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手机如何截屏:转发赌博经济之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7:20
必须对整个经济发展规律有所把握

    邋遢道人

    贫道前几天对有人预测中国今年顺差将达到2600亿美元发了些感想,引起一些人的谩骂,说贫道“这么不要脸”。这倒引起贫道的兴趣了,连写了几个帖子进行分析。认真读了读王小强写的《投机赌博新经济》,再整理一下思路,把这个问题全面写一下。长了些。

    一、 世界经济方向性的变化,构成中国发展的基本环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主要是西方经济发生了一次转折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点是:金融市场,包括股票、期货、汇市的交易量一飞冲天,完全脱离了物质生产的羁绊,世界成为一个大赌场。同时,西方工业国在70年代后期开始产业资本以直接投资方式向新兴国家转移,尤其是90年代后期,这个转移速度大幅度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迅速工业化的机会。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从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差价,转变成通过知识产权和品牌与加工业的差价,用金融霸权和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洗劫式的掠夺来实现。这就是所谓“虚拟经济”或者“赌博经济”阶段,贫道曾经用“寄生阶段”来描述。

    在上世纪70年代前,西方的股票、期货、外汇交易量大约是实物交易量或实现量的2~3倍。但7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交易量突增。全球外汇平均日交易量,1973年为150亿美元,1983年600亿美元,1992年1万亿美元2001年3万亿美元。到上世纪末,世界物质贸易总额为6万亿美圆,而金融产品交易为600万亿美圆,世界真正的“贸易”不足金融活动量的1%!70年代末,各种金融产品,如股票指数期货,外汇指数期货等花样百出。到今天,各种金融衍生工具1400多种,除了各国货币,还有7万多种有价证券在世界交易。股票交易额与上市公司增加值,汇市交易额与世界进出口总额,期货交易额与期货交割的比例都接近100比1。

    参与金融市场的人已经不是“投机者”,因为企业经营的好坏,绿豆收成怎么样,一国经济是否好,已经不是个人决策的依据,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不起作用就无所谓投机。起作用的是判断别人是怎么看,大家可能信什么,甚至别人认为别人可能信什么。这都超出了投机范畴,完全成为一种赌博。由于金融经济规模惊人,赌输了除了再赌,做其他什么生意也翻不了本,于是西方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只要有点现金,大部分都参与到这个赌场里了。

    世界经济进入赌博经济时代,始作俑者是尼克松。他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使世界上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再也不与物质挂钩,可以凭印刷机的速度来决定,这个世界自然就乱了。

    只要牵涉股票、外汇、期货的企业,股价、汇率、和期货越稳定越好。要是一个出口企业面临的是半年内本币与美元的汇率会变化30%,这个企业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财务记帐都没办法。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在西方国家和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剧烈波动使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来救市,尤其脱钩时在美国境外的3000亿美元迅速贬值,固定汇率被变动汇率取代,迫使各国银行大量发行货币收购美元以稳定汇率,保障出口。同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利率也往往下调。各国自顾自的发行货币,一方面造成急速的通货膨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主要国家累计通货膨胀400%),一方面有成为新动荡的根源。于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速下滑,物质生产越来越难以组织。那些借美元还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在汇率急速变动下必然使还款困难,造成拉美在这个时期的债务危机。

    恰好1990年前后苏联解体,东西对抗结束,资本在世界的流动条件变好了。由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同时他们往往采取固定汇率而且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金融政策,因此受赌博市场干扰小,于是西方干物质生产的产业资本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向中国转移。1991~1996年,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平均每年增加32%。经过上世纪末最后几年的国际并购高潮后,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呈明显上升。中国在2002年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家,而且2003年墨西哥也排到第八位。这个趋势还在明显扩大。不出10年,引资前10名国家还会有俄罗斯、巴西、印度等。

    西方国家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物资靠进口,世界贸易市场自然急速增长,因为西方国家消费世界80%的产品。70年世界进出口总额只有0.6万亿美元,80年达到3.88亿,90年达到7.9亿,2000年达到13.16亿,2004年攀升到18.58亿美元。整整是美元脱钩前的31倍!这样的国际市场扩张速度,闯历史记录。

