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ddle combination:毛泽东一生中到底如何评价孔夫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13:53

毛泽东一生中到底如何评价孔夫子?


卢志丹(畅销书《毛泽东品国学》的作者)

  


  
目前,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票房爆满,引发热议;讲解堪称“孔子语录”的《论语》的女学者于丹,一夜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甚至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几年间,在全中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

 孔子被塑造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千古圣人”,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则是新时代空前绝后的“一代伟人”。一个敏感而令人遐想的话题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千古圣人”孔夫子的呢?这种评价在今天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

 要探讨这一问题,不能不先对孔夫子的生平进行简短回顾。
    孔子名丘,一说生于公元前551年,一说生于公元前550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二。

 孔子出生于宋国贵族,他的曾祖防叔因避祸由宋逃到鲁国,便成为鲁国人。他父亲名纥,字叔梁,做过鲁国陬邑的地方长官。孔子出生不久,父亲死了,家庭也贫困了,不得不做各种杂活,一则赡养寡母,一则自己生活。他做过仓库保管员,也做过牲畜管理员,都很负责任。最后做到鲁国的大司寇,那是“卿”的高位了。他到处学习,不懂就问,所以见闻广博。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晚年便专门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讲学传授学术。他是中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也是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文化的流传以至后来的扩大和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孔子。

孔子的思想,渊源于殷商以及西周、东周的社会思想潮流,更多地是接受了春秋时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如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等人。春秋时代重视“礼”,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却改以“仁”为核心,认为没有“仁”,便谈不上“礼”。孔子对于“仁”有各种定义,概括说起来是“爱人”。孔子所爱的“人”,是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是一切具有生命的人。孔子的志愿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他所收留的学生,绝大多数出自下层,只有屈指可数的学生是出自上层。

 孔子自三十岁招收学生,一直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此博得学生的无限爱戴。他死后,许多学生在他墓侧结茅屋居住,有的住了三年,相传子贡住了六年。他早期的学生,如子路、冉有、子贡,跟着他奔走四方,为救世而斗争。他晚期的学生,如子游、子夏、子张、曾参,便接受他讲学带徒的衣钵。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他晚期学生也作了一定的贡献。

 孔子自己说他“述而不著”,研究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的教育方法也值得一提。他不分地位高下,报酬厚薄,只要学生拿十条干肉的拜师礼品,便教导他。他因材施教,深刻了解每个学生的资质、性情、能力、爱好的不同,所以同一个问题,孔子的答话因人而异,甚至相反。师生间的相处有时好比父子。学生平日的言行,他能深入了解,譬如他说颜回(他最喜欢的学生),平日听讲,只听不提问,好像“笨伯”,回去后,却能发挥,并不愚笨。从所有古籍看,孔子教学生,一般用启发式方法。

毛泽东的一生,对孔夫子的态度是很复杂的,是集推崇、继承、发挥和批判于一体的,不可一概而论,应做具体分析。

  

 求学时期的毛泽东,推崇孔夫子为“圣人”

 毛泽东自己不止一次说过: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四书五经,读了六年,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后来进了资产阶级学校。读了七年资产阶级的书。

 从如今可以看到的毛泽东的大量早期文稿看,他在长沙求学时代还颇为崇信孔子的。

 毛泽东求学长沙时期,正是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时期。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对康有为等人掀起的“尊孔”复辟逆流进行了猛烈抨击。孔子“圣人”的权威被打倒了。

 青年毛泽东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很崇拜。但在对孔子的态度上,他与陈独秀显然有所不同。孔子在他心中依然是圣人。如前所述,他在19174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论述体育之重要及怎样开展体育运动。该文提倡的完全是新思想,可他在文中却大量引用《论语》、《札记》等儒家经典中的典故、成语。他仍称孔子为“圣人”,赞扬孔子讲卫生重体育。在该文中毛泽东说,“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接着他又将孔子与释迦牟尼和穆罕默德并举,称“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 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670页。〖ZS)〗

  1917323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这里明言孔子为“既得大本”的“圣人”。

 191711月,毛泽东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他主持的夜学开学仪式上,有一个程序就是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他在《夜学日志》中亲笔记道:在仪式上,师生员工“整队向国旗、孔圣行三鞠躬礼,职教、学生相向互行一鞠躬礼”。〖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03页。〖ZS)〗

