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学诚法师:拿破仑 希尔传 第四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7:05:31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

  我执著于我的信念,忍受过苦难,失望过,也让别人失望过,……全因为我别无选择,我无能为力——要是我能够的话,在过去六七年内我的生活经历不知变了多少次了。

  ——拿破仑?希尔

  兴旺的20年代对拿破仑?希尔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希尔不再致力于像一个商业大亨那样攫取财富和权力;现在,他已经把自己视为一个靠天才创办一本成功杂志的撰稿人和哲学家。

   对于美国政府和她的成千上万公民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永远不会再和从前一样了。在城市的街道上,乡村的田野里,人们为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欢欣鼓舞;在工厂和董事会议室中,人们为年轻的国家拥有世界上如此高速发展的经济而深感骄傲。

   这是一个令人赞叹和陶醉的时代。赞的是,一个花了 60 年时间打内战的国家——南方对北方,拓荒者对印第安人,牧人对农夫,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居然会赢得世界军事霸主的地位;叹的是,以前被欧洲刻板的贵族——还有他们自己——看作是由一无所有的移民和无知的冒险家组成的大熔炉一样的国家,居然会一下子发现自己置身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巅。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1918年的美国那样,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像战后的美国人那样。他们拥有自由和财富,他们拥有力量和公理,而且他们在世界民族的名次表上名列前茅。

   数以万计疲惫的士兵复员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带回了他们对欧洲城市、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的印象。对大多数人来说,再回到农村耕田种地是绝对不可能的。和这些老兵一起加入城市剩余人口大军的,还有好多的农民,他们在战时涌入了国家的工业中心打工,既不想、也不可能回到养育他们的故乡。

   希尔家族也是如此。拿破仑的弟弟维维安以一个退役军官的身份从欧洲回来,在华盛顿特区开了一家商业法律事务所。保罗?希尔,拿破仑的异母兄弟,进了一家医科学校,并最终成为一名外科医师。这两个兄弟后来在事业上都很成功,都没有结婚,对希尔家族的人都很冷漠无情。

   当然,拿破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很久之前就割断了和小镇及农村生活的联系。也许在1918年渐渐逝去的日子里,拿破仑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和自己的妻儿在西弗吉尼亚的兰伯波特团聚,那是弗洛伦丝不会也不愿意离开的地方。但和他的兄弟们不一样的是,拿破仑的热情正在高涨——对妻子,对家庭,对工作,最终是对建立和传播成功福音的热情。

   《希尔黄金法则》已经在拿破仑?希尔心中酝酿多年。从拿破仑刚刚成长、在帕威尔坷的三岔口早期浸礼会的教堂里,能对布道者们的宗教热忱、老人们的内心愉悦产生共鸣时,这种酝酿就开始了。即使是对物质上成功的渴望,将他从一个穷山沟的孩子,带到煤矿、伐木厂、糖果零售商店和汽车销售公司,但在心灵深处,另一种精神上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激励大批的追随者,用文字和语言为大众宣讲他的宗教。他的目标就是获得他后母走进他生活时向他描述的那种荣誉。希尔的理论,融合了当代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如卡耐基、爱迪生、福特,并有着赞美诗般的热情。他的风格,综合了他所代表的多种大相径庭的文化的特点——词汇和句式是华丽的东部主流风格,而演讲则点缀着妙趣横生的故事,充满了原始浸礼教的激情。

   1918 1111日构思完毕之后,第一期 48 页的《希尔黄金法则》在1919 1 月初撰写、编辑、印刷,并发往报刊销售点。即使对一家设备先进的印刷厂来说,这也是一个旋风般的开始。该书的巨大规模和其后涉及的复杂关系,全部由希尔和乔治?威廉姆斯的印刷厂的技术力量负责。

  因为没钱雇用外面的撰稿人,希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第一期,我逐字逐句地写了每一份材料,每篇文章我都采用不同的风格,并用不同的笔名以掩盖我的身份。事实上,前九期几乎每页都是拿破仑逐字逐句写出来并编辑的,甚至包括其中许多广告。除此之外,为了扩大发行量,希尔为大量购买他杂志的公司的雇员们免费演讲,办研讨班。他为杂志的每一期写稿子。他的研究和为文章进行的采访,仅限于他从报纸上获得的资料,以及多年在卡耐基工程的工作中积累的材料。每一期的每一页,几乎都是这位兼职撰稿人独自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为了维持杂志艰难的资金周转,拿破仑不拿工资,只能靠另找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庭。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在孤独的夜晚,在本应和妻儿团聚的宁静的周末,在送他参加商业会议和演讲会的火车上,颠簸着穿过无尽的繁华都市和肮脏小镇。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2

  这种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看来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成功的,但《希尔黄金法则》确实成功了。第一期卖得很快,以至印刷了三次。而且,由于封面上总是有一句你在本书上花的微不足道的投资,可能就标志着你事业的转折点,每一期的发行量都要比上一期好一点。

   杂志的成功是希尔的天才和毅力的一个证明——尤其是他独特的编辑思路的成功证明。在美国有无数的宗教杂志,而商业杂志也许更多。但《希尔黄金法则》别出心裁地将道德指导和成功秘诀这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这看起来是个不大般配的组合。例如,1919 5 月的封面故事,标题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油田及补偿法则。这篇六页的有些杂乱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德克萨斯油田的故事,渲染了成功最终是如何降临在忠实苦干的人们身边,失败是如何永远跟随着自暴自弃的人的。

   蕴涵在这些小品文中的,是他对德克萨斯州油田繁荣时期的高度理想化的看法。其中有一段赞扬了一家餐馆,这家餐馆为顾客提供了一顿只收 50 美分的丰盛午餐,而店主本来可以很轻而易举地收取五至六倍这个价钱。希尔将店主的克制归功于纯粹的人类美德,即只挣合理利润的本能。

   这些美德在希尔描绘的油田故事中随处可见。我在德克萨斯碰到的百万富翁比哪儿都多,希尔写道,他们看起来有非同寻常的民主意识,而且很体谅不如他们那么好运的人,这可不是百万富翁生来就有的品质!

   希尔在文章中常常提到德克萨斯和油田,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能引起渴望成功的读者的兴趣,也因为希尔本人在等着《希尔黄金法则》挣钱的同时,想找一份油田工作谋生。

   除了许多励志故事之外,杂志还刊登了实用性强的自助文章。内容从教读者如何写有效的商业信件,一直到一个系列专题,教读者如何利用心理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和每一期的其他文章一样,这些文章总是以拿破仑的个人经历或是他的理论为基础,或同时以两者为基础。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十分肯定而且权威地表达自己在每件事上的观点,并加上饶有趣味的例子,而每个故事、每个观点都把读者引向生活中的两个基本真理。第一条,黄金法则——己所欲,施于人——才是进入事业和生活成功之门最好的门票;第二条,成功属于那些建立明确目标,不畏艰难险阻,执著追求它的人们。