    从此世界“安定”了,因为物质生产在一个安定环境下进行,这里受金融波动影响小。而赌博在另一个环境进行,这里根本不怕金钱多,甚至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钱越多,大家都赚得多。于是各国货币发行急速增长,但不仅没有通货膨胀了,甚至还通货紧缩。连西方经济学家都纳闷,按理说货币发行增长20%,经济增长5%,理论上有15%的通货膨胀,但什么也没发生。简单的很,新发行的货币都在赌场里做筹码了。^_^。

    这就是世界经济的一次重大变化,也是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

    二、 中国之所以能够持续高增长,是把握了这个机会

    贫道在前面的帖子里说到贸易顺差与内需以及GDP的关系,很多人意见很大,这因为他们搞不清楚,贫道只好在这里解释一下。因为这牵涉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与世界经济关系问题。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在中国的经营单位(无论外资还是内资,无论所有制性质)和总销售减去总购进后的总和(当然行政支出就是增加值,为了简单化,就这样说了)。而销售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内销,一个是出口。购进包括这些经营单位在国内购进和国际购进(的)。假定没有对外贸易,则全部国内销售减去国内购进就是GDP,也就是说,这个情况下GDP是完全内需支持的。但现在有了进出口,如果进口(国外购进)大于出口(逆差),则说明为了国内满足国内需求,自己生产的还不够,还要多买一些(等于逆差)。这个时候国内需求大于GDP。如果出现顺差,说明当年国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国内消化不了,一部分(顺差)是靠出口实现的。也可以看作国内需求等于当年GDP 减去当年顺差。

    卖出去的才叫销售,才计算为GDP,GDP的产生是靠需求实现的。因此,如果计算内需对GDP增长的作用,就必须计算顺差金额。因为我们必须研究在没有顺差情况下经济成长的情况,没有顺差,甚至出现逆差并不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国在内需最旺盛的80年代前半叶几乎年年是逆差。

    这就是贫道为什么要计算顺差和GDP增长的关系了。

    贫道经过计算得出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假如不是西方经济进入虚拟经济阶段,大量制造业投向国外而依赖进口生活,促成中国外需市场急速扩大,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会急速下降,进入一个低增长时期。而正是中国利用了这个世界性经济变化,国际贸易市场每年增长十几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才保障了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利用已经发育比较充分的重工业和能源、交通条件,把重心放在轻工业上,使长期压抑的内需得到扩张。这是80年代经济高增长的基本模式。这个时期经济增长率除了81年的调整,89年和90年财税物价改革带来的振荡外,大多在10个百分点左右,84年和85年还分别达到15%和13%。这个时期内需极度旺盛,因为几乎每年都是贸易逆差,1986年和1987年逆差达到149亿和120亿美元。也就是依靠每年的逆差来满足国内需求,GDP的生产增值潜力还远大于实际数字(逆差是靠借贷实现的,这个时期每年借贷都在100亿美元左右)。在这个时期,由于西方还没有进行产业资本转移,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很小,每年都在20到60亿美元左右。

    情况在90年代发生了变化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第一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9亿,此后连年增长,大约在91到97年之间每年有600亿到900亿。此后在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外商直接投资在1997年到2000年,减少到每年500亿到600亿。但新世纪开始,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从01年到05年,分别为:692亿、828亿、1156亿、1535亿、1891亿。从1991年开始,世界直接投资中中国所得资本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多数年份排第二,仅次于美国,少数年份世界第一,累计达到1.3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外贸顺差也迅速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97年,中国第一次开始重视GDP增长(大概多数人也就是这个时候知道这个概念),因为当年第一次下降到两位数以下,是9.3%,然后98、99连续两年低于8%,00年为8.4,01年为8.3,这些数字都是改革期间比较低的。但到03年开始,经济又开始向两位数增长了。如果分析经济增长率和顺差关系,会发现1997年以来,增长不是靠内需实现的,主要靠外需实现。

