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见度起飞:中考作文写作技巧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1:59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5

(2010-04-22 10:57:24)转载 标签:

作文写作

技巧

杂谈

分类: 中考复习

五、营造灵动的语言

    丰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无疑是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关键;因此,在对内容、中心等都心中有数后,具体落笔时就要注重语言的优美、灵动。

十年寒窗,九年苦读,我们与诗词为伴,和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自觉地背诵,不倦地积累,不停地操练,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整合语言,让语言具备诗意、灵动的能力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从下面方法入手训练。

 

(一)整散结合,打造语言的音韵美

     读《安塞腰鼓》,我们无不为文章磅礴的气势、铿锵的音韵所折服。这既得益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得益于文章长短结合,整散相间。长句悠扬,余音袅袅;短句铿锵,珠落玉盘。在中考作文,如果我们能采用这种句式,无疑会增加文章的韵味与魅力。如某地中考以《笑看________》为话题,一考生这样写道: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岁月从指缝溜走,年华在不觉中老去,曾经的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曾经的几度樱桃又红,芭蕉又绿,也许很多人会暗暗感叹人生无常,不知老之将至,愁心满怀,而我选择了微笑和从容。用广博和坦然面对人生,面对死亡。聆听花开的声音,昭示着绚丽的辉煌;聆听花落的低吟,蕴涵着宁静的淡美。也许,旧事变黄,人变老,但不变的惟有一颗心。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变幻无常的世界里,静观潮起潮落,坐看云卷云舒。

    文中语句表达出了错综美和音乐美,奇偶相间,散放中见严整,或排叠,或对偶;或展开,或概括,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展示了作者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

(二)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

    相声、小品之所以人气旺,除了相声、小品演员富有特色的相貌、造型外,诙谐幽默的语言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不少学生佳作意到笔随,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俏皮,让文章情趣顿生。在平时乃至中考作文中,如果我们在把握好文章主题和内容的前提下,采用“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行语移用”、“成语活用”……等方法让我们的作文充满幽默情趣,从而使文章新颖别致,情趣顿生。2003年以“读书”为话题作文,—考生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野心膨胀”,开始了“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省下的钱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被书商“骗”去。有时,为了得到一本好书,我竟“辗转反侧,茶饭不思”……

    家里的人见我爱书如狂,怕我“玩物丧志”。于是宣布了种种禁令:“吃饭不准看书”,“上厕所不能看书”……我诈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各种花招层出不穷……

   怎么样?文章巧妙地运用词语移色手法,将“野心膨胀”、“殖民扩张”、“玩物丧志”等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第二段,巧妙地从生活中拈来几个歇后语,也使文章充满情趣。

   其实,我们能恰当地把一些行业用语巧妙地“移植”、“嫁接”,同样能制造幽默效果。不信,请看:

    忙,几乎成了初三生活的主旋律,但处于花季的初中生,在老师严厉监控和家长高压下,仍忘不了忙中偷闲,给单调乏味的生活添味加料。现采撷几朵精彩的初三“浪花”,镌刻在年轻的记忆里。

镜头一:都是爸妈的错

   年轻的数学老师Miss姚正引导学生复习几何——线段:

  “一条、两条……六条……”

   刘宇突然一拍课桌:“六条,胡了!清一色……”(2005无锡中考满分文《精彩初三剪影ABC》)

   从中,你就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的风趣,他抓住了课堂上的一瞬间,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问题。

 

(三)善用修辞,展现语言的魅力

    修辞是语言中的盐,语言有了修辞,才鲜活,才有生命力。常用修辞有以下几种。

1.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世界上,还有谁比我的她更动人、更富有魅力?我的她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我的她是江河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我的她是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我的她是一棵树叶茂盛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我的她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她是莲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伞中最辉煌的色彩……只要我思想年轻,我的她就永远不死去。

    呵!我的她,你也有吧!她就是,我用笑脸迎来的“青春年华”!

