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链接服务器 别名:给中国历代皇帝评评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39:58

中国历史上,出过三百多个皇帝。其中小王朝的皇帝占了绝大多数,正是他们,使中国的皇帝数目很难准确统计,成了约数。九个大王朝的皇帝,因为“身系天下”,举足轻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小王朝的皇帝当然也不能全部省略,择其主要的一部分另列。
    

以下将皇帝们大致划分为七个级别。从低到高为:坏皇帝,无为的皇帝,及格的皇帝,有作为的皇帝,仁慈的皇帝,优秀的皇帝,最好的皇帝。
  

大王朝皇帝共约110人(秦2,汉28,晋4,隋2,唐21,宋9,元16,明16,清12),他们不包括王朝倾覆以后另建小王朝或残存政权的皇帝。这110人还要划掉:一,因年幼或多病未曾亲政者;二,在位不足一年者;三,入主中原之前(亦即“小王朝时代”)的皇帝。这样,还剩下85位。


  皇帝  在位(年)  才具、个性、作为、过失                评级


  秦始皇 12  雄才,极残暴,建立统一的中国;焚书坑儒,大造宫室,求仙访药  有
   二世  3  昏暴,矫诏夺位,重用恶宦,滥杀功臣、宗室,亡国        坏


  汉高帝  7  雄才,知人善任,建立汉王朝;诛杀功臣             有
   惠帝  7  文弱,受吕后挟制;黄老之治                  仁
   文帝 23  仁厚节俭,休息养民,创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优
   景帝 16  重刑名,减租税,文景之治,民富国强              优
   武帝 54  雄才,好大喜功,伐匈奴通西域;穷兵黩武,荒淫严酷,巫蛊之祸  有
   宣帝 26  知民间疾苦,重法纪,善用人材,内政外交皆有建树,汉宣之治   优
   元帝 16  优柔寡断,不明是非,大权旁落,汉室中衰            坏
   成帝 27  荒淫致死                           坏
   哀帝  6  举措乖张,用人不善                      坏


  光武帝 34  才学人格俱佳,极富人情味,重文治仁政,节俭爱民,中兴汉室   最
   明帝 18  宣扬儒术,为人苛察,法纪严肃,内政修明,明章之治       优
   章帝 15  讲仁术,尚德行,明章之治                   优
   和帝 18  较能干,内政尚可,对外经略达至东汉王朝极盛          优
   安帝 22  昏庸荒唐,重小人,政治浑沌                  坏
   顺帝 21  大权落于外戚,无甚建树,政治沉闷               坏
   桓帝 24  大权旁落,杀外戚重用宦官                   坏
   灵帝 25  昏淫,聚敛,十常侍之乱                    坏
   献帝 33  幼弱无能,汉王朝名存实亡,禅让于魏              无


  晋武帝 27  初劝课农桑,减轻赋税,统一中国;骄奢淫佚,大选嫔妃      有
   惠帝 24  痴愚,贾后之祸,八王之乱                   坏
   怀帝  7  无能被俘,永嘉之祸                      无
   愍帝  5  无能被俘,亡国                        无


  隋文帝 24  大略,统一中国,建科举制;极节俭,开皇之治;杀功臣,重刑狱  有
   炀帝 14  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亡国              坏


  唐高祖  9  建立唐王朝,扫平天下群雄,政治作风朴实、安民         优
   太宗 23  杀兄夺位;知人善任,节俭爱民,气度恢宏,从谏如流,贞观之治  最
   高宗 34  犹豫无决,文弱,大权旁落武后;永徽之治            仁
  武则天 41  雄才谋略,残忍嗜杀,用重刑酷吏;知人善任,惜才,国势不衰   有
   中宗  6  无能,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政,宠任群小,纵情逸乐,被毒死     坏
   睿宗  3  贤明,抚定内外;倦勤退位于太子                仁
   玄宗 45  励精图治,任贤革新,内政外交皆有大建树,开元之治;天宝之乱  优
   肃宗  7  临危即位,平安乱;重用宦官                  及
   代宗 16  宦官专权,逃吐蕃兵出京城;迷信佛教,大作功德         坏
   德宗 26  初励精图治,革新税法;宦官专权,兵变逃亡,唐朝险亡      及
   宪宗 15  整饬纲纪,锐意图治,讨叛伐逆,元和中兴;重用宦官,暴毙    优
   穆宗  4  断送宪宗中兴之功,宦官专权,服饵药死             坏
   敬宗  3  16岁即位,无知少年,成天饮酒玩耍,死于宦官之手        坏
   文宗 14  倡俭约,好贤求治,但智虑短浅,优柔寡断,甘露之变,忧郁而死  及
   武宗  6  政局较文宗有起色;信道教,服金丹而死             及
   宣宗 14  为人明察,励精图治,问政终日不倦,称“小太宗”,大中之治   优
   懿宗 15  荒嬉放纵,宠任宦官,民变四起                 坏
   僖宗 15  12岁即位,纵情娱乐,大权旁落,百事废弛,政治混乱,黄巢之乱  坏
   昭宗 19  颇思振作,一筹莫展,被逼令禅让,亡国             无