   总体而言,《希尔黄金法则》每一期都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和顽强的意志力——那种原始的力量——足以打消最顽固的怀疑者的疑虑。也许有人能发现杂志上的缺憾,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位编辑兼哲学家驾驭文字的能力,但没有人能抵御阅读每一期杂志带来的鼓舞——你会成功,在任何事上你都能成功。如果你成就你自己,你就能成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希尔黄金法则》刚起步的几个月里,希尔自己却几乎破产。为找到一份能挣钱的工作,以度过杂志的创业时期,拿破仑找到了一份年薪十万美元的工作机会,组建一个公司,为油田钻探筹款。拿破仑接受了这个工作,并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市待了几个月,组织了一个班子,并启动新公司。拿破仑正眼巴巴地等着他的第一月工资,而弗洛伦丝和孩子们则勒紧腰带度日。但是,天哪,他从油田收到的几张支票,还抵不上他的支出,而其中一张 150 美元的支票竟然被银行拒付了。更有甚者,拿破仑发现公司的头目不务正业,大?挥霍公款,并且欺骗投资者。公司濒临破产,而联邦政府正准备对公司及其官员进行诈骗罪的调查,包括拿破仑?希尔在内。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3

  拿破仑想法将公司交到了破产管理者手里,保护了它的投资者,而且由于他事实上没有什么过错,他也设法摆脱了任何官司上的纠缠。可是,他连 10 万美元工资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这样一来,他离开德克萨斯时的经济状况比来的时候更糟糕。他发誓将来再也不干这样的蠢事了,他的全部注意力又回到了杂志上。从那时起,《希尔黄金法则》开始走向繁荣。

   1919 年年底之前,希尔的 36 岁生日快到了,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功带给他的满足感。杂志已经开始创收了,他自己也能拿薪水了。对杂志的发行量,他说是在跳跃式的增长。他仍然每天工作 16 小时,每周工作7 天,但后来他回忆道,我正处于一个非常荣耀的时期,就像每一个全身心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一样

   初战捷,希尔雇了一名副编辑,分去了他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这让他松了口气,也让他有时间和弗洛伦丝重度蜜月

   在给弗洛伦丝的信中,他的快乐表现得尤其明显。过去信中流露出的对她和孩子们的爱意丝毫没有减弱,以前信中孤独和伤感的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关于他最好的演讲的描述,如何让企业挣钱的灵感,以及为他忠实的妻子去芝加哥最好的商店采购服饰的热切盼望。

   不仅如此,在另一方面他也在走向辉煌,他渴望得到公众和权贵们的承认和赏识,这个愿望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他后来特别爱提起那个时期的?件事,那是一次他去伊阿华的德文坡特为学生们演讲。作为善意的表现,他没有收校方付给他的 100 美元演讲费。

  我走后第二天早晨,希尔回忆道,校长召集了他的 2000 名学生,告诉他们我免收了那 100 美元,并说明了其中缘由,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订阅一份我的杂志。在以后几个星期里,我收到了 6000 张订单……”

   德文坡特的故事是希尔的故事宝库中的一件,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奉献越多,得到越多的理论的最好注解——即以黄金法则作为生活准则。另一件事情也发生在同一年,那时在他给威斯康星州简斯韦尔的派克金笔公司雇员讲话的时候。乔治?S.派克亲自邀请他并欢迎他周末到自己家中做客。当希尔离开的时候,乔治?S.派克开车送他到火车站,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后来希尔曾多次回忆起来。

  火车慢慢停下来,希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派克握住我的手,将他的胳膊搭在我肩上说:我邀请你到这里来,是为了要亲自看看你是否真正信奉你的黄金法则。现在我观察了你的内心,我只能说——你将永远不会知道,只要你活着,你将通过你的杂志,给全世界带来了多么难以估量的幸福。’”

   没有比191912月份那期的《希尔黄金法则》更能表现出希尔的欣喜之情了。在他的生日那天写的一篇社论中,他心满意足地回顾了 36 年的人生历程。他写道:正如人们不能播种蓟草籽而盼着收获麦子一样,人们也不能种下苦难的种子而企图收获幸福。

   在一篇庆祝《希尔黄金法则》周年的文章中,希尔感叹道: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商业人士们不仅真心实意地许诺他们将对我们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事实上,他们也为培养我们祈求人人友爱的美德而亲自提供了各种良方。

   12 月份发行的杂志的另一篇文章中——拿破仑的与编辑同行专栏通常至少包括 4 个话题,占 10 页杂志版面——希尔敦促读者给他们的仇敌们寄圣诞贺卡,庆祝反独裁战争的胜利,以及为老约翰?巴利肯一去不复返的禁酒法令的取消而欢舞。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4

   在所有191912月那一期发表的训诫文章、小故事和格言中,任何一段文字都没有专栏第一页上的那个座右铭能和希尔的一生有更紧?的联系。每过一年,希尔写道,我就越来越领悟到,光阴的虚度来自于我们未付出的爱,我们未使用的潜力,不愿承担风险的自私的谨慎。它虽然让我们逃避了痛苦,却也让幸福溜走了。对拿破仑来说,《希尔黄金法则》克服了自私的谨慎,是一次冒险的胜利,而快乐——一种只有冒险才能带来的特殊的、更强烈的愉快感觉才刚刚开始。

  兴旺的 20 年代对拿破仑?希尔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希尔不再致力于像一个商业大亨那样攫取财富和权力;现在,他已经把自己视为一个靠天才创办一本成功杂志的撰稿人和哲学家。

   还有另外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转变。没有了他伟大的门托耳的陪伴,希尔独自一人走进了他新的 10 年。安德鲁?卡耐基在 1919 年就已去世。希尔的另一位良师益友,克莱门特?斯通,他的生活轨迹,还要过近 20 年才能和希尔交汇。事实上,1920 1 月,希尔坐下来写一篇题为有关一位钢铁大亨的思考的社论时,斯通的母亲刚在底特律买下一家行销处, 10 岁的斯通开始了他的保险职业,他那时正为母亲挨家挨户卖保险。

   拿破仑写下1月份的社论。他这时的见解独特,充满自信。这并不是一篇奉承卡耐基的文章。事实上,是?期亨利?克雷?弗里克的去世带给希尔的创作灵感,他是卡耐基在美国钢铁公司中的合作伙伴和天生对头。这篇社论似乎想要提醒别人,那个崇拜明星和英雄的报道新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希尔花了四页版面对他们二人进行了尖刻的批评。弗里克做每件事都很冷酷,他利欲熏心,没有感情,希尔写道,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将美元堆得高高的,而且他似乎也不在乎得到这些美元的方式与来源。

   接下去,希尔暗示道,弗里克和卡耐基之间为控制美国钢铁公司的血腥争斗,在当时的劳资纠纷中起了一定作用。

  弗里克和卡耐基先生?间为金钱而进行的疯狂索取,毫无疑问地给他们成千上万的工人们提供了可以仿效的榜样……”希尔写道,又有哪位哲人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难以比拟的贪婪例子,正如在安德鲁?卡耐基和亨利? C.弗里克的毕生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那样,该不该为他们曾经控制的钢厂里工人们现在的骚乱情绪负主要责任呢?

   对于他曾经的良师益友,拿破仑是这么说的:卡耐基先生的记录也没好到哪去。他修建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很可能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如果他能默默无闻地为这些图书馆捐款,而不炫耀谁是捐献者,给图书馆起名为人民图书馆,将卡耐基三个字去掉,我们也许会在他的所作所为中发现更多值得称道的东西……可怜的老人卡耐基!

