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力威循环泵:司徒雷登:宋庆龄曾经断定苏俄模式无法救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8:29:22

司徒雷登:宋庆龄曾经断定苏俄模式无法救中国

2011年11月10日 09:1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黄悦波

字号:T|T
26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他还通过宋庆龄分析了中国革命与苏俄革命前景的差异:“(北伐战争失败后)孙夫人在莫斯科寄居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断定俄国的共产主义不是医治中国弊病的灵验药方(尽管许多说法与此相反),于是又带着随员到了柏林,大约一年之后我在那儿见到了他们。”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2011年10月24日都20版 作者:黄悦波 原题为:司徒雷登日记:五十年中国史之侧影

司徒雷登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人。他断断续续一共在中国生活了50年。这些经历大致记录在他的日记体裁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一书中。对于司徒雷登这本回忆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阅读起来,其感觉也有所不同。但有一点不可置疑,那就是,司徒雷登的声音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实证了辛亥革命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中国社会背景

司徒雷登回忆录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予以客观的记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我作为传教士,从中国得到的第一个印象是其民族主义的觉醒。过去她可能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但是在屡遭外来的欺凌之后,她苏醒了。”“当时人们普遍担忧国家会被列强瓜分。”其二,面对中国的困境,他目睹了中国人奋发图强、苦苦探索的经历。1905年他首次到中国传教,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开战,使中国蒙受奇耻大辱,它促使“中国青年普遍在探求有效地抵御西方侵略的秘诀。他们大批地涌到日本留学”。第三,1908年他觉察到了近代中国的“革命”主题及趋势,即“清王朝已变得摇摇欲坠”,“生活中飘荡着一股革命的气息”,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它没有周密的组织计划,却轻易地席卷了全国”。

二、显现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注定失败的预兆

司徒雷登的这本日记体回忆录有大量赞美蒋介石的篇章,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无可奈何,和对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命运的担忧。这种潜意识在司徒雷登的其他文档中也有记载,大致可以归结如下:

其一,国民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苍白无力,缺乏“志存高远”的精神。一方面是它没有革命的理想。司徒雷登提出:“国民党的主张是消极的……并不抱有要推行民主和进行社会改革这样一些较为积极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它没有革命的信心。司徒雷登发现当时的政府领导人没有政治理想,也不愿意实践前辈的理想,“他(蒋介石)也应实行‘三民主义’的第三条,即民生主义。他点头表示同意。可是我后来了解到,使他同意我的主张是一回事,而要他下决心采取坚决的行动却又完全是另一回事”。

此外,他也没有革命的策略,即“尽管在‘三民主义’和官方用语中,就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问题作了强调说明,但更为紧迫的却是军事问题,后来是抗日问题以及同共产党人的冲突问题”。

其二,国民政府在组织上仍采用旧式封建管理方式,腐败丛生。司徒雷登发现中国的社会组织方式非常特别,即:“中国旧式的师生关系是非常严密的。空军首领、海军首领、高级将领通通忠诚于委员长,而不是忠于任何名义上的领袖,更不是忠于与个人无关的国家本身”。他还举出具体的例子:“陈氏二兄弟一直是蒋介石忠心耿耿的工作人员”,“却是一心一意地为领袖效劳的,他们为他树立威信,反对他在党内的一切对手,压制党外的一切反对意见”。就是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一方面,司徒雷登已经体会到了国民党内部腐败的猖獗:“许多官员都是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发了大财之后告老还乡的。在满清时代公款和私款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当官的都可以捞一把,只是受其上司和惯例的限制罢了。共和国初期,这种传统和习惯继续存在,除了敌对军阀的威胁之外,不受任何妨碍”。

其三,国民政府的严重腐败导致其在军事上的最终崩溃。尽管国民党曾在进攻延安等地的战争中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司徒雷登早已发现这种虚假性:“他们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沙土上的。”他已经发现了国民党军队必将溃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