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杀手的异能小说:文人谈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55:39

海宁/辑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历史所告诉我们的在表面的确只是过去,但现在与将来也就在这里面了。
——周作人,《灯下读书论》;
读书如交友,也靠缘分,吾人有缘接触的书各有不同。
——梁实秋,《影响我的几本书》;
我看书,有的是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有的是为了融会贯通。
——王  蒙,《这辈子哪本书是属于自己的》;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
——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
我读书,既不为“黄金屋”,也不为“颜如玉”,而是“乐在书中”。即使是本地理书,也可从中读出乐趣来。
——冯亦代,《乐在其中》;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开心上的每一条折皱。
——祝 勇,《三更有梦书当枕》;
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贾平凹,《还是好读书着好》;
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
——董 桥,《藏书家的心事》;
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总是“雁过拔毛”,后者却是“一毛不拔”。 ——汪国真,《书 韵》;
贾勤先生的留言: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出版社的书可以任意读之。经史子集,当然以经为先,十三经亦不必全读,现代人没时间,然五经不可不先读。然春秋又可不读,礼记、周礼、仪记三书亦可次之,因为礼书已基本属于文物,现在读来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然所剩三书:诗、书、易。可先取易读之,易之文字至简,一名而具三义,所谓简易、变易、不易也。读此书知中国文化之命脉(思维特征)所在,亦知忧患之与生俱来,挥之不去。故孟子谓生于忧患。然后可以读诗、书,知大易哲学运于历史与情感之中,三书羽翼,可尽天下之书。若能进一步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可沟通西方及印度哲学,融会贯通,渐渐可能。班固以为三十而立,即指读书毕、人道立,非空谓年龄之增长自动生出智慧!至于立,方可思考过去所读书之真义,一一删落浮华,淘尽余光。然后知不求甚解、不知为不知之可贵。然后束书不观亦英雄也,而人生之义尽显,也许人的高度是唯一真实的。海宁吾兄以为然否?以上言不尽意,匆匆不及细说。谢谢您光临我的博客。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