   拿破仑对卡耐基和弗里克等人的强烈抨击,并不意味着他放弃鼓励人们追求事业、追求成功的观点。《希尔黄金法则》每月都有数万字的文章,鼓励和帮助读者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猛烈攻击美国社会中从工会到社会主义者的反竞争势力。他和当时传统保守人士的观点不同。保守人士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享受奢侈的权利,因此将资本家的奢侈生活合法化了。拿破仑则将平民主义哲学加了进来,这样一来,自由资本主义对普通百姓就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了。这是 20 世纪的美国,对风行了几个世纪之久的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欧洲观念的一个独特扭转。后者相信贵族天生有控制政权和财富的权利,但他们有义务正当、明智地使用这些权利。希尔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义务,并在获得成功后,还有义务将自己一部分所得贡献出来,创造条件让其他人也能达到同样的目标。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5

  他的哲学带有高度理想化的色彩,将物质主义和道德,资本主义和道德,资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起来。有时,他对这个哲学的表述有逻辑上的缺陷,而且不可避免地有夸夸其谈的毛病,滔滔不绝地向读者述说冗长的事例。但是,对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拿破仑?希尔的哲学是有用的。他的哲学给那些挣扎着征服命运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并且,这种理论也缓解了紧张的劳资关系,因为他鼓励野心勃勃的工薪阶层,在自由的美国提供的无穷的机遇中寻找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去罢工。

   虽然,在拿破仑的经历中,有些年比 1920 年挣的钱更多,但 1920 年对他来说简直像一个成功的神话。他成了公众人物,杂志销量上涨速度惊人。他开始了他的全国巡回演讲,周游了无数的大城市。?热情洋溢、精彩流畅的演讲风格让大批的听众为之倾倒。他以一个福音传道者的激情向人们传播成功的法则和道德义务。他的演讲不仅感动了前途乐观的人们,也感动了被压迫的人们。他心荡神驰的演说震惊了听众,而后话锋一转,又鼓励听众立下志向,并让他们坚信自己绝对有达到这些目标的能力,将听众的心绪收了回来。

   希尔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他有一篇鼓励父母将孩子们送去上商学院的文章被重印成小册子,宣传攻势之猛烈,以至上万本小册子被国内旨在宣传自己的各个商学院一抢而空。事实上,小册子的销售持续了近 20 年,据?尔说,前后总共卖了 1000 万本。

   就在拿破仑事业攀上新的顶峰的时候,再次失败的种子却又已经悄悄种了下来。在那年的下半年,因为内部的权势之争,他失去了《希尔黄金法则》。这次冲突的确切原因不很清楚,但无疑他的个性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批评人向来尖酸刻薄,好为人师,这一生都喜欢攻击自己身边的人,而且越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毛病就越重,而他当时的自我意识早已因为 1920 年的成功而急剧膨胀。另外,他越来越频繁地离开办公室和杂志出去做演讲,他的副编辑,盖?比尔斯兰德,对文字工作承担的分量日益加大,但得到的荣誉少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他的署名文章常常被排在杂志的后面,到了 8 月,他明智地改行了。

   同时,印刷商乔治?威廉姆斯越来越对他这急性子的合伙人和编辑表示担忧。希尔许诺建立一个服务全人类的组织,这在开始的时候也让杂志的销售红火了一阵,但在 1920 年已有迹象表明,希尔将全心全意地实现这个梦想。作为一个保守的来自中西部的印刷商,威廉姆斯的目标只是要印刷一本能盈利的自助杂志,而希尔带着他那宏伟的幻想一心向商业福音传道者转化,这实在让他太难以接受了。

   更让威廉姆斯压力倍增的是,希尔在出版界的一个对头在报纸上向希尔发起攻击,拜他所赐,希尔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威廉姆斯开始从希尔手中夺取杂志的控制权,并且,在印出 1920 10 月的杂志后,他就完全控制了杂志。

   希尔本人对此事的描述如同一出商业肥皂剧,充斥着针对他的阴谋、背叛和宿敌。在他的回忆录中,他集中讲述了鲍勃?希克斯,《销售专家》的出版商,诋毁他的事;还有汤姆?艾格,本来是他的一个伙伴,在他背后打黑枪的故事。希尔曾多次提起这个汤姆?艾格,说他是秘书和副编辑,但《希尔黄金法则》的刊头上却把他列为商业经理。

   他和希克斯的麻烦是这么开始的,《希尔黄金法则》登载了一个叫阿瑟?纳什的人的故事,这个人让他的服装厂起死回生了。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黄金法则的信徒纳什以对待合伙人而不是对待无知工人的态度来对待他的雇员——他放手让工人们管理工厂的事务,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作为对这个举措的回报,他们两倍三倍地提高产量。我的《希尔黄金法则》前脚登出纳什的故事,希尔写道,希克斯先生后脚跟着就去了辛辛那提和纳什先生组成了一个什么联盟,并且打着自己的旗号利用他。

  在后来的那些年,我一登出?关杰出人物的报道。只要他能和这些人搭上线,他就故技重施。同时,他不断向我泼脏水,把我说成是一个长着蹄子、角和粗短尾巴的怪物。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6

  希尔说:罪魁祸首是一个热衷权力的合伙人,他不知怎么和希尔过去在乔治?华盛顿学院的一个学生狼狈为奸。那个学生和拿破?之间有一段宿怨未了,在乔治?华盛顿学院时,那个学生曾控告拿破仑犯有欺骗罪。这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控告,没有任何实质的证据,以致在预审后就被法院拒绝受理。但当那个学生摩拳擦掌破坏报纸的报道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拿破仑从来就不是那种吃暗亏的人,他也一报还一报,提醒政府和联邦注意对头的可疑行动和他浓重的德国口音。在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歇斯底里的反德气氛下,那个学生先被严加看管,最后在整个战争过程中都被拘留。

   在那个后来的德国间谍攻击希尔的性格和正直品格的同时,艾格,他的合伙人,在威廉姆斯身上做起了文章。我把这个年轻人从钢厂的苦工里救了出来,让他在我们的办公室工作,当我出去演讲时,由他协助秘书工作。希尔写道,他利用我不在的机会,向出版商说我的坏话,对他说杂志卖得好,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而是杂志的名字。

   最终,内部加外部的双重压力让威廉姆斯采取了断然的行动。老家伙威廉姆斯对我大发脾气,希尔写道,丝毫不顾我主动给了他杂志一半股份的情面,他还是变得越来越难相处,以致后来我们的关系让我很不开心。但最终压弯骆驼脊背的那根稻草是我那个既不会写文章也不会读书的不忠实的徒弟,他哄骗威廉姆斯先生在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随意改动和编辑我的文章。

   不管还发生了什么,希尔和威廉姆斯到了这个份上,他再也不能忍受了。我的工作不再是自己热爱的事业,只是我再也没有兴趣的苦工,希尔回忆道,一天我戴上帽子,穿上外套,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那里,将我精神结晶的另一半当礼物送给了威廉姆斯先生。

   杂志在威廉姆斯手下又继续经营了 11 年,但据希尔说,他一走威廉姆斯就解雇了艾格。几年后,威廉姆斯对斯蒂芬?奥斯汀?威尔,拿破仑的一位密友说:当拿破仑?希尔离开我的?活时,我的损失是无法补偿的。而最后一件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则是多年后拿破仑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大街上邂逅艾格。他这么描述他们的见面:

  我看见正前方有一个怪物。他体重大约 300 磅,戴一顶高统帽,外套足能装下两个他,头发长得披到了肩上。当我赶上他时,我很惊讶地发现他是我以前的雇员。他记下了我在《希尔黄金法则》上发表的应用心理学,那时正以一个成名心理专家的身份在纳什维尔讲课。

