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的祖先是谁:煌煌嫁衣(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3:17:47

《周礼》规定:宫伯隶属天官冢宰,主管宿卫军,北周设左右宫伯中大夫,左右小宫伯下大夫。杨坚所担任的右小宫伯,即宫内副侍卫长。小宫伯正四命,对于已身为九命的骠骑大将军杨坚来说,属于降级使用。但是,杨坚非常清楚,这是一次机会,难得的机会。他的所谓国家级副职只是荣誉称号,是对父亲功劳的奖励,没有实权。若想真正参与朝廷决策,成为北周王国实权派人物,宫伯是一个跳板,因为离皇帝最近。
  
  正因为离皇帝太近,宫伯又是极其危险的职务。宇文觉被废杀的事件中,乙费凤等大小宫伯被斩首,张光洛做了叛徒。
  
  杨坚本身比宫伯重要,他身后有一个在军队中极有影响力的父亲。杨坚披上金甲第一天,天王宇文毓和大冢宰宇文护分别召见。宇文毓对他说,你要勤于王事,效忠国家;宇文护对他说,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看清形式,顺势而为。
  
  杨坚必须在天王和执政两人中间做出选择。从亲戚关系和忠诚理念来说,他应该选择宇文毓;从实力角度来说,他应该选择宇文护,许多大臣都是这么选的。
  
  十七岁,杨坚只有十七岁。谁也没有选择,他选择了父亲。
  
  经历魏末乱世的杨忠显然比儿子成熟得多,从河阴事变到今天,短短三十年,共有九个皇帝被权臣废杀,宫廷斗争前所未有的残烈,夹在皇帝与权臣之间的侍卫军将领更加难做,一不小心身首异处,甚至牵连家族。
  
  杨忠对杨坚只有一条忠告:“两姑之间难为妇。”
  
  两个婆婆中间媳妇最难做。公认婆媳关系最难处,也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很多电视剧都来拿婆媳关系做卖点,说明非常引人关注。古代婆媳关系更难处。中国古代不搞一夫一妻,三妻四妾极平常。嫁入豪门的媳妇往往面对好几个婆婆,最令媳妇恐惧的是,亲婆婆不管事或者不得宠。你站在哪一边?
  
  现在,天王失去权力,宇文护看似权力熏天,但只是暂时的,天王一旦拿回权力,依附宇文护的人就要倒楣。反过来看,如果离天王太近,宇文护一旦废掉天王,依附天王的人又要倒楣。
  
  杨坚明白父亲的喻意,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只有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才能谁也不得罪。于是,杨坚装起糊涂,不受宇文护拉拢。宇文护赏赐财物,杨坚推辞不受;宇文护开秘密会议,他假装有病;有些语带双关的话假装听不懂。这一切同样适用于天王宇文毓。
  
  做中间派固然没有危险,但升官困难。皇帝不相信你,权臣也不相信你。杨坚在宫伯位置上干了十年得不到升迁也就在情理之中。
  
  走中庸之路的人大多属于那些性格温和,缺乏冒险精神的人,但杨坚流露出来的坚毅与沉稳令皇帝与权臣对他产生疑虑。
天王宇文毓找来术士赵昭,对他说:“替朕去给一个人看看相。”
  
  赵昭恭恭敬敬问:“谁?”
  
  “杨坚。”
  
  宇文毓急需帮手,连襟杨坚却深藏不露,不主动向自己表忠心。不拥护自己必然是宇文护的党羽,可他又和宇文护保持距离,搞不懂杨坚到底打什么算盘。
  
  不要小看相术,相术绝对是一门学问,否则儒学大师曾国藩不会编写一部《冰鉴》专门讲解相术。一提相术,我们就会想到大头小头?鼻大鼻小?胳膊长胳膊短?耳朵大耳朵小?
  
  大头好,虎头大贵。鼻大好,鼻大有财。上身长好,刘邦、刘备、慕容垂均垂手过膝。招财耳朵好呀,这个不解释。
  
  其实这些都是误区。考察一个人,最重要的方面是精神。精神乃生命力的表现,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生命力旺盛,精气神血充足。反之,血枯气散,精神恍惚,这样的人怎么干大事业。精神不是天生带来的,经过各种磨炼,随着智慧、阅历、才能、信心不断提高,精神也会更加明清精湛。
  
  精神怎么看?
  
