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年传官女子攻略大全:中国寿险业退保潮起 河南湖北银保挤兑风波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8:04
2011年11月13日10:03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欧阳晓红
  • 打印
  • 大 中 小

  "太不划算了,我要去把买的保险全额退掉。"

  "收益这么低?""如果保险与银行存款没有区别,为何要买它?"……

  相继发生的河南、湖北的银保挤兑风波已引起监管层、业界的警觉。"现在已经息事宁人,确保消费者利益第一,该退的都全额退了。"11月9日,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高管说。

  然而,在这波投资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保险业抵抗风险能力不足正在显现,更大的风险或许正在酝酿,如果退保蜂起,一些小保险公司甚至会出现生存危机。

  "我要退保!"

  "太没信誉了!这让我感到很不安全,我要求全额退保!"不久前,一位河南商丘的银行渠道投保人李女士说。因为她的工资卡突然少了一万元,几经查询,才知道保险公司在未通知她的情况下,径直提前从其工资卡中转出一万元保险费。

  原来,李女士在去年投保了一款五年期交保险产品,每年存1万元。因为是在银行,起初她以为推销员是银行工作人员,待办完手续后,她才看到保险合同,才知道推销员的保险代理人身份。合同上写明"自保费约定支付日的次日零时起60日为宽限期",但保险公司竟然提前从她的工资卡中扣钱。

  找保险公司理论,该公司答应退1万元,但2010年保费仅退现金价值,即7000多元。

  李女士的遭遇引起不少投保人的共鸣。由于轻信销售人员所谓"收益比银行存款高"的许诺,加之因为是在银行,有些人误把保险产品当作高收益存款。幡然醒悟之后,便着急退保,但他们并不清楚,退保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划算。"或许受此负面影响,上个月在河南商丘,一些投保人齐集银行柜台,不管是哪家保险公司的保单都要求退保。"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说。受此牵连,该保险公司亦被迫办理了一些退保手续。"维稳是第一位的,在保证投保人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如此。"这位高管说。

  另外,湖北亦发生了一桩类似的银保挤兑风险。据悉,由于投资收益不理想、质疑保险业的诚信等原因,一些投保人聚集银行柜台,要求退保。

  有据可证的是,2011年三季报显示,三家保险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金额合计高达379亿元,较上年同期猛增50.79%。如国寿、太保、平安前三季度退保金分别为276.49亿元、70.6亿元和31.9亿元,较2010年分别提升了43.9%、117%和19.97%。

  今年以来,退保额骤增已成全行业难题,更甚者,大部分退保额发生在第三季度,似乎暗示"退保潮"悄然而至。

  但一位保险代理人说,个险渠道退保尚不明显,截至目前,她手中无一例退保。"最主要还是银行说的与客户理解的不一样。银保产品并不简单,但交易过程太简单了。"她说。"客户也有些活该吧!"保险代理人于小姐愤愤然,她说银保渠道"卖保险的糊涂,买保险的也糊涂"。她似乎是在寻找某种平衡,因为她销售一款保险通常需要花一周时间,或者更长的几个月。由于客户相信银行,10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交易了,但客户可能不明白自己到底买的是什么东西,还以为是存款。"都是保险业发展方式粗放惹的祸,某些公司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获取保费,缺乏诚信,必然会有后患。"上述保险公司高管说。

  另一位在2007年投保瑞泰人寿"瑞泰安裕之选投资连结保险"的杨女士也在犹豫是否退保。她的账户投资类型是稳定型,共计缴费9500元,截至目前单位价格为24.1元;如果她现在退保的话,只能拿回不到5000元的账户价值余额。

