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试纸在哪里买:河南频发社会焦点案件 司法公信力屡受瞩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0:40

河南频发社会焦点案件 司法公信力屡受瞩目

2011年12月12日 07: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核心阅读】

  赵作海案、平顶山“9·8”矿难案、“瘦肉精”案、“天价过路费”案……去年以来,这些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的案件,都发生在河南。河南法院的公信力也因此屡受世人瞩目。时至年底,在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普遍上升的态势下,河南法院首次呈现下降趋势,而涉诉进京非正常访同比也下降83%。

  “法院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司法权威靠人民来评判。”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说。

  反思赵作海案

  树立司法权威从担责开始

  1999年,河南省柘城县农民赵作海被判故意杀人罪,获刑死缓。不料服刑11年后,被害人却“死”而复生,赵作海冤情大白。2010年爆发的“赵作海案件”,让不少民众慨叹于司法谬误。一时间媒体云集,全国瞩目。

  面对汹涌舆论,必须有人站出来,以理纠错、担责。有人提出,赵作海错案是11年前发生的,时过境迁,现在的司法机关难以负责;也有同志认为,对于造成冤案,公、检、法都有责任,法院可千万不能都揽到自己身上。当赵作海已经被充足的证据认定是无罪的时候,法院内部更有不少人主张:把案件发还到商丘中院重审,这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可以不用承担错案责任。

  面对同样的压力与考验,是诿过塞责还是勇敢担当?张立勇的回答直截了当:法院是审判机关,是最终作出判决的。我们没有把住最后一道关口,这个责任必须我们来负!

  河南高院依法启动相关程序,调查核实、宣告无罪、给予赔偿、妥善安置。赵作海被无罪释放4天以后就拿到了国家赔偿金50万元和生活困难补助款15万元,法院还积极协调当地政府,为他新盖了12间房子。张立勇还专程到赵作海家中,向赵作海鞠躬道歉。

  令人欣慰的是,法院不仅没有受到过多的责难,反而得到了当事人的谅解和各界群众的普遍认可。

  担责并非作秀,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了将这种主动纠错的机制长效化,河南高院把每年的5月9日定为“错案警示日”。开展了大讨论,进行了大反思。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若干意见》等16项刑事制度,开展了对被告人长期羁押案件的全面清理,依法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长期羁押的67案73名被告人宣告无罪。

  担当需要勇气。只有至诚无私,才会不计利害得失;只有勇于担当,才能赢得尊重、树立权威。

  严判平顶山矿难案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兼顾

  2009年9月8日,发生在平顶山新华四矿的一场矿难,夺走了76名矿工兄弟的生命。审理查明,黑心矿主为牟取利润,在明知存在瓦斯超标等重大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竟然不顾矿工安危,指使他人破坏瓦斯报警装置,将报警设备违规移放在通风口处,并强令大批矿工下井作业,最终酿成惨祸。

  维护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权益,必须严惩黑心矿主!然而翻开以往的判例,对于矿难的处理,却基本上都是按照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量刑,最高只能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些甚至仅仅判处缓刑。刑罚的“温柔”与矿难的惨烈,形成了刺目的强烈反差。

河南频发社会焦点案件 司法公信力屡受瞩目(2)

2011年12月12日 07: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矿工在悲泣,群众在关注。河南法院根据“9·8”矿难案件的客观事实,毅然否定了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主犯定罪的错误思维,首次以“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2名黑心矿长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对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玩忽职守的23名国家工作人员判处刑罚。

  判决公布,群众拍手称快。不良矿主震惊束手,恶行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矿难事故同比大幅度减少,与此有很大关联。

  严格依法是司法的本分,也是司法权威的基石。然而具体到个案的审判,要做到严格依法,要做到重典治乱却并非易事。

  与“9·8”矿难案相似,刘襄等非法制造、销售“瘦肉精”案在审判过程中,也遇到了应当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困惑与分歧。为了稳妥起见,河南法院专门邀请了国内权威的刑法学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形成共识,最终严格依法判决,以“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刘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给予严惩。

  “司法的精髓绝不是机械照搬条文,而必须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面准确理解和适用。循天理、遵国法、顺民情,方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张立勇充满深情地说。

  以公开促公正

  阳光透明赢得人民信赖

  赵作海错案发现后,媒体蜂拥而至,河南法院及时发布可靠信息,仅去年就召开13次新闻发布会;

  “9·8”矿难案件公开审理,30余家媒体到场旁听;

  审理“瘦肉精”案件时,河南法院邀请各界人士约400人参加旁听,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

  这几个热点案件的判决仅仅是河南法院司法公开促公正的一个缩影。张立勇认为,“公正”本身就意味着应当是“公开的正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而人民群众的眼睛就是最明亮的阳光。

  推行庭审自由旁听,实现审判过程公开;上网公布裁判文书23万余份,平均上网率达99.37%,居全国法院之首,实现了裁判结果公开;全省法院共庭审视频直播4837场次,数量位居全国法院前列,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更大范围的审判公开;河南高院还率先在全国法院系统设立网络发言人,聘请网络监督员,开通QQ“民意直通车”,开设“网评法院”专栏,开通“豫法阳光微博”等,去年一年就回复网民意见14835条。

  5年前,群众对河南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是84.5%,2010年提高到93.58%,位居全省政法系统第一;

  在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普遍上升的态势下,河南法院首次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较上年减少23000余件;

  涉诉进京非正常访同比下降83%,中级法院全部退出进京上访量全国前50名,基层法院全部退出前100名……

  这一系列数据,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朴素道理:人民是司法的最终法官。而司法权威从哪里来?答案就在这里。本报记者 曲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