   一个人一辈子才会经历的失败和挫折,拿破仑?希尔现在已经全部尝过了,而且在将来他也许还会经历更多。但是没有?一件事比失去心爱的杂志对他的影响更深。一方面,《希尔黄金法则》已经成为他智力、思想和情感的延伸;另一方面,他又一次失败了,妻子和孩子们那么需要的安全感又一次溜走了,尽管它曾经离他那么近,简直触手可及。

   在兰伯波特,弗洛伦丝和孩子们束紧腰带,准备靠她娘家人的施舍过日子,度过又一个漫长的缺衣少食的冬天。多年后,大卫?希尔回忆道,我是作为镇上最富人家的穷亲戚长大的……绝大多数时间,妈妈是靠着生活总有一天会好转的希望活下来的。

   在芝加哥,拿破仑情绪低沉,勇气和信心离开了他。他对人的爱心失去了,剩下的只有怨恨和愤世嫉俗。平生第一次,他的思想不能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平生第一次,他停止了行动,不再设法向上攀登,沉湎于顾影自怜之中。

   希尔的消沉持续了一个多月,要不是因为以前合作伙伴的行为刺激了他,消沉可能会把他整个吞噬掉。有一天,一份邮件不期而至,是威廉姆斯寄来的,其中有一张是他存在希尔名下的两万五千美元的存折。看到这么多钱,希尔先是目瞪口呆,接着就兴高采烈——并不是因为可以从经济紧张中解脱出来,而是因为又可以创办一份杂志了。希尔那创业者的精气神儿又恢复了,他已经准备好要攀?另一座山峰。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7

   但是这些钱是被绳索套着的,仔细一看,希尔发现,在把钱兑现的同时,他将会自动放弃《希尔黄金法则》的参与权。后来,拿破仑柳称,就是这个条件让他拒绝了这种解决方式,因为这个条件意味着让他背叛自己多年恪守的信条,拿自己的原则和一袋金子做交易。也许确实如此,但有关杂志权利收购的法律条文给希尔的原则和目标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类型的交易中,收购合同上一般有条款使卖方——在这个案中是希尔——丧失行使权利的资格,即几年内参与经营有竞争力的出版物的资格。

   不管原因是什么,希尔退了钱,拒绝了威廉姆斯的提议。尽管如此,希望的种子却已经种下。他突然构想出生活中另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他要再办一份杂志。如果威廉姆斯花两万千美元不让他办杂志,那么,他会找到一个可以投资那么多钱的人帮他办杂志。

   几乎就在同时,1920 10 月份的《希尔黄金法则》出版了,这给希尔办好新杂志提供了动力。不仅他的名字从杂志的标识和刊头中去掉了,第二页由威廉姆斯写的社论还告知读者,由于读者对希尔编辑政策的批评,有必要赶走他。这样的侮辱和背叛让希尔怒火冲天,他旋风般地将眼前的障碍一扫而空。

   1921 年早些时候,他又一次成功地创办了一本新杂志。他搬到纽约,从朋友那儿筹到了本钱,找到了一个印刷商,设计了新的版式,雇了一名信得过的副编辑?并且撰写了第一期的所有文章和大部分广告。1921 4 月份,《拿破仑?希尔杂志》的第一期在报刊发售处发行,立即在美国的自助读物出版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4 月份杂志的封面无疑是希尔情绪的体现。整个封面被一篇大号黑体字写成的宣言占据:这是一份报道大众生活、为大众服务的全国发行的月刊,博爱是我们的宗旨,它是建立在纯粹的《希尔黄金法则》的风格上的,继续我们在《希尔黄金法则》中被终止的工作。我们的笔并没有被金链子拴住。

   封面还包括一个很显眼的编辑信条,它保证杂志将帮助人们认识到将原则放在金钱之上,将人道置于只取不予的个人主义之上的必要性

   尽管被气得发狂,但希尔仍是一个高明的宣传家。他要立即在读者和广告商心目中造成《拿破仑?希尔杂志》是一本主导刊物的印象。因此,他为新杂志选择了 8 × 11 英寸的切净尺寸——比《希尔黄金法则》高 1 英寸,宽 1 英寸。两本杂志并排摆在售书架上时,差异是很明显的:《拿破仑?希尔杂志》的尺寸比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五分之一。他的大杂志一本 25 美分,而小型的《希尔黄金法则》只售 20 美分。在封面底部,他用只比杂志标识小一点的大号黑体字,?上了一行:发行量 10 万本。在这个担保下面,他又用小得多的字加了一行:1921 12 31 日。

   一进入杂志正文,拿破仑就立即开始跟以前的杂志算账。

   在第一期第一页的正文上,他刊登了一份三页的社论,题名为《无恶意的谴责!有关〈希尔黄金法则〉的真相》。这篇文章极有说服力地反驳了他在《希尔黄金法则》中所受的攻击。

   文章一开头,他就把读者带到了过去的那些日子里,他回忆着《希尔黄金法则》的初创时期;回忆着抹去战争阴影的明快热情的杂志风格;还回忆着为了创办一本褐色封皮的小杂志,使其致力于传播作为文明基石的奉献精神、真理和美德而进行的冥思苦想。他描述了以黄金法则为基础的那本杂志对大众产生的影响:

1921 年期间我在美国做汇报演讲,大众对我热情如火的欢迎以及他们对我的景仰——都以毫不含糊的言语告诉我,我通过《希尔黄金法则》传播的思想从心底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当我开始和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接触时……无论天主教教徒还是新教徒,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人士,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他们都像欢迎自己人一样敞开怀抱容纳我,我也深深知道,我的杂志给了他们渴求的东西——一种和善友爱的世观,这是人类共同的美德的高度升华。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8

  然后他讲述了从控制大众中获利的卑鄙小人是怎样将本来高贵的威廉姆斯带上了邪路的,迫使他同我断绝来往,连和我谈这个问题的礼貌都没有……”

   希尔揭露了威廉姆斯那篇提及赶走拿破仑的文章的欺骗性,还写道,他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在信中读者对他的离去感到震惊和气愤。他打印了一个叫伊尔?蒂森的伊阿华人的来信,信中抱怨说新的《希尔黄金法则》不过是纸、墨水和雇员凑成的罢了。希尔写道:全国的很多订阅者取消了订阅,很多人要求退款,因为他们得到的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渐渐地,那本杂志从报刊出售处消失了。这其中有一个教训,希尔总结说:罪恶的报应是死亡。任何没有建立在真理和正义上的成功和财富,都是不能长久的。

   但是,依据希尔的办刊方针,《拿破仑?希尔杂志》是一个高尚的论坛,而并非报复的战场。因此,甚至从第一期开始,杂志就致力于传播黄金法则的主旨。他在德州油田碰见的一名技师,叫斯蒂芬?奥斯丁?威尔,后来成了他的副编辑,是他挖掘并激励了拿破仑本性中高尚的一面。威尔不仅担负了拿破仑的一部分工作,还成为了他终生的密友,也许是他一生最好的朋友。多年后,希尔这么写到威尔,那时,我头脑发热,有些飘飘然,一切都自以为是。这时,他走入了我的生活。”“我比对其他任何人都感激他,是他的潜移默化让我逐渐摆脱了虚荣、自负以及刚愎自用的缺点。

