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朗诵视频:留余”的价值观意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2:03:06
留余”的价值观意蕴

 

    康百万庄园

    河南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有一座远近知名的大地主庄园,人称康百万庄园。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在规模上,康百万庄园堪称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但是,文革中由于泥塑<收租院>的创作,使刘文彩地主庄园“独领风骚”,而康百万庄园却“默默无闻”.近二十年来才对外开放,一下子就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其实,康百万并不是特指的康家某一个人,而是对康家历代传人的通称。从明初,康家始祖康守信随母由山西迁居至此,到六世康绍敬晋任山东东昌府大使,真正的创基立业由此而始。明末清初,十一世康惠的“康朱联姻”,更为康家锦上添花。其子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仕不经商”的传统世俗观念,船行江淮,地连鲁陕,从而奠定了“康百万”的名声“”身价。至十四世康应魁,利用清廷镇压农民起义之机,官商联盟,暴敛横财,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牌,在当时,“河南康百万”曾被印上年画,与沈万三,阮子兰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与此同时,大兴土木,开山扩宅,康百万庄园初具规模。康家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任何事物总是有兴衰的,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到满清末年,虽然康家十七世康鸿猷向慈禧献白银,迎两宫,得以钦赐御封,但这已是庄园的回光返照了。

 

不过,要说康百万庄园给我最深的的印象和感受,则是它那块代表家族文化灵魂的“留余”匾

“留余”匾

康百万庄园寨上主宅区东院大厅里,悬挂着清朝同治年间乙丑科进士、金殿传胪、翰林院编修牛碹为康百万家族题写的“留余”匾。这块匾呈长方形,图案新颖奇特,构思简单精巧,外形既像旗帜,又像打开的书卷。它用黄杨木刻成,为中华四大名匾之一,现在已成为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铭文更是充满了生活的哲理,洋溢着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文化的光辉。它在康百万家族繁荣兴盛的两百年中,为后代遵循和传承。说得再准确一点,它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儒家处世理念在康百万家族生活上的亮点与折射。

 

    匾额铭文如下: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蛭牛敬题

 

“留余”的内涵是什么呢?

它从四个方面要求自己的后人:一是要很好地应用自己的技能特长,不要穷尽其用,而应以 “不尽之巧”还给造化以求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平衡;二是正确地对待“工资”,不要把俸禄全部用尽,而应把花不完的“俸禄”还给朝廷,报效国家,以尽臣民之忠;第三则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赚到的钱财,把“不尽之财”还给百姓;第四则要正确地对待子孙,不穷奢极欲,不要享尽荣华,这样就可以把福气祥和留给子孙。

 

当下国人多急功近利,有些人“享福”唯恐不及:有了可以宽松居住的房子,还想要专供自己想享受的别墅、自己独自享受的游泳池等;然后就需要拥有豪华轿车、甚至是私人飞机才好……,当然还要有人所共欲、却在表面上又都避而不谈的美女需求。这种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且要命的是:怀有这些想法的人自己本身并不是特别富有,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从银行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

“留余”匾给人们的启示是:你的欲望少一点,给自然和社会、别人和自己的子孙留一些,这样的活法就会使自己活得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