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刷传闻:六问珠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7:15:25
  中国之声独家策划《六问珠海》        2010-10-25 19:37:02

  开篇的话: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有一句话,被多家媒体摘引为醒目的标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有评论说:“中国改革提前进入深水区”。“速度与质量如何选择?”“机制与体制如何创新?”“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如何平衡?”一系列问题如同三十年前一样,再次让我们面临挑战。

  站在历史的节点,站在改革的路口,中国之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人口百万、面积千万的海滨城市珠海,它并不是经济总量的高地,也不是行政转身的典范,作为经济特区,它似乎也没有深圳那么特,但是在它身上集中的重重争论,重重矛盾,重重思考,或许正折射出我们这个国家面临的选择。

    第一问:速度与质量之间,珠海缘何徘徊?

  (中央台记者温广为、张丹丽、王娴、李谦)

  走在珠海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市区里没有一幢像样的高档写字楼、没有繁华现代的商业步行街,甚至没有一家大型的电影院。跟国内众多繁华都市相比,珠海这个“经济特区”,确实看不出“特”在哪儿了。

  今年的8月26号,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30年的周年纪念,在这个小城,没什么装饰彩旗,更没什么红色,一点庆祝生日的气氛都没有。

  而几天前,在珠海市政协举办的珠海经济特区思考和展望会上,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的发言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珠海经济的总量偏小,现在GDP 21个城市里排第十位,珠三角排名9个城市排倒数第二。

  很多人难以想象珠海GDP近20年来的增长速度不及深圳的一半。当然这也是一个令很多珠海人感到尴尬的数字,但恰恰大会小会、家里家外都要被人拿出来说。两个家门口的邻居中山市和江门市早在几年前就不把它当成竞争对手了,就连非珠三角城市茂名、湛江2009年的GDP排名也跳到了它之前。一直以来,珠海人聊以自慰的人均GDP,也从第一降到了第四。于是人们在问:珠海经济到底怎么了?

  而立之年的珠海回首过去的三十年,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他错过了三次历史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全国人民都以穿广东批发来的确良为时尚的时候,珠海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绝不破坏环境”的高门槛让珠海错过了第一次转型。

  90年代初,当全世界40%左右的电脑产品来自中国广东的时候,珠海仍然不为所动,就在他观望的时,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让广东的另一座小城东莞变得家喻户晓。

  2000年,重化工业开始起步。汽车、轮船和飞机三大制造业隆重登场。广州本田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可这三次产业转移,珠海,全都错过了。

  原珠海市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珠海今天的美丽。但直到今天,民间、学界仍有着对他的另外一种解读:这位任职时间最长的市委书记,令珠海失去了第一桶金。珠海从此步步落后。

  对此,今年已经75岁的这位当事人并不避讳,他说珠海从一开始就选择一条不以经济发展总量论英雄的道路:“不是我让珠海失去第一桶金,是我保住了珠海的第一桶金。我们看经济的发展往往只能计算GDP。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几个方面协调起来。珠海就是更看重经济质量的发展,更看重人的生存环境。”

  今天来到珠海,你会发现,梁广大当初的坚持也是珠海至今未变的坚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珠海市民没人会因为担心堵车而要提前出门;160万的低人口密度,这里没有排队买票的长龙,更不会有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壮观。

  全国率先实现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建立全民医保,人均寿命高出全国7年,珠海人的幸福指数被人津津乐道。当年珠海被评为世界宜居城市,在入选的500个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份自豪珠海人至今享受。

  “珠海这边的配套、特别人才储备肯定不如长三角,我的同学要不在深圳要不在上海,工资待遇也有很大差别,珠海的活力肯定不如深圳东莞。”从事教育发展的庄先生几年前从国外留学归来就没再回到珠海,在他心里珠海已经不在候选名单里了。

  于是珠海困惑了,这困惑一直相伴:保住了环境就真的不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海的掌舵人曾经把高科技确定为经济的主打方向,珠海特区重奖科技人员成为在全国轰动一时的新闻。然而,这条看上去很美的路走起来却十分曲折,30年,与兄弟城市相比,珠海在高科技产业上并无突出斩获。

  争论由此而来,并十分十分激烈。究竟要质量还是要速度?能不能为了速度牺牲质量,又应不应该为了质量牺牲速度?所有人都不否认两者要综合考虑,平衡发展,但真正做起来难免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梁广大始终认为:如果破坏了环境,先污染后治理。实际上当时赚的钱还不够治理新出现的问题。资源受到了破坏,环境受到了破坏,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现在没有人跟你算账,祖孙后代会跟你算账。