   《拿破仑?希尔杂志》和《希尔黄金法则》有着同样的编辑思想,但两者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拿破仑本人仍是杂志的明星,滔滔不绝地向读者灌输洋洋万言的忠告和哲理。但新杂志中外来撰稿人的比例增加了,这些人中包括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心理学家。外来撰稿人的加入给杂志的读者带来了更切合实际的服务。每一期都有怎样做的文摘,给读者提供有关推销自己,找一个好工作,如何集中精力,如何建立自信的建议。

   另外,每期中都点缀着豪言壮语的专页,使用的是适于排版的大号字?这些整页小品文在《拿破仑?希尔杂志》起了其他杂志中特排广告的作用——它们为报道类和建议类的文章提供了承上启下、变换风格的平台。它们关注的焦点从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到希尔对世人的劝导,题目是有关黄金法则的思考偏执心理扪心自问等。一篇整页广告题头为你需要这些漂亮的壁挂宣传你的业务,这个广告向读者提供镶边的标语式特排印件——并在其下部印上他们公司的名称——费用少于每份 25 美分。购买者可以将这些广告分发给他们的顾客,从而获得两方面的好处。你送给别人这些壁挂,广告上说,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你的公司或职业做了广告,还在于你培养了建设性思想,这些思想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些企业,就算再小,也是资金受困的杂志的重要经济来源。它比《希尔黄金法则》更像一个小本生意,《希尔黄金法则》吸引来的广告很少——可能因为它性情高雅的编辑和印刷商不愿分散精力的缘故,而每一期《拿破仑?希尔杂志》都包含有一大批营利性企业的售房广告。宣传活动,则由有名的撰稿人如哈丽耶特?卢埃拉?麦考伦来承担,她写有关应用心理学的文章,拿破仑利用她的性别向职业女性招手。另一个促销活动,是许?给每月卖出最多杂志的人任何一所商学院 6 个月的奖学金。其他广告有的承诺免费赠送林肯像,有的答应发给应用心理学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对于应用心理学的爱好者而言,《拿破仑?希尔杂志》就是他们的官方机构),有的许诺给予互助俱乐部的会员资格,该组织让本地读者相互见面,洽谈生意,并从建设性服务中找到乐趣。

   靠着勇气、创造力和纯粹的个人意志力,拿破仑在 1921 年获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创办才一年的杂志在他手中赢利了。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这样的成绩都是罕见的。像希尔那样资金短缺的小企业很多甚至来不及赢?就倒闭了,即使资金充裕的企业也要亏损上好几年。

   虽然缺少资金和印刷技术,但是希尔可以从大批追随者身上得到这些东西。这是他自己的增长回报法则在现实中的写照。在以前的日子里,他将身心扑在《希尔黄金法则》和促销演讲上——他做的比所得的多得多——因此,以前努力的成果现在则成了新杂志的资本。

   1921 年夏天,希尔又开始了他的巡回演讲和公开露面。杂志中的广告告诉读者们他将要进行次数有限的社会活动,受此鼓励,他和销售业、广告业人士会谈,并给商业社团、俱乐部和大学讲课。但不像以前办《希尔黄金法则》的时候,只要给他宣传杂志和他的哲学的机会,他就不分时间地点地到处做演讲。现在他每次出场要收 100 美元,或许还要加上其他费用。 3 29 日给弗洛伦丝的一封信中,他庆祝自己有了第一笔出场费,并告诉她:去年只要有路费我就会去任何地方演讲,前年只要有人为我的演讲脱帽我也会那么干,都是自己掏钱。虽然步子比较慢,但我们的情况确实已经渐渐好转起来了。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9

  这个时候,拿破仑也许更喜欢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而非写作,因为这给了他一个机会,能够看到自己的话语和丰富的想象力如何打动听众,能够感受到他的演讲在听众心中激起的极大热情,直接感受他们对他的崇敬。就在这个时期,希尔借助比利?桑迪的名字,把自己宣传成是商业中的福音教徒比利?桑迪。比利?桑迪是一个著名的基督主义布道者,在美国的大街小巷热情布道。

   这个称呼,对撰稿人希尔和演讲家希尔是合适的。他的文章和演讲大量引用《圣经》谚语,他本人也是一个多产的格言发明家,这些格言有的雄辩,有的深邃。他告诉听众,世界上最不幸的生命是那些只为工资工作的人

   为了帮助人们应付对批评的恐惧,他说:我们?听到有关自己的真实情况,但是我们却诅咒那些直言不讳的人。

   为了在当前现实中证实自己的补偿法则,他为一个移居前苏联的美国政治活动家写了一句话:据说埃玛?戈德曼很孤独,对她在前苏联的新环境不满意,这只能说明,当我们得到了我们要强加给别人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像被刀扎的猪一样尖叫。

   每一期杂志,每一次演讲,每一次他参加的会谈,都闪耀着这些深邃的语言的光辉。

   他的演讲有两个系列。成功魔梯,是针对商业社团的,涵盖了拿破仑认为是成功基石的 15 个原则,和他的黄金法则一致。拿破仑在这个系列中融合了他最珍爱的人道主义理想——友好的合作,消除种族宗教偏见、仇恨和嫉妒。

   另一个系列,彩虹的另一端,对象是大众和宗教团体,是纯粹的警戒世人的故事,以希尔所说的我人生的七个重大转折为基础。他现身说法,讲起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失败以及所得的经验教训……他将这些经验教训传授给别人,希望帮助他们渡过自己生活中的难关。

   他极具鼓动性的演讲风格,很快引发了现代教育媒体上的一场改革。因杂志办得不错,在1921年他决定创办一个叫成功的技巧的函授训练教材。为了发挥拿破仑令人着迷的魅力,教材不仅包括 10 篇论文,还包括 6 个录音。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读到,而且可以听到拿破仑的演讲了。这种混合教育方式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学媒介,多媒体教育的先驱,最终独立发展成为一个数百万美元的庞大的工业。

   不可避免地,拿破仑致力于激励美国人追求成功和美德,却是以自己的家庭幸福为代价的。几乎每天,他和弗洛伦丝都有信件来往,但他们只有很短的见面时间,而且通常是在拿破仑演讲的城市里才能见面。他和孩子们的接触更少——一年也不过一两次,在他可以到兰伯波特或他们能同时去希尔父母家的时候才能见面。事实上,?米和布莱尔,因为厌倦了这样的日子,渴望更安定的生活,被送到他们在怀斯的祖父母家去了。渐渐地,10 年前希尔信中的热情逐渐消逝,写信的目的已经变为只是振作她的消沉情绪,克服已开始让他们渐行渐远的思想差异。

   那年年底,他们的生活模式开始定型了。多年来,弗洛伦丝独自承担家庭及财政问题的重担,现在的她甚至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到了什么事都不愿费心向拿破仑?希尔提起的地步。10 月份她生病了,病得很重,但她说都没有说,直到不得不向拿破仑?希尔解释为什么不能在纽约和他见面才提及。听到这个消息,拿破?写道,亲爱的,我不知道你病得这么厉害,不然的话我肯定会和你待在一起。我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你能给我写信,你的身体就不会很糟。”“你一定得恢复过来,我还想让你陪我到第五大街和百老汇去购物呢。我盼望着在两星期内能见到你。

