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坐比肩日坐劫财女命: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31:55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4

  

第六品讲的是波罗度。大略分,这一品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记诵,很简短地介绍第六地是什么样的。第六品第一个记诵讲,因为修行前面一地,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切解脱的功德都能够现前证得,而能够见到实相。所以第六地的菩萨有能力安住在灭地,六地以前的菩萨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一个很短的介绍。第一个记诵不只是很简短地讨论六地菩萨的情况,同时也很简短地介绍出六地菩萨的名字。六地的菩萨现在能够现前证得空性的状况。

第二个记诵,赞颂般若的智慧。举一个例子,如果有很多人是瞎子,但是如果有一个引导的人,这个人是有眼睛的,上百的盲人可以由这个有眼睛的人带着他们,引导他们。我们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这些都好象是没有眼睛的盲人一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特别称赞智慧是所有的波罗度里最高的。第二个记诵,等于是赞颂波罗或者是智慧。

第三个记诵,是一个很强有力的记诵。这个记诵不但是有和深广的意义,而且对于很多论师,尤其对于未来的论师,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月称菩萨说,这种智慧,也就是证得般若的智慧,是没有办法由我这样无名的人来说的。我讲这本《入中论》,月称菩萨写了《入中论》以后,我自己写了一本《入中论释》,用这本《入中论释》解释《入中论》。我现在用这本释来解释《入中论》的原文。月称菩萨在自己的释里讲,这一类的问题不应该问我,你应该问已经见到般若真理的菩萨。

月称菩萨讲,如果一个人没有证到初地以上菩萨的功德,这个人除非益于佛的经教,或者是益于自己上师的教授,如果不依照这些的话,就没有办法来解释类似般若的道理。前面讲如果月称菩萨如果证到初地的话,一个人应该应于老师的教授来解释般若,如果证到初地以上的位置,我们后来想要写般若解释的人,有一个好处,要消灭我们自我。这个时候,我们想象的那些发问的人又问了,至少说我们益于佛的经典,比如《十地经》之类的,至少我们可以稍微讲一点有关般若的东西。佛为什么要说《十地经》,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所以佛说了《十地经》。对于这个问题,月称菩萨的回答是“不”,即便你看了类似的《十地经》,也不能解释般若,为像我们这种无明非常炽盛众生,不要说不能证得般若,甚至看了经讲的是般若,也没有办法懂。对于无明炽盛的众生,依据龙树菩萨的论著来解释般若。

现在我们认为在问话的人再问,我们怎么知道可以信任龙树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原因是很有价值的一个理由。你应该好好研读他的书,用自己的逻辑思考去分析龙树书里讲的逻辑。第二个理由,因为佛曾经预言过龙树,在《楞伽经》里,佛曾经预言过龙树菩萨。在那部经里,佛曾经有预言龙树菩萨出生的时间,会解释大师的经典以及经典里面的见地,最后自己证得初地。而且不只是在一部经里,在许多别的经典里,佛也曾经预言龙树菩萨出生等等。问的人又问,我们应该对什么样的人来讲授空性或者是般若?

能够听闻般若的众生的特质,当还在众生位的时候,听到别人讲有关空性。不只是听到别人讲空性,而且听到的时候,心中很多次产生出欢喜快乐。因为这样的快乐,所以眼睛里会流下眼泪。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众生一听到空性,眼睛里就会流下眼泪,身上的毛都会站立起来,这种众生有听闻空性的潜力。这种人可以向他教导有关般若的众生,如果你教导这样的众生有关于般若,一切解脱的功德就会逐渐在这个众生身上生起。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要仔细地解释一下。

目前,空性是我们脑子里一个佛学的概念。下面的了解是很重要的,目前不管我们有的是哪一种概念,不管是政治、经济什么样的概念,基本上是要把我们所处的世界调整成一定的形状。举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医学界的人为艾滋病找到治疗的方法,这个不仅让许多的人觉得快乐,他自己也会非常得高兴。中观的内容实际上也是一样的,中观也是要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我实际上觉得许多以往的大师,类似像龙树菩萨,如果他们曾经花一点点的时间写一点有关诗、物理等其他的东西,他们现在可能已经出名了。这本书后面大家就会看出来,这些人的分析是非常锐利,非常尖锐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了解到空性的价值,就是像下面这半个记诵说的,一切解脱的功德就会相伴而生。一个非常认为般若或者是空性很有价值的人,这个人第一会非常害怕,如果他的下一生落在畜生道,变成鱼,这样的话,他就没有机会听到有关空性的东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会避免违反有关的戒律。这个人也许会讲,我好好地持戒,可能我能受众人身,但是我可能会非常贫穷,变成别人的奴隶,也许我没有佛法上的财富,比如你没有好的老师、正确的老师,这个老师具有这种智慧。