  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的观点也很实际,他认为今天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于所有城市来说,GDP这条摆在所有城市的脑门上。谁搞不上去谁下台啊。这是城市绕不开躲不掉的一环。

  范时杰把珠海困惑的问题比喻成了一场比赛。总量的问题就是预赛,如果上质量了,是决赛。预赛是只要你不胜出你就被淘汰。而且这种淘汰是极为无情的。你只能看着别人去参加复赛。 高度竞争下给珠海时间了吗?没有,一秒都没有。

  历史不会选择谁进入决赛,只有自己可以决定未来。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看到“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了“经济发展方式”,未来五年中国将淡化GDP目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次珠海能抓得住吗?

  第二问:效率与规范之间,珠海为何不特?

  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在珠海,30年的探索有成功,也有争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发展的高效能?诸多问题在珠海的演绎带给人们的或许是全局性的思考。

  守着珠海最著名的海滨步道情侣路,几米外就是市民休闲首选野狸岛,评茶师赵伟的茶庄有个好市口,去年又开了新的茶楼,可他还是揪心,茶文化交流协会办不起来,茶楼的正餐服务不能经营,和生意有关的几个心愿一直没实现。赵伟介绍说:“这栋楼,有没有通风系统,不是我们市民能拿得到的,一般人他不给你,你就拿不到,拿不到就办不了。我是在工商局里面拍过桌子的,我一般不发火。我就要开一个这个店,要怎么才能办得到?你就明摆着说不行吗?”

  赵伟不理解找政府部门办事为什么这么难。而大学园区的方老师甚至有更夸张的故事:“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注册一个企业,投资十几亿,搞了七八年,到现在为止章还没盖完,盖了三百多个章,所有的行政审批手续还没走完。”

  就在赵伟和办事人员拍过桌子的珠海市地税局,副局长杨敏这样解释:“实际上是老百姓去办事的时候,没有把他应该具备的条件具备好。所有事情的办理都具备条件,老百姓办事往往把中间这一块都丢了。”

  和这位杨局长的说法不同,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赵力坦言,“办事效率问题”在珠海的确存在:“你说得一点都没错,我完全认同。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和这个城市比较休闲有关系,生活节奏比较慢,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很多事情都要依法办事,很多事情依照程序来,是比较慢的。”

  政府办事效率让珠海人诟病,也让投资者却步。港珠澳大桥正在修建,和港澳的距离都在缩短,而香港智经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朱文晖曾经对数百家香港投资机构做过调查,即使大桥修通,愿意到珠海投资的香港机构也很少,港商们给出的理由是,珠海行政效率低,审批难。

  珠海常住人口140多万,公务员人数的统计数字在两万五千名左右。他们归属于政府政务公开网站上密密排开的48个下设局、室,分布在珠海的八个行政区划。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的杨正浒主任和珠海市政府有过政策研究方面的多次合作,对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有着自己的体会:“它的一个趋势是过去三十年来队伍不断扩大,起初只有两个行政区,特区和斗门县,后来增加了金湾,现在越来越多,横琴单列,高栏港单列,高新区单列,还有这些海岛……”

  2009年底,大部制改革推进到珠海,珠海也给自己的政府部门动了刀,机构削减。然而改革的要义却在于机构合并,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赵力主任说:“部门精简了三分之一,合并成为大部门,大部门工作的程序全都是按照原来部门的程序来操作,整个流程没有改,这个东西是形式上的合并,大部制合并,真正对于提高行政效率来讲,帮助不大。”

  对于这样的行政机构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也在自己的观察中看出了问题:“改的原则是什么?是机制还是机理?是不是真把公权力应该做的定进去了,公权力不应该做的,都削出去了。一个方案没经过讨论和征求意见,怎么能科学呢?今天的大部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弊病丛生。简单的三四个部门合在一起,做完减法之后马上要做加法,把所有的事项加起来重新列,那有什么用呢?”