  精神在于人的眼睛。“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真正善于相人的大师都是看眼睛的。北齐贾子儒给高澄看相时说:“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眄速,非帝王相也。”脸薄,脸长得不厚重;眄速则指眼神流动很快。高澄轻率不稳重、心浮气躁等性格弱点全部表现在一双眸子里,敌人恰恰利用这一弱点把他干掉了。
  
  眼明则神清,眼昏则神浊。清则贵,浊则贱。
  
  宇文毓让赵昭看什么呢?观察杨坚是否正人君子,是否忠臣。
  
  邪正与否,也要看眼睛。清浊好辩,邪正不易辩。有本事的人,眼神都是很亮的,很有神的。没本事的人,没智慧的人,奸臣没得做。
君子自有浩然正气。不看东西的时候:静若含珠。没有杂念,自然宁和,像明珠般灿烂光亮,如一泓秋水,心底无私。看东西的时候:动若赴的。犹如劲箭脱弦,飞射靶心,不拖泥带水,堂堂正正的眼光。
  
  小人则不同。小人心思多,想得多。不看东西的时候:静若荧光,静若半睡。眼光明灭不定,或者半开斗闭,似睡非睡。看东西的时候:动若流水,动若骇鹿。眼神游离不定,或者充满警惕。
  
  一句话总结,胸怀坦荡的人目光清亮而又深厚;心怀邪念的人目光虽清亮却游移不定,东西飘忽。
  
  赵昭看过杨坚的相貌后,据《隋书》记载,回复宇文毓说“不过作柱国耳。”就是柱国大将军的料子,其后又偷偷对杨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
  
  这段记载不可信。宇文毓总共在位三年,当时的杨坚不到二十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杨坚都不存在做皇帝的实力。宇文毓最大的对头是宇文护,怎么可能去怀疑二十岁的杨坚会夺他的帝位。有人说,赵昭是宇文护派去给杨坚相面的。此刻,宇文护最大的敌人也不是什么杨坚。不管是谁派出去的,赵昭替杨坚看相只有一个目的,观察他是忠是奸,到底能够为谁所用。
  
  杨坚篡改这段历史记录,那是因为杨坚篡夺君位做皇帝之后一直宣扬君权天授,证明他天生就是皇帝,不是大奸臣。说什么杨坚“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真有这么多特征,早被杀了,能等他做皇帝。赵昭说“必大诛杀而后定。”也把杨坚杀害宇文皇族及功臣的罪过推给上天。
  
  赵昭真正说了什么不得而知。总之,未对杨坚有所伤害,应该是忠臣之类的话。忠与邪不在于忠君与否,而在忠于人民与否,心中是否怀有天下苍生。杨坚治下的隋王朝官员清正勤俭,人民安居乐业,他有什么理由是奸臣呢。
  
  另一位术士来和的话经奏章的方式流传下来。来和说:“臣当时即言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杨坚的眼睛如启明星。启明星有多亮,杨坚的眼睛有多亮。
  
  杨坚的精神靠什么得来,暮鼓晨钟、无上佛法,十年的修为。

杨坚站定立场,不偏不倚。
  
  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宫伯杨坚金盔金甲手按环首仪刀,挺身站立在侍卫班首,任它风急雨骤,我自巍然不动。
  
  又一场大风暴袭来。宇文毓开始反击。他不像三弟那样血气方刚,他对付宇文护的武器是勤奋。
  
  吃喝玩乐、声色犬马,这些常人喜好的一切,宇文毓一概不喜欢。只喜欢一件事,工作,工作,再工作。宇文毓事必躬亲,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获群臣认可。宇文毓不吝啬官位,经常给群臣升升级,有意拉拢军方实力派将领,十二大将军杨忠和王雄一起升任柱国大将军。从此时起,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开始乱封,人越来越多。北周灭北齐,连寸功未立的降将穆提婆都封柱国大将军了。后来没办法,又想了一个招,柱国加个上字,上柱国,又高出一级,如同骠骑大将军变成上骠骑大将军,鲜卑人就是有创意。
  