一个认为空性非常珍贵的人,他可能会认为,就算我生为人,我可能非常贫穷,可能会变成别人的仆人,所以这种众生为了这样,所以会很努力地布施。这个人又会想,能够正得空性,除非你具有悲心,才会正得空性,因为没有悲心的人是非常自私的。而自私是证得空性正面的敌人,所以这样的人一定会努力地修行悲心。他又想,愤恨不会让一个人生在下三道,而且愤恨也不能让佛觉得高兴,佛也不喜欢这样。同时,这个人想我做的所有一切的善事,如果不成佛解脱的话,将来善根会被摧毁,所以他会很努力地修行回向,或者是祈祷等等。

下一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人知道,究竟的真理只有菩萨才能教授,其他的人是没有办法讲的,只有具备菩提心的人才能讲授空性或者是般若。所以,这样的人会一直很恭敬菩萨。藏传佛教的萨迦有一个非常伟大的论师,他曾经说过,够资格接受空性教授的有三种学生。第一种人,就是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的人,比如他已经有固定的,比如他相信佛或者是相信什么样的神,对于一个对象有固定见解的人。对于这种人,我们教授的方法应该用各种的逻辑,也就是英明的方法,破除他们对于这个对象的成见、看法,这种教授在这本书的后面都有。

第二种人,没有像前面说的,对于某一个特定对象,已经有一种固定的见解。他可能完完全全是生疏的全新的人。对于这种人不能一开始就教授般若,应该先教他怎么样修心。因为这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好好地修心的步骤,他对于空性可能会有错误的解释或者是见地。

这就像是你把一个利刃给一个婴儿一样,同时,就像是你教一个完全不知道怎么样抓蛇的人抓一条毒蛇一样。对于这一类的人,我们应该先要训练他的修心,比如菩提心等等。第三种人,已经接受过中观或者是空性的教授,具有前面说的诸种功德,这种人可以从一开始就直接教授他有关空性的东西。

下一个记诵,可以说是鼓励,对于那些想要证得初地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很深地了解空性的人,有这种热忱的人,听我下面讲的道理。这是第六品的开始,下面问题就开始了。

现在我们开始讲空性。先讲共乘里面的空性,后面会讨论大乘讲的空性。

第一是一般性的、共乘的空性。这两个分类很重要,大家要记清楚。第一里面分两种,首先讲共乘里面讲的空性,谈论的是空性里面的法无我,就是现象的无我。然后,我们解释的空性是有关于人无我。

在《十地经》里,佛说诸位佛子,已经超越过五地的人,他们会进入第六地,他们进入或者是正得六地,有十种方法,这十种叫做十种平等。这十种平等并不是很重要,所以我很快地翻出来。第一,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无自性,都是无自性的。第二,一切的现象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特征。第三,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无生。第四,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从来没有出生过。第五,一切的法都没有住和灭。第六,一切的法都是从无始以来清净的。第七,一切的法从无始以来都是离于二边。第八,一切的法都像是梦,像是回声,像是月亮的影子,像是一个幻像。第九,一切的法如梦。第十,一切的法都是平等地超越过存在和不存在。

我为什么要引用这十点,这十个是《十地经》里讲的。因为我们谈的是五地的菩萨在这边要进入六地,说进入六地,并不是说某一个人从门进来了,我们谈到的是证悟,我们谈的是十种不同的证悟。这本《入中论》里,刚刚前面讲的,我们只教一个。诸法是无生,只讲这个。

每一个现象,每一种法都有这三者,业也是这样的,有它的生,有它的灭,有它的住。当我们谈到生、住、灭的时候,我们讲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实际上不是。在任何一个刹那,都有一个很短的刹那的生、住、灭。这三者可以说涵盖所有的现象,我们说的神或者是上帝,也是在这三者之中。就是因为这个,所以说佛教徒认为轮回是痛苦的。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现象,只要有生、住、灭,就有不确定性在里面。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不确定。在我们所有的生活里,不管是哲学的,或者是现在日常的生活,三者之中哪一个最重要呢?很多的人也许认为住最重要,但是不是这样的。也许很多人去受长寿灌顶,就是这样的。其实也不是灭最重要,虽然我们都很怕死,实际上是生。为什么我们会信教,为什么有神?在某些宗教里面说,在最先或者是最开始的时候,神或者是上帝创造了这些,他们谈的实际上是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我怎么想、怎么做,这些也是生,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生并不只是生,也有生的生,有生的住,也有生的灭。实际上,生的灭可以说是住的生的生。比如昨天一直没有过去的话,就没有今天,昨天的灭是今天的生,今天的灭是明天的生,所以生、住、灭不断地一直在产生。所以,月称和龙树两位菩萨决定先讨论生的问题。只要我们把生解决了,剩下的两个就很容易了。下面几堂课,大家听到的唯一讲的就是生。提醒大家,下面讲到生的时候,不是在某一个医院里一个小孩出生了,不是那个。