  尽管在一些市民眼中被贴了“办事不力”的标签,在三十年的特区岁月里,珠海政府还是不乏显著的闪光,珠海机场、高栏港、跨海大桥,珠海的每一个命脉工程都贯穿政府的指引和贡献。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珠海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本良研究过其中的操作:“珠海现在干了港口、机场、公路、桥梁,这些项目全是珠海政府干的,所以珠海政府负债很多,借助一些投资平台企业,借助这样的公司去借贷、去建设。”

  政府出面招商引资、政府搭桥融资建设,在杨正浒看来,政府的这些功绩恰恰也是珠海的产业活力一直没有得到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珠海一路走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是个非常强势的政府,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包括产业政策的选择上,包括经济发展主动力的选择,长期忽视民间力量的培育,严重挤压了企业生存的空间,所以现在珠海没有多少民营企业。”

  作为经济特区,经济二字是命脉。范时杰建议,珠海市政府不妨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做个选择:“因为今天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裁判员这个角色应该扮演得更好,运动员的角色尽量少出现,但是千万不能让政府变成一个教练员。它老告诉老百姓应该发展这个发展那个,它老在规划说这个地方应该发展这个,那个地方应该发展那个,其实哪里有利润,老百姓就会出现在哪里。”

  政府工作效率低,经济发展管得宽,珠海市政府面对的批评声音听来不少,经济特区的土地并非生长问题的特别土壤,但经济特区的行政、管理需要特别的效率与开放。珠海市政府曾在2000年前后组织过百姓“万人评政府”,百姓意见榜上有名的机构改进不少,然而这个措施没能延续。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看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效力增强可能需要借助更多的外力,毕竟,拿自己开刀并不容易。

  袁持平:“行政体制改革就面临一个问题,内部改是怎么改都改不好,你内部就是那套规则,你改去改来都是一样,搞惯这一套,换汤不换药,别人来做就不一样了。所以体制外优先应当不断推广。”

          第三问:变动中的规划,蓝图怎成迷途?

    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珠海列车时刻表”,你会发现得到的结果是,“抱歉,目前没有珠海始发的列车”。珠海,这个已经发展了30年的经济特区,确实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火车站。

  下了飞机,除了感叹珠海机场人少,你还会意外的发现这个机场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通高速公路的特区空港。

  一位珠海本地记者回忆,当初光是广珠铁路的重建仪式03年和07年他就参加过两回,火车站的复工鞭炮放了一遍又一遍,可13年过去了,珠海火车站仍然还只是个施工现场。

  于是人们在问:珠海的交通怎么了?

  翻开珠海经济特区10年,20年,25年的历史资料总结,你会发现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学界一直在对珠海特区的经济发展定位争论不休,但有一个声音却无比的一致:珠海的落后,是因为交通落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华本良感慨:“珠海交通这么闭塞,物流成本这么高,人才也不愿意到这里来,这些要素就会自然而然的聚集到交通比较便利的其他地方。交通的确是珠海的大问题。”

  90年代初曾经在珠三角闯荡的人记忆里珠海可不是这种印象,当时珠海很出名的是“小珠海,大交通”。几年内,珠海曾先后动工建设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国际机场珠海机场、最大的深水港口高栏港,广珠铁路、连接香港珠海的伶仃洋大桥,每个项目都在几十亿。当时,任何一个大省都不敢同时上马这么多的大项目,而珠海只是个人口百万的市!

  20多年过去了,这些“大家伙”并没在珠海的经济发展中派上大用场,有的夭折了,有的转移了,还有的不死不活停下了。也许在人的30年成长经历中都不会有珠海交通设施这么命运多舛、劫难重重。

  珠海的一位同行告诉记者,光是广珠铁路的重建仪式03年和07年他就参加过两回,火车站的复工鞭炮放了一遍又一遍,可13年过去了,珠海火车站仍然还只是个施工现场。

  特区成立之初“大交通”的思路为何最终变成了“交通难”?有人说珠海当初的做法太超前,在没有中央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借债发展超出了珠海财政的承载,最终导致了失败。对此,这些大项目的创始人,珠海前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至今都不认同,他认为珠海不是没有钱,而是很有钱,作为特区本身已经走上市场经济了。只要你的项目有市场有收益,不应该在钱上发愁。说没有钱的人可能是还没有真正的参加到改革开放中来。