    这是2005长沙中考满分文《用笑脸面对美丽的她》的片段,作者将“青春年华”比喻为“早晨的太阳”、“江河奔涌的激浪”、“高飞在天的鸟”、“树叶茂盛的树”.给“青春年华”涂上了绚丽的色彩,让人顿生怜惜之情。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比喻,富有诗意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美感。最值得一提的是,精彩的比喻还蕴涵深刻的哲理,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深刻的启迪。

1.善用排比,强化气势

    排比形式多种多样。排比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无疑会使文章大为增色。难怪有人称排比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因而,中考作文中精彩的排比无疑会给阅卷老师带来惊喜。请看片段:

    黄帝是座“山”。他开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山”是辉煌的,这“山”是高大巍峨的。

    夏禹是座“山”。他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黄河水患,这座“大山”挡住了汹涌的奔流,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山”是坚忍挺拔的。

    屈原是座“山”。他写出了千古绝唱之《离骚》,写出了灿烂的楚文化。虽然他这江边一跳,带走了他的躯体,但他的灵魂依然激励着我们。这“山”是坚强不屈的。

    秦始皇是座“山”。想当年秦灭六国,横扫中华大江南北,统一了中华民族。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与实力啊!可他却做到了。嗯!这“山”是俊秀挺立,气魄雄浑的。

    岳飞是座“山”。他精忠报国,攘除金兵,他的无私无畏告诉了我们:中华儿女当为祖国的荣耀而奋斗、拼搏。这“山”是伟大的。(2005贵州黔东南中考满分文《我们是“山“的后人》)

    形象的比喻,将“山”的内涵诠释得深刻透彻,而排比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化了“山”的内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当然,这个片段的精彩还在于排比句,整散相间,长短结合,巧妙地避免了排比有可能带来的句子的呆板,使整个句子充满灵动。

3.适时引用,添彩增辉

    适时恰当地引用诗词佳句、名言警句等,能给文章增光添彩。这些句子已经积淀为语言中的精品,是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作文时恰当引用,正像戒指镶嵌了光彩夺目的钻石,顿时会身价倍增。不信请看:

    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与岑参一起分担“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的怅惘,与刘禹锡共同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王勃共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与李白共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乡情。春天时,赏玩“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胜境;夏天时,感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超然;秋天时,在“天阶夜色凉如水”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时,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

    这是2005广西桂林中考满分文《我越来越爱书》,文章用一系列排比对读书进行了形象的诠释,恰当的引用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随着大语文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对古代诗词名句的积累,中考前有效的训练,不少考生引用更加娴熟。

    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灵活化用,将古代诗词名句巧妙地融人自己的语言中。你看: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的香甜之味,还是夏日荷塘,那蜻蜓伫立的小荷所溢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那怡人的淡雅之香,还是冬日山园小梅,凌寒傲雪浮动的暗香?(2005盐城中考满分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相信你不难看出这四句中引用了谁的诗句,当然,你会发现这种引用比前面更巧妙,更上升了一个台阶。不过,要说的是,引用要准确,引用要适当,美丽的文字太多,也就成了累赘。引用要是文章的需要,不能为引用而引用,要锤炼引用的句子,让引用和自己的文字融为一体。

(四)融入思考,让语言散发出哲理

   假如我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深刻的思考融人作文,并能用或精练、或生动、或形象、或俏皮的语言来显现你这样的思考,你的文章就会意蕴优美,富有哲理,这样的文章无疑会身价倍增。

    如下面文章,以大气的文笔,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有人说,人不过是一根脆弱的苇草。不错,人生是脆弱的,但在风雨之中停滞,停滞,再停滞,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自慰。人要到达彼岸,是必先经历生命的痛楚,人性的苍凉和命运的多舛的!也许这是蝴蝶之所以在破茧之后愈回丰艳美好的原因。人的成长如核桃,幼时圆润青涩,不辨是非;无数的险阻之后,虽然身上伤痕如麻,但也有了坚不可破的外壳,从此不惧外物的侵噬。