  宇文护害怕了,这小子挺坏。他就想让所有人知道,天王二十五岁了,不是什么小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能做,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样拖下去早晚有一天激起众怒。每次上朝,群臣眼里分明流露出别样的眼神。宇文护如坐针毡。最令宇文护吃惊的是,宇文毓亲自向群臣流露出亲政的想法。
  
  有一次宇文毓回同州,看了看以前住的旧房子,温了温少年时代的生活。
  
  飒飒秋风,菊花满院。
  
  宇文毓效仿衣锦还乡的汉高祖刘邦做了一首诗:“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宇文毓自比汉高祖还是差了许多。刘邦没文化,根本不会作诗,兴之所至,也搞了一个顺口溜,就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股气,一股壮气,一股豪气。
  
  宇文毓也想有汉高祖的气场,刘邦弄死韩信,弄死彭越,此二人都是灭项羽的大功臣。
  
  宇文护玩起以退为进的把戏,想要权力吗?给你,不过不是全部的权力。公元559年正月宇文护上表归政,但是,扣留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力-军权。
  
  不给军权,办不到!宇文毓心中冷笑,他想到一条好主意。
  
  公元559年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纪年,这一年宇文毓废掉天王制,改回皇帝制。天下的皇帝都要感谢秦始皇,他们的始祖秦始皇从制度上制定了完全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皇权。皇帝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限制皇帝权力的人就是贼。宇文毓利用皇帝的权力给群臣加官进爵,频繁更换各地长官。
  
  宇文护伤心沮丧,意识到新皇帝迟早会对自己下手。世界太不公平,你们都是我一手扶持起来的,却都想要我的命。世间万物生命最珍贵,想要我的命,对不起,不给!
  
  做为宫廷副侍卫长,杨坚亲眼目睹宫廷斗争的冷酷与人性的阴暗和狡诈。
公元560年四月的一天,宇文毓吃了一张甜饼,厨师李安做的甜饼。甜饼酥脆可口、口齿留香。他相信李安的手艺,因为李安是北周国著名的厨子。突然他觉得胃里不舒服,有种想呕吐的感觉,宇文毓的脑海浮现出堂兄宇文护那诡秘阴险的表情。
  
  饼里有毒。宇文毓立刻意识到危险,然而他出奇的镇定,腹中痛楚却颜色自若,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叫太医,让身边的人拿来纸笔,口述留下一封长长的诏书。
  
  诏书首先感慨了一下自己的命运:“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何足多恨。今乃命也,夫复何言。”人的生死是自然现象,天地都有终结的那一天,岂有长生不老之人。死亡没什么可惜的。死得早,那是你的命不好。
  
  宇文毓提出薄葬,不看风水,不挑宝地,找个不毛之地埋了算完。金玉等宝物一概不要,器物全部用瓦器。大家也都别装,哭个三天七天意思意思,该干嘛干嘛。宇文毓想得比较开,不像某些人,比如老佛爷慈禧太后,死时风风光光,后来落个什么下场。
  
  最后,宇文毓将所有的大臣,包括宇文护都表扬了一顿,做出一个令人大为吃惊的决定:“鲁国公宇文邕继承皇位。”
  
  鲁国公宇文邕不是宇文毓的儿子,是他的四弟。宇文毓没有儿子吗?有,而且有三个。不让儿子做皇帝才是宇文毓最精明之处。
  
  说完最后一个字,宇文毓扑倒在床榻上,去世了,终年二十七岁,在位四年。做为鲜卑人的皇帝,宇文毓的文学造诣不次于北魏孝文皇帝。
 “玉碗承花落,花落碗中芳。酒浮花不没,花含酒更香”。花谢花飞之际,宇文毓去追寻心爱的女人独孤氏了。在那片空灵之境,没有欲望,没有阴谋,也就没有痛苦。
  
  群臣给宇文毓上谥号为“明”,宇文毓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周明帝。群臣跪倒在大行皇帝的灵柩前哭泣,心底默默念道:“思虑果远曰明。” 宇文泰的儿子们总能带给人们惊喜,宇文觉秘密训练杀手,宇文毓临死前撒下的漫天飞花间隐藏着一把刀,杀人的刀。
  