    80年代不说了,因为这个时期如果国内生产能力能满足需求而不靠逆差,经济增长速度会更高。90年代前期,如果按90年不变价计算,从90年到96年经济增长17949亿人民币。同期外贸差额积累为顺差2843亿。也就是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累计占总增长的15.8%。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还十分明显。

    到1997年后发生根本性变化,仍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1997年到2006年GDP增长56579亿人民币,而同期外贸进出口差额累计为顺差42909亿人民币,占GDP增长额的75.8%,四分之三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烈的外需支持,中国仅靠内需,经济增长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个时期经济平均增长率在9.6%左右,如果扣除外需支撑部分,只有2.4%!也就是这10年可能是中国解放以来经济增值最困难时期。

    有些人会提出疑问,认为不应该用不变价计算,应该用当年价计算。也可以,虽然这样计算后外需在支撑增长的作用小了些,但还起很大作用。贫道就不再计算这10年了,计算一下2006年和预期的2007年。

    2005年GDP为18.31万亿人民币,2006年增长10.7%,按不变价为20.27万亿,实际当年价为20.94万亿,增长14.4%,净增2.63亿。当年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2.63亿减去顺差的1.4亿,是1.23亿,也就是一大半增长是靠外需的。06年经济增长就应该是6.7%而不是10.7%或者14.4%。如果按照大家预测的今年顺差要达到2600亿美元,经济增长达到11.3%,而且通货膨胀率达到6%,也可以做一个计算。20.93亿乘上111.3%再乘106%,是24.93。净增长的当年价为3.75亿。按7.5汇率算,2600亿美元是1.95亿,也就是外需对GDP增长支撑52%,内需为48%。如果没有这个外需支撑,实际经济增长应该只有5.4%。

    贫道这样算,并不是说中国本不应该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机会,因为外资进来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外需。而是说两个意思,一是如果中国能够保持90年代前期尤其是80年代的旺盛内需,经济增值速度一定可以达到接近20%的增长速度。还有就是国际市场风险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内需增长无办法,局面就很难看。

    三、 中国能够把握这个机会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天才的洞察力

    接着的问题是,究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这次产业资本转移中的最大赢家,还是别的原因?这个问题是要考虑的,否则就说不清楚很多事情。

    西方产业资本向外转移是对着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并不是专门给中国的。而且严格来讲,中国在政治上恰好并不是西方国家愿意进入的。中国是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政治上保持与西方的一定对立。而其他很多国家,比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尼、埃及等国家,与西方的关系远比中国好,而且市场化程度,民主化程度也比中国强。但是,恰好是中国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这次世界性产业资本转移,而不是印度,不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巴西和墨西哥,这难道不值得考虑吗?如果连这样的大势都不清楚,还分析什么经济趋势和政策?

    这次产业资本转移的规模已经远不是上世纪70年代的小打小闹了,是以每年数千亿美元级转移的。在东西对抗时期,一些亲西方的小国利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时也都发达起来,但总规模很小,大多是以千万级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加起来不过一个亿。看看今天,中国每年出口达到万亿美元级水平(今年应该达到1万3千亿美元,1970年世界出口总额不过2190亿美元,1980年1 .9万亿,1990年3.4才万亿),涉及的劳动力达到上亿人。对于台湾、韩国、泰国等小国和地区来说,只要制造业发展了,劳动力就紧张,工资就很快上涨,产业资本转移的动力就减小。因此,贫道在那个帖子分析的产业资本转移的条件基本是正确的。可惜的是,人们除了说贫道“荒唐”,但没有人敢对贫道的这些逻辑进行批判。

    由于这次转移规模非常大,因此真正能够长期获益的只有人口大国。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口接近一个亿和一个亿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墨西哥等国。这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显然没什么机会,剩下的应该是印度、印尼、巴西和墨西哥,其中印度的机会应该与中国接近,甚至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印度似乎更民主,更市场化。但是历史并没有青睐印度而是中国,为什么呢?