  谈到这个话题,这位75岁的老人炯炯有神的目光偶然间会变得暗淡,充满了遗憾。因为1998年,梁广大因年龄卸任之后,开工一年多的广珠铁路停下来了;建了四分之一的伶仃洋大桥也停下来了。政府规划的转向决定了珠海交通的命运多舛,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在这之后的十年时间里,珠海市市委书记换了4届,平均每两年多珠海就要换个当家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耀辉曾经直言不讳地批评:“珠海每换一届领导,就会有全新的主张。所以珠海政策不连续。”的确,珠海在城市规划上不停变动在同类城市中堪称典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多年致力于珠海经济发展的学者举例,“很多人回忆起来梁广大卸任后的高栏港,有段时间基本上没人管。很多项目都是停滞了几年。两个领导人之间,政府官员之间这种微妙的东西:你弄的我来帮你搞,搞好了以后成绩算你的算我的?高栏港成了牺牲品。那段时间白白被放掉了几年。”

  这里有必要说说高栏港,它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有能力停靠30万吨级的深水港,是珠海的拳头,也是珠海的宝贝。可纵观高栏港的命运,不断变来变去的政策,给高栏港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成长曲线。最终的结果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令周边城市羡慕又嫉妒的港口,年吞吐量排名不断下滑。

  30年来,珠海在不同领导的执政期间,发展珠江西岸还是珠江东岸?发展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珠澳合作”还是“珠港合作”?风向标两三年一换。难怪有人说定位变化太频繁,是中国城市的通病,但珠海病得似乎更严重。

  今年珠海人发现,珠海又开始修路了、三建两停的广珠铁路马不停蹄的铺架着枕木,中船400亿元项目选址高栏岛,广珠轻轨亚运前即将通车,2010年被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定位在了“大交通建设年”。曾经畸形发展得珠海交通似乎又燃起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可这一次珠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没人敢再下判断,唯有拭目以待!

  第四问:特区中的特区,横琴可有怎样期待?

  横琴岛,是珠海下辖146个岛屿中最大的一座。横琴新区,是珠海特区中最新的一块。特区三十年,珠海经济特区再谋发展定位,横琴是一处宝地。2005年十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尚未建设开发的横琴岛视察,告诉横琴,要“谋定而后动”。五年过去,眺望珠海,横琴是否谋已定身在动?比邻澳门,横琴和乐能否走出洞庭弦音?

  珠海的10月,是一年中吃生蚝的最好时节,而珠海人最看中的品类,叫做“横琴蚝”。晚餐时间,从联通陆地的横琴大桥上横琴岛,除了刚上环岛公路几处零星楼房,开车十几分钟到达最热闹的饭庄,沿途没有一座哪怕正在施工的建筑物。

  2009年8月14号,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面积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新区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一个星期前,在珠海市政府会议室,面对各行政区和直属单位的一把手,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钟坚教授说:“珠海未来,成也横琴,败也横琴。”

  这个荒草丛生的岛屿,早在1992年就被广东省定为扩大对外开发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18年后,珠海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与规划科孙帆科长告诉记者,现在的横琴坚定定位在高端服务业。他解释说:“为什么叫高端服务业?我们的一些免税政策会落实在横琴,会对它的贸易、货品的进出境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十几年前就成为开放重点区域,十几年后定位还是蓝图,横琴在等什么?珠海市政协副秘书长茹晴说,横琴的面积翻倍是填海造地的结果,等是唯一的办法。茹晴告诉记者:“大小横琴岛当时只有五十多平方公里,两个孤立的小岛,而且可用地只有百分之十,基本上都是山,填了五十多平方公里。”

  填出来的五十平方公里横琴岛,在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牛劲那里只是看上去荒芜,轰轰烈烈的建设正在展开。牛劲介绍说:“横琴从去年启动以后,在建的六个大的项目,推进都非常顺利。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岛澳门商务区、长龙国际海洋度假区、和整个岛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新家园的建设和多联供的能源燃气站。今年总的投资就有五十个亿,接下来还有六个大的项目今年年底再次启动。”

  商务区、新校区、度假区,小小横琴的这些项目,尚未出世就“定位高端”,紧紧配合珠海市政府当前推进的“三高”产业定位——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但质疑声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看来,对于几乎一无所有的横琴来说,太高的定位其实够不着:范时杰表示:“服务业要有主体。你服务谁?横琴连人都没有。首先要有实体经济。有了实体经济才能谈到服务业的问题,没有实体经济的内容,服务业就没有服务的主体和对象。”