 

    宋太祖 17  建立宋朝,励精图治,与民更始,节俭,不杀功臣,安定边防    最
   太宗 21  为人阴鸷;求治心切,生活俭约,提倡文教,史称“致治”     优
   真宗 24  与辽订澶渊之盟;好称颂符瑞,大兴土木,搜刮财富,内政昏沉   及
   仁宗 41  以宽厚著称,恭俭爱民,锐意求治,用名臣范仲淹欧阳修      仁
   英宗  4  多病,因朝中濮议交哄,莫知所从                无
   神宗 17  用王安石变法,南疆平定                    仁
   哲宗 15  绍圣绍述,用蔡京等小人;幸不杀被贬大臣            及
   徽宗 25  能书善画,荒淫无能,用蔡京为相乱政,花石纲虐政,亡国被俘   坏
   钦宗  1  用主战派李纲,诛杀乱臣,无力回天,亡国被俘          无


  元世祖 36  征服中国,建立元朝,好大喜功,百端俱举;用计臣行聚敛     有
   成宗 13  作风偏于守成,考查吏治,严惩贪污               及
   武宗  4  嗜酒好色,体弱多病                      坏
   仁宗 10  通达儒术,不事征伐,体察民隐,提倡中国教化          仁
   英宗  3  性情刚强,锐意图治,整饬纲纪,被权臣谋弑           及
  泰定帝  5  收杀乱臣,无其他政绩可言                   无
   文宗  5  除尊孔外,无政绩可言,权臣当道                无
   顺帝 36  荒淫纵乐,政治混乱,内讧民变四起,亡国,被逐往大漠      坏


  明太祖 31  雄才,逐元建立明朝;重吏治,严惩贪官,知人善任;建极权统治  有
   惠帝  4  仁厚礼贤,省刑减赋;惜英断不足,遂有靖难之变,不知所终    仁
   成祖 22  伐侄夺位,残暴屠戮;雄才大略,武功辉煌;设特务制度      有
   宣宗 10  政治宽和,爱恤民命,睦邻安边,提高相权,遂有仁宣之治     优
   英宗 22  自私,好大喜功,征蒙古失利被俘八年,放回发动夺门之变,复辟  坏
   代宗  8  土木之变后代英宗即位,性狭自私,病中被英宗夺回帝位      坏
   宪宗 23  宠幸中宫,宦官汪直用事,开豪强兼并田庄恶风;平定边疆     坏
   孝宗 18  勤政爱民,能纳言求治,不发生惨狱,形成弘治之政;但优柔寡断  仁
   武宗 16  15岁即位,纵情淫乐,朝政大乱,许多大臣死于廷杖        坏
   世宗 45  重形式,好神祗、信符瑞,为大礼议大杖朝臣,纲纪乃大坏     坏
   穆宗  6  不问政事,内阁相互倾扎                    坏
   神宗 48  酒色财气,数十年不临朝,大修陵墓;抗日援朝获胜        坏
   熹宗  7  少不谙事,重用魏忠贤,东林党狱                坏
   思宗 17  励精图治,昏庸刚愎,诛名帅袁崇焕,内忧外患中亡国,自杀    无