   在信的其余部分,拿破仑向她描述了她来纽约后将享受到的生活的乐趣,安慰她的情绪,说到在她前方等她到来的美好憧憬。他们婚后生活的其他通信如出一辙,老调子唱来唱去——拿破仑流畅而熟练地为过去或新犯的错误道歉,接下来是对近在咫尺的美好蓝图的描绘。

   弗洛伦丝对拿破仑感情上的疏远?疑因为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而进一步扩大。在拿破仑有收入的时候,他是会忠实地给弗洛伦丝寄去支票的,但为了维持和自己社会地位相符的生活标准,他对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是相当慷慨的,相比之下,对家庭的支持却很弱。在最好的时候,他的家庭也不过仅达到温饱,而拿破仑?希尔却住在豪华的宾馆里,在时髦的餐馆吃喝娱乐,并且有全套的高级服装。公平地说,拿破仑不得不有意识地建立一个社会活动家和成功人士的形象,但他这种奢侈的生活,和他的家庭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他的家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和丈夫,有没有献身家庭的精神。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0

   当拿破仑家庭生活变糟的同时,他的事业却以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大踏步地跨入了 1922 年。他的杂志让小出版商们嫉妒,几个月?杂志封面许诺在 1921 年底发行量达到 10 万本,现在已有可能在 1922 年底达到 30 万本。对他演讲的邀请——甚至达到了 150 美元一次——但也远远超过了他能挤出的时间。同时因为他的名望打开了美国富豪的大门,希尔在卡耐基工程的研究上也进展神速。

   出人意料的是,在他的名誉和地位如日中天之时,一封囚犯的信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转折,让他迈向了编撰美国第一部综合成功哲学著作的道路。信是一个叫巴特勒?R.斯托克的人写的,他是一个因伪造罪被判刑两年的囚犯,当时在俄亥俄州州立监狱服刑。斯托克曾是一名大学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役时因为立过功,当了野战炮兵部队的上尉。进监狱时他没有否认自己的罪过,也没有为自己开脱,相反地,他自告奋勇地请求改善监狱图书馆藏书过少的状况。由于监狱没有买书的预算,斯托克组织了一个写信活动,呼吁全国的出版商捐献书籍,那样监狱的图书馆就可以为引导人们改过自新提供信息、方法和启示。

   斯托克的呼吁得到了积极的反响。书、杂志甚至函授教材源源不断地涌来,其中就有《拿破仑?希尔杂志》和希尔的成功学家庭自学教材。

   在给拿破仑的信中,斯托克说:他读了拿破仑?希尔出?每一期杂志,他的成功哲学,与他关于忠诚和勇气的演讲、他的忠告和指导,对教育和改造像他这样的罪犯将带来极大帮助。他请求希尔同他合作,共同完善一个为囚犯服务的函授计划。希尔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虽然在 1922 年这是极不正统的思想——监狱的目的是惩罚而非教育。但这确确实实是拯救灵魂的机会,对任何信徒,无论他的信仰是上帝的教义还是事业上的成功,这都是最崇高的追求。带着一贯的热忱和冒险精神,拿破仑一头扎进了这个计划。

   拿破仑探访了监狱,察看了斯托克的监狱学院,他对他贡献的实用而有益的服务?兴趣了。他不仅给斯托克提建议,和提供其他保障,更是往前迈出了一步,再次抛开了自私的谨慎,冒着几乎没有人敢于承担的风险,我立即开始申请释放他,拿破仑回忆道,那么他就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下继续工作了。

   拿破仑从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为了斯托克的出狱,他向每个人为这个案子而辩护,下至狱长,上至州长——最终打赢了官司。拿破仑成功的关键是因为他建成了一个可以完善和传播函授课程的机构——监狱学院。我组织了一个合法的教育学院,目的不仅是加强我的学生们着手建设的教育机构,而且还要将它推广到全国的?所监狱。拿破仑回忆道。凭借着一份正式的计划和他的好名声,拿破仑打动了州长。 1922 8 14 日,巴特勒? R.斯托克走出了牢房,开始为拿破仑工作,月薪 250 美元。希尔的宣传天分在这件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他出狱那天,我组织新闻界代表出席,写有关他出狱的故事,让拍新闻片的代表们录下当时的情况,希尔写道,从第二天开始到一个多月后,几乎每张报纸都发表了这条新闻,有些报纸还给了整版位置,并用头版头条刊出。

   在拿破仑一生中,当他在监狱大门和斯托克见面时,没有比他此时的想法更能同时表现出他的伟大力量和个性缺陷的了。他完全忘记了是在拿自己的名望和一个伪造犯的行为赌博,相反,他只是全身心地关注着斯托克当时得到的难以置信的成功机会——主要是因为以前他曾彻底失败过。我希望你意识到,尽管你身上有监狱的污点,但这个机会对你来讲,是给了你一个比刚从大学毕业更好的开始。希尔告诉斯托克。

   多年后,希尔将这次事件作为他成功原则的一个佐证。世界是他的牡蛎,供他随意索取。希尔解释道,见到他的人都自告奋勇地帮助他。当一个人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尽力而为,达到和别人和睦相处时,世界就变成这样了。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1

  斯托克确实没有辜负拿破仑对他的信任。他全身心地投入狱内学习计划,一年内就给那个时代最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监狱改革画上了句号。但斯托克并非单枪匹马。除了办杂志、做演讲和进行卡耐基工程研究外,拿破仑也积极参与到监狱改革的授课和撰写材料中,尤其在管理和组织上做了很多工作。他从他的老朋友,国际函授学校的校长拉尔夫?威克斯那儿借来了启动资金,用于购买书籍、材料和办公的开支。他又从私人资助商那儿筹得资金,向其他监狱和社区做他们教育方案的宣传。

   希尔还构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盈利计划,那简直就是天才的杰作。计划很简单,希尔写道,我用我的哲学机构里的一张调查表,对狱中每个犯人进行全面的性格分析,根据我们的大批?工在扶轮国际分社、商业场所、教堂和其他地方的讲话,将犯人卖给听众。在这儿,我的意思是,介绍人们去看一百多个犯人的记录,正如调查显示的那样,让听众挑出一个或更多的犯人并负责他们的教育费,为每个犯人交上 50 美元。在俄亥俄州的小镇谢尔比,我第一次实行了这个计划,当地商会帮助了 16 个犯人,交了 800 美元。

   希尔和斯托克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办法,使他们的非营利性机构能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下去,并且这个计划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事实上,这个方法简直是过于成功了,因为它明显有赚更多钱的潜力,而不是这个理想主义创造者最初所要寻求的一小点儿而已。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后,很快就让学院的两个主管堕落下去,而且,通过他们,毁了学院本身。尽管拿破仑应该责备自己在选择监狱学院的主管时用人不慎,但他的选择似乎也和他计划的人道主义相协调。他挑选了曾帮助过斯托克工作的监狱牧师和自己一起当主管。第三个主管则是那个牧师的一位密友。然而当大笔大笔的钱可能从他们鼻孔下面溜过去时,上帝的信徒就变成了稻草人——靠不住。两个主管利用学院致富,他们的贪婪和肆无忌惮刺伤了希尔,希尔发火了。

  学校还没有开张,就有迹象表明它要变成一个卑鄙的政治骗局,希尔回忆道,因此,我暗中给拉尔夫?威克斯写了一封信……将我们这里发生的事向他做了一个详细说明,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回到了纽约。威克斯先生终结了月支出账户,那两个骗子则接管了学校的其余资产。此后很快那两个骗子又牵涉到官司里,被送回了监狱。