    人口大国能够提供数量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不会因为稍微一发达工资水平就高得惊人(如台湾、韩国当年)。但是劳动力是“按质定价”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有足够的受过初中及以上中等教育的,能够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就这一点来说,中国早在1978年初中生入学率就达到87%,高中入学率达到34%,文盲率只有34%。但是印度在1980年的初中入学率只有30%,1980年文盲率达到60%,基本都是中国一半水平。到1995年,中国中学入学率达到90%,文盲率下降到19%,而印度中学入学率才达到49%,依然中国改革前,也就是15年前的56%。1995年印度文盲率49%,比中国改革前文盲率高出44%。这样的劳动力素质结构,自然很难被产业资本看中。其他几个国家,在1980年和1995年的中学入学率分别为:印尼:29%和48%;墨西哥:49%和61%;巴西:33%和45%,都没有达到中国改革前水平(其实说实话,中国1978年中学在校生人数比1995年还高)。国际资本都是唯利是图的,质量高价格低才管用。

    这次转移的产业资本是制造业而不是重工业和能源交通,人家不会先给你建铁路,高速,钢厂,电站等。上世纪初西方给殖民地建这些,是为了运走东西,日本人在东北建的钢厂也是产品都运回日本了。制造业要求充分配套,电力、钢铁、交通条件要是不好,相关的产业,也就是产业部类如果不齐全,单个制造业根本不会进来。1980年,中国1980年的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8500万千瓦,到1993年达到18000万千瓦,而印度到1993年才达到中国1980年水平。1993年印度人均装机容量只有中国的62%。印度夏天那么热连空调都开不了,还哪里有电生产?1980年,中国钢产量是印度的4倍,巴西的2.5倍,墨西哥的5.3倍。1995年,扩大到印度的9倍,巴西的4倍,墨西哥的10倍。没有改革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根本无法与迅速增加的制造业配套。中国在1980年,铁路货运量是印度的3.4倍,1995年增加到4.7倍。人均货运量1985年是印度的2.3倍,1995年是印度的2.7倍,印度哪里有多余运力去满足新增的制造业?正是解放后毛泽东选择了重轻农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和设备制造业,中国才可能承接大量的制造业进来。

    为什么中国能早早就把工业做的部类齐全?因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积累率始终很高,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创造出这个局面。1970年,中国人消费率只有63%,积累率达到37%,印度人干什么呢?他们消费了78%的产出,只积累22%。到1980年,中国积累率35%,印度只有27%。一直到上世纪末,印度积累率才达到35%。没有毛泽东时期前辈们勒紧裤腰带,中国现在就与印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还不是同一起跑线,因为美国肯定不愿意支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起来!

    有的人会说,你说的那是硬条件,软条件也很重要,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大门不打开,中国照样无法利用这个机会。

    这叫睁着眼睛说瞎话。这里有三点要注意,首先,中国的开放是在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后,西方全部发达国家都在70年代初期就与中国建交了,而且这个时期中国已经大量进口基础设备,根本不存在与西方国家贸易上的根本障碍,所缺乏的是没有允许外国直接投资。但是,这个时期西方国家根本不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都是政府贷款,而这个时期中国一样用了国际贷款,口子是开的。其次,计划经济和一党专政一点不是外资进入的障碍。因为计划经济反而可以很容易地选择用特区方式来搞开放,而且这也不叫什么发明,其他发展中国家早就这样做了,成功例子早就很多。毛泽东如果活着,也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毛泽东的胆略不比邓小平小,只要对中国有利的事情,做得一定最积极,不就是个特区吗?想想毛泽东敢把金门等小岛留下来,说与美国和解就和解,就知道他会不会把握这样的机会了。海湾的国王体制也都没影响他们开放。第三,毛泽东并不迷信计划经济,毛泽东也没真正搞过严格的计划经济。他的大跃进,他的五小工业,与计划经济都是向背的。这个时期的“计划外”物资和资金,是中国能顺利走向市场经济的口子。毛泽东就一定不会搞市场经济?其实,当年刘少奇说的资本家剥削有功,类似的话毛泽东也说过,只是因为这个时期毛泽东发现市场经济没有可能实现高积累才放弃的。尤其是这次的资本转移的特点是“两头在外”,理论解释难点小,弯子比较容易转。