  清顺治 18  智慧专情,不重权位,曾遗诏责己;稳住了入关后的清王朝统治   优
   康熙 61  勤卷好学,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建立大中国版图,开百余年盛世  最
   雍正 13  俭朴勤敏,为人精明狠鸷,果断,重吏治,厉行督察,严刑峻法   优
   乾隆 60  好大喜功,风流自赏,十大武功,完成130余年盛世;文字狱     优
   嘉庆 25  忠厚仁恕,勤勉而少魄力,内政无建树,国势渐衰         仁
   道光 30  俭朴而心胸狭窄,勤政,用林则徐禁烟,死于内忧外患之中     及
   咸丰 11  心怀抑郁,以声色自娱;起用曾国藩建湘军,死于避英法联军之难  无
   同治 13  母后慈禧当政,平太平天国,自强运动,同治中兴         及
   光绪 34  病弱无权,颇思励精图治,兴办洋务,百日维新失败,死于忧患    仁


小王朝皇帝,包括大王朝入主中原前(即“小王朝时代”)的皇帝,一般来说,其作为对整个中国的政局无直接影响,因而无法与大王朝的皇帝进行等量齐观的比较。这里只讨论小王朝在位20年以上的皇帝(必须称“帝”,国王、国主不列入)。一个人做了这么久的皇帝,一定有某种值得研究的价值,应当允许他们“以时间换空间”,堂堂皇皇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一共27位。


  皇帝  在位 才具、个性、作为、过失                   评级


  蜀汉刘禅 41 愚憨无能,仁厚,尊诸葛亮等能臣;晚宠用宦官,投降于强敌    无
  吴大帝  30 雄才,建吴国,大败曹操刘备于赤壁彝陵,平定山越,富足一方   优
  成汉李雄 30 宽厚,手不释卷,简刑约法,减租兴学,百姓安居于蜀       仁
  前秦符坚 28 励精图治,民生安乐,统一天下三分之二,10年盛世;淝水兵败   优
  后秦姚兴 22 贤明,文武兼通,倡导佛法,政教严肃,宽以待民         仁
  晋孝武帝 24 用谢安大败秦军于淝水;刑狱错谬,政乱,酣饮作乐,暴卒     坏
  晋安帝  22 年幼即位于大乱,被逼禅位,刘裕助其复辟而得以专权       无
  刘宋文帝 30 关注民生,减租,整顿吏治,兴办学校,躬勤政事,元嘉之治    优
  梁武帝  48 有学养,卷不辍手,严己宽人,励精图治,中兴南朝,天监之治   仁
  后梁明帝 23 机辩善文,进退闲雅,亲朝周隋行弱国外交,得以偏安荆州一地   及
  北魏太武帝27 雄才,与南朝刘宋大战中原,多次获胜;为嬖臣所害        有
  北魏孝文帝28 深慕华风,下令迁都,全国改制实行汉化,鲜卑族融为汉人     优
  南汉刘严 25 为人聪明残酷,好非刑杀人,奢侈,聚敛南海珍宝         坏
  后蜀孟昶 27 好打球走马,君臣荒嬉,风气淫侈,苟安于偏陲一隅,亡于宋    坏
  辽太祖  22 雄才,统一契丹诸部建国(辽),使其初期汉化          优
  辽圣宗  48 伐高丽得不偿失,兵连祸结,国力削弱由盛而衰          坏
  辽兴宗  24 多才多艺,耽于游乐,与宋订“富弼之盟”,友好外交       仁
  辽道宗  41 与宋友好邦交;权奸乱政,害死皇后太子,迷信佛教;国家承平   及
  夏崇宗  54 3岁即位,与宋时战时和                     及
  夏仁宗  55 尊孔办学,举兵抗金得胜                    及
  宋高宗  35 亡国时即位,建南宋;与金议和,偏安江南;用秦桧杀名将岳飞   及
  宋孝宗  27 贤明持重,与金战和,发愤恢复国家,用贤养民,30年和平之世   优
  宋宁宗  30 与金开战失败,议和,用权臣韩佗胄史弥远,南宋渐衰       及
  宋理宗  40 初求治,后纵情声色,政治日渐败坏,晚年用权相贾似道误国    坏
  金世宗  28 贤明俭朴,内政外交皆有建树,保境养民,社会承平,称小尧舜   优
  金章宗  20 好学能文,接受汉文化,承治平小康;晚用幸臣,政事乃非     及
  成吉思汗 21 建立大蒙古帝国,残暴好武,横扫欧亚大陆;用名相耶律楚材    有
  