    我曾经想过,我们的所有幸福、疼痛、忧伤和激烈都装在一个坚实的盒子是。没有任何标签。伸手下去,摸到幸福与欢笑的机率不是永久。你无法预知下一秒所在的坐标,却能准备应对的心态。相信吧,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即刻,我们会在美的光阴中行走,明媚的日光会充满双眸。不应再有蹀蹼,你应大胆地寻觅又一方鲜妍清朗的樱桃园。佛法中说:“人身难得,笑友难遇。”既然已让你得到,必然是有你所用。生死之间是一种如露似电,如梦亦如幻的东西,或许它会转瞬即逝。所以任何一种成长的感情都是珍稀的,或许你再也无法得到。(2005重庆课改区中考满分文《那是一首歌》)

    这段文字对人生经历中“生命痛楚”的见解却真有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文中作者的冷静思考和深刻剖析显示了小作者不同一般的思维水平。

    当然,营造语言的灵动远远不只这样几种,如仔细推敲词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选用叠韵词,使文章具有音乐的美感;如采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句子充满情趣;引用歇后语,引用歌词,使文章幽默诙谐……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只要我们多多阅读,加强积累,有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同样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练习:

一、整句如对偶、排比能加强文章气势,但用得太多,也会使句子呆板。改变的方法是,或间隔增加短句;或适当改变句式。这样读起来也就比较舒缓了。例:

1.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是______,宽容是______,宽容是______。后面用三个比喻句,给人感觉就不一样。你试试!

2.青春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青春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青春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青春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如果改为:青春馥郁醉人,她是清晨里片片花瓣;青春晶莹透亮,她是荷花上滚动的露珠。你还能来几句吗?

二、流行歌曲曾是我们的最爱,每一首流行歌曲都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富有时代的特征。在作文中恰当引用能增加文章的时代气息,增加句子的文采。当然,活用流行歌曲也参让句子俏皮、幽默而有新鲜感。你能填上流行歌曲的一些句子,让这些句子幽默吗?

1.面对邪恶不要害怕退缩,要(     )

2.同桌贪玩懒惰,如果你去劝他,会唱(     )

3.朋友考试失败非常沮丧,你会这样鼓励他(      )

4.某班运气不好,每逢上体育课都下雨,几个月后终于等到体育课出太阳,同学们高呼(       )

5.某同学踢足球一下子撞碎了玻璃,受到老师狠狠的批评,事后他自我解嘲的唱(    )

6.朋友孤身一人飘泊在外,在多的思念凝成一句问候:(       )

参考答案:

1.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2.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等。

3.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4.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啊罗喂。

5.都是足球惹的祸。

6.你在他乡还好吗?

 

三、按照要求句子,让你文章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1.比喻示例: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早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

    请你从“理想”、“生命”、“自由”、“快乐”、“微笑”中任选—个词,写两个以上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微笑是冬日里的一朵寒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微笑是细雨中的一只白鸽,飞翔着生命的故事;微笑是荒漠中的一棵小草,谱写着永恒的主题。

2.排比示例: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以“思念”为题,请你想想看,还有那些诗人的名句可以入围,友情提示:在唐朝的离别诗歌中找一找。如,孟浩然、王勃、高适…… 

 

六、注入厚重的文化

   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对音乐、美术教育的重视,学生个性和特色的张扬,特别是大语文活动的开展,考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名言与佳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我们展示才情,展示厚重文化底蕴的资本。只要我们写作时能将其发酵,灵活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几分文化气,增添几许厚重,让读者爱不释手。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展示你的才情和文化底蕴呢?

(一)用你的阅读广度展示你的文化底蕴

    所谓厚重的文化就是要展示你们的阅读广度和知识面。通常做法就是采用引用、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巧妙地展示出来,以显示广博的阅读面、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常见、实用的方法就是借用—组排比句,然后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你要引用的古诗名句,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也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当然,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灵活化用。一考生在《读书真好》的结尾这样写到:

    “读书真好!她使足不出户的我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让我穿越历史隧道: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看火烧赤壁,笑关羽败走麦城。读书真好,她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明月,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这些句子灵活地化用了杜甫、王维、马致远、辛弃疾等人的诗句,读者会惊叹作者阅读面之宽广,同时,引用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又增加了文采。其实,平常我们也没少玩过这类文字游戏,如将课文名或电影名或歌曲名大连串,组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中心思想的需要,将其稍加改变引进我们的作文,不就挺有韵味吗!