    贫道很赞同这次新党章以及十七大报告对毛泽东时期与改革时期的自然衔接的论述。

    这里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资本家没有祖国”。资本家是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管他什么政治不政治。能赚钱,沙特国王那里去,萨达姆的地盘也都去。台商都喜欢统一?因此都往大陆来?根本不是,是因为这里能赚钱!西方资本家一评估,都会发现把资本投向中国最合适。中国既然早就开了口子,资本进入是必然的。

    贫道是说邓小平路线无非是毛泽东路线的继续,都是根据中国和世界基本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的共产党人。把改革前后划成两个完全对立的时代,完全是有些人的政治需要,与历史事实和逻辑根本无关!

    四、 世界经济的变化是个双刃剑,糊里糊涂最后一定栽跟头

    贫道前几个帖子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反正已经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什么也不用怕。这些人的头脑比较简单,只看见一面,看不见另一面。

    所谓世界进入虚拟经济时期,并不只有西方经济产业空洞化这一个面,还有赌博经济这更大的一面,以及西方换了个方式剥夺你的一面。而且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拉美国家几乎挨着个得吃了亏,东南亚也吃了亏,连小日本也吃了亏。也就是凡是开始没有与西方金融经济的“国际惯例”接轨,凡是金融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在被迫与世界接轨后,无一例外得遭到洗劫。其中有些国家还能缓过来,如日本、韩国、巴西,有些国家至今还缓不过来,如泰国、马来西亚、阿根廷、墨西哥,有些国家从此没了出路,如印尼。

    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出现金融危机,为什么他们不早早与“国际惯例”接轨呢?道理很简单:一个适合物质生产的金融环境与一个适合赌博的金融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物质生产需要的金融环境一定是: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因为物质生产添个设备要周期,物资的购置和运输要周期,还要保持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如果利率和汇率三天两头大幅度变化,企业根本没办法生产。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如果股票价格涨跌根本与企业经营好坏无关,只与大家猜想别人怎么看有关,企业经营者也不用考虑什么股东利益了——因为无从考虑。因此利率和汇率稳定,可以捉摸才行。因此,凡是制造业大国,中央银行业一定要管这件事情,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环境,这就是利率管制,汇率管制,不开放资本项下的外汇市场。

    而赌博市场要的就是不确定,要的就是动荡个不停,幅度越高越好。风险与收益对应,要赚钱没动荡没风险那还叫赌场?

    不是说有金融管制吗?有对冲手段避险吗?这都是说着玩的,金融市场本身就是赌场。金融管制就像管理严格些的赌场,无非不能出老千。对冲无非是给你玩的花样多点,今天拍老虎机手气不好改轮盘赌,要不十一点、老虎机和牌九一起玩,十一点赔的牌九赚了,这就对冲了。但赌博性质变不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变不了。而所谓股票汇率指数,就像一个加码的杠杆,比如本来拍一下老虎机赌1元,现在还是拍一下,是1000元。多数所谓衍生工具都是这个作用。美国长期资本公司资金35亿美元,贷款1000亿美元,下注选择权1.2万亿美元。

    一个叫“闯绿灯也得罚”的网友说:“看下历史数据,先是美国,然后依次是日本、东南亚四小龙等,都曾是国际贸易顺差大户。结果并不是养肥了自己供他人宰割。而是顺势而上,最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或者富裕国家和地区。”后来他又说,中国根本不需要担心,中国金融管理最严格。这些人也太大意了。

