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杜丽迪克西特知乎:经典精萃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3:23

  
  
  
  
  A.品味过程
  一日闲逛花市,看见好几个人正在一个花摊前选购杜鹃花。那些花的每一个分支都顶着花蕾,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咧嘴儿了。看样子,捧回家用不了几天,就要花开满枝了。
  这时,来了一位老先生,他好像对这些即将开放的花不感兴趣,而是径直走到那些栽着杜鹃花幼苗的花盆前蹲下来,仔细地挑选着。我感到挺纳闷儿,便凑上前问他:“先生,那边的花眼看就要开了,价钱又和这些幼苗相差不多,你怎么不上那边挑一盆?”
  “我从来不买那些含苞待放的花。”
  老先生的话更让我大惑不解了,于是忍不住又问:“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呀?”
  老先生微微一笑道:“这道理很简单——养花的乐趣不在于赏花的一刻,而在于养花的过程。”
  听了这言简意赅却又充满哲理的回答,我不禁暗赞老先生深得生活的真谛——品味生活,原来就是品味生活的过程啊!
  世界上有趣的事那么多,功名利禄的诱惑力那么大,可我却偏偏对写作情有独钟。然而,我天性愚钝,加之文化底蕴不足,阅历也不丰富,所以写来写去,至今也只能写些千八百字的小文章,登不了大雅之堂,也赚不了几个稿费,可是我却一直乐此不疲。于是有朋友问我:“一天到晚忙忙活活的,图啥?”到底图个啥?我一时竟然回答不上来。
  现在,我终于可以回答朋友了。这就跟那位老先生不买含苞待放的花一样,写作的乐趣,在于写作的过程啊。
  我们常说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这绝不是说我们不要收获,只不过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生活中不必事事都过分看重结果、苛求结果,更何况,有些事情原本就未必会有结果。残疾作家史铁生就是在不辍的写作过程中逐渐超越自我的,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所以,收获过程,有时远比收获结果重要得多。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人生路上一路都是歌。
  现在,很多人都在焦急地寻找着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目标,步履匆匆地追逐着结果,难得回眸一望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放缓前行的脚步来品味生活的原汁原味,以致错过了人生路上许多美丽的风景。生活原本就是一次旅行,你要品味生活,那就品味过程吧!
  
  B.感恩是一种“觉悟”
  
  感恩是什么?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感恩更是一种内心的觉悟。从拆字的角度看,“觉悟”不正是“发现我心”吗?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感恩之人必是关注自我内心的人,关注自己良心、灵魂居所的人!
  如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多,但满足感在减少,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原因也许有许多,但显然起根本作用的当是“人心”出了问题。诚如于丹所言: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一个人的视力要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投向周围的乍富阶层;投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记得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计较了多少。没有感恩的心态,就会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对自己的家庭计较多,苛责多,报怨多。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不计较,才会留意生活的恩赐,才会以感恩之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才会知足常乐。计较太多,是因为欲望太多。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欲望的扩张描绘得淋漓尽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
  面对苦短人生,如果我们计较太多,终日愤愤不平,甚至放纵欲望的升腾,那生活就会累、烦、躁。其实,有时候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很多所谓的苦难、不公和挫折就会变成一种财富。这样的“财富”多了,就能升华做人的境界。而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的心是宁静的、平衡的、协调的。内心宁静了、安顿了,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乐于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曾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给生命留一间暗室,常常走进去才能出好的作品。是啊,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们也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暗室,关注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美好常在心中回响。如此,你将拥有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C.穷人最缺少什么
  