  在横琴岛和澳门特区之间,只隔一湾窄窄的海峡。夜色下站在横琴岸边,对岸的电子显示屏和霓虹灯光甚至可以映在自己的脸上。“澳门”,不失为横琴开发的关键词之一,新区管委会牛劲主任说,横琴不是简单的新区,它的性质是复杂的。牛劲主任介绍说:“横琴的开发,更要在粤澳合作和粤港澳合作中探索,绝对不简简单单是珠海发展新的一个区域,它还肩负着很大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更多地是要在一国两制下的合作模式。原来是合作发展,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今后是融合式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横琴岛面向澳门的一侧,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推土机开始为澳门大学新校区平整土地。这个先期开工的项目,成为珠海横琴“特殊使命”的写照,而对于这个百余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开发区”,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的担忧,主要在于“政策依存度过高”:“横琴的政府官员,主要负责一个执行的功能,横琴战略性的举措,还是要通过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来界定。横琴被界定为国务院开发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资金就不会来。这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经济特区中的国家级新区,比邻澳门特别行政区,横琴占尽了天然的优势,也因此背负了多重使命。范时杰教授说,横琴的时机在当下:“你必须要有作为,不作为肯定死了。关注度、热度是有时间(限制)的,热度在慢慢消退。你就没有特别的优势得到吸引了。一旦没有关注度了,横琴的难题就出现了,如何弹好这把琴就太难了。”

  横琴的起跑给珠海希望,也让社会关注,一百平方公里的岛屿如何让蓝图变成现实,让多元角色融合共生。         第五问:珠海是谁的珠海,幸福城能否留下新鲜人?

    珠海市民1:定居在珠海是因为我们觉得珠海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可以结合得很好的地方。城市很小,挺温馨的,环境也不错。

    珠海市民2:我们花二三十块钱烤点鱿鱼丝,喝点啤酒,吹着海风。不同的地方,你可能得到的是同样的消费效用,花的代价是不一样的,这是珠海保留的好东西。

    珠海市民3:你要是不到珠海,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珠海是一个幸福之城。

    如果允许城市印一张名片,珠海恐怕要把“幸福”两个字用上最大号的字体。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珠海位列第二,这已经不是珠海第一次获此殊荣。

    让五湖四海的口音说出“幸福”,珠海当之无愧:没有污染、没有堵车、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而只有140万常住人口的珠海,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野心。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赵力说,中等城市的定位在珠海不会改变。

    赵力:珠海的人口规模,大概适合三五百万,看发展的情况。大的城市像一个航空母舰,珠海不可能成为航空母舰,将来也不希望成为航空母舰。

    幸福不等于没有烦恼。作为经济特区,2009年,珠海在广东省21个城市中GDP排名第10,“珠三角”这艘旗舰的最末端。
珠海市发改局局长黄锐:(今年)省里面希望达到(平均增速百分之)12.5,前三季度珠海是12.3,全年能不能达到全省的平均数,对珠海的压力很大。如果我们低于12.5,我们既没面子,也没(钱)袋子。

    比较起来,珠海拿人均GDP说话。目前珠海的人均GDP在广东省徘徊在第三四位,而珠海有着清晰的目标:到2012年,人均GDP超过8.52万元,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抓人均GDP,发展高端产业既可以发展经济总量,又能控制人口总数,可谓一举两得。可高端产业得有高端人才,珠海需要的人,可以细化成几个标签:高科技、高学历、高素质。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斌:我们将出台旨在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今天的珠海人才发展最重要的工作。

    今年,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万多平方米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始建设,经过历年的引进,珠海记录在案的归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两千。但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浒长期和珠海市政府人保局合作调研却发现,人才的流失相当严重。

    杨正浒:92年前后看珠海的人才结构,一类院校毕业的、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珠海来的人很多。去人力资源中心随便收一摞简历翻一翻,人的来源都很好,但这些年完全不一样,可能收了一百分简历都看不到一个一类院校的人。人才结构的恶化也一直在持续。这些年还有个情况,新来的人越来越少。每年出去的人动不动有两三千人,都是技术人员或者硕士以上学历,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人。方向基本上是深圳和广州。而每年办进来的人,去年总共才有一千多人。     青山绿水仍在,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珠海的城市生活节奏一直没改。悠闲中的慢半拍似乎已经成为“幸福感”的独门秘笈,但在不少人看来,“慢半拍”也给珠海的产业发展拖了节奏。

    杨正浒: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珠海向来是后知后觉的,总是在每一拨产业转移到了后期的时候才看中了产业发展方向,赶快留下一点什么,赶不上节拍。

    难道珠海只是“养老”度假的圣地?在海滨棕榈树下并不显眼的“特区精神”,难道已经被人们遗忘?尽管宜居与发展并不矛盾,但珠海人保局的刘斌副局长谈到这个话题还是提高了音调。