    日本不是靠这次资本转移发展起来的,日本靠的是创造了一个资本干预度很低的企业环境(这个时期日本的所谓上市公司基本是裙带公司,甲企业持股乙,乙持股丙,丙持股甲,企业分红派息很低。职工集体福利搞得与共产党国家一样),靠适合物质生产的金融制度,创造了一个效率很高的生产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规模世界第二,而且大有实现不依靠“枪杆子”就挣个世界第一的希望。

    “道奇改革”确定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一直执行道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前)的固定汇率是这一切的基础。日元被长期低估,积累了巨大的升值潜力。“广场协议”后,日元与美元比价为1比120(最低的1995年为1比80)。广场协议包括日本金融市场的开放,从360降到120也是场斗争,日本政府为了维持日元的低价,大量印刷日元以增加日元供应量,加上外汇结存奇高,日本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日元逐渐坚挺,对日本出口企业压力增加,日本政府为了缓和升值压力,连续下调再贴现利率,使居民依靠储蓄保值的希望完全破灭。一方面有充足的货币,流动性没问题,一方面政府“逼良为娼”,迫使老百姓下海盲目炒股炒楼盘,于是日本金融市场开始繁荣娼盛起来。1985年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中股票占9%,1987为16%,1989为21%。大家都来玩股票和楼市,同时银根这样松,大量货币投放市场,支撑了一个急速扩大的泡沫。1985~1989,日本225种股票价格指出从13113点上升到38916点,年均上涨近50%,1987~1990,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超过美国,世界第一。1989年末,是美国面积二十分之一的日本,地价总值是美国的4倍!

    这个时期,日本人无比幸福,随便买个股票肯定赚钱,随便买个楼盘也一定赚钱。大家都赚钱,赚的谁的钱?既然赚的钱不是别人赔的钱,一定是增发的货币,也就是开赌场的日本中央银行的钱,因为他们在不停的增发货币。80年代以后,日本金融也“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放开利率和外汇管制,允许银行混业经营,衍生工具也开始花样百出。这就像养肥了的一头猪,本来在自家圈里别人插不上手,把圈门打开了,各家金融大鳄抄着刀子就进来了。1988年9月日本引进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一年后,日本股市惨烈崩盘。日本人不仅花钱把美国80年代的经济泡沫买光了,还被席卷了一大批钱,最主要的是,连续十几年经济走不出低谷。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日本经济总量低于德国、中国,已经排到第四。

    这就是绿灯网友的日本“顺势而上,最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结局。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龙”们,无一不是资本转移的受益者。上世纪7、80年代虽然转移数量有限,但这些国家规模也小。于是被称为经济奇迹,封为这龙那龙的。但他们也都不清楚虚拟经济这些恩惠是有代价的,虚拟经济是双刃剑。这些国家与日本一样,开始的金融市场都没与国际接轨,适合物质生产,因此都有漏洞。但是既然人家给你钱,就会要求你符合人家的规则,尤其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不停地要求你金融开放。于是,东南亚国家一个个的都金融自由化了。

    2001年,美国三大股市总值18万亿美元,香港世界第六,新兴国家之首,0.6万亿美元。2001年世界外汇日交易量3万亿,香港世界第五大,900亿美元,其中港元参与的不过50亿美元。到1997年,也就是绿灯网友认为的“国际贸易顺差大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富裕国家和地区”时,一头大象跳进了洗澡盆里,所罗斯调集上百亿美元挨个把规模更小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洗劫一控,卷走上万亿美元。最后香港之所以幸免,是因为政府跳进来救市,加上中国撑腰,才最后没垮。

    墨西哥也曾经是这次转移的收益者,上世纪90年代,墨西哥被世界清算银行评价为:“对外赤字与宏观、微观经济,无论用何种标准评价都是健康的”,被称为“新兴国家的样板”。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大量资本涌入,因为这里的利差和收益最大。1990~1993年涌入墨西哥资本达到910亿美元,70%进入证券市场,购买了墨西哥50%的股票和20%的政府债券。这三年墨西哥股价上涨436%,也是买股就赚钱,买房就升值,形式一片大好。1994年,北美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高额补贴的美国农产品把墨西哥农民逼得到处起义,比索开始贬值。机会一来,索罗斯等金融大鳄跳了进来,大量抛空比索,墨西哥政府耗尽数百亿美元储备,也没拦住,外资抛空,股市崩盘,货币贬值,接着蔓延到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