  他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温饱,不得不同时兼做好几份工作。即使这样,一家人也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可母亲的手中却什么也没有。他的家里确实穷极了,但他不甘心。他要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愿像父母这样贫穷地生活一辈子。
  为了生活,在10岁那年,他离家谋生,在外面干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到学校接受一个月的教育。
  在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带着一队人马开进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每天起早贪黑地采伐原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抓紧利用零星的时间坚持学习,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白白地流走。他经常在下工后往返奔跑十几里的崎岖山路,到镇上的图书馆里借书攻读。就这样,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读书学习。日积月累,他竟读完了上千本好书。
  有一天,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政府机关要招聘书记员。他心中有数,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但在申请报名时,一位负责人轻蔑地告诉他:“要想成为政府机关的书记员,首先要有正规的高等学校的学历,其次还要有当地有钱人的担保。”这些他都做不到,也无法做到。但他并没有灰心,仍然认真地工作,刻苦地学习。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几乎完全依靠自学获得知识的农家孩子,竟然在40岁的时候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进入了美国国会。后来,他又因为政绩出色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之一。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他就是亨利·威尔逊。
  威尔逊在自传中写道:“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饱受贫困煎熬的生活,使我从小就下定决心,决不做贫穷的俘虏,非改变贫穷的处境不可。一切都在变,只有我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雄心没有变。”
  威尔逊在自传中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改变命运的原因:“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雄心。”
  法国有个人叫巴拉昂,也曾经是个穷人,后来靠推销装饰画起家,最终成为法国的50大富翁之一。他在临终前说:“我不想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他立下遗嘱:“谁若能答对'穷人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我留下的100万法郎的专项资金。”
  消息通过媒体传出后,有近5万人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包括:金钱、机会、技能、帮助、关爱等等。
  在律师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代理人打开了巴拉昂的保险箱,人们发现答案上只有两个字:雄心。
  巴拉昂的谜底见报后,在法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波及英国和美国。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富翁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尽管他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充分肯定了树立雄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他们说: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改变贫穷的持久动力。”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摆脱贫穷的腾飞翅膀。”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点燃奇迹的神奇火种。”
  “雄心,只有雄心,才是现实梦想的伟大导演。”
  
  D.时间的圈套
  
  有一年,一群应聘者去福特公司应聘,他们是经过严格的初选后,才得到了这次宝贵的笔试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结果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次笔试只有一道题:
  你在福特公司的业务繁忙,时间像金子一般的宝贵,你面对的事情分别是: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不紧急却重要的事,以及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你会用什么顺序完成这些事情?
  这道题令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有的人猜测公司是在跟大家开玩笑,甚至是走过场。不国,他们依然很认真地完成这道题。
  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这样的做事顺序:先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接着“做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再做“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最后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只有一个叫艾伦的应聘者的答案与众不同;先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接着做“不紧急却重要的事”,再做“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最后才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
  人事经理阅完试卷后,向大家宣布说:“这次笔试只有艾伦先生一个人通过,其他的朋友们,我要非常抱歉地告诉你们:你们都没有通过。原因是你们的答案所反映出来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大家都对此备感疑惑,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失误在哪里。应聘室里顿时一片嘈杂,人们都希望经理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
  人事经理笑了笑说:“其实,他的答案和你们只有一点点差别而已,他只是选择先做'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情’,后做'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而已。至于他为什么这样选择,我觉得还是由他本人来解释一下吧。”
  这时,艾伦面带羞涩地站起来说:“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顺序,是因为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永远都是应该优先关注和完成的。首先,我和大家一样都认为'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是必须最先完成的。接着,我认为先完成的应该是'不紧急却重要的事’。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你在繁忙的工作中,先选择去做那件'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等你做完'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之后,那'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情’就可能已经变成了'紧急却重要的事情了’。这样一来,你又将如临大敌,可能又要反复陷入被动的状态之中,永远不能真正地理顺工作,永远不能真正地轻松下来。这便是我做出上述选择的理由。”
  艾伦的话一说完,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大家一直在时间的急迫感中失去了掂量轻重的理智,而唯独艾伦没有陷入时间的圈套里。大家沉默了好久,终于给艾伦鼓起掌来。最后,艾伦顺利成为了福特的一员,他后来成为了一名很出色的经理。
  艾伦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说就是福特公司的选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被时间的紧迫感所迷惑,而忘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通常为一些根本不重要的琐事所纠缠,浪费了处理重要事情的最好时机,使得自己陷入巨大的被动当中,难于解脱。
  再或者,我们可以试着想得更深远一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忙碌于紧迫工作之中,在这种强大的惯性忙碌之中。我们一味地为工作琐事所纠缠,而常常忘记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比如关心自己的身体、家庭和感情,当这些原本看似“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演变成为一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或许已经为时过晚,让你后悔莫及了。
  所以,让我们去学学艾伦、学学福特公司的选择。像他们一样去安排工作以及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地驾驭生活,并给自己交上一份最满意的人生答卷。
  