   但对拿破仑来说,这还没有完。监狱学院的崩溃在 1923 年后期才开始露头,它的余波在几个月内将希尔击垮。主角是那两个心怀怨恨的监狱学院的主管,还有希尔的老冤家,《销售专家》的鲍勃?希克斯。

   据拿破仑说,希克斯的复仇之火并未因拿破仑离开《希尔黄金法则》而终止。相反,希克斯的仇恨与日俱增,因为拿破仑从废墟上站了起来,凭借着《拿破仑?希尔杂志》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并作为成功原理和伦理道德上的哲学明星,在美国本土声誉大振。

   不知用什么方法,希克斯也设法赶来凑热闹,他找到了那两个气急败坏、正准备全心全意搞垮拿破仑的主管。希克斯利用他们本人和他们有关监狱学院事件的说法,发起对拿破仑的全面攻击。首先,希克斯根据监狱学院主管的控诉,在《销售专家》上发起了对希尔人品的刻薄攻击。希尔又一次无望地掉进了陷阱里。他唯一有效的反抗只能?以牙还牙。但是,这将是对他黄金法则的完全背叛——甚至是对他支持的所有信条的背叛。因此他试图不理这些诬陷,希望自己的声望能带他走过这场风暴。

   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冲出这个困境,要不是他一如既往地在经济上不堪一击的话。希克斯挑起的公众怒火立刻让《拿破仑?希尔杂志》的资金周转不灵,吓跑了广告商,订阅量和零售量减少了,杂志和售房广告上的赢利也几近枯竭。很快,杂志不能及时给印刷商付钱了,这时希克斯更使出了他的绝招,他向印刷商提出要出款购买《拿破仑?希尔杂志》的抵押。不管印刷商对杂志从突然打击?恢复过来的能力怎么信心十足,希克斯的方法都是一个彻底解决印刷商自己财政危机的手段。于是印刷商同意了。当希尔超过了还款期限后,希克斯毫不留情地取消了赎回权,立即停止了印刷杂志。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2

   另外,希克斯发动了个人征讨拿破仑的最后冲锋,说服了美国邮政部去调查他在邮政上的欺诈行为。这个指控,要么和他的促销宣传活动有关,要么就是和 1923 年的售房广告战役中希尔出版信托公司发售股票有关。希尔出版信托公司是为印刷他的杂志、出版家庭自学书籍和磁带服务的。在任何一件事上都没有欺诈的根据,也没有触犯法律的事情,而整个乱摊子中唯一的欺诈行为就是希克斯自己的恶作剧。邮政部调查证实希尔是无辜的,但希尔不会因此而感到满意。损失已经造成了。 40 岁的希尔在 3 年里第二次变得不名一文,他的全部家当都在监狱学院事件造成的混乱中折腾光了。

   20 世纪 20 年代,很少有比《拿破仑?希尔杂志》和监狱学院更理想化和人道主义的机?,但在试图弘扬人类善良本性的尝试中,这个机构反而激起了卑鄙小人的嗜血本性,这毁掉了一切。这确实是一个冷酷的讽刺。拿破仑作为这一讽刺的牺牲品,也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源于善恶的较量,而冲突的结果则证明了善是注定失败的。

   也许他考虑过了这种解释,或者其他可以为麻木不仁而爱财如命的生活方式作辩护的解释。但最终,他的信仰胜利了。他写道,他的失败,不是由于邪恶的力量,而是自己个人的缺陷。

事实是这样:因为我交友不慎,使自己陷入了麻烦。如果卡耐基和亨利?福特在我这个位置上,他们会采用的防备手段一定能躲过所有麻烦,要保证自己的财产和朋友们在杂志上的投资不受损失就更不在话下了。我没有自己的辩护状,也没有为自己辩解。我失败了,因为我活该如此,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可以说,我的失败不是没有相应的补偿,它让我改变了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

在这个黑暗的时刻,还有最后一记猛击等待着他。当他回到芝加哥,收拾他的东西准备开始生活的下一篇章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房间被烧成了废墟。从物质价值上来说,希尔的损失是极小的,但在感情和事业上的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伍德罗?威尔逊给他写的信和便条被烧掉了,里包括总统对希尔的一个提议表示批准的条子,后来总统利用这个提议发行战时公债。威尔逊、贝尔和其他人签名的照片也被毁了。塔夫特总统的信也被烧没了,那是他签署的聘用希尔的证明。还有曼纽尔?L.奎松,在他担任菲律宾共和国总统之前曾经给希尔写的一些信件,也统统被烧了。

   此外,损失最惨重的是,希尔大批保密的调查表也被毁了。那些调查表是由卢瑟?伯班克、托马斯?爱迪生和其他几百个参与他成功哲学研究的名人完成的。

   多年后,拿破仑仍能回想起他在废墟上时涌起的恐惧和绝望。杂志停刊让我损失了所有的钱……我对人的信心受到极大动摇……但这些损失和那些失去的文件相比微不足道;它们和我对我最伟大的恩人们的记忆相连,在那个时候他们对我的承认,简直就是我唯一的财富。……但我重新振作了起来,当时我就在废墟上得出结论,永远不对任何物质的东西过分关注。

   拿破仑?希尔有他所承认的所有人类的弱点,可能还要更多,但抛开其他不谈,没有人能比他从灾难中恢复得更快。

   他从别人那里借来了 1000 美元,维持生计以备日后东山再起。他坐上了一趟去俄亥俄州的火车。他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只是相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应用自己的成功法则,很快为自己确立了一个主要目标:他要买下并管理一所商学院——对一个刚破产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决定。因为他算了一下,买下一所大学要花十多万美元。但是,这个挑战一如既往地将拿破仑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

   他开始系统性地考察符合他标准的城市和地点,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在克利夫兰州西部的大都会商学院,他找到了要找的东西。校舍是新建的,它的私人所有者愿以 1.25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个价钱当然是个难题,但拿破仑构想的一个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每个?关人员都有机会获利而不用冒风险。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3

  实质上,这个方案是一个半租半卖协定。他们签订了一个三年期合同,立下了一个他和所有者都同意的商业计划,他将据此管理这个学校。这个合同让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现款买下这所学校,或将学校还给所有者。在希尔买下学校之前,所有者会得到象征性的租金和纯收益中的一部分。学校的所有者对这个交易拍手叫绝,主要是因为希尔的商业计划太精明了。他打算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学校的入学率。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每周举行的希尔成功哲学的演讲,对象是方圆 50 英里的大学里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

   他将日常的管理事务交给一个精心挑选出来的、可靠的财务专家。在 1924 年早期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新事业游说——每天 3 次,每周 5 天。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毋庸置疑,多年来,他成功地点燃了成年听众的希望之火,也成功地激励了他们做生活的主人,确定自己的目标,不管别人对他们如何限制,并鼓励他们以帮助别人实现目标的方法同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到了秋天,大都会商学院的入学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迅速地在课程表中加入了实用性课程,有新闻学、销售学、广告学以及公众演说,并且训练大都会的其他员工对高年级学生做演讲,这样他就能挤出时间继续自己的巡回演讲了。有一次,他在西弗吉尼亚的塞勒姆大学学位授予典礼上做演讲,这次露面对他以后的生活有深远影响,因为在这次集会上他遇到了詹姆斯?兰道夫,此人在 1922 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并最终成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的密友。