你想一个蓝的花,这个时候,在你心里就有一个蓝色花的生,现在可能这个花过去了,你的想法过去了。你现在有没有想蓝花?表示这个蓝花的思想已经死,已经灭了,这实际上在我们每一刻的生活里都有。讨论生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问题,在最早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就是从原创,这是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谁创造了我们,这一切都是跟生有关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生的来源,生是怎么来的?是谁创造了这一切?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父母亲、祖父母怎么样,我们怎么来的,而是最早最早我们是怎么来的,对于宗教来说,当然是神或者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龙树菩萨写的《中观论》里这样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是《中观论》非常大胆,也非常著名的记诵。基本上说根本是无生,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生,或者也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究竟真实存在的生。因为,如果有这种生存在的话,这种生只能来自四种原因中间的一种,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从这四种因,没有任何的东西能够从这些生出来。所以,没有所谓真正存在的生。

提问:生非常重要,但是为什么生一直要说无始?

回答:无始表示根本没有生。

A: 如果您说的是相同,就要对相同有一个定义,依照月称菩萨的定义,相同就表示时间、位置等所有的东西完全一样,才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点不同,就不能叫相同,所以这就是刚才讲的自生。所以说,对月称菩萨,你说冰,冰就是冰,就是那个样子,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所以如果说你算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称的话,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身为一个哲学家去找他,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位很好的医生,大部分的人都认识他。他能来,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征象,这表示般若能够治疗轮回里面的大病。(医生:如果一个人知道你的病会被治好,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的病,都没有关系,治病最好的就是大家学的般若,我确定他们的病一定会好的。)

。今天要大略介绍一下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谈到逻辑,当然有很多的理论在,比如你现在讲他很漂亮,因为他的头发是紫色的,当你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由。前面说的逻辑也是一个很大的学科,第一要直接的证据,另外一种是间接的。

第一种逻辑,可以说是直接的证据。必须要讲这个逻辑,好象你讲的全部是假设、推论。对,逻辑就是一个推论,逻辑没有实质性的探讨。比如这个女的很漂亮,为什么呢?因为他脸上有雀斑,因为有的人喜欢雀斑,所以他以他喜欢雀斑为基础,他就想证明这个女的漂亮。现在听起来好象是笑话,但是或者可以证明为什么说这个人的头发是紫色的很漂亮的区别,这个很重要。

第一,直接的认知。我们想证明声音是无常的,为了要证明它,我们必须给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这个理由是直接认知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声音是组合成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定义什么叫做组合成的。组合成的东西,具有生、住、灭三个部分,生、住、灭有是我们说的组合成。我们说海螺的声音,这个声音有一个特点,当有一个人把它的嘴巴放在海螺上,从嘴里吹气出去,那就是声音的产生,你听到声音的时候,是声音的生,当这个声音停止的时候,就是这个声音的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无常的声音。依照佛教,每一个东西都是无常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组合成的,所有的东西都有开始、中间和结束,所以我们谈的是世间。这是我们刚才说的直接认知。

现在有另外一种间接认知,在很多方面,这个很难,但是没有别的办法。间接的逻辑,就是说山上有烟,所以一定有火。在某个角度来说,这很简单,我不会讲得很难。为什么有佛呢?这是间接的认知。你没有看到火,但是你看到了烟,在那个时候,你就下一个判断,你说因为有烟,所以一定有火。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种逻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第二种逻辑,你就不能说谁成佛。因为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你没有成佛,所以你不可能有直接观察到的证据来证明任何人是成佛的。所以说,你用这种间接的证据,你可以说这个人一定是得到了解脱,因为他没有成佛。题,我们就要讲刚才讲的逻辑。

下面让我们讨论一下,中观自续和应成派对这两种逻辑讲的办法。一般来说,这两派究竟真理的方法,有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一个,趋向究竟真理的方法,第二是怎么样来显示出相对真理。

第一个,如何建立究竟真理。大略分有六点。我们现在讨论的中观自续和应成派之间的差别。任何一个叙述的句子,一定有一个主次。比如上面第一句,声音是无常的,因为是组合成的,在这里,组合词是声音。现在讲很微细,在中观自续派讲,任何一个辩论,必须要有一个主次,而这个主次是辩论双方都同意的。但是,其中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不同的地方,中观应成并不认为有辩论双方同意的主次,任何一个主次,只要是辩论对手接受的,我们就可以用来辩论。