  
  E.用好人生的减法
  
  40岁的吉姆·特纳继承了拥有30多亿美元资产的莱斯勒石油公司,人们都以为新上任的总裁会大干一番,他却组建起一个评估团,对公司资产做了全面盘点,然后以50年作基数,在资财总和中先减去自己和全家所需、社会应酬的费用,再减去应付的银行利息、公司硬性支出、生产投资等等,最终发现还剩8千万美元。
  他从这笔钱中拿出3千万,为家乡建起一所大学,余下的全部捐给了美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人们对他的举动大惑不解,他说:“这笔钱对我已没有实质意义,减去它就是减去了我生命中的负担。”
  在员工的印象中,永远看不到吉姆·特纳愁眉苦脸。加勒比海海啸,给公司的油井造成1亿多美元损失,吉姆·特纳在董事会上依然谈笑风生,说:“纵然减去1亿美元,我还是比你们富有10倍,我就有多于你们10倍的快乐。”
  他的孩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他说:“我有5个孩子,减去一个痛苦,还有4个幸福。”
  吉姆·特纳活到85岁悄然谢世,他在自己的基碑上留下这样一行字:“我最欣慰的是用好了人生的减法!”
  不论对物质还是精神,我们历来提倡不懈地追求、得到、积累,只有用加法积累起的人生才会富有,但失去实质应用意义的富有却会变成拥塞和负担,如此说来不妨学学吉姆·特纳的生存法则:用好人生的减法!
  
  F.我很重要
  
  二战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陡增,工厂效益也不景气。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其中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总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意图。
  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打扫卫生,没有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你们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司机说:“我们也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么能迅速销往各大市场?”仓管人员说:“我们很重要,战争刚刚过去,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线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食品岂不要被流浪街头的乞丐偷光!”
  经理觉得他们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权衡再三决定不裁员,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最后,经理在厂门口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从此,每天当职工们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这4个字。不管一线职工还是白领阶层,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也很卖命。这句话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几年后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然不起眼,但它可以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色彩斑斓。尽管自己很渺小,但应该让我知道自己“很重要”。对父母,我是他们颐养天年的保障;对爱人,我是他坚实的后盾;对子女,我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对家庭我很重要。尽管自己很卑微,但应该让我知道自己“很重要”。对高楼,我就是那一砖一瓦;对大地,我就是那一草一木;对大海,我就是那苍海一栗;对社会我也很重要。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了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我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遭遇
  倪匡
  人的遭遇千奇百怪,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人生。可是,千变万化的遭遇,其实极有规律,十分容易掌握。万变不离其宗,有几个原则,绝对可以肯定。
  
  性格软弱的,就一定被人欺负。因为在一生之中,人人都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但是性格软弱的人受了欺负不反抗,只知道逆来顺受,只知道忍,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欺负自然纷至沓来。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
  
  无知的,必然容易受骗。知识水平低,无法在最低程度上辨别是非黑白,那当然容易受骗。如果受骗之后还不觉醒,就会陷得愈来愈深,到最后,只怕很难有幸福的结局出现。即使神仙搭救,作用也不大——有那么多人等着神仙搭救,神仙必然是先救聪明人的,救了之后,聪明人至少还懂得说一句“谢谢”,笨人是还要埋怨的。
  