    所有适合物质生产的国家,其金融体制肯定没有完全与适合赌博的国际金融体制接轨,都是西方国家批评的对象,也是国内改革派诟病的对象。同时,这些国家往往银行坏帐不少,因为后起国家产业、产品结构变动非常快,企业投资收益期都不符合标准,最后形成坏帐可能性很大。这些国家总因为内外压力最后选择开放金融市场,而他们的缺陷又成为金融大鳄战无不胜的缺口,于是“改革开放带来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金融自由化带来货币经济繁荣娼盛(追涨),外资抛空带来金融危机(杀跌),这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三部曲,成为当代所有‘新兴市场’无一例外的宿命”(王小强《投机赌博新经济》216页)。

    遍观世界,所有新兴市场没有被洗劫的,只有中国了。

    中国不是香港和东南亚小国,很难想象中国会落到泰国的地步,但中国顶多是个日本。而且中国如同当年的日本,本币被常年低估,升值压力很大,外汇储备奇高,已经印刷了大量人民币,流动性已经好得出奇,去年开始的股市楼市高涨,赚的也是中央银行的钱。中国通东南亚和拉美国家一样,银行坏帐很充足。中国之所以还没像日本那样被洗劫,原因很简单——猪还在圈里,而外人不准进。按照中国已经制定的金融改革“计划”,十一五期间,资本项下外汇交易要开放,利率和汇率管制要与国际接轨,而且明确要引进外汇和股票期货指数交易,等这些条件一具备,人行为了稳定汇率,只能大量增发人民币。不用几年,中国人也能享受当年日本人的福气。而且中国比日本更合适屠宰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股民人数和参与度,以及还手数都比当年日本大得多,连培养都不用。再加上十七大报告刚讲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证监会的老板就说这是说让大家买股票,不是自己给自己上套么?

    显然,绿灯对做一个“国际贸易顺差大户”很是高兴,贫道给绿灯揭示一下美国人能够怎样“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帐皮”:

    世界进入虚拟经济后,金融市场交易量是物质生产的100倍,大部分钱都是在这里先转够圈子才出来的。而支撑这个赌博市场的钱是印出来的,主要是美国人印的。1997年美国金融资本存量大约27万亿,美国经济要支付1.3万亿美元的利息,也就是说美国金融资本赚的钱是中国当年全部物质生产的1.44倍。告诉绿灯一个美国人都不隐讳的话:“我们指挥你们给我们送来这些费劲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美妙的汽车、照相机和机床。而我们又给你们提供了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些乔治-华盛顿的头像”(美《墨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247页)——这是第一层皮。

    接着是第二层,就是前面讲的过程。1996年美国劳工退休基金在海外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投资中资本膨胀是1983年的20倍,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高,分红派息高。然后一遇风浪,则大赚一把,接着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美国各种基金总计从这里卷走上万亿美元——这是第二层皮。

    知道厉害了吧,绿灯网友?起码马哈蒂尔比你清楚,他在事后说:“我们努力了40年才发展起来的经济,突然被人凭着数十亿美元的投机和见不得人的手法,在短短几个星期内便毁于一旦”。

    五、 中国有可能摆脱所有新兴市场的宿命吗?