  不久,群臣发现他们错了,宇文毓留下的并非一把刀,而是一个软得不能再软的软蛋。
  
  软蛋名叫宇文邕,宇文泰四儿子,今年十八岁。软蛋继位之初,宇文护着实吓了一大跳,万万不曾想到宇文毓竟然将皇位传给四弟,他的四弟小时候出奇的聪明睿智。宇文泰夸宇文邕说:“成吾志者,此儿也。”宇文毓套用孔子大师的话表扬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我这个弟弟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去了。
  
  如此聪明的人会玩出什么花样呢?宇文护提心吊胆,警惕万分。
  
  宇文邕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即是下棋,下象棋。他有两个棋友,王褒和庾信,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和喜欢嚼甘蔗的庾信。两人讲起来都是俘虏,但是,今非昔比,王褒官拜太子少保、小司空;庾信官拜骠骑大将军。三人经常一起切磋棋艺,朝也下来暮也下,春花秋月等闲渡。宇文邕将下棋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编了一本《象经》,王褒作序,庾信作赋,专门介绍象棋下法。
  
  
  国家大事一律交给宇文护处理,不论大事小事必须先经宇文护过目,宇文邕才签字。北周府兵十二支军队没有宇文护的命令不得调动。宇文邕和宇文护一起去见太后,宇文护可以落坐,宇文邕只能站着。
  
  装,让你装。宇文护断定这个小子伪装。表面乐得配合,暗地里十分戒备。一年又一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宇文护莫名其妙,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群臣失望不已,看来真的没有好戏看了。
  
  宇文护一党兴高采烈,许多跟随宇文护的官二代都高升了。杨坚在殿门口依然站得笔直,渡过四年宫伯生涯。新皇帝登基,总算挪了挪位置,从大殿右侧移到左侧继续站,右小宫伯改任左小宫伯,这种官位的升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皇帝再无能,杨坚也不转向,保持着独立的性格。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使杨坚获得不满宇文护专权,又看不起懦弱皇帝的官二代的支持,悄然形成一股亲杨坚的势力。
公元563年,宇文邕继位第三个年头,北周朝廷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杨坚家族的势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周武帝宇文邕最初执政时期,北周国第一批柱国大将军仅剩下两位,于谨和侯莫陈崇。老于谨聪明,甘做宇文护的绿叶,侯莫陈崇则不以为然。读过《南北朝那些事儿》3的朋友都知道侯莫陈崇,此君十七岁生擒关中起义军领袖万俟丑奴,为武川军团入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侯莫陈崇坚信宇文邕绝非平庸之辈。一天,侯莫陈崇陪同宇文邕视察原州。宇文邕夜半时分匆匆返回长安。有人就皇帝的去向询问侯莫陈崇。侯莫陈崇以坚定不疑的口吻回答道:“我听算命的说呀,晋国公今年不利,陛下连夜回京,晋国公死啦。”晋国公就是宇文护,极其爆炸的新闻,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侯莫陈崇的话透露出两个讯息,第一,他不喜欢宇文护;第二,皇帝回京杀宇文护。
  
  周武帝宇文邕第一时间召来侯莫陈崇,当着大臣们的面臭骂一顿。当天夜里,宇文护借皇帝名义抓捕侯莫陈崇,逼令自尽。论资历,除于谨外,侯莫陈崇是第二个有资格抗衡宇文护的人,宇文邕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大家相信宇文邕终究是个不折不扣的软蛋。
  
  宇文护一颗石头落地,总算可以安享晚年啦。然而,继元魏皇族、独孤家族、赵贵家族、李远家族之后,宇文护又得罪了侯莫陈家族。
  
  宇文护得罪的人越多,杨坚家族越受益,因为杨坚家族也是宇文护打压的对象。
  
  杨家中立的态度令宇文护极为恼火,但是杨家父子谨言慎行,没有口实和把柄落下,宇文护一时挑不出他们的毛病。
  
  侯莫陈崇自杀的当年,北周联合突厥人兵分二路,南北并进,攻打北齐。杨忠率一万步骑出塞由北向南进攻,自雁门关南下与突厥军队会师包围北齐霸府晋阳。由于南路军受阻未到,突厥军队作壁上观,杨忠野战失利后主动撤军。虽然未能完成战略任务,但杨忠所部长途行进数千里,连拔北齐二十余座边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周武帝宇文邕打算晋升杨忠为太傅,宇文护非但不同意,还把杨忠打发外地任刺史去了。杨忠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儿,谁让你不是人家一伙的。
  