摄政
  
  这里所指摄政,应是真正做到了临朝称制的人物,而非一般所指的“权倾朝野”,甚至也不包括权威超越当朝皇帝、可以废立皇帝的顾命大臣、辅政大臣。一般能达到此种地位的,是太后、皇后、摄政王、太上皇。曹操封魏王,其时真正的朝廷是魏,而非汉,即“另立中央”,做了实际上的皇帝,死后亦被追尊为魏武帝。而王莽则在生前就当上了皇帝。
    

大王朝在位超过一年、小王朝在位超过20年的摄政,一共13人。


       摄政   在位 才具、个性、作为、过失                 评级


     汉吕后  15 残忍,大杀功臣宗室,祸乱宫廷;识大体,任贤用能,黄老之治   有
      王莽  23 学者出身,有理想大行改革,行为怪诞荒谬,导致天下大乱被杀   坏
    邓太后   15 干练,好儒术倡经学,内政无重大过失;但国势渐衰        及
    梁太后    6 用外戚梁冀专权,诛除异己,毒杀幼帝              坏
      曹操  24 文武治乱雄才,统一北方,挟天子令诸侯;残忍,通达,重人材   有
     晋贾后  10 淫暴嗜杀,祸乱宫廷,引发八王之乱               坏
  北魏冯太后    25 私行恶;为政精明,变革体制,大兴文教,创北魏盛世升平景象   优
  辽萧太后   27 整饬吏治罗致人材,吸收中原文化,文治武功,创辽朝全盛时代   优
  宋刘太后   11 警悟,晓史书,护养仁宗即位;贬逐异己,大政尚属得体      及
   高太后    9 宽民戒苛政,汰官冗,政治清明,中原绥定            及
  明张太后    7 贤明果决,任用良臣,善政,国家太平,为明朝的黄金时代     优
  清多尔衮    7 精明强干,权略善战,率清朝入关征服中国;严厉,实行大屠杀   有
      慈禧  48 精明有魄力,用大量汉人名臣,中兴清朝;晚乖戾奢侈,国势衰   优


所有这些大、小王朝的皇帝、摄政,加起来共125人。
  

坏皇帝(包括摄政,下同):秦二世,汉元帝、成帝、哀帝、安帝、顺帝、桓帝、灵帝,晋惠帝、孝武帝,隋炀帝,唐中宗、代宗、穆宗、敬宗、懿宗、僖宗,南汉刘严,后蜀孟昶,辽圣宗,宋徽宗、理宗,元武宗、顺帝,明英宗、代宗、宪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熹宗;王莽,梁太后,晋贾后。共35人。
    

评说:皇帝之坏,应该包括昏、暴、乱、荒、淫、怠,……诸方面。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而又不思图振作、求治,不能用良臣,一无作为和建树,只有负面影响,于公于私皆无可称道,是为坏皇帝。坏皇帝的比例,竟然位列七类皇帝之首,实在是我始料未及的。
    

明是出坏皇帝最多的王朝,其次是汉,唐名列第三。清没有出一个坏皇帝,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只有它做到了这一点。
  
无为的皇帝:汉献帝,蜀汉后主,晋怀帝、愍帝、安帝,唐昭宗,宋英宗、宋钦宗,元泰定帝、文宗,明思宗;清咸丰。共13人。
    

评说:个人品德不算太坏,或虽有励精图治之心,却因时势所迫,回天乏术,无所作为的皇帝多为末途、亡国之君。
    

无为的皇帝不能说是坏皇帝,在许多方面他们甚至比有作为的皇帝还要好。许多王朝,都兴盛于有作为的皇帝,而衰亡于无为的皇帝。无为不是衰亡的原因,多半还是衰亡的结果。明思宗(崇祯)是这一类中有代表性的皇帝,受命于末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固然不是雄才,也有过错,如凌迟处死抗清名将袁崇焕,毕竟还是懂得励精图治、亟欲振作的皇帝。我不信换上他的先辈,比方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一定会干得比他更好。


及格的皇帝:后梁明帝,唐肃宗、德宗、文宗、武宗,辽道宗,宋真宗、哲宗、高宗、宁宗,夏崇宗、仁宗,金章宗,元成祖、英宗,清道光、同治;汉邓太后,宋刘太后、高太后。共19人。
    