    中国现在确实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但这个形势大好并没有包含国际形势,是没有把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的教训考虑进去的判断。因为贫道看到的是,我们对今后的发展的基点,依然放在“深化改革”上,尤其是明确提出很快要进行“金融领域”里的深化改革,也就是要金融自由化,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放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灾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一种盲人摸象的思路,最后好不到那里。

    因此,中国人必须积极面对血淋淋的事实,看清楚悬崖的位置,设法避免再走一趟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老路。在这么多国家一个个走进灾难后,中国还要往里跳,那才真叫傻瓜一个。

    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内需始终疲软,不得不依靠外需增长。而外汇储备闯世界记录的高,对应发行的人民币已经高达近10万亿,加上整个赌博市场都认为人民币低估了,升值潜力巨大,游资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汇市、楼市和股市。同时,30万亿的各项存款,15万亿的居民存款,都是进入各种赌博活动的巨大资源。而且这些资金总要找到合适的投资市场,不给他们开口子总是不行。于是,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一致要求中国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而且我们自己也承诺在十一五中开放资本项下外汇兑换,允许外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引进股票和外汇指数交易内容,急急忙忙地往那个终点走,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

    有人会说,没事情的,那些发展中国家虽然都栽了跟头,现在不一个个挺过来了吗?虽然栽了跟头,但最后各方面与世界都接轨了,以后发展不就什么也不怕了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这个发达国家挺过来了,但有些就没有。即使挺过来了,往往也要损失10年左右的发展机会,而这10年,谁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呢?如果中国栽2010年前后栽了跟头,到2020年才恢复元气,恐怕印度不会再给中国机会了。

    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大不了就是引起经济危机,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往往就是社会动乱,甚至国家分裂。日本金融危机虽然使日本经济停滞10年,但没有伤筋动骨。印尼金融危机,立刻政治动乱,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墨西哥金融危机,至今起义的州还没熄火。巴西看起来似乎过去了,但国内政治混乱,治安混乱,始终没消停过。泰国金融危机后,政治动荡,民族宗教矛盾激化。因为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奇迹,都伴随着两极分化加剧,而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危机了,但人家早就中产阶级化了。中国目前叫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中国吉尼系数亚洲第一,中国一党专政,中国新疆、西藏、台湾分裂势力嗷嗷叫在等着呢,到中国出现金融危机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恐怕想都可以想出来。

    中国能够摆脱这个宿命吗?不见得不行!

    要避免中国发生灾难性崩溃,首先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中国现在有的是地方筹集钱,正好用来解决这些问题。股市汇市的印花税西方没有,因为人家鼓励赌博。中国千分之三有人嫌高,贫道认为还太低,提高到千分之五最好。一天两市数千亿交易,千分之五能收十几亿,一年下来4、5000亿,汇市以后好了,也能收个几千亿,加起来上万亿。加上国企上缴利润,这些钱足以给3~4亿低收入群体每年补贴3、4千元。控制赌博的办法就是增加成本,成本高了还赌,就从中挣钱来解决贫困问题。

    中国应该把握住一条——只要贫富分化没明显解决,只要低收入群体还无法生活,就不要搞金融改革。就算以后真要接轨,也要等这个问题解决后而不是解决前。因为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定出现严重问题。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经济危机,失业者主要是农民工,而现在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已经占总收入的40%多,如果出现经济危机,大量农民会彻底破产,引发社会动荡直至政治动乱。

    其次,一定要加大物质生产部分投入,因为金融资产不能找到投资内容,早晚要搞赌博。那么就尽快开始大西部水治理,这个项目上万亿人民币,整个下来恐怕要10万亿。这个项目上了,中国将变成两个中国,增加一倍的耕地和牧地,增加一倍的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把这个项目分开用上市的办法进行,既对股市有吸纳作用,又能将一个关系千年大业搞成功。赌博总不是办法,在大家都赌博时,把钱吸引到物质建设上是最好的思路。

    也许贫道的办法没什么用,但是如果根本不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风风光光地大步向前,恐怕也没什么用。贫道这个内容的帖子,不知道为什么人非常不满,还骂起来了,纳闷。没惹他们什么呀,不过是说我们中国的事情而已嘛。

    贫道这些说法,其实是把王小强的《投机赌博新经济》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当然贫道自己都没真看懂。写这些也是为了帮助自己消化这本书。谁要买这本书,请给贫道发短信并写清楚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