    当然,我们还可以突破语文学科界限,根据文章的需要,融入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和地理知识,同样能增加文化信息和文采。

(二)用你的阅读深度展示你的文化底蕴

    有些考生不仅有宽广的阅读面,而且对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文化现象颇有研究,也同样能展示文化底蕴。如2005盐城中考满分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仅凭作者对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熟悉程度,对李清照作品认识之深刻,就令人叹为观止。请看片段:

    一首秋词,唱出了历史的新歌;一声争渡,划过长夜,长久地荡漾在人们心中,无法想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李清照这样的女子。

    身世悲凉的奇女子,在十六岁嫁入赵家,亲人都希望她能有一个美满的婚姻生活。而世事难测,夫婿的远任,让这位如水的女子,夜驻西窗,寻寻觅觅,度日如年。如柳细眉相会相拧相交,不禁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叹。难以想象是怎样的日夜企盼,辗转反侧,令这样一位如画之女瘦若黄花。她争渡,争渡于沉醉,争渡于迷惘,争渡那日渐沉迷,日渐低迷的日子。

    她与时间争,她一改昔日清新愉悦的少女柔情,用哀婉苍凉的笔调记下了国家的衰败,发出“流离苦、几时休”的感慨;她与战乱争,争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与久别的夫婿相聚相惜,她巧集《金石录》,泪洒《漱玉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苦后,她重新认识自我。“三杯两盏淡酒”,酒淡怎敌晚风急,纤细的手指在弃酒时是否也曾有过“举杯销愁愁更愁“之感。

    无论是“镜花水月的女人”,亦或是才女,都敏捷而生动地捕捉了一个“女”字,而历史的沧桑则见证了李清照,“一帘幽梦无人近,千古情人独其痴”的女人,一个冷到深处情更酣的女人。

    文章中对李清照的身世及作品作了非常到位的分析、评价,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主要是李清照的),让人不得不叹服考生对易安词句的熟悉程度,也使全文显得典雅秀丽,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俗才情。没有对李清照透彻的了解,没有对李清照作品的深度研究,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的。

    考场作文,考生因为有了文化底蕴和深刻思想或新颖独到的认识而引人注目。综观这些满分作文,无不给我们启示:读书要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读书,除了广览博读外,不妨对你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对你喜爱的文化文学现象多一点研究,考试时,你就能游刃有余。

(三)用你对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的文化底蕴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渗透,学校对音乐、美术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广泛接触自己所喜爱的艺术,有些学生对音乐、名画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一定的鉴赏能力,我们不妨先来欣赏满分作文《永恒的和声》片段,你或许会有更深的体会。

    听高山的巍峨,听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子期成为伯乐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怅的琴弦拔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关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不再落寞,《二泉》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着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进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2005无锡中考满分文《精彩音乐》)

    这位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且颇有研究,这样才能借音乐表达独特的人生感受。不少同学爱京剧,爱越剧,爱湖北大鼓……不仅自己能说会唱,并且能说出对这些艺术的感悟或见解。作文时,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融入你对这些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该会具有怎样的魅力啊!不信,请看2005上海中考满分文《充满活力的岁月》:

    上了初中,涉猎面广了,对皮影戏的痴狂也更深一层,“隔帘说书,一口道尽千古事,影子乱弹,双手舞动百万兵”。据说,这是对皮影戏最形象的描述了,然而在这充满活力的时候,我对它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有趣,皮影戏那浓重的土地特色及乡间气息,使我充满活力,乐此不彼,眼前那喧嚣烦扰的城市生活顿时消失,呈现的是一幅真实的乡间的风土人情。看着皮影戏,我仿佛被那淳朴厚实所感动,慢慢在它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面对皮影戏,或许听惯了流行歌曲的你会不习惯于它那丰富优美的唱腔;或许看惯了电脑特技的你会不能接受它刻工精细,造型秀美的影人儿;亦或许读惯了那些忧郁、哀伤的“美文”的你会无法接受那生动风趣的对白,但在我看来,圆润优美的唱腔,灵活自如的表演,丰富多彩的题材,生动风趣的对白,这些元素组成了我所认识的流传甚广,充满活力的皮影戏,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一份瑰宝。

