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痣非木非石微盘:寿山石以矿物成分命名与产地命名的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2:24
寿山石以矿物成分命名与产地命名的矛盾 浏览数:940次   添加时间:2007-4-16
    编者:笔者是一名珠宝玉石国家注册鉴定师,他考察了寿山石后认为:对于喜欢寿山石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是石料本身的质量和工艺本身是否精湛,而不是为传统中不合理的因素(寿山石品种)所影响,过分追求其名声。在寿山石鉴定中,产地因素应淡化。                笔者于2006年10月15日至20日参加了2000届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的再教育培训。本次学习的地点在福州,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安排了结合实践的寿山石矿区考察,令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寿山石在我国玉石文化史上可以说是久负盛名,因其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乡而闻名。            10月18日车子载着兴致勃勃的学员们进山了,沿途的路况并不好,快到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寿山脚下,先参加了寿山石馆,再次感受了寿山石的文化和发展。然后车子带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而上,来到一座门洞,穿过大门往前走一段就来到一个矿洞前。寿山石的命名与分类有着浓厚的产地因素,产于寿山所以叫寿山石;山上每发现一个矿洞就会有一个洞名,而从这个洞里挖出来的石头就以这个洞的名字来命名。善伯洞挖出来的叫“善伯洞石”;荔枝洞里挖出来的就叫“荔枝洞石”。而我们看到的这个矿洞叫杜陵洞,曾是早期最著名的几个矿洞之一,从这个洞里出产的叫“杜陵石”,其中的精品被称为“杜陵精”,据说现在市场上已很难再见到。寿山石的开采与利用有160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近几年市场的急速升温,原来的矿洞一挖再挖,新找的矿洞也左挖右挖,经常挖到两洞相通,整座寿山都已挖空了,所以这些废弃的矿洞里其实很危险,洞口有铁栅,用锁锁着,我们根本无法进到里面去一探究竟。这个鼎鼎大名的矿洞一眼看去实在没什么特别,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在随行的姚老师指点下我们在洞口的石壁上看到一些类似的矿脉,寿山石就是沿着这样的矿脉开采。从杜陵洞再往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堆满山坡的尾矿石,大家兴高采烈地开始淘宝,都想找点样品回去做标本,不过最近发现,近水楼台的乡亲们早已把象样一些的标本全部淘光,在等着你去花钱买它呢。           如果说寿山石是和田玉的山料,那么“田坑石”就是“子料”,玉石中的“子料”是经大自然淘选出来的精华,而田黄又是子料中的精品,因此更加声名百倍,价值连城。下午我们来到慕名已久出产过田黄的坂田,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是“田”,从古至今它被无数的人翻挖了无数遍,而且仍未停止。我们在田边看到的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一人用铁锹将泥石铲进簸箕里,另一人用水进行反复冲洗,边冲边找,余下的泥石则反过来堆在身后。大部分人经过一天这样的劳作似乎都是一无所获,但人们仍然孜孜不倦,因为市场已经热到到高烧一样,指甲大小的一块田黄能卖到1000多元,每个月只要能找到那么一小块就比种田强了。而且据说这里的资源其实并未完全枯竭,仍有一亩多大因为历史的原因得以保存尚未被真正挖过。于是这样一片班驳之地就象一个神话一样,不断吸引着人们在这里寻找梦想。身置其中你就会感觉到“田坑石”的产出完全是大自然的绝妙安排,寿山脚下正好是农田,山石滚落经溪流冲刷最后落入田地或溪畔中,与泥石中含酸性水质长时间接触,逐渐被侵蚀形成石皮。这种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此一家。于是在这样一块著名的风水宝地中,大家个个兴致盎然,切身体会起寻找“田黄”的乐趣。           一天的考察很快接近尾声,回程的路上我们经过了曾经的矿区:寿山乡山峦绵延,其实并不止一座山,寿山的南面有一座叫高山,“高山石”石质细而微松,光而通透,透明度高的被称为“冻石”;而都成坑山北面则有月尾山,“月尾石”以绿色和紫红色为主,绿色的叫“月尾绿”,紫红色的叫“月尾紫”。这种以产地来命名的习俗使得寿山石的品种多达200多种。寿山乡以寿山而名,寿山石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从寿山上发现并开采所以叫寿山石,长年开采资源日竭,而需求却从未停止,于是延着山脉继续发现继续开采,高山、月尾山、旗降山、都成坑山相继发现相继采竭,如今这样的延伸已到了离寿山很远的月洋村的芙蓉山。而这些高山石、月尾石、旗降石、都成坑石现在都是寿山石的一种,寿山石其实已成为一个统称,不过在这里的市场和玩古的人,人们并不用寿山石这一统称,而是习惯地称具体的产地名称。           矿区回来以后我们来到寿山石市场。西门是属于比较大众化的市场,有是我们有“能力”下手的地方;左海公园边的店铺则大多是贵重精品,价格动辄上万,让人望尘莫及;特艺城是综合性的市场,有翡翠、水晶等品种,寿山石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整个市场中,我们所见的寿山石大部分都是芙蓉石,也就是一路延伸离寿山石已很远的月洋村的一座芙蓉山上所产,正是现在大规模开采的主要石源。寿山石的矿物成分复杂,汤老师的讲课及最新版的《系统宝石学》中关于寿山石的成分都概括有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和叶腊石,但是在现行的2003版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寿山石的矿物成分中却并不包括叶腊石,笔者也带了一部分标本回来,经江苏省技术监督珠宝首饰产品质量检验站的红外测试,基本上就是纯的叶腊石;而其它的两件高山冻石和月尾紫石则完全是标准的寿山石图谱,即以地开石、伊利石等为主要矿物。由此便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严格按现版的国家标准来操作,那么在正式鉴定中这些芙蓉石便不能定为寿山石。而它恰恰又是现在福州市场上的主流品种,说它们不是寿山石则福建本地及由寿山石传统文化相承的群体必然一片哗然。其实国家标准的命名原则以矿物成分为定名依据,而排除产地因素,笔者认为这是非常科学与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会和玉石的传统文化习俗正面冲突。同理,以地开石、伊利石等为主要矿物的玉石并不止福建一个地方有,笔者在市场里还买了另外一对印章。卖家统称为“外省石”即并不承认它是寿山石。但其红外测试的图谱恰恰正是寿山石的图谱,所以在正式鉴定中完全可以定名为寿山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市场是希望强化产地因素,因为这符合人们的传统心理,便于经济上的炒作。一对高质量的“外省冻石”一般只要1000多块,同等质量如果是“高山冻石”则最起码上万。虽然经验丰富的人确实可以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区分其来源,但总体来说产地鉴定并无严格的确定性,以此作为影响其价格的主要依据显然不合理。另一方面,寿山石文化有其根深蒂固的渊源,因此虽然国际尚未改动,但同样权威的新版《系统宝石学》已将叶腊石也列入寿山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当然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产地因素在名称中淡化。就像现在有所了解的人们看到鉴定证书上写的“和田玉”三字已不会认为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和田料”。对于喜欢寿山石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是石料本身的质量和工艺本身是否精湛,而不是为传统中不合理的因素所影响,过分追求其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