现在讲到双方都同意,这个怎么样解释呢?比如前面那个例子,我们说某个女孩是漂亮的,现在两个人在争论说,某一个特定的女孩子是漂亮还是不漂亮,中观自续派讲,辩论的双方必须同意,这个对象必须是一个女孩子才行,但是,中观应成派会讲,没有必要双方都同意,只要你承认她是一个女孩子就行,我们就可以辩论。

现在讨论中观的主题。主次是什么呢?是芽。芽是我们想讨论的主体。中观自续派会说,必须要双方都同意有一个芽,我们这边讨论自生、他生等等的。这边的目的是要向对手证明,这个芽是非自生,它不是自生的。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对象。中观自续派会加一个字,叫做芽,它不是究竟的自生的,他们会加上“究竟”。但是中观应成派不会加这个字,中观应成派会讲,就算是在相对的层次,任何东西都不会自生的,所以没有必要加上究竟两个字。

 

第三,很重要的,也是我们讨论的主题,也就是你想建立的一个主要的见解,我们想建立什么呢?我们这边想建立的是任何一个事,或者是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自生的。中观自续派会说这个现象是非自生的,这个是中观派的一个主要的见地。中观应成派说不是,他们会这样讲,我们之所以建立一个事情、现象,是非自生的,只有当我们辩论的对手说他认为现象是自生的成见的时候,我们才建立起现象非自生的主题来跟他辩论。但是这并不表示,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并不是说现象是非自生的主题。

第四,有什么理由,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它存在,芽是实存的。中观自续派又讲,这个理由必须要辩论的双方互相都同意。中观应成派说这种对于这个主题的成见是只有在对手的心里才会有,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有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原因,只要找出理由可以破对方心里的成见就可以了。就像是一个瓶子,同样,这个瓶子也是中观自续派必须要辩论的双方都同意,但是应成派不同意,只要一方接受就可以了。自续派说辩论的逻辑必须要辩论的双方都同意,应成派讲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我们辩论的对手相信这个逻辑系统就可以了,我们用他的逻辑系统驳倒他就行了。

第一个是主体,第二个客体,第三个是讨论主题,第四个是理由,第五个是举的例子,第六个是辩论的方法。这六点就是中观这两个派别,就是究竟真理的不同的地方。至于刚才讲的第二点,他们对于相对真理怎么样来谈论,

最先,简短地介绍一下主题。“彼非彼生岂从他,亦非共生宁无因,这个表示他既不是他生,也不是自生,也不是无生。现在我们开始驳斥自生。下面这一句是佛护非常有名的句子,“彼从彼生无少德”,如果一个东西已经存在了,要自己再生,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也许有的人听了这个,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们谈的是自生,从自己生出来的。这边我们的对手是印度教的数论派,芽不是自生,因为这个芽已经实际上存在了。举一个例子,像瓶子一样。因为这边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你讲到自生的时候,什么是生,什么是产生,至少要有两个东西,从这个生出另外一个,才有所谓的生。

现在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各位现在在学逻辑,而不是哲学。我们在这边并不是企图要破坏任何相对现存的原则,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在逻辑的讨论里,你讲出任何一句话,里面每一个字,讲出的字就是那个意思,没有任何假设的空间在里面。当你说自生,就是一个东西是自己产生,你讲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为是自己产生,这是一个东西。今天早上我的朋友跟我说,冰融化成水,所以科学家会讲,因为水和冰的分子的组成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由冰块和自己产生的,所以是自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怀疑。这种怀疑在后面也会看到,数论师有同样的怀疑,同样的辩驳,他们说牛奶做成乳酪,这是同样的,所以是自生。

但是,前面我讲过,我们现在学的是哲学,哲学用的是逻辑,在逻辑里,你讲的话就是那个意思。如果您是说相同,你要对相同有一个定义,依照月称菩萨的意思,就是它的时间、位置,所有一切的东西都完全一样,这个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点不一样,不就是叫相同。所以刚才讲的不能叫自生。对月称菩萨说,你说冰,冰就是冰,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如果您算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秤的话,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身为一个哲学家,那就不一样了,你是一个哲学家,你讲的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就是那个意思,不能改。像我们一般科学家上的假设,认为水和冰的分子组成结构是一样的,这对月称菩萨来说是相当浅薄、不能接受的假设。对他来说,如果你说是相同,就是一切的时间也要一样。你会发现,月称菩萨用的逻辑非常简单,有的时候近乎幼稚,但是这种非常简单的逻辑,经常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会觉得很难过。

