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流利说安装文件夹:“薄熙来逻辑”印证民生硬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49:04

“薄熙来逻辑”印证民生硬道理:  文/叶扩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6日再次受到媒体关注,100多家中外媒体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从“唱红打黑”到“重庆模式”,记者们把问题接二连三地抛向薄熙来。薄熙来指出,发展不能仅仅追求GDP、财政收入,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核心位置、把民生摆在前边。经过实践发现,民生改善越多,百姓越受益,经济也越活跃、政府越有钱,经济越发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立竿见影。以民生为主要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这似乎同一般认为民生只是需要投钱的观念迥然相异。对此,薄熙来提醒不要陷入“赚够了钱再发展民生”的逻辑陷阱。(《京华时报》、中国新闻网3月7日)

  薄熙来不喜欢并回避确立“重庆模式”云云,那么我们就姑且不提什么模式,干脆放低调一点,暂时命名为“薄熙来逻辑”如何?何谓“薄熙来逻辑”?其实针对的正是“民生只是需要投钱”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一逻辑始建者当然并不是薄熙来,而是来源于民众的力量。

  但是,“民生只是需要投钱”的观念却又是根深蒂固的,从最初的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到教育改革,我们都可以看到甩民生包袱的思想影子,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却又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其说是官员的短视,倒不如说是制度使然。只因为大家都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围绕着GDP做文章,不论是政绩考核还是经济利益都纠结于此,实用主义和功利至上自然也就成为社会思想的一时主流,甚至把私有化和市场化当成了改革的唯一导向,结果也可想而知。最终人们有所领悟了,原来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产力,也是可以带来丰盛而可观的效益的,不仅是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等,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原来不是赔本生意。因为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是即使“赔本”也是要做的“生意”,更何况投钱于民生,还能获益良多,如此又何乐而不为?

  何以又说“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产力”?这一逻辑的立足点在于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的论断。基于公平的原则上的民生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生活,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有论者指出,发展民生是每一个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对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人民赋予您的最基本的权力。政府的职责就要是遵从人民的意愿,服务于社会,使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受到保护和尊重。然而要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恰恰就是公平,只有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个体效益和和社会效益才能够最大化,也就是说公平也是生产力。如果民生不稳定,公平难保证,那么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基石和意义。

  要解释“薄熙来逻辑”,重庆和全国一些地方这些年来的做法和尝试,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比如原陕西省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谈到神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年多时间以来的最大感触时就说,“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我们算一算账,花了1.5个亿,把老百姓看病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爆发出来生产的热情,这种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巨大的社会合力推动了神木的发展,说实话要算经济账的话,我们政府赚了一大笔钱。民生建设,如果搞得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行和推进,也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郭宝成的这段话,既说明民生建设,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也与市场规律不悖,更可见其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于政府而言也是确保政权稳定性和合法性的最大源泉。

  又比如宜黄拆迁事件前后的对比,事件前,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在宜黄县的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动员会上,提出了“与时间赛跑,创宜黄速度”的口号。结果公权与资本的过度亲密结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事件后,宜黄部分官员回顾此事时感触颇深:宜黄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钟家纠纷就完事大吉。某种意义上,即便不出现钟家自焚事件,矛盾迟早也会通过其它方式爆发出来。甚至连邱建国也反思道:“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中,一定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宁可少上项目,甚至不上项目,也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现在是时候要终止“豁出生存搞发展”的唯发展主义、GDP政绩观的迷思了。投资民生,不会负债,拖累财政,反而可以得到高回报,该花的钱就得要花,甚至还能少花钱办好事,政府不仅能还清民生旧账,还能减轻压力得到新回报,更重要的是实现改革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化,从而获得民心支持和拥护。这正是“薄熙来逻辑”最大的价值体现。

  令人欣慰的是,民生第一,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减差距、压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点。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