  "既然你买的是投连险,当然得承担投资风险。"一位瑞泰工作人员明确告诉杨女士。想来想去,杨女士还是决定退保,尽管损失近乎腰斩一半。

  退保损失风险

  而越来越多像杨女士一样购买投资型产品的投保人,近来都要求退保。当他们感觉市场过于低迷,投资收益太低之时,宁愿亏损也要退保。

  据悉,也有不少退保案例发生在江浙一带,之前是因为资金多盲目购买银保产品,后来又变成资金紧张,甚至需要通过退保来偿付高利贷。还有一些是银保产品与贷款捆绑销售,既然贷款批下来,顺势也就把保险给退了。"总之,各种因素都有,不争的事实是今年退保呈增长趋势。"那位保险公司高管说。他认为本质原因还是行业的发展太过急功近利。在其看来,客户是"上帝","上帝"绝不能随便忽悠。所有从业者现在都应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调整经营理念,抛弃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10月底,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寿险业退保率为3.14%,同比升0.96%。他认为退保主要原因是"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未能达到心理期望值"。

  据悉,对退保率国际上并无标准线,但保监会的监测值是5%。"投保、退保都是正常的市场选择,但关键是搞清楚原因。"上述保险公司高管称。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分析,寿险与资本市场联系密切,主因是资本市场不稳定,下跌之后,引起退保问题,加之,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今年很特殊,外面的诱惑太多,保险产品的自身表现又不好。"一位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说。据其分析,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加之民间借贷,以及货币政策,处于加息通道对寿险产品的销售是利空。

  不过,一位保险公司精算师测算,今年全行业的退保费最多在数百亿左右,目前三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额已达379亿元人民币。但从精算角度来说,由于事先计提了足够多的准备金,考虑影子会计因素,今年的退保并不会造成公司利润损失。

  真正让他担忧的是,明年夏季、乃至年底的银保产品(五年)满期兑付。与之对应,该款保险产品销售日期在2007年底,其时的五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5.85%,这意味,以银行五年定期存款收益率为标杆的投保人,一定会不满。

  如果是1万元的银行存款,五年之后的收益率是29%左右,即连本带息能拿到12900元左右。但如果1万元的银保产品,五年到期之后的收益率约19%左右,最终只拿到11900元,与银行存款足足相差了10个点。

  问题在于,当时银保产品推销员明确告诉投保人,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若最后结果相反的话,定然会引起投保人的集体愤怒与投诉。"粗略估计,如果垫付投保人损失,届时,整个行业大概要为此弥补200亿元。"上述保险公司精算师说。

  三岔路

  "不言而喻,寿险在这波经济周期中,所受的影响最大。"百年人寿董事长何勇生说,"退保、增长速度放缓、投资收益下降等,均与经济周期有关。但不可否认,在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也存在不严谨,或销售误导的因素。"

  "监管层在规范行业的同时,或许还需要营造一个发展的氛围。"何勇生说,他认为寿险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而是保险业没有真正沉下来。

  一位国有寿险公司人士说,经历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风险,现在,寿险业也到了问题集中暴露的时候。

  比如公司层面,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可持续经营越来越难。大公司难,小公司极其困难。出现偿付能力不足,亏损较大,消费层面,消费者也日趋理性,不会再单纯将投资理财型产品当作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减缓等。

  似乎中国寿险业已行至三岔路口。上述保险公司高管直言,此时此刻,整个行业需要新的亮点,新的支撑动力来"剌激",否则很可能会就此萎缩下去。比如由监管层推动"买保险免税"政策、营造健康险商业模式的政策环境等。"看来,我们还是要停下来刮骨疗伤,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回到创造价值最大的个险传统渠道,尽管调整过程很痛苦。"上述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说。

  步入项俊波时代的中国保险业正面临"保费收入负增长、寿险业绩大幅下滑、偿付能力充足率骤然下降"的困境,而且保险业又见"退保潮"。

  总资产规模达5.7万亿的中国保险业怎么了?保险业效率水平低下,人才匮乏、赔付率低、产品设计雷同等等问题也正在暴露。

  中国保险业奠基人之一的前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完成了他的使命,带领中国保险业走过了最快发展的十年。但是也把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新挑战留给了项俊波。

  本报将从本期开始推出"保险行业系列批判"报道,试图从公司行为、制度设计、监管理念、行业状况等方面寻找问题,发现原因,为保险业发展尽一份力。

(责任编辑:李瑞)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