    刘斌:说珠海只适合所谓养老,是对珠海发展和环境的误读!实际上在珠海,我们的人均优势上,我们的产业特点上,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带着你的梦想来发展,这个城市,对成全你的梦想很有帮助,在这里生活也会很Happy。

    慢半拍的生活与快节奏的发展怎样平衡?政府部门的决心似乎已经在方向上定了调,加快城市的步子,吸引新鲜向上的人才。怎样才能实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说,给城市加上活力的砝码才有“特区”的精髓。

    范时杰:特区精神不是有了特区就产生的,是在特区建设当中,把人感染的。      第六问:珠海,谁是珠海最有争议的人物对话梁广大。

  谁是珠海最有争议的人物?非梁广大莫属!

  谁是梁广大?中国经济特区历史上,创造“一把手”任职时间最长的行政官员。

  六问珠海第六问,我们走进了这位融美誉与争议、神秘和传奇的人物——梁广大。

  目光如炬,腰身笔直是梁广大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陈旧的办公室、浓重的广东口音,又让让之前的一切想象消失,近三个小时的采访,这位75岁的老人经常语出惊人。

  1983到1998,梁广大叱咤珠海政坛16年,市委书记市长一肩挑。珠海从小渔村发展到世界宜居城市,它的发展不可避免的打下了梁广大的烙印,无论这烙印是深是浅、是好是坏。

  见到这位执掌了珠海特区一半时间的掌门人,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珠海的落后,GDP增速珠海在珠三角城市里垫底,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孪生兄弟深圳,一个字:慢。对此梁广大并不回避:他说“慢本身只是眼前的。真正的大发展还在后头。珠海拥有几大命运工程都是主宰今后上百年的。表面上珠海是慢一点实际上是快。都是辩证的统一。我从来都不急这个问题。有些人很在乎,他快了,但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计算生存环境,不计算资源的损失,不计算环境的破坏。我们看经济的发展往往只能计算GDP。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几个方面协调起来。”

  梁广大在珠海有个绰号叫梁胆大。上至当时的中央首长下至村里的渔民大家都这样叫,也都觉得梁广大的确胆大。他搞的项目都在几十亿上百亿,从国内银行、国外银行都敢借钱,在全国还第一个搞起了别人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土地收归国有,只就这一项他就花去了30多个亿。于是有人说,谁接梁广大的班谁就死定了。60亿的债务要一起接过去。

  于是我们问他,珠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是不是因为没有钱?

  梁广大说:“实际上啊,珠海最有钱。作为特区本身,已经走上市场经济了。只要你市场有项目、有收益,不愁没有钱。所以说有些人还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改革开放中来,是市场经济的外行。珠海100多万亩土地,把毛地变宝地,转让出去,钱就有了。”

  敢想敢干的梁广大也因为过于超前的大小工程一度被人怀疑,他是为了私利,有些项目包给了他的儿子。为此梁广大有个略带幽默地回应:“我要娶几十个老婆,才能有这么多的儿子。现在搞得我疲了。”

  梁广大一方面敢于在小小的珠海挥出一个个大手笔,另一方面又固执地坚决不让珠海发展污染企业:比如带动深圳起步的三来一补,比如回报较高的化工企业。

  他回忆说:“88年的时候,台湾有个两亿多美元的炼铝厂,当时斗门县很穷,副县长天天到我家里,可怜可怜我们斗门吧,我们太穷啦!批准我们吧。我说我正是可怜你们,如果不可怜你们,批准了,你们永世不得翻身!炼铝厂破坏性很大的,台湾老百姓都不允许他的。放在我们这,整个斗门起码土地三分之一受到破坏。这些大项目我取缔很多。”

  梁广大在任期间,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光是大小采石场他就关停了200多家,为此政府赔偿了十几个亿。

  梁广大感慨当年道:“有人说我设得门槛太高了,如果不是的话,珠海会发展的很快。我感觉你们没有经受过这些,没有体会,我不能做这么缺德的事。”

  梁广大坦言,来到珠海前他带领广东南海县农民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80年代全国首富县,但几年过去当他离开时,土地变质,农民患癌,这些都是肆意开发的结果,今天他如此的坚持只希望不再犯曾经的错误。

  他说:“我离开南海啊,当时心里就很内疚。对不起农民。当时没有这个觉悟。所以在珠海我就决定不能任意的放开,不能让什么企业都进来。所以,为了这个我给人骂了二十多年了。人家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吧,我只要问心无愧。”

  关于梁广大、关于珠海,人们至今仍在不停地争论,或许这些争论也将发生在更多的中国城市,而最终,一切都将由历史来审视!  