  贪心的,必然上当。所有让人上当的,都只不过是引发了人的贪念而已。
  
  规律不算很多,只是变化多而已。
  
  站起来的智慧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叫贝丽的教师,想筹资兴建一所学校,让那些穷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贝丽听说有位叫福特的汽车商很有钱,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便去向他求助。
  这之前,由于福特给予公益事业很多资助,陆续有许多人来找过他,其中不乏无赖和骗子。这些人使福特对求助者充满了质疑。所以,当福特得知贝丽的来意后,心中满是厌恶。他从衣兜里掏出一枚10美分的硬币,扔在办公桌上,不屑地说:“我兜里就这么点儿钱了,你快拿着离开这里吧!”
  面对福特的污辱和傲慢无礼,贝丽并没有拍案而起。贝丽慢慢地从桌上拾起了硬币,看了看福特,转身离开了。无论以何种激烈的态度回应福特的污辱,似乎都不为过。但贝丽没有这样做。
  贝丽用那10美分买了一包花生种子,把它们种到地里。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半年后,这小片地变成了茂盛的花生园。
  一天,贝丽又来到了福特的办公室。这一次,她不是来请求资助的,而是来还钱的。她把花生园的照片和一枚10美分的硬币交到福特手中,并对他说:“这是您半年前送给我的10美分,钱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投资对路就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福特看过照片后惊讶不已。随即,他签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交给贝丽,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几年中,福特还陆续为贝丽学校捐助了一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和其他几座漂亮的建筑。
  当遭到污辱和质疑时,世上的人有三种应对态度。一是做霜打的地瓜秧,从此丧失生活的力量,徒留下许多让人惋惜的遗憾;二是像篮坛巨星乔丹那样,“如果有人取笑我,或者怀疑我……那将成为我超水平发挥的动力”,三是像贝丽那样,凭智慧和气度变鄙视为重视,从而拨走阴沉的乌云,迎来灿烂的阳光。
  毫无疑问,第一种是懦夫作为,不可取;第二种是强者精神,令人敬仰;第三种则体现了智者谋略和仁者襟怀,让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真正的高明
  贾震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钱财让子孙挥霍,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只给后代留下房产。这些建筑,设计豪华,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丽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他以为不动产是移不动的,比金银牢靠。
  
  左宗棠总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每天拄着拐杖亲临工地监工。有位年纪大的工匠轻蔑地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听了此言,一脸惭愧,哀叹离去。
  
  另一位清代名臣林则徐,对待给儿孙留不留家业问题颇有高见。他说:“子孙若胜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在对待子孙后代问题上,林则徐比左宗棠高明。
  
  原来,从未拥有过
  
  妻子死了,庄子却盘腿坐地。敲盆唱歌,脸上无半分悲伤。前来吊唁的惠子当即责问:“你的妻子为家操劳一生,她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为何还有心情唱歌?”庄子回答:“刚开始,我的确很难过。可是细想起来,在她出生之前,世上本来就没有这个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天地间,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然而然,所以我不哭。”
  在庄子看来,生与死都是自然常态,无所谓得与失。我等凡夫俗子,终究难以领略庄子的智慧,痛苦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有个安徽的农民工兄弟,在北京打工,虽说收入不多,日子倒也过得简单平静。这天,家里有事,返乡前要给老丈人买件衣服。衣服没挑到,他在市场对面的体育彩票销售点花8元钱机选了4注七星彩号码。回到出租屋,他顺手放下彩票,就匆匆赶上了返乡的列车。
  再回到北京,已是一个多月后。他出去重新找工作,半路上刚好捡到一张旧报纸,上面刊登了体彩开奖号码。他仔细一看,正是自己上个月买的那期,那组号码越看越眼熟,难道……他的心跳突然加速,飞奔回了出租屋。找出彩票,跟报纸上的一对,竟然一模一样,他不由得浑身颤抖,一颗心几乎就要跳出胸膛。特等奖:500万!
  可等他赶到体彩中心,工作人员平静地告诉他,彩票是真的,中奖也是真的,但已过兑奖期,17天前就作废了!
  从天堂坠入地狱,只是瞬间的事情。
  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大喜大悲之后,整个人就变了,整天茶饭不思,精神恍惚。再后来,让家人最担心的已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个人,怕他干傻事,只好派人轮流守着。
  他的思维已定格在那应得的500万上,再也无法往前挪动半步,深陷其中。感同身受也就不难体会,换成别人,又有几人能坦然面对?岂止是金钱、权力、地位、爱情,人生种种无不在得失间转换轮替,非得即失。
  如果我们愿意把时间倒回从前,也许你会突然发现,有些东西本来就不曾拥有过,又何谈失去?不过是从头再来。
  