  主将得不到升迁,副手更不用说。杨忠手下的将领们对宇文护大为不满,一个叫贺若敦的大将生性刚烈,公然发牢骚:“晋公赏罚不明,根本不懂军事,上一次我救湘州,六千人马孤军过长江,打了一年多,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处境下歼敌无数,打得南军没办法,送船让我渡江北返。固然湘州丢了,可我为国家保住一支军队。晋公硬把我削职为民,这一次又这样。”
  
  宇文护听说了,大怒,又玩起老办法,赏你自尽。贺若敦后悔,这叫什么,一言丧命。谁让你犯贱,乱发言,乱表态,没瞧见大家都闭嘴不说话么。
  
  贺若敦临死前把儿子叫来,手拿铁锥猛刺儿子的舌头,刺得鲜血直流,一边刺一边说:“你爹最大的理想就是平定江南,这件事留给你来做。你爹因为舌头死的,你把嘴给老子闭紧了。”
  
  儿子嘴角流血,睁大眼睛看父亲,一声不哭。他就是隋初名将贺若弼。
  
  贺若敦当众乱说话,杨坚只和最亲密的朋友交心。在杨坚看来,北周国君无能,权臣当道,他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杨坚的理想非常之远大。“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济世弘法,杨坚永远铭记智仙大师的期望。杨坚并不隐藏自己的雄心壮志,不过他交的朋友多是嘴巴比较紧、深沉稳重,靠得住的人,比如窦荣定和郭荣。
  
  窦荣定出身鲜卑望族,他的堂侄女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生母窦皇后。窦氏家族出自鲜卑也有人怀疑,读读《周书》窦炽传就比较清楚。窦氏号称扶风平陵人,汉代大臣窦章的后代,但也记录了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灵帝时,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窦家,匈奴大贵族,居住大草原,后融入鲜卑,姓纥豆陵。姓氏改来改去,看起来都是汉化和鲜卑化的错,其实都是名利闹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利能使人改姓。
  
  窦荣定是杨坚的姐夫。杨坚称帝后评价窦荣定说:“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
  
  郭荣是杨坚少时的另一个玩伴,日后隋炀帝征高丽时的主力大将。杨坚和郭荣什么关系呢?郭荣的父亲郭徽曾经跟着杨坚的父亲杨忠干,杨忠任同州刺史,郭徽任同州司马,换句话说,杨忠是郭徽的老上级。
  
  郭荣这个人乍看上去疏狂不羁,粗心大意,其实此人特别严谨忠厚,从不乱说话。杨坚丝毫不在意郭荣在宇文护手下做事,因为他知道郭荣是个永远会出卖他的人,这就是朋友。
  
  月圆之夜,两人赏月谈心,杨坚对郭荣说了一个大秘密:“我仰观天象,再瞧瞧当今社会,感觉周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郭荣吃惊不小,更吃惊的还在后面,杨坚说:“替周室天下的人就是我!”
月更圆,清辉愈冷。郭荣望着杨坚,杨坚注视着郭荣,目光分明告诉郭荣,我搞了一个团队,我是头,你加入么?
  
  结果二人交情更深,关系更加亲密。郭荣加入杨坚的队伍,这是一次投机,一次站队,郭荣站对了。杨坚目的也达到,他组织起一个团队,自己当老大的团队。这一个团队的人都是官二代,贵族子弟。
  
  公元565年,周武帝保定五年,时年二十五岁的杨坚担任了整整八年宫伯,终于挪了挪位置,晋升大将军,外任随州刺史。随州,杨氏家族的幸运地。杨忠南征成名之战即在随州用围魏救赵之计生擒梁朝名将柳仲礼。
  
  杨坚走马上任,首先来到襄州拜见襄州总管卫国公宇文直。襄州即襄阳,辖荆襄一带五十余州,宇文直乃宇文泰第六子。此次会面是下级见上级的例行公事,杨坚此行却意外遇到一位知心人,宇文直帐下骠骑将军庞晃。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庞晃与杨坚仕途经历差不多,出身将门,少年得意。宇文泰定关中,庞晃当上统领宿卫亲兵的大都督,封侯爵。庞晃与宇文泰的儿子们自幼相熟,本以为从此官运亨通,不想宇文护执政后打压宇文泰儿子们的势力,步入中年的庞晃仕途之路受阻,再也未得到升迁。宇文直去襄州做总管,点将点了庞晃。
  