这就是刚才这个记诵讲的,“彼从彼生无少德”,既然已经在那边,什么叫自己生出来,已经在了,何必还要再生,没有那个意义了。如果因和果是相同的话,时间、地点什么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什么叫再生出来,意义是真正?你不要瞧不起我们的对手,刚才讲印度教的数论师是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所谓的自生理论并不是一个人想了两三天就想出来的怪主意,他们是经过几个世纪的讨论,才研究出这样的哲理。前面我也讲过,这种数论师的概念,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你会讲,你跟去年完全一样,没有变。如果你到月称菩萨那边,跟他说,我们去年见过,今年还是一样,他会马上笑你,身为一个哲学家讲这种话。他会说,如果你跟去年完全一样,你为什么还要来看我,什么叫做你现在来看我?为什么你需要再来见我呢?因为你改变了,所以你需要再来见我,如果你从来没有变,你不需要再来见我,这是佛护所讲的一个理由。

下面的记诵,是月称菩萨自己写的。刚才佛护说前面两句,就是“彼从彼生无少德”,另外一句,就是“生亦复生亦非理”。理由就是前面讲的,如果说是完全相同,就没有生的道理了。月称讲下面一个记诵,如果说生了以后会再生,不能再出芽,一直生,因为是自生,一直生,生的都是种子。如果你说的是自生,就是已经在,再生出同样的,这种情况下,绝对不会生芽出来。为什么?芽为什么会生?因为种子灭,芽才会生。照我们的对手讲的,种子并没有灭,为什么说没有灭呢?因为是自生。所以说“静生死继为死生”,不管多久,都是种子。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有芽从种子生出来,怎么可能?

提问:自己分成两个,两个都是一样的?

回答:只要分成两个,那就不是自己了。因为对月称菩萨来说,一样的意思就是一样,因为你分成两个的话,这两个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某一个东西的东边是另外一个的北边,两个的方向不同。

回答:不是这样的,因为月称是属于中观应成派的,他会问你,你说的相同,什么叫做相同,如果你讲相同这些都一样,但是这个地方不一样,如果这样讲,他立刻会有他的辩驳。这样的话,你是属于放牛的,不是哲学家,在那种情况下,他会同意你说的。为什么呢?他会说,因为你对于你的世界有一个已经形成的成见。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什么是相同?你必须要说在任何的层次都是同样,那才叫做同样。

回答:月称并不是同意任何人意识形态的看法,有很多很伟大中观的论师,可是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论师里,他们会称月称为冠冕上的那颗明珠,因为他曾经讲过了不起的话。他说在相对的层次上,我跟任何人都没什么可辩的。在究竟上,我没有任何自己的立场,但是我会以对手的立场来驳斥他。我会问你,什么是你定义的相同?如果你的定义是时间、地点等的相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已经把你逼到角落上了,如果你的定义是那样的话,我马上可以接下去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生,因为生就是两个东西。我们说二,二就是分开的东西,分开就不是相同。否则的话,像刚才讲的,是无境的。

回答: 对于这一点,月称菩萨并没有任何的驳斥,他从来没有驳斥过种子可以长出芽,这一点他从来没有驳斥过。

当我们讲自生的时候,我们讲因和果是相同的,这叫自生。所以刚才我念的月称菩萨的记诵,“云何彼能坏于彼,异于种因芽形显”。如果那样的话,你应该看到种子和芽之间没有任何的颜色、味道、潜力,没有任何任何的不一样。下面这一句就是刚才这位小姐画的,还有早上讲的冰和水的比喻,下面是数论师用来证明的办法。数论师讲,原来是牛奶,我们经过某一个过程,变成了乳酪,所以牛奶的自性消灭了,乳酪的自性生起来了,是这样的。如果你这样讲的话,当你是乳酪的时候,你留下什么东西叫做牛奶的自性呢?下面一句就是“云何说彼即此性”,月称菩萨讲,你说牛奶原来有自性,牛奶的自性消灭掉了,然后生出来乳酪,那牛奶的自性去哪里了?如果没有的话,什么叫生?这是月称菩萨跟数论派辩论的最大的胜利,超过了亚历山大、成吉思汗的成功。

回答:月称菩萨别的不需要听,只要说一个变成两个,听这句就够了。就算这个东西只要换一个小方向,就够了,他跟你辩论就够了。只要有两个,你怎么能说两个是一个呢?你这样讲,本身就是矛盾的。

您是问我还是问月秤?对我来说,有的时候是一,有的时候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