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纯 暗示 bt:今日评论:公车送学团的世相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7:44:14
今日评论:公车送学团的世相人生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09-9-4 16:19:00


新闻背景:
  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同时,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学生,一个人担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来报到的新生。因为怕迟到,这个农村男生早上6点多就起身了,他之所以不搭车,就是因为怕花钱,走10公里路,至少把中午的饭钱省出来了(9月2日《广州日报》)。

相关评论:
青年时报:公车送学团的世相人生(作者:陈方)
  找工作的艰难和无助,使得没家庭背景没社会资源的毕业生们不得不开始调侃“拼爹游戏”。“拼爹游戏”不是一个光彩的词汇,但在当下的现实里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能量
  近日,一组爆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
  如果说前几天媒体爆出的“七位亲人携十箱行李护送大学新生入学”的新闻让人震惊,那么湘潭大学门口豪华“公车送学团”更让人平添一丝愤怒。但这“愤怒”只是一瞬间的,冷静下来之后细细咂摸,我们真的有那么“愤怒”吗?开着公车送大学新生入学的“壮观”场面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虽不能说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但普遍之极却是不可否认的。
  不妨把“公车送学团”的范围扩大一些。用公车送孩子上学的何止仅仅发生在大学开始之时呢?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公车接送孩子的事情恐怕并不鲜见。之所以不被人关注,无非是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普遍得连媒体也难以找到“新闻眼”对其进行关注。当然,更多的人都还是平民子弟,普普通通地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偶尔,会有比较极端的事例涌入眼帘,让人不免心生感慨。就像不久前在浙江宁海,有网友发现一位保洁女工用垃圾车送孩子上幼儿园。女孩表情非常恬静,尽管身在垃圾堆中,却丝毫没有鄙弃之感。这位女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女儿坐公交车上学,一天就要4元钱,能省则省,所以,她经常用垃圾车接送孩子。
  与那些豪华公车送学团相比,这是最让人动容的“公车私用”。没人谴责,有的只是心底的一丝感动。
  这段时间,“贫二代”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贫二代”成为高校BBS上的热门词汇,很多“贫二代”毕业生讨论着如何在“拼爹游戏”找工作中弱中求胜。找工作的艰难和无助使得没家庭背景没社会资源的毕业生们不得不开始调侃“拼爹游戏”,“拼爹游戏”不是一个光彩的词汇,但在当下的现实里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其实,这有什么可拼的么?从刚刚入学时“公车送学团”的阵容来看,一开始“拼爹游戏”的胜负便已知晓。
  从“公车送学团”到“拼爹游戏”,我们体味到世态人情。当“权力、资源、背景、关系”等等这些丝毫不能与“贫二代”发生关系的词汇,深深扎进我们心里的时候,仅仅愤怒是无济于事的。消解阶层对立的情绪,缓解贫富分化的差距,畅通阶层流动的渠道,这些宏大的命题不是你我这些平凡人所能解决的,最多,我们只有理性的建言。然后,我们开始耐心地等待。等待“公车送学团”的消失,等待“拼爹游戏”的结束,等待世相人生中幸福的降临。

扬子晚报:公车送新生是最糟糕的开学第一课(作者:宣华华)
  新学年开学了,各式各样的“开学第一课”也纷纷走入了课堂,教育部甚至组织全国中小学生收看专题片《开学第一课》。在这种开学气氛之下,“公车送新生”在全国各地集体上演的闹剧,无疑是最为糟糕的“开学第一课”。
  不必讳言,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寒门学子来说,每年的新学年开学之际,都会亲眼目睹到“公车送新生”这一幕。此时此刻,寒门学子一定会在心中打翻了“五味瓶”:是艳羡,是妒忌,是不平,是辛酸,是屈辱,还是愤怒?
  与此同时,那些脱离了普通学生身份的权贵子弟,悠然端坐于父辈权力所驱驰的公车中,一瞥之间望见窗外肩扛手拎的寒门学子,又会升腾起怎样的心情呢?是骄傲,是得意,是不忍,是羞惭,还是麻木?
  无论如何,一条根植于“代际效应”的“心理代沟”,已不经意地在校门口一划而过,把同一个屋檐下的学子划分得泾渭分明:一边是“富二代”,另一边是“贫二代”;一边是少数特权家庭的成员,另一边是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阵营。
  一瞬间,我们心中仿佛于无声中听见一声惊雷,所有关于诸如“人人生而平等”的教育,都将在公车驶过之后被碾压得一地粉碎。在显意识或潜意识里,学子们会再次确认自己的“身份”和“权利”,明白自己位于不公平处境中的哪一端。
  一年又一年,类似的一幕总是在不断上演,所有的学子也都会渐渐麻木。无论是车中人还是车外人,都对呼啸而过的公车见惯不怪。然而,所有的学子也许都会认定: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并且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正是最糟糕的结果。
  事实上,面对最为强有力的社会现实,一切说教和口号都是苍白无力的。学校外堂而皇之呼啸而过的一辆公车,顿时让学校内的谆谆教导都变得可笑。这对于学子们树立人生观、世界观,无疑将会造成极为深刻的隐伤。
  所以,“公车送新生”是最糟糕的“开学第一课”,关键在于它确认并强化了社会不公正,不利于广大学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这一点,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同全社会一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取缔这个最糟糕的“开学第一课”。

齐鲁晚报:把关心贫二代作为大学第一课(作者:李志军)
  在“贫二代 ”斗志未泯、仍然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时候,各高校要好好地想一想,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在大学四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始终自立自强,始终乐观向上。
  近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上频频出现,而且已经成为相对“富二代”而言,经济异常困难家庭子女的代名词。“走10公里路,至少把中午的饭钱省出来了”,就形象地勾勒出“贫二代”的生活现状。
  这种令人伤怀的话语以及话语背后所透出的窘迫心结,可能是湘潭大学门口云集的公车送新生者不能理解的,更是驾驶名牌跑车狂飙的“富二代”们不屑一顾的。但是,这恰恰是湘潭大学这位贫困男生的真实困境,也恰恰是整个“贫二代”的生活缩影。
  毋庸置疑,在某种程度上,贫困对“贫二代”来说是一笔财富,可以让他们明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但是,贫穷也可能将人压垮,使人变得自卑、自闭。在大学毕业前连杀四名同学的马加爵,留下十万字死亡日记后撒手人寰的女大学生刘伟,当初不都是怀着一颗上进的心进入大学校园,最后却在窘迫的物质生活面前倒下了吗?因此,一些“贫二代”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学校和社会需要及时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
  据报道,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教育部推出了“开学第一课”节目,很好地向孩子们传递了爱与责任。笔者以为,现在大学已陆陆续续开学了,一些“贫二代”也面临着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群体的问题,而且,物质生活的先天匮乏,肯定要给刚进入大学的“贫二代”带来一些问题,这就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向他们传递爱与责任。
  高校不妨把关心“贫二代”作为“开学第一课”,好好想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细致地安排好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从方方面面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学里的爱与责任。更重要的是 ,在“贫二代”斗志未泯、仍然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时候,各高校要好好地想一想,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在大学四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始终自立自强,始终乐观向上。
  关心“贫二代”,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无数个贫困家庭负责,更是大学社会责任的彰显。把关心“贫二代”作为“开学第一课”,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