    对于一个初中学生,能对我国古老的艺术戏剧——皮影戏,了解得这么透彻,并能从中受到熏陶,可见这位考生喜欢艺术戏剧程度颇深。一名中学生,对皮影戏却情有独钟,谈起皮影戏来如数家珍,巧妙展示了他(她)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作文能不得高分?

(四)用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展示你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是其中一点,就够我们研究一辈子。就是传统节日、地方风俗人情,也无不显示出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请看2005北京海定区中考满分文《坚守》是如何以节日为话题写作的: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文章历数中华节日之内容,高歌中华节日之魅力,并陈述其国际影响。寄托在字里行间的自豪情怀就这么从作者的心海里流出来,感染着读者。还要说明的是,不少同学对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音乐、中国文字……非常爱好并且有一定的研究,在考场作文里,我们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的需要,适当展示,也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用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展示你的文化底蕴

    其实,文化有宽泛的内涵,音乐、美术是文化,体育、棋类运动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不少同学对球星、球队如数家珍,侃起球棋类头头是道,有的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假如我们能将自己对体育、对棋道的理解和感悟诉诸笔端,同样也能征服阅卷老师。如两人对奕,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人有“气吞山河”之势。看江苏一考生的《我发现棋如人生》:

    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唯恐一着不慎,导致失败,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者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者则急躁冒进,行棋不顾后果,终因一叶障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者常常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增其傲气,疏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设计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者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类人心理上虽胜人一筹,但也难有胜局……人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充满睿智的杂感,作者能从象棋输赢得失联想到生活中顺逆进退,从而悟出诸多人生哲理,对不同类型的棋手性格和心理特点及其结局的分析,展示出作者敏感的洞察力和感悟力,显示了考生的“棋”文化积淀。

    以上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一个示范,要娴熟的掌握,还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愿你的文章拥有一份厚实的文化底蕴。

●练习:

一、从小学到初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文名句,从前一句的提示,你能迅速想起另一句吗?

1.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诗人听竹的画面,我们也学过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有相似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树木葱绿更加珍爱,你心目中的美景是怎样的?请你借用古诗文的名句来表达这种意思,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你爱好集邮吗?你爱好下棋吗?你在这些爱好中有什么感悟利体会?

 

三、对古代文化中的24节气你知道多少?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想一想,古代诗人的哪些诗歌涉及到了节气和节日?你能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歌,将其改编成散文吗?

    清明:清明时节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你关注了你家乡你身边的民风习俗了吗?请你对它的来源、做法和含义写一写文章。看看下面这篇范文:

    “松滋人,礼性大,毛把烟,罐子茶,说话就带‘哦和啦’”。这是一首六、七十年代在我们家乡非常流行的打油诗。虽然我不是松滋人,但我的家乡却毗邻松滋,所以这一民间习俗是相同的。

所谓“毛把烟“就是家乡农村中老年人自己种植、自己制作的土烟。这种烟,味淳,性烈,劲大,除了中老年汉子可以一支接一支“叭嗒叭嗒”地过瘾外,年轻人只有眼馋的份。也就没有多少人栽种了,只有少数中老年人还在续其香火。所谓“罐子茶”是用沙罐熬制的红茶,一般先把水烧开,尔后洗净沙罐,放在火中烤干,然后放进茶叶烘烤,只到茶叶烤出香味,才倒进开水,并将茶罐放在火旁烘熬六七分钟就成。其味香醇绵口。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经济不宽裕,只有贵客来了,才能有如此的礼仪。而“哦和啦”则类同现在“是的”,“很好”,是回答客人问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客套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家乡民风淳朴。

而今,时过境迁。毛把烟,罐子茶,分别为香烟和绿茶所替代,然而故乡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依然似那一杯杯罐子茶那样香醇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