  正面思考的力量
  吴淡如
  有不少朋友都去看了《2012》这部片子。
  
  数千年来,几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不断地有人预言,不久后就会有毁灭性的大灾难到来。还好,迄今为止,虽然小灾不断,全面性的毁灭却尚未发生。
  
  看完这种灾难片之后,人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为自己可能无法在浩劫中逃生而忧心忡忡;一种则会乐观思考:啊,若活不了多久,则人生应该不要太计较才是,想不开的是也都该想开了,有什么比得上全世界一起毁灭的灾难呢?
  
  如果你的想法属于后者,那么恭喜你,你具有一种千金难买的特质,叫做“正面思考”,你不用看励志书了。
  
  如果把正面思考的能量变成钱,那么,你在一秒钟内就会变成千万富翁。英国有人出了一本书叫做《你真的很有钱,只是你还不知道》,试图把所有快乐的事情和金钱画上等号。
  
  据他们统计,健康的身体,约值180万元。第二有价值的是“我爱你”这句话,如果说者出于真心,而你也乐于接受,则你得到的快乐价值160万元。第三是稳定的感情,价值约150万元。
  
  价值百万以上的还有: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有孩子(价值120万元)、和家人相处、笑、度假、读书和看电影。
  
  是想,有人空有亿万家产,却没有了健康;有人什么都有,却流失了青春——你现在拥有的健康与青春确实值钱,你还可以迎接大好未来,可以追求梦想。
  
  这些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虽然宝贵,但常被人们忽略。如果我们俗气一点,把这些都化成有价证券,那么,一秒钟之内你就是个有钱人。
  
  
  “1”为什么大于“300”
  
  如果给甲1个机会,给乙300个机会,那么,谁更有可能把握机会呢?
  
  如果要你回答,你会选谁呢?我想,你一定会选乙,因为乙拥有比甲多得多的机会,当然乙也就更有可能把握机会了。在判断你的答案是否正确之前,我们先来读读以下两个故事吧。
  
  从前,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财主家的女儿,便上门去求亲。财主说,他家有9头牛,明天早上他打开牛栏门。9头牛会陆续从牛栏里走出来,只要年轻人能抓住其中一头牛的尾巴他就答应把女儿许配给他。第二天早上,年轻人按时守在牛栏门口,见第一头走出来的牛过于高大,而第二头牛又过于强壮,第三头牛又太威猛……年轻人迟迟不敢上前去抓,心想,等下一头再说。在等待观望中,一头又一头牛从他的眼鼻子底下走过。等到第9头牛出来,刚好是头小牛。年轻人喜出望外,伸手便去抓牛的尾巴,可却抓了个空,原来这头小牛没有尾巴。年轻人之所以没有抓住牛的尾巴,就是因为财主家的牛太多,财主给他的机会太多,如果他在眼花缭乱中,一次次错失了良机。
  
  第一次射击运动员,开始时,教练每天给他300发子弹进行训练,可他训练起来,总是漫不经心,还没对准靶心就随意地发射,结果射击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后来,教练对他改变了训练方法,每天仅给他一发子弹,如果没有射准靶心,就不准离开训练场。因为只有一发子弹可以发射,只有一次发射的机会,所以训阿练起来他变得格外认真,再也不敢有丝毫马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射击成绩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1952年.,在第15届奥运会上,他获得了大口径步枪300米3×40项目的金牌,成为前苏联第一个奥运会射击冠军。这位射击运动员就是鲍格丹诺夫。
  
  “1”为什么大于“300”?就是因为“1”是“唯一”,失去了这“唯一”,就什麽也没有了,所以这“1”也就格外看得珍重。而如果换上"300”,失去其中的一个又一个“1”也就漠然视之,正因为这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而最终失去了全部.
  