  庞晃呆在宇文泰身边很久,对宫廷之间的争斗洞若观火。宇文家族成员明争暗斗,他服侍的主子宇文直同样野心勃勃。内斗持续下去,受伤的只能是宇文皇族。宇文家族如果败了,谁能获利呢?只能是那些贵族们。
  
  官场上没有靠山走不通,庞晃开始留心贵族中的后起之秀。北周的大贵族无外乎西魏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他们是第一批分封的大贵族,拥有关中肥沃的土地,拥有部曲家兵。
  
  做大事,没有钱是不行的,土地能够保证财源。
  
  做大事,没有背景是不行的,家庭出身保证拥有人气。
  
  做大事,没有才干是不行的,才干保证超出同条件的人。
  
  谁集财富、背景和才干于一身呢?
庞晃看中了杨坚。
  
  杨坚拜会宇文直。出于礼貌,宇文直也应该回拜一下。宇文直是杨坚上司、北周亲王,自然无须亲自回礼,找个人去就可以。庞晃主动要求替宇文直回访,宇文直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世界是人的世界,事业是人的事业,做事业就是和人打交道,看准人是成功的必须条件。相术之所有重要,原因即在于此。看到英雄倚附之,看到狗熊欺负之。没有曹操,何来郭嘉、夏侯惇;没有刘备,何来关张赵与诸葛孔明;没有比尔盖茨,何来保罗艾伦。
  
  庞晃带着礼品来随州见杨坚。有客来访,第一次去异乡的杨坚非常高兴,两人相谈甚欢。通过交谈,庞晃越发认准杨坚,此人必成大器。从此两人经常往来。杨坚多了一个朋友,庞晃多了一条路。拿公家的礼品办私事,庞晃不虚此行。
  
  随州刺史干了不到一年,朝廷调令下达,调杨坚返京。
  
  杨坚心中困惑不解,刺史的任期未免太短暂。有人从中央来到地方就为镀金,登个升官的跳板,自己既未依附宇文护,也未对皇帝表忠心,哪能升得这般快。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杨坚收拾收拾行礼,带上随从和婢女踏上回家的路。
  
  一行人路过襄邑。南宋时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文意境风流飘逸,悠然自得。不过,此襄邑非彼襄邑。诗中的襄邑在河南睢县,北周之襄邑在河南方城。古方城乃楚国北方重镇,楚军多次由方城出发与列国争霸,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无边落木萧萧下。缤纷落叶中庞晃手拎一壶酒站在楚国长城下等候多时,特意与好友道别。杨坚感动得跳下马来,紧紧握住庞晃的手:“随州住了一年,交了一位好朋友呀。”
  
  日暮黄昏,两人来到馆舍,把酒尽欢,剪烛夜谈,一边喝一边聊,像他们这些国家大员聊的话题无非治国之道,政治得失,军国事件,以及品评朝廷人物。两人越聊越投机,酒越喝越多,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一夜过去了。庞晃醉了,乜斜着眼说了一句醉话:“杨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他年龙登九五,莫要忘记我呀。”
  
  人醉了才说实话,故而有人假装醉酒说实话。
  
  杨坚也醉了,反应倒很敏捷,笑道:“庞公信口胡言。”
  
  这句话实属大逆不道,但是北周宇文家族刚刚改朝换代,自身又陷入家族内斗的际地,这句话说出来倒也不突然。庞晃道出不满宇文护专权的贵族子弟的心声,他们需要一位首领。
  
  东方发白,雄鸡引颈报晓。杨坚突然从箭壶里摸出一枝箭,手指庭院里啼叫的雄鸡说道:“你射射看,如果射中,有赏。若果真有富贵的那一天,这枝箭即是凭证。”
  