评说:为政有得有失,无大作为亦无大过失,即政绩平平的皇帝。不苛刻地说,做一个及格的皇帝,已经很不错了。
    

有作为的皇帝:秦始皇,汉高祖、武帝,晋武帝,北魏太武帝,隋文帝,武则天,成吉思汗,元世祖,明太祖、成祖;汉吕后,曹操,清多尔衮。共14人。
    

评说:建立过巨大功业,如一个新的王朝,或开疆扩土,扫平群雄,统一诸部、中原乃至全国,或开创、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承平时代,而为政用兵过于残忍暴戾、杀戮太重、不近人情的皇帝。多为开国之君。
    

这一类皇帝的作为,其意义大都是对历史而言。在一个“有作为的皇帝”统治下生活,往往极为痛苦。许许多多同时代的臣民,成了成就其作为的牺牲品。一“帝”功成万骨枯。宋代没有这样的皇帝。
    

有作为必须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性格坚忍刚毅,有***说周恩来缺乏的“这个”(手狠劲一劈)。这类皇帝多半是暴君,幸亏暴而不昏,有所作为,才没有被列到坏皇帝一类中去。他们的生平、作为被史家们描述得够充分了,我不想多加评点。
    

仁慈的皇帝:汉惠帝,成汉李雄,后秦姚兴,梁武帝,唐高宗、睿宗,辽兴宗,宋仁宗、神宗,元仁宗,明惠帝、孝宗,清嘉庆、光绪。共14人。
    

评说:在位虽没有重大建树,为政却十分仁厚,惜才爱民的皇帝。仁慈的皇帝多半把民生看得比权位更重要,而显得比较柔弱。他可能使你失望,但绝不会使你恐怖和痛苦不堪,不会让你觉得“伴君如伴虎”,不会因你犯了小过失或仅仅只是看你不顺眼就砍你的头。虽然中国历来提倡儒家的“仁”,实际上仁君是很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仁慈,不完全等同于儒家的“仁”和佛家的“慈”。对内实行宽放,对外睦邻相交;于公不呈强好胜,于私则忍让自持。就皇帝而言,“作为”固然可贵,“仁慈”尤其难得。这是为什么我要把“仁慈”放在“有作为”之上的主要原因。
    

宋仁宗应是这一类皇帝的代表人物,他以对部属宽厚著称于历史。北宋的皇帝也是历代皇帝中最仁慈的,基本上不杀功臣,不杀文人,不杀大臣。
    

仁慈的皇帝也不是一定无所作为。汉惠帝时期的黄老之治,梁武帝前期30年的天监之治,唐高宗时代的永徽之治,宋仁宗支持王安石变法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只是他们拘于环境的限制,无力挣脱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的羁绊,或自身魄力、狠气不足,未能获得较为宏大的成功。
  

优秀的皇帝:汉文帝、景帝、宣帝、明帝、章帝、和帝,吴大帝,前秦符坚,刘宋文帝,北魏孝文帝,唐高祖、玄宗、宪宗、宣宗,辽太祖,宋太宗、孝宗,金世宗,明宣宗,清顺治、雍正、乾隆;北魏冯太后,辽萧太后,明张太后,清慈禧。共26人。
    

评说:创造过治世、盛世,或扫灭群雄结束乱世,或开疆扩土抚定四边,或扶持危局中兴王朝,或励精图治改革有成,功劳远远大于过失的皇帝。优秀的皇帝必须有某种甚至多种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如非凡的才智,坚毅的性格,过人的韬略,恢宏的气度,识人的精明。优秀的皇帝也是有作为的,但他们没有那么残暴和淫逸,没有那么多的杀伐之气。他们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在晚年,有些错误甚至是致命的、无可挽救的。但相对于他所建立的业绩,尤其放在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来比较,我们应能够原谅他。
    

唐玄宗在位45年,经历了盛唐和中衰两个时代,前者是开元之治的30年,后者是天宝之乱的10余年。无论如何,这位皇帝的功劳是极大的,虽然有晚年那样重大的过失,但他创造的盛世却给历史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强盛、富足就不用细说了,仅以开元18年一年全国只有24人犯罪,即可说明当时的社会民生是怎样一种状况。如果不是天宝之乱,他的地位甚至应该超过他的曾祖父唐太宗。
    

