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ern的作用sv:申西岚以书画写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21:02
中国广播网    2008-07-25
新疆的自然风光令人向往,来过新疆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在新疆,许多书画界的艺术家通过画笔,描绘新疆,讲述新疆,赞美新疆。新疆著名书画家申西岚一生从事书画事业,他的书法和绘画手法简练、挥洒自如、大气磅礴、苍劲有力。他的书画作品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处处透露着他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眷恋。

申西岚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有一个面积为300平方米的书画廊——三宝斋。这里有中国近现代和当代著名书画家的原作真品,更多的就是新疆著名书画家申西岚的书画作品。
申西岚告诉记者,三宝斋画廊的建立就是为全国各地的书画收藏家、爱好者多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大家一起分享收藏艺术品的乐趣。为弘扬中华民族书画艺术,提高群众艺术修养,探索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提供一个平台。
1939年,申西岚出生在安徽淮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和书画结缘。他的父亲字写得很好,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学习书画。父亲写春联,申西兰就在一旁看。几岁的时候,每到过春节他就开始写对联。申西兰说,那个时候也没有讲什么笔法,更多的是临摹。
申西岚常说,自己是有一点天赋的人。从懂事起,他就随父亲一起学习书画。在后来的日子里,申西岚从没放弃对书画的研究,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苦练书画。申西岚认为,艺术家不能脱离人民,不然艺术就不会有生命力,也不会感人。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申西岚就经常到基层农村体验生活。那个时候条件很差,农村没有像样的旅馆和饭馆,他就住在老乡家甚至露宿街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一副长近5米长的百花争艳图画成了,这副本该画在宣纸上的画,因为经济困难,只能纸箱板上完成。
让申西岚感到幸运的是,在自己青年时代遇到中国著名书画家梅纯一先生,给他许多的鼓励,指点他在书画界有所造诣。梅纯一曾告诉申西岚,学习书画不但要取各家所长,还要有自己的风格。在梅纯一的精心指点下,申西岚用心学习作画的技巧。为了学到更多东西,申西岚到中国各地讨教、看画展,汲取营养。

1980年首次在乌鲁木齐举办个人书画展

1997年在上海展出时著名书法篆刻家韩天衡先生观看展品
那个时候,申西岚家里的条件还不是很好,有限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家八口人。但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申西岚觉得花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1978年,他遇到了中国著名书画家李苦禅。两人的见面让申西岚至今难忘,李苦婵认真观摩他的作品并及时点评,这让长途跋涉的申西岚很感动,他当场拜李苦婵为师。
申西岚说,自己有一点名气了,书法作品也在全国获得银奖,可他就想在画上有创新,希望找高人指点一下。那时候他背着自己的一捆画,坐硬座车去北京。到北京住不起旅馆,就住地下室。全国从南到北,几乎都跑遍了,一是找高人指点,还有就是可以看看名山大川,看些展览吸收一些东西。
1979年申西岚在乌鲁木齐市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他的书法刚中有柔,细看如一幅画,体现了“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美学思想,赢得书画界的好评。之后,他的书画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地展览,每到一处都在书画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和理论界的重视。尤其是1985年他应邀到新加坡开展,大家评价说他的艺术作品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和魅力,他还被当地媒体称为:西部边塞的书画奇才。


这时,申西岚在新疆书画界乃至全中国都很有名,可就在最“红”的时候,他毅然辞去乌鲁木齐市书画院副院长的职位。接下来的数十年,他“隐居”起来,悄无声息地潜心写字、作画,本来就很低调的他似乎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申西岚说,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做成一些事。
申西岚说,静下心来,静则神通,静下来才有智慧。他说:“我画画不是在画对象,是通过画画把我的心表现出来。我画的那个老鹰,有个人来了看了我的画说,申老师你看我的脉搏跳100下了。我画的鹰在高处,有气概,它不单是一个老鹰,那种高大、目空一切的感觉能看出来。”
申西岚画的鹰很有名,而他也像是一只雄鹰,要在更高更远的天空飞行。他常说,搞书画艺术不能有太多的私心杂念,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了就不能专注于书画艺术。这些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书画爱好者的肯定,申西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书画理念。
申西岚认为,创新就是要破旧,老是旧的传统和面貌,就没有办法新。艺术怎么能够高的那么死板,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框在那里就没有创新地艺术精神了,怎么还能创新呢。他摆脱传统的“法”,也就是大家遵循的那些东西,把绘画融进了书法,把书法融进绘画。他的创新就是从思想意识上破除了传统的约束。


申西岚擅长画鹰、人物、山水、花鸟、竹等,但又不是纯粹的花鸟画家、山水画家或者人物画家,他是个书画全才。在绘画表现形式上,他的画多以变形的艺术手法,把写实和象征的形象糅合在一起,以此把抽象的寓意形象化,也达到了“志隐而味深”的艺术境界。业界人士评价说:他的画突破了中国传统画的思维和技法,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对中国书画艺术有突出的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田黎明评价说:申西岚的画,面貌、个性、语言都很强,尤其是新疆人物画得非常出色、大气,造型已经不局限在一个物象上,或者一个人物本身的形,只是借助了这个人物的一个块面和一个形体的关系,最后舒展开的是审美上的一种理念。
申西岚的《巴扎路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巴扎上的卖羊人》、《向日葵》、《天马》、《驴》、《鹰》、《竹》等作品,表达出一个画家的对自然、人文关怀的精神。画如其人。申西岚耿直的性格和他坎坷的人生,也是成就他书画生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赵小平和申西岚认识近30年。在赵小平眼里,申西岚既是老师也是朋友。赵小平说:“申老师安于清贫,尤其是在困难时期,上养老下养小,一家8口人住在一个牛棚里,不足50平方米。那个时候他已经很有名了,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在牛棚里研习书画艺术。别的书画家融入市场经济,挣了钱有了房,他还在土房中。第二是他有破有立,自成一体,敢破敢立,不拘泥于古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他的书画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不拘小节。我个人欣赏他的作品,如闻高山流水,大气磅礴。点如玉珠,撇如瀑布,捺如长河,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申西岚认为新疆就是成就他艺术的摇篮。新疆地大物博,大草原、大戈壁,让人心胸开阔;还有就是这里宜人的气候:冬暖夏凉,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作。
几十年来他一直为书画事业不懈努力着。回想几十年的书画生涯,申西岚觉得既有苦也有甜,苦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更多的钱投入,甜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能力搞书画了。


生活上,申西岚是个善良体贴的人。在孩子眼里,慈祥的父亲是他们一家的动力。除了自己的书画艺术,申西岚从来没有耽误照顾家里的一切。儿子申百川说:“父亲一生追求艺术,胜过他的生命。他在创作的时候能忘掉一切,吃饭以及家里的一切牵挂。可是笔一停,他很关心家人子女。他既要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还有多病的母亲,全靠他一个人。我们又工作,也是节假日过去看他帮下忙。父亲是个严父,从做人做事他都要求我们不要贪图利益,要对得起工作。”
申西岚在孩子眼里是最好的榜样。如今,申西岚的儿子申百川辞去工作,一心帮助父亲打理画廊和父亲的书画事业。申西岚的孩子们都希望能为父亲的书画事业做些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理解父亲的书画作品。
而闲不住的申西岚也通过开办培训班将中国传统的书画教授给更多的学生,并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技法教给学生们。
申西岚常说: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有一种精神,没有精神就会衰落,甚至会亡国。到个人,比如事业、艺术、科学都是一个道理,精神就是一个气,有了精神才能成功。说白了这种精神就是一种奋斗和毅力。古人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本文采写:记者董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