   梁广大夫人茹晴:珠海头上有“三座大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09:45     导语:

  中国之声近日连续播出了特别策划《六问珠海》,引发了人们对珠海的讨论,对城市发展路径的讨论。今天,我们想请您听听一个与珠海有着特殊情缘的女性的观点。她就是梁广大的夫人、现任珠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的茹晴。或许因为身份的特殊,她的观点会有比较强烈的倾向性,但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家之言,来听听她心目中珠海的过去和未来。采制中央台记者温广为、张丹丽、李谦:

  茹晴比已经75岁的梁广大小很多,用她自己的话说,他们是两代人。8年前她还是《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结缘梁广大是因为一本书,名叫《梁广大珠海为官16年》。

  这本书在梁广大退休后出版,书中解释了梁广大的三个谜:为官不倒谜;胆大谜和功过是非谜。茹晴正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这本书改变了她的人生。

  几天前,在珠海市政协举办的“特区30年思考和展望”研讨会上,作为珠海市政协副秘书长,茹晴的发言一度让会场里鸦雀无声。此时,在场的人们明显的感觉到她并不是一个生活在梁广大光环下的女人。

  三座大山压在珠海人身上。

  哪三座呢?第一总是拿珠海和深圳比,总是觉得深圳发展的快,压的珠海人喘不过起来。实际上从一开始两个城市就不是一样的发展道路。整个土地政策是珠海首创的,可以在全国推广。但是深圳模式是不可复制的!

  第二,唯GDP论。脑子里只有GDP,GDP就变成了一个病毒了。让人忘记了发展的目的,整天手里捧着,嘴里念着,心里想着它。

  第三,说珠海工业门类不齐全 经济结构有缺陷。实际上珠三角不需要每个城市小而全,我们小小珠三角,为什么要搞麻雀经济?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各国,战场上的敌人成了盟友,实际上就是产业分工协作,隔着大西洋,隔着太平洋实现产业合作。我们珠三角却要从纽扣到鞋带都要能做。实际上就是小农经济。

  《六问珠海》引起的珠海社会关于幸福和发展的大讨论,茹晴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喜爱珠海的蓝天碧水,又要羡慕人家肉多。这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肉是哪里都可以买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确是无价之宝。发展是硬道理没错,但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可惜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评价一个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采访茹晴,记者的前半个小时几乎不用开口提问。她会连贯自如、逻辑清晰的自问自答。这和她做过记者有关。来珠海前十几年的记者生涯里她采访过省长、部长、外国驻华大使近300百人,从她的经历也可以感受到她的性格:我做记者的时候,我不是写通稿的记者,我是满天飞的。我们社长不管我,我去哪里随我便。

  茹晴到珠海前做过教师、公务员、记者。如今作为珠海市政协的副秘书长,她主抓港澳台专委会和提案委员会。她心中的珠海观和人生观听起来似曾相识:“珠海政府是当时最富有的政府  而不是大家所说的举债发展。”、“钱是什么,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人不可以把钱带进天堂。”

  这是梁广大的语言?没错!

  当年茹晴可以因为已经退休的梁广大放弃北京来到珠海,今天她也同样有勇气在公众场合做梁广大的代言人。

  梁广大退休12年,对他的争议至今仍在,其中一个便是他坚持说自己执政期间没有走弯路,没犯任何错。但也正是这样的自我评价,让已经75岁的他至今还保持在了争议的漩涡里。

  采访进行到一小时,我们问出了心里的疑问:为什么梁广大要说坚持说自己什么都没有错?

  话音未落,茹晴的回答出人意料:他当然什么都没错,没有一件事情他做错了,否则我怎么会嫁给他!没有这种自信能做成这么多事情吗?

  没有这种自信,茹晴又怎么能成为梁广大的妻子。这就是梁广大,这就是茹晴!

  生活中,茹晴叫梁广大“领导”,这个称呼已经叫了八年。问她生活得是否幸福,茹晴突然像变了个人:“很幸福”(语气明显变得平和很多)。

  相信茹晴口中的“幸福”二字既是因为梁广大,也是因为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