另外一个可比唐太宗的皇帝是金世宗。他经常集合左右大臣,研讨历代帝王的成败得失,每有精辟的见解,君臣问答,像极了《贞观政要》所记。他甚至没犯过什么大的错失,没留下值得一说的遗憾。他在位28年,前五年讨伐残辽和南宋,后23年基本无战事的和平治世,颇似唐太宗戎马倥偬之后23年的贞关之治。他还有一个称号叫“小尧舜”。只是虽小则“尧”,虽“尧”则小。他应当是这一个级别中最好的皇帝。
    

最可能引起争议的是慈禧。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摄政,一直活到了二十世纪。现代中国人对她晚年的作为记忆犹新,很难有什么好感。有些人甚至早在印象中将之归到了“坏皇帝”一类。其实是不对的。慈禧掌权后,内平太平天国与捻乱,外拒西方列强的侵扰,苦心诣旨,惨淡经营,止住了道光、咸丰年间开始的政治滑坡,中国社会一度出现民生安定的太平景象,即所谓“同治中兴”。中国历代王朝的晚期,都没有一个皇帝或摄政人物,能够做得象她那样出色。她割让了一个台湾,却保持了连民国政府都没能保持住的巨大中国版图的基本完整。她犯过许多错失,但她的功劳却无可抹杀。慈禧也并不象一些电影、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残暴,她任人唯贤,起用一大批汉族名臣。她发动两次政变都出于不得已,影响范围仅限于宫廷,所杀不过数人。杀珍妃是在外国军队即将进城、而珍妃又死不肯走的情况下,才令太监抛入井中,以免受辱的一项紧急处置,也算说得过去。史书上记载其残暴的是杀小太监,从中国皇家的观点看,太监是“家奴”,处罚、待遇自然可以严酷,乃至随心所欲。虽然这也不符合现代人权观念。她没有用这种方式对待过其他臣民,更没有滥施过苛政。她在戊戌政变后,也有所悔悟,开始部分地实行新政,事实上为清王朝和平退出历史舞台做了铺垫。

 

最好的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康熙
    

评说:有雄才大略,及大政治家的恢宏气度与远见卓识,勤勉节俭,仁慈爱民,政治清明,从谏如流,为后代开创宏大久远和良性运作的基业,文治武功的皇帝。
    

最好的皇帝只有四个,值得一一评说。
    

汉光武帝刘秀,为人十分仁慈、厚道,这在历代开国之君中是极为罕见的。开国者多重杀伐,似乎不杀不足以建立新朝国威,所以先是杀敌人,后是杀功臣。刘秀破了这一恶律。他以武功建国,却又极重文治,体恤民艰,崇尚节俭,奖励士节,被史家称作“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的缺失是中常侍一律改用宦官,埋下东汉末年宦官弄权的隐患。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明鉴流传于世。古代君王系社稷天下与军政大权于一身,说一不二,最难得的就是“兼听”,包括听取反对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意见,包括当众顶撞叫你下不了台的意见。贞观之治为一定范围内的“言论自由”作了最好的注脚。他的污点是玄武门之变,以突然袭击谋杀无辜兄弟这样卑鄙的手段夺取帝位。
    

宋是没有宦官弄权、外戚乱政的朝代,是对知识份子最为尊重的朝代,是皇宫最节俭的朝代,是最少杀大臣的朝代,是科技发展最迅速的朝代。这一切,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时定下的方策关系极大。赵匡胤的个人品德也值得称许,“千里送京娘”的故事曾家喻户晓。他的失误还是方策上的,造成有宋一代弱兵少将、为政拘谨的特点。
    

康熙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好的皇帝,也就是所谓“千古一帝”。不光中国,就是整个世界有史以来的最高统治者,从皇帝到总统,我不知道还有谁干得比康熙更好。他军事上取得的胜利,超过除成吉思汗以外历代皇帝的武功,而在从容用兵、巩固胜利方面,成吉思汗亦不是他的对手;他开创的盛世,无论是盛况还是长久,远非历代任何治世可比。他几乎集合了中国所有好皇帝的全部优点,而绝少犯和他们同样的错误。他多次南巡,曾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崎岖小道上步行十余里亲临治河工程第一线阅视,泥泞没膝,随行地方官望而却步。他甚至是最有才学的皇帝,和在位最久的皇帝。
  

注: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共14人,他们是,康熙61年,乾隆60年,汉武帝54年,夏仁宗54年,夏崇宗53年,辽圣宗48年,梁武帝48年,明神宗48年,明世宗45年,唐玄宗45年,蜀后主41年,辽道宗41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