨朵和花苞的连接处, 有一个小疙瘩,像一个“瘤”,自然生长的黄瓜就没有“瘤”,长得不粗壮,长相也不耐看。如果无法鉴别是否为激素黄瓜,可以在食用时去除瓜皮,就能去除激素了。
  硫磺生姜
  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更令人担忧的是,熏生姜用的硫磺来路不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事件回放:4月,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染色芝麻
  根据染色剂的成分以及染色剂的剂量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同。还有一些是已经榨过油的芝麻,虽然无害,可是完全失去了营养价值。
  事件回放:多地消费者投诉,买回家的黑芝麻,在水中泡十多分钟后变成了“墨汁”,或者吃一口,嘴上都染上了黑色。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芝麻均为染过色的芝麻。有些是榨过油之后的废料。
  专家支招
  湖北省工商人员李林:
  辨别硫磺生姜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一是看成色。正常生姜外表粗糙,较干,颜色发暗;硫磺生姜外表光滑,像打了蜡一样,非常水嫩,呈浅黄色。而且硫磺生姜的姜皮相对比正常生姜更容易剥落,掰开后,内外颜色差别较大。
  二是闻味道。硫磺生姜有一股很浓的硫磺味,掰开品尝会发现姜味不浓或味道改变。如果担心食用到硫磺生姜,可在食用前多用清水浸泡几次,以减少生姜表面的有害物质,最好在食用前给生姜去皮。
  香精包子
  是指在包子馅料中加入耐高温、香味不易挥发的肉味香精,从而使包子味道更加鲜美。其对人体的危害尚不清晰。
  事件回放: 9月,媒体经暗访调查发现,数家打着“蒸功夫”招牌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隐蔽之处制作包子馅料,除卫生条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种香精。
  专家解读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博士 云无心:香料有掩盖异味的作用,所以,包子馅料中使用香精,难以摆脱以次充好的嫌疑。香精包子不太好辨别,但是,去正规的、有营业执照的店家购买,是相对稳妥的方式。另外,如果包子特别香,超出了自己制作时馅料的鲜美程度,这时就不能不怀疑其中加了其他原料。
  勾兑
  勾兑醋是指不通过传统酿制方式,而是用化学品——醋精来配制的醋。
  事件回放: 近日,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采访时爆料: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紧接着,酱油也曝出类似的新闻。
  毒豆芽
  是指添加了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生产的的豆芽。尿素、无根豆芽调节剂都是能使豆芽快速生长的农药,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形的危害。
  事件回放: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分局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一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专家支招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 杨宏:
  辨别不健康豆芽,主要依靠一闻,二看,三掐。
  一、要闻豆芽上的气味。健康的豆芽闻起来很清爽,而有“尿素”味道的豆芽是不正常的。
  二、尽量不要选个头太均匀,而且太粗太长的,这样的豆芽可能添加了添加剂;也不要选没有根须的,没有根须的多数是使用了无根剂。
  三、要把豆芽掐开看水分。健康的豆芽水分比较大。
  专家解读
  李清晨:实际上,“勾兑醋”和 “配制酱油 ”都不是中国黑心厂家的发明,二者都是国际上广泛存在的产品。它们不采用传统的酿制工艺,生产成本低。即使在风味上跟传统酿制产品有一定差别,也还是可以满足多数人的调味需求。所以,不仅在中国,在国外同样大量存在。许多人看到“勾兑”“配制”,往往不加思索地想到有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就“勾兑醋”来说,醋精中的醋酸跟“酿制醋”中的没有任何区别,它们的安全性取决于其他成分。
  显然,勾兑醋和配制酱油的问题,是商业营销中的诚信和消费者知情的问题,是虚假标注的诚信问题。
  声音
  白岩松:各地在事故之后的通常做法是“撤一两个官员,抓三四个责任人,停五六天业,罚七八万块钱”。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面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吃到有毒有害食品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被抓了现行的生产厂家也只怪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打点”工作做得不好。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谁还会有安全感?
  
  凤凰网资深评论员 王军荣:对于公众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就是0和1的问题,就是安全与不安全的问题,不存在所谓夸大和缩小的问题,有问题就是百分百,没有问题就是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绝对应该抱有“零容忍”的态度。否则,就会出现人命。其实,现在大谈食品安全有保障,是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的,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百分百的保障。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党委委员 马勇:我觉得不应该把甄别食品安全的责任交给消费者,凡是能够到市场上提供给大家食用的食品,在安全标准上应该是统一的,这应该是一个底线。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拿着标签看来看去。你不能要求消费者买汽车时懂技术参数,买衣服还要懂面料。凡是能够拿到市场销售的都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的,消费者没有义务帮助厂家去把这道关,这个义务是监管部门的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标准与监督技术室副主任 张俭波:其实我们这些做技术的人员也是普通的消费者,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虽然现在一些大的品牌出了些问题,但这还是局部现象,对于这么多食品类别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购买时还是要购买比较大的品牌,毕竟这些企业无论从生产条件还是守法意识来说,还是走在行业的前面。虽然现在媒体报道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事情到底是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国家有一些小作坊,往往事件都是出现在小作坊,所以消费者要坚信食品安全整体上是好的,大家可以放心购买我们自己生产的食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陈君石: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不容忽视,但还没有到“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程度”。目前,我国逐年提高的食品抽查合格率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说明,其实咱们吃得还不错。
  
  范志红:常常有人问我:“到底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什么食品农药最多?”“什么食品含有防腐剂?”“什么食品会致癌?”??凡是和“有毒”“致癌”“禁忌”相关的字样,总是能够吸引住人们的眼球。让消费者在日复一日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里,日益不知所措。很多人把精力集中在自己不能吃什么、不能做什么上,以为了解了这些,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安全,健康自然由此而来。但事实往往相反,钻研健康禁忌的结果,却总是在“如今还有什么能吃”的一声悲叹里,在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中,在怀疑一切的指导思想下,损耗了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