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食用料理机:盘点中国与各邻国分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40:57
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与12个国家划定边界,但仍与印度与不丹两个国家存在边界争议。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与中国划定边界的国家及分界历程


  1、与缅甸划界


  1950年6月8日 —— 与缅甸建交。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1960年1月28日——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


  《中缅边界条约》的主要内容有,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资料图


  2、与尼泊尔划界


  中尼边界全长1400多公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已进行过两次边界联合检查。中尼边界是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1961年划定以来,双方从未发生过争议。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尼泊尔历届政府均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和在中印两大国之间走平衡路线的“中立政策”,保证了尼泊尔生存和发展。2008年5月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中立政策向着更为严格执行的方向发展。中国对尼泊尔中立政策的保障,主要由六个条约组成,分别是《关于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保持友好关系以及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协定》、《和平友好条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边界条约》、《贸易和支付协定》。
 3、与蒙古国划界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于1949年10月16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进展。


  新疆省和蒙古的界线从步尔极河上流沿东经九十二度折向南行,到北纬四十五度以北处折向东行,再折向南行到(口客)尔雷克塔各山止。


  4、与巴基斯坦划界


  1963年2月25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1963年3月2日——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在北京签字。


  中巴的边界线走向如下:划分塔里木河水系和印度河水系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大体先向南后向东行,穿过东木斯塔山口(穆斯塔山口)、乔戈里峰(K二)的峰顶、布洛阿特峰的峰顶、加舒尔布鲁木山(8068)的山顶、因地拉科里山口(仅中方图上有此名)和特拉木坎力峰的峰顶,至东南端终点喀喇昆仑山口。


  5、与阿富汗划界


  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全长92.45公里。边界经过中亚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400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边界段之一。


  1963年11月23日,中阿两国在北京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之间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自南端点塔什科老干河、瓦罕河和洪札河三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相交处高程为5587米山峰起,沿以中国境内的塔什科老干河的支流卡拉秋库尔河(the Kara Chukur)和阿富汗境内的瓦罕河的上游(Ab-i Wakhan rivers)瓦合知尔河和阿克苏河的上游诸支流之间的穆斯塔格山脉分水岭而行,经过一系列达板(山口),至克克拉去考勒峰止(波万洛什维科夫斯基峰-Povalo Shveykovski),全长92.45公里。


  6、中俄分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前苏联(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先后举行了三次边界谈判。


  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我与前苏联76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


  1991年苏联解体,先前的中苏东段边界原封不动地变成了中俄东段边界,而原中苏西段边界中则只留下了5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其余变成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线。从地理上看,中俄东段边界线主要以河流为界,大体上由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构成。此次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涉及的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前者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夹角之间的一个小三角洲,处在中国的东北角;后者位于额尔古纳河上游,距离满洲里20多公里。
 7、与哈萨克斯坦划界


  1994年4月26日,《中哈国界协定》签署。此后中哈双方分别于1997年9月24日、1998年7月4日签署了两个国界补充协定。


  2002年5月10日,中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哈国界线的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在双方各自完成了国内法律程序之后,于2003年7月29日正式生效。新的中哈国界线全长1782.75公里,全部与中国新疆接壤。其中陆界1215.86公里,水界566.89公里。双方在勘定的国界线上共竖立了599个界标,688个界桩。


  8、与吉尔吉斯斯坦划界


  1996年7月4日,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分别代表本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中吉国界的协定》。


  中吉边界全长约1096公里,原为中国同前苏联边界的一部分,是由19世纪下半叶旧中国政府同沙皇俄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定的。由于这些条约和附图中有含混不清和相互矛盾之处,致使双方对一些地段的边界线走向理解不同,加上沙皇俄国和前苏联还违约占据或在地图上划去我国部分领土,从而在中吉边界地段上形成了大小7块争议地区,面积约3650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争议地区为吉方实际控制。后经中苏协议后,中吉边界地段上除乌宗图什河源地区(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以外的其它6块争议地区(面积约850平方公里)的边界线走向达成了一致,其中划归中方的争议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划归吉方的争议面积约461平方公里。


  9、与塔吉克斯坦划界


  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的边界线全长约497公里,分别与克州的阿克陶县、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其中克州段长约268公里。中塔勘界野外竖立界桩工作于2006年6月正式开始至2008年8月全部结束,中塔双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竖立界桩101棵,新划归中国领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


  10、与越南划界


  2009年5月,越南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关于中越南沙群岛的“划界案”,声称自己有3260公里长的海岸线并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享有主权。


  2009年11月18日,中国与越南陆地边界勘界文件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越陆地边界经过双方历时10年的共同努力已全线勘定。中越两国签署的文件包括《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中越陆地边界管理制度协定》和《中越陆地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双方经谈判确定真正有争议的地方164处,共227平方公里。最终,这227平方公里土地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


  11、与朝鲜分界


  1962年10月12日,中朝两国通过平等协商、友好合作,圆满地完成了两国边界的勘察、树桩和确定界河中岛屿和沙洲的归属的任务,明确和具体地勘定了两国的边界。协议通过确定三处地理坐标点来划分鸭绿江口江海分界线。这三处地理坐标点现在有两处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另一处在我国东港市大东港区内。把这三处标志连成线,即从位于朝鲜的小多狮岛最南端的1号江海分界标志起,以直线经位于朝鲜薪岛北端的2号江海分界标志,到位于大东沟以南突出部最南端的3号江海分界标志,这样就确定了中朝两国的江海分界线,分界线长度为22249.2米。


  没有正式划定边界的邻国


      1、与不丹


  不丹是中国在亚洲地区惟一尚未建交的国家。中不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1984年起,两国轮流在北京和廷布举行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2005年7月,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罗照辉率团赴不丹举行中不边界问题专家小组第二次会议。2006年8月,不丹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率团来华参加中不第十八轮边界会谈,唐家璇国务委员、李肇星外长分别会见,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与坎杜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资料)。

 


  中不有六个争议区:有鲁林争议区(也称绒林),位于下亚东仁青冈乡东南。总面积340平方公里;洞郎争议区,位于亚东县南端,约100平方公里;查玛浦争议区,位于上亚东帮噶曲登以东,约60余平方公里;基伍争议区,位于查玛浦争议区以北,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白玉争议区,位于洛扎县南部,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墨拉萨丁争议区,位于达旺以南,扎西冈以东,打拢宗以西,面积3300平方公里。


  2、与印度


  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


  二十世纪初,当时占领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西藏独立,但被拒绝。英国殖民官员麦克马洪单独和当时的西藏官员密商,在中印边境划出“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这条线一直被中国政府拒绝承认,印度方面实际上也没有执行。到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才向这条线推进。就因为这条线,中印出现十二万五千平方公里的领土纠纷,在东段的九万平方公里,现均由印度控制;在西段的三万三千平方公里,大部分由中国控制。印度实际占领九万二千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的面积。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印关系正常化后,双方开始讨论边界问题。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先后于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2003年,两国总理任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双方特别代表经过5轮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达成一致,并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正式签署, 但这些都没有触及到边界的具体划分。


  

(实习编辑 邢媚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