  生活中,珍惜“1”,珍惜“唯一”——珍惜唯一的爱,珍惜唯一的珍宝,珍惜唯一的机会,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幸福、快乐和成功。
  
  你能喝到几罐可乐
  
  朋友是一位企业家,一次,我问他事业成功的秘诀。朋友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出了一道游戏题:假设可乐2元钱1罐,2个空罐可以换1罐可乐。如果给你6元钱,你最多能喝几罐可乐?
  
  我在心里推算起来:6元钱可以买来3罐可乐。先喝掉2罐可乐,再用2个空罐换1罐可乐,于是有了第四罐可乐,再喝掉剩下的2罐可乐,又用2个空罐换来l罐可乐,于是获得了第五罐可乐。
  
  “最多可以喝5罐可乐。”我说。
  
  “我可以喝到6罐可乐。”朋友说。
  
  这怎么可能呢?朋友说:“怎么不可能。喝下第五罐后,你还有1个空罐。”“但1个空罐并不能换来1罐可乐呀!”我说。
  
  “世上哪有没用的资源呢。”朋友说,“你有1个空罐,别人也可能有暂时闲置的空罐,你可以先管别人借1个空罐,便能用这2个空罐换来第六罐可乐,喝完可乐后,再把空罐还给别人。这样.你不就可以成功地喝到6罐可乐吗?”
  
  听了朋友的分析,我恍然大悟:一个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又能够充分借助外力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犹太人为何精英辈出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口仅占世界的0.3%,长期受歧视、遭迫害,浪迹天涯。但是,这个民族人才济济,精英辈出。世界级画家拉斐尔和毕加索、“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外交家基辛格、音乐大师门德尔松等等,都出自这个弱小的民族。
  
  据联合国统计,美国百万富翁有20%是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竟有17%是犹太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犹太人占33%;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犹太人占27%;斯大林时期,苏共24个政治局委员中,有16个是犹太人。
  
  联合国人口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犹太人之所以聪慧过人,关键是这个民族讲究优生优育。
  
  1、亲属间禁止通婚。早在远古时期,犹太法典规定,亲属之间禁止通婚。犹太人在婚姻与生育上的禁忌之多,是其他民族无法相比的。“为了让女儿嫁给聪明人,即使倾家荡产,也会毫不犹豫;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最有价值的财产,也在所不惜。”这句犹太格言,既是该民族热爱知识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的一种追求。
  
  犹太人理想的婚配是,学者与学者的子女结为夫妻,或有学问的孩子同富商的孩子婚配。许多犹太精英的父母都属这样的婚配。如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其父是著名画家、美术学院教授,其母是有名望的钢琴家;192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尼尔斯·玻尔,其父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其母是银行家多才多艺的女儿。
  
  2、全家忍饥挨饿为后代。孕期的营养状况,对胎儿的脑发育至关重要。犹太人为了给孕妇提供营养,甚至长者都要带头作出牺牲。与其他民族相比,犹太人重视少而精,而不是广种薄收。
  
  3、遵守优生的婚龄。犹太民族散居世界各地,生活很不安定,加之犹太人选择婚姻非常慎重,年轻人宁愿独身,也不会失去理性。据统计,欧洲犹太人的结婚年龄,男性为28.4岁,女性为24.5岁。研究证实,这是最有利于优生的婚姻年龄。
  
  4、注意异族通婚。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虽然民族凝聚力非常强,却提倡与其他民族的优秀人士通婚。马克思的父母便是这种异族通婚的例子(父亲为犹太人、母亲是荷兰人)。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拜耳和1944年诺贝尔生物医学获得主厄兰格的父母,都是异族通婚的例子。
  
  由于该民族讲究优生优育,所处的恶劣环境又迫使其必须事业有成,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所以犹太人的遗传基因和教养普遍高出其他民族,虽屡遭劫难,依然精英辈出。
  
