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孔雀中怀的孩子谁的: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43:22

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最常用的手段,而教师批评的效果如何,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批评学生时,就一定要究竟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听后,去思考、去回味、去自醒、去自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批评语言学生才容易接受呢?

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就不能称为教育。”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的批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象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教师真挚情怀和情感的力量,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的过错,教师决不能一味地斥责,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要以教师的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来唤醒学生的改过之心。这样的批评语言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学生不同,对教师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强弱之分。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根据批评对象做到因人而异。如对个性外向者,教师可直言不讳,指出问题、明确要求、令其改正;对待性格内向者,教师要给以情面、留有余地,不要批评得太尖锐;对待倔犟者,教师要压住火气、冷静处之、反而能出其效;对待优秀学生,教师要一针见血、严格一些,否则,会引起他们的自满情绪,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对待后进生,教师则要循循善诱、启发诱导,用真情感动他们痛改前非。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而批评也应做到因人而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心里,从而心悦诚服地主动改正错误。

三、教师的语言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教师不能使学生过分地羞愧和无地自容。试想,对一个名誉扫地、自尊心丧失殆进的学生来说,他又怎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呢?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一定要适时、适度,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合乎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文明、亲切、感人,要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靠教师贴心的话语来打动学生。且不可侮辱学生的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批评,从而主动改正错误。

四、教师的语言要发人深省、体现宽容。教师的语言,要言已尽而意无穷,要能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其实,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由于他们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多于他们进行沟通,善待他们、宽容他们,给他们留下改过的余地和思过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老师的启发和诱导,积极主动地自己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五、教师的语言要刚柔相济、软硬适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犹不及。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也一样,一定要力求刚柔相济、软硬适度。也就是说,教师批评的语言既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严肃批评和严格要求,又能体现出对学生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和感情上接受老师的批评。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刚,而缺少必要的柔,那么,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近情理,师生间容易产生心理隔阂,造成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过分地柔,而缺少必要的刚,就会给学生造成老师软弱可欺的错觉,反而使教师的真诚帮助、热心开导付诸东流。因此,教师批评的语言只有做到刚与柔的有机结合,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才能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教诲,并自己积极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技巧,究竟批评的语言艺术。让我们的语言既体现人文关怀,又要充满教育智慧。让我们的语言真正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从而促使学生自悟、自省、自纠,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本人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