  庞晃笑了,他没有看走眼,英雄就是英雄,英雄没有不敢听的话,英雄没有不敢做的事。庞晃弯弓搭箭,一箭射去,雄鸡应声而倒。
  
  杨坚的心门打开,人有时就需要一个鼓励。拜佛、求神、占卜、问道,人们需要的只有一个词:“信心”。
  
  “天意。”杨坚抚掌大笑,原来世界上的事情如此简单,只要上天站在你一边。
  
  “轮到我履行诺言了,说吧,想要什么?”杨坚问。
“女人,漂亮的女人。”庞晃回答。
  
  杨坚朗声大笑,戒心全无,一个大男人生在天地间唯有两件事难以忘却,富贵和女人。
  
  杨坚也好色,但他有更远大的目标,终结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两百五十多年的乱世,让众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天光大亮,杨坚将贴身的两个婢女送给庞晃,二人惜惜相别。
  
  遥望杨坚远去的背影,环顾身畔的玉人,庞晃一声叹息,心中道:“我庞晃岂是好色之人。”
  
  昔年王翦伐楚,向秦始皇讨取良田美宅,以此打消秦始皇的疑惑。庞晃感觉杨坚的猜忌之心不亚于秦始皇。将来一旦成为开国元勋,须让杨坚知道自己的拥戴之举无非为了富贵与女人。
  
  杨坚心怀忐忑回到龙潭虎穴的京都长安。果不其然,令杨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一个堂堂大将军只有一间空旷的办公室,朝廷未给杨坚安排工作。宇文护下手了,他意识到杨坚的小团伙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宇文护一直有个幻想,希望杨坚亲自登门拜访,主动攀附,如果那样的话,想去哪里做官,想要什么肥差,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偏偏杨坚没有来。
  
  宇文护真生气了,生气杨氏父子中立的做派。拿老子没办法就拿小子开刀。但是,杨坚小心谨慎,从不犯错,没理由处罚。这也难不倒宇文护,有办法,高高挂起。不给官做,让你年级轻轻享受一下退休的生活。
  
  对于一名官员来说,还有比有职务没权力更难受的吗?同僚们会问,普六茹那罗延怎么啦,犯什么错误啦。丢人吧?宇文护暗自得意,你们父子爷们在家里好好反醒吧。
  
  未过几天,杨府里传出消息,杨坚母亲吕苦桃病了,杨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衣不解带,昼夜侍奉母亲。
 朝野上下传遍,大家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些日子不见杨坚出来,原来在家伺候老人呢。这孝心一尽三年,杨坚三年不出门。也就是杨坚从小生活在佛寺,坐禅功夫了得,换成一般贵族子弟,谁受得了三年寂寞枯燥的生活。朝野一片赞叹声:杨坚,纯孝!真孝顺,不做假。中国社会魏晋时代倡导以孝治天下。谁孝顺谁做官。大家为了做官争着做孝子。那就要分一分谁是真孝,谁是假孝。杨坚,纯孝。
  
  这么奇妙的计策居然无效,反倒成全杨坚的美名。看来只有一个办法,杀。宇文护萌动杀机,找来亲信们开会,研究除掉杨坚。
  
  柱国侯龙恩和大将军侯万寿不同意,经宇文护之手除掉的开国勋贵已经不少,现在连官二代的人都要下手,太说不过去。杨忠固然战功卓著,军界享有威望,年过耳顺又能活几年。小小杨坚羽翼不丰有何可怕。这么杀下去,老一辈的人得罪了,小一辈的人也得罪了。人心散了,谈何做大事。
  
  宇文护的大事自然指做皇帝。侯氏家族是宇文护最倚重的关中北地豪族,他们的意见相当有份量。侯氏家族对是否拥戴宇文护称帝有分歧,骠骑大将军侯植曾劝宇文护归政,宇文护说得很好听,“我蒙太祖厚恩,以身报国,岂有他志。贤兄应该知道的。”话虽如此,从此疏远侯植,侯植忧郁而死。侯龙恩与侯万寿则是宇文护的死党,宇文护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可巧这一年杨忠真的死了。老头子一死,杨氏家族的招牌顿时失去三分光辉。宇文护铲除杨氏家族的念头也就淡了许多。按理说,杨坚应该高兴才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宇文护时代北周不封王,最高爵位即公爵,而国公又是公爵中的最高级别。宇文护也不过是晋国公。但是,杨坚却日渐忧郁,如坐针毡。他开始怀疑父亲的策略,那个“两姑之间难为妇”的策略。因为宇文护势力如日中天,越来越大,大有取代天下的架式,而那个宇文邕皇帝依然只知道下象棋。自已的前途在哪里?一旦宇文护做了皇帝,则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