  一个苹果三种商机
  
  三个年轻人结伴寻找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他们发现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部发达,这种优质苹果在当地销售价格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囊而出,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会家乡,并且比原价高出2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树,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种上,头三年没有挣到钱。
  
  第三个年轻人,用了1元钱,从果园主人那购买了1000克种苹果树的泥土。带回家乡,并把泥土送到农科院作分析,泥土的成分,湿度等条件,然后也承包了一片山坡,也用了三年的时间,但才开垦,培育出与那1000克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才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本地树苗)。
  
  。。。。。。。。。。10年过去了,三位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
  
  第一位靠购销运作苹果生意的年轻人,因为后来当地的信息和交通发展,已经竞争很激烈了,竞争者太多了,每年赚得的钱越来越少,
  
  第二位购买树苗并拥有自己果园的年轻人,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仍然可以获利相当。
  
  第三位购买泥土并也拥有自己果园的年轻人,种植出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原来的苹果不相上下,每年秋季引来无数竞相购买者。
  
  这种同样产品呈现不同市场销售与盈利的状况,是由于经营思想对市场的“加工”深度不同决定的。开拓市场时,应为经营者思维认识总是有局限性。所以往往浅尝辄止,给别人留下许多商机,谁善于在“前人”止步的地方起步,进行“深加工”,谁就很有可能耐赢得市场。
  
  善于沿着自己的现实产品进一步观察潜在需求,进行市场“深加工”,新的市场就会凸现在眼前。
  
  内在的洁净
  
  有一次,我得到一个邀请,担当某服装委员会的顾问。会上,坐在邻座的是一位对服装颇有研究的先生,我问他,你们每年的权威发布,都依照什么原则呢?
  
  那位先生一笑,说,流行色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复杂,不过就是一个概念。你想啊,服装这个东西,是要提前做准备的。不能天气已经很热了,才做薄薄夏衣。也不能寒风刺骨了,才张罗棉袄。那么,大家根据什么来制订计划呢?就要开一个会,讨论一番,定一个主色调,然后还有一些辅助的色系,最后就按这个原则去生产了。到了那个季节,街上就都是这种色系的衣服,流行色就开始流行了。
  
  我听得似懂非懂,如果这个色彩今年流行不起来怎么办呢?那位先生可能觉得我顽固不化,蔼然教导说,这怎么可能呢?只要所有的厂家都齐心合力,都出产这个颜色的衣服,当然就会流行起来啊!再有了,我们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比如说环保啦,沙漠啦,海洋啦,太空啦……找概念啊,开动一切机器来轰炸。另外还有一个法宝,就是让偶像代言,年轻人当然会趋之若鹜……
  
  那位先生看我茅塞顿开的样子,表示满意,说,如果你是生产厂家,你会怎样想?
  
  我说,那还用问?当然是希望买我衣服的人越多越好。
  
  那位先生说,对啊,人心同理。要是谁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服装厂还不得关门?所以,每年的流行色一定要和上一年的有所不同,让你不能以旧充新,鱼目混珠。再有就是造舆论,让你觉得自己穿的不是流行色,就有一种自卑感,不入流,被社会抛弃……
  
  我说,如果我硬是不买流行色,你们能怎么样呢?
  
  那位先生和气地笑起来,说,那我们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不跟着流行色走的人,通常分两类。一种是特别贫穷,他们原本就没有能力不停地置换服装,所以,也不是服装行业的消费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再有一种,就是特别有品位的人,他们不在乎流行什么,只在乎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适合的。对这后一种人,我们也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啊。
  
  这位先生犹如奸细,让我获取了关于服装的真实情报。我想我似乎不能算作买不起衣服的人,但也绝对不是有独立见解,能孤傲挺立于潮流之外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光怪陆离的现代服装海洋中,安然自得地驾着自己的小船,吟唱渔歌呢?
  
  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衣物的洁净,不追赶时髦。因为流行色的实质,多是商人的利益。如果你的衣服有污渍,无论它多么华贵,在没有清洗干净之前,不要穿着它出门。华贵表达着你的财富,而洁净证明着你的品质。
  
  衣服只是外包装,内在的精神洁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