   尽管他在使学校入学率回升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这些年对于希尔和他的家庭仍是艰难时期。在每个新事业的起步阶段,为了保证资金周转良好和赢利,个人收入是要被严格限制的,这意味着弗洛伦丝和孩子们将熬过更穷困的日子,还有更长的分离。拿破仑试图通过给各种刊物写文章、做演讲来缓解拮据的家境,但都不足以给家庭提供足够的舒适和保障。

   弗洛伦丝开始失望了。到 1925 年,拿破仑写给她的信表明婚姻已到了危急关头。他恳求她回信,又向她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度假、礼物及下一年要买的房子,并鼓励她走出忧郁,劝她买一套新衣服,做做头发,而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安的孤寂和怀疑。

   1925 年冬末,他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他写信给弗洛伦丝:你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颗心灵鼓励你继续前进,而所有的消极力量汹涌着向你扑来是个什么滋味。这些需要超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不管是谁,甚至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话,只要能告诉我他们相信我能够成功,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我需要每天听一遍这句话,有时一天想听两次。……我不停地对?己说这些话,但每当一个我说的时候,另一个我不停地否认这些……”

   那年后期,由于他从大学和演讲中带回家的钱越来越多,也因为一个前景光明的新俱乐部的成立——十三俱乐部,以《拿破仑?希尔杂志》时代的联合俱乐部为原型而建的——弗洛伦丝的情绪有了些许好转,拿破仑又开始乐观起来,在 1925 7 13 日那天的信中,他向弗洛伦丝和孩子们保证很快会买房子、汽车和小马。不像以前的信中,那些想象只是一个承受重负的男人的梦想,这封信中的拿破仑自信而奔放,他现在可以不怕承担自己过去的失败了:

  我坚持成?法则和它的十五要则已经 7 年了,可是有时它们看起来只是在愚弄我,我谈论着成功,而我的家庭却为温饱而忧心忡忡。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时我也像你一样,希望我能活得好一些,将这一切全忘掉,去干像书店老板那样的小差事,那样我至少会获得一个温饱的生活,但是我的内心有些东西不让我这么做。

   他以一句切中要害的话作为信的结尾,这句话总结了他英雄般的力量和他的弱点。我执著于我的信念,忍受过苦难,失望过,也让别人失望过,他说道,全因为我别无选择,我无能为力——要是我能够的话,在过去六七年内我的生活经历不知变了多少次了。

   这也许是拿破仑一生中唯一一次承认命运中还有个人不能控制的力量。

第四章 一个人的杂志(1918—1927)(14

  对拿破仑来说,一贯如此。他的激情需要一个比大都会商学院更大的舞台,比课堂和俱乐部更广泛的天地来施展。当大学情况开始欣欣向荣,克利夫兰更多的地方要求他演讲时,他又被卷入了另一次险境。

   事情是从他被牵涉进一个多年朋友的竞选中开始的。他在剑桥为那个候选人巡回演讲,有一天晚上轮到一个坎顿的商团,出席者中有唐?麦里特——《坎顿每日新闻》的出版商。拿破仑对政治、教育及个人成功的热情打动了麦里特,而且他对拿破仑毕生致力于对成败原理的研究感到惊奇。告别之前,两人约定,拿破仑将到坎顿去,完成由报纸赞助的有关他哲学及奋斗经历的演讲。

   1926年早些时候,希尔和麦里特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他采纳的卡耐基智囊团的境界。除?发动为拿破仑演讲的广告战外,麦里特还为他计划,让他为一个每日专栏撰稿,登在他自己的报纸上,并通过报业辛迪加在全国报纸上同时发表。他们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奖励措施支持这个辛迪加的运转——采用这个专栏的报纸可以邀请拿破仑,为报纸最优秀的广告商讲 6 次有关宣传方面的课。

   他们在坎顿及其周围试行了这个方案,效果很好。拿破仑将自己对大学生的兴趣煽动也用在了财政人员身上,和麦里特建立了合作关系。

   麦里特是个咄咄逼人且冷漠的人。他还是一个严格的监工,霸道地让拿破仑追求越来越高的目标。考虑到拿破仑的傲慢尖刻以及他对自己作品影响力的骄傲,两人的关系也许会顷刻爆发成仇恨,但事实上没有。他们被相互间深深的敬意鼓舞,接受了对方独一无二的处事方式,并且通过合作让联合专栏成为良好合作的开始。

   联合专栏建立的同时,两人的事业焦点转向了最宏伟的目标——麦里特希望希尔把他毕生对成功原理的研究写成一本书。实际上,这将是关于成功原理的第一部完备的鸿篇巨制——一套八卷的丛书。麦里特对此事热情极高,以至于告诉拿破仑说他可以抛开报纸的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成功的专著中。

   拿破仑呕心沥血地整理、撰写他的鸿篇巨制;同时,麦里特拟订出一个筹款 5 万美元的计划,为书的印刷和宣传工作做准备。

   正当麦里特就要完成他的筹款计划时,两人同时卷入了一个小插曲。麦里特的报道员发现,有证据证明,一帮匪徒正在给坎顿的小学生卖麻醉剂和私酒,并贿赂当地警察部门,让他们对此置之不理。两人对这个消息都非常恼火。麦里特愤怒地在《坎顿每日新闻》上发动了一次内幕大曝光行动。希尔利用他和俄亥俄州州长维克?唐那希的关系,促使州政府对坎顿的警察机构进行调查,然后,接管了受雇于《坎顿每日新闻》的私人侦查团每天的工作,进行独立调查。

   这个事业虽然高尚,但很孤独。据希尔说,坎顿地方上具有号召力的人物完全被黑帮分子们吓住了。坎顿的其他报纸不理睬这篇新闻,甚至市里的宗教领袖也拒绝了希尔请求行动的建议。当对警察机构腐化的抗议浪潮演变成州当局有计划的调查时,麦里特最终完成了他筹款计划的安排。他说服了大法官艾尔伯特?H.加里,美国钢铁委员会的主席,为他的计划保险,让其手下大公司的管理人员每人买一本他们出的书。希尔和麦里特估计,美国钢铁公司的订货款额将达到 15 万美元。而且加里同意帮助他们,促使其他巨型企业同样向他们订货。

   麦里特和加里定在 1926 7 月下旬的一天讨论合同的所有细节,并签下合同。预定会谈前的一个星期,麦里特下班回家时,遭到黑帮分子和一个变节的警官的伏击。当麦里特从车库出来时,暗杀者射出罪恶的子弹,麦里特当场就不幸身亡了。

   希尔侥幸逃脱了同样的命运,仅仅因为轿车坏了,所以他第二天早晨才回到坎顿。他一回家就得知了麦里特被害的消息,然后接到一个叫他一个小时内离开市里的匿名电话。希尔意识到自己无助的处境,也立即离开了,甚至来不及收拾行李。

   又一次,他苦苦地挣扎,沿着他美如彩虹般的梦想轨迹不断追寻。又一次,那许诺给他的财富离他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当他伸出手去,却发现一切已成幻影。拿破仑?希尔人生的第四十三个年头将在西弗吉尼亚躲躲藏藏地度过。在那些日子里,他一无所有,没法养活惊恐万分的家庭,不带枪就不敢出门。一生中第一次,他尝到了持久的恐惧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