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 后验 似然:汤液经法图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 天涯社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36:57
 说说《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吧:
    我是从网上发现的,下载后用心研究了一些时日。虽说没怎么弄懂,但毕竟能感觉到一种与经方的渊源,对于理解伤寒论的方剂也是很有帮助的。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主要内容有:辩五脏之病并按虚实处以补泻之方,方有大小之分,药按五味使用,其理论基础直接引自内经。
    另外有外感天行病方,其中就有大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汤,与伤寒论中的方子可以对应,但名称不同。
    还列有二十五味中药,乃“诸药之精”,可明“五行互含之迹,五味变化之用”。
    
    书中有一图,称为《汤液经法图》,陶氏说,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贴图于下,大家可对图讨论)
  



另外,本人对五脏补泻之方等与上图进行了整理,列为表格,可供参考。




说说《辅行诀》中的几个问题吧,可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一、《汤液经法图》五角处有“除烦”、“除痞”、“除滞”、“除燥”和“除?”。“除?”中的“?”是缺失的字。有人补之为“逆”。
  《辅行诀》的最初收藏者张大昌先生曾补之为“挛”,挛急之意。但我同意现在的“逆”。或者补为“悸”。
  原因是,上述五除是可以从五脏泻方中找到对应的。如泻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取其中之“滞”字。“除滞”正在土格的右方。其余可以类推。
  “逆”或“悸”来自于泻肾方:救误用火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二、图中“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和“阴退为泻,其数六,水数也。”是补泻之法,但每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
  
  本人的理解已经在上面的表格中说明了,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用味为阳,体味为阴。则阳顺时针为进,如从本位始,以大补肝汤为例,本位用味为辛,顺时针分别取七次用味,则为辛咸甘酸苦辛咸,二辛二咸一酸一苦一甘,共七味。见上表格中,同样是这样的七味。
  二层是,直接从本位取体用两味,再顺时针取两格半即可。如大泻肝汤,本位一辛一酸,左旋火位一苦一咸,再土位一辛一甘,再金位一咸。合成七味,二辛二咸一酸一苦一甘。
  
  泻法相反,取六味即可。
  
  研究此图只求好用,本人曾多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愿意将自己的体会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可避免再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