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宾馆:欧体“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11:22

欧体“真相”  

2010-05-08 09:33:2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欧体”真相

郑志刚

  我惊讶而又得意地发现,无数书人习欧不果的原因,竟然是从未想过自其行书墨迹入手。

  这只能怪我们在书法上给欧阳询定性过早过死。能够索查到的书面资料上,无一例外地在说,欧之主要成就在楷,支撑“欧体”这个概念的,无非是《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碑》、《皇甫诞碑》等几种著名的碑刻唐楷。这些说法当然没问题,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被自己的定势思维和从众思维所蒙蔽。

  只在那几通冷冰冰的石刻前苦闷彷徨,却对丰沛鲜活的欧阳询行书墨迹视而不见——这便是我们屡过欧门而难入的病根所在。

  千多年来,学书欧入者不胜枚举,藉欧而成者却屈指可数。硕荦如欧阳通、嵯峨天皇(日)、翁方纲、黄自元等,亦未能在书史得享尊位,遑论其余匆匆过客。病书及人,率更留给后世书人的,是一个丑陋而拒人千里的形象。欧体给人的感觉,或许可以这样表达“凄怆幽邃。因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真是一种悲哀。

  窃以为,“墨迹欧行”是“欧体”中构成比例及份量丝毫不逊于“碑刻欧楷”的显赫存在。两者之间决非俗常认定中的如出一辙,而是鲜明对立。自然风化所致的残泐与人为捶拓造成的磨损,已经使被刻工“二度创作”过的墨迹楷书因如上“三度创作”而去真愈远,墨迹欧楷的处女貌相已不可复得。

这样看来,由欧楷入手的万千书人,其实是被那些所谓精拓与精印的范本,痛痛快快地涮了一把。虔敬地对着“水货”一遍遍临摹,朝斯夕斯之后,却发现上纸创作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像失怙的孤儿一样茫然无措。那些众人眼中所谓的欧绩突出者,譬如田英章、卢中南诸公,说句有失恭敬的话,总觉得他们的作品中还是缺了那么一层深味。

  如上可知,“碑刻欧楷”实则是对“墨迹欧行”的一种篡改与遮蔽,而后者之于前者,却是强有力的反叛与还原。事实上,《九成宫》、《化度寺》等碑楷代表作,皆书刻于欧阳询古稀晚岁封笔之际,而远在它们之前,《行书千字文》、《卜商读书帖》、《张翰思菰帖》和《仲尼梦奠帖》四件欧行墨迹即已寄踪书坛。

今天,如果我们能够拨开层层雾瘴,清心明目地从具有足够“欧体”信息量的欧行切入,在深汲饱饮欧书笔墨技法与气韵神采后,再晤对炉火纯青的《九成宫》和《化度寺》时,毫无疑问,我们必然已经炼就了一双完全能够“透过刀锋看笔锋”的火眼金睛。

  你是否已经认同,这才是“欧体”的真相?

15年前,我接受师长建议,自《九成宫醴泉铭》入手临帖,年余愚钝不成,无奈转身他顾,逐时风而飘萍,却一直对“第一口奶”耿耿难忘。加入中国书协后,我矢志效法赵悲庵,尽弃前学,空杯归零,重皈“欧体”,以行为主,楷行互参,下探小欧《泉男生墓志》,上追汉隶《北海相景君铭》,三点一线,目不旁窥,累以时日,始得识破“碑刻楷书”这一“欧体伪门”。

  拨乱反正——四件欧行墨迹,才是实实在在的“欧体”大雄宝殿!

  刷新了这个概念后,我们不难发现,欧阳询的价值,其实在于他是南、北朝书风嫁接杂交试验的成功者。这个仕于1300多年前的隋唐书法家,将南朝二王一脉新妍秀润的帖派书风,与北朝朴野雄浑的碑刻书风,在他自身谨严刚方的个性坐标基点上,融冶而一。瘦劲复能腴润,孤峰削成而又林泉丰美,正是欧书过人处。

  所以,如果在“二王”和北碑皆有底子的基础上介入欧行,必能进境日新。我的体会,尽量使用质材精良的七狼三羊兼毫小楷,在与原帖尺寸相若的纸或绢上“遵古炮制”,这样才能更具迫近性地体察到古人书写时的微妙变态,从而利于腕下萦绕欧体所特有的端肃之气。

  在将临书转化为创作时,可先将集帖字而成的新内容,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包括款书等几个方面进行反复演习。谙熟欧行“内紧外放、笔圆势方、孤高耸峭、神气充腴”的特点后,再行陌生内容的“茶水续添式”组构,如是勤奋专心、朝临暮写,直至随时随地信手拈来无不欧风。

  欧行四帖虽然整体神貌仿佛,却又各各不同。其中《卜商》方厚雄峻,《张翰》温醇丰和,《仲尼》健厉冷逸(此帖章法独异,字距疏朗,如星散天),《千字文》古拗朗润,直若四季分别、橙黄桔绿。须逐一研磨领会,才能在驰毫创作时变化新奇,不落窠自。

  若有心思进一步深探,可寻索唐后名家之习欧痕迹,比如嵯峨天皇、米芾、朱耷、何绍基等,找出他们消化吸收化而为我的方式方法。如此体欧用他,营养四方,蚁聚沙积,则“出家”之日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