 孔子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深刻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毛泽东受时代思潮和传统思想的双重影响,认为改造中国“宜从哲学伦理学入手”。因为在他看来,哲学是探讨宇宙大本大源的学问,要是人能得大本大源,就成了圣人,故他提出“普及哲学”的治国之道。他说,“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己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普及哲学”可使“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 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8-89页。〖ZS)〗

 可见,青年毛泽东的理想社会及其实现的途径无不受到孔子的影响。

 1916129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

 “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

 毛泽东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既吸取了西方现代的新思想,又改造继承了中国古代孔子的知(智)、仁、勇的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一生。

 在学习方法上,毛泽东也颇受孔子的影响。孔子主张“博学于文”,毛泽东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学者之所宜遵循”的。他反对拘于一家一派之言,主张“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循“博学于文”的学习之道,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各种学说“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

《论语·雍也篇》中记载了孔子赞美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青年毛泽东对颜回也推崇备至,在著述中多次提及。受颜回的影响,毛泽东“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他曾设想,“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即北宋名臣范仲淹)之画粥”,办一所自修学校。在生活上,毛泽东主张节俭,反对奢侈,甚至不屑与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交往。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看,在表面上,国学似乎占主导地位,因为文稿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然而从思想实质来讲,占主导地位的是民主主义思想。青年毛泽东的装束是长衫布鞋,而非时髦的西服革履,但支配他行动的却非国学,而是西学。孔子主张三纲五常,毛泽东主张个性解放,说“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形成了“性不受束缚”的鲜明个性。孔子主张中庸,毛泽东主张抵抗、斗争,“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所以,孔子思想虽然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也是为这么他后来能很快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毛泽东,主张对孔夫子“一分为二”

 毛泽东对孔夫子态度发生明显变化是在他第一次北京之行后。

 19188月,毛泽东因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事宜而第一次来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手下当一名助理员。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各种西方思潮在校园竞相传播。毛泽东在李大钊指导下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参加哲学会和新闻学会,尽量了解各种学说。从长沙到北京,毛泽东又一次开拓了视野,他自己说“思想起来越激进”。

 19194月毛泽东回到长沙。以“打倒孔家店”为主题之一的“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全力参与并领导学生运动,再也无暇去读经、史、子、集。

 19197月,毛泽东在由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了四则揭露康有为等人“尊孔”丑行的短评,这是他早期文稿中最早的“批孔”文字,标志着在他思想中孔子的权威已开始动摇。

 毛泽东在1919721日发表的《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一文中指出:二十年来,湖南省虽然在政治上排满,但在思想上仍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孔子为中心”、“于孔老爹,仍不敢说出半个‘非’字”,而今则到了一改旧观的时候了。在论到学会章程中“自由讨论学术”一条时,毛泽东说:“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63368页。〖ZS)〗

 主办《湘江评论》时,毛泽东的笔下再很难见到恭维孔子的话了,也很少见到引用孔子及儒家的语录。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已完全从青年毛泽东的视野抹去了。他在《问题研究会章程》(191991日)中将“孔子问题”列为研究问题之一。

191912月,毛泽东率领湖南的“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赴京。次年4月,毛在离京去上海的途中,曾下车到曲阜游览了孔子的陵庙和故居。虽然这时他已经进一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后来毛泽东在同斯诺谈到这次孔子故乡之行时说:

“我在曲阜停了一下,去看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和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镇。在有历史意义的孔庙附近的一棵有名的树,相信是孔子栽种的,我也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

 显然,他不是一般的参观旅游,而是带着倾慕之心前来瞻仰的。

 1920年是毛泽东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一年。但此时他明确主张:西方文明必须与我国文明相结合。在一封信中毛泽东写道:

“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74页。〖ZS)〗

 这些话表明他是以辩证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明的,预示着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转变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任务。不言而喻,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孔子之道持批判态度。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结合农民运动,批判忠孝主义,批判束缚农民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他在《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充分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教条方面的巨大历史功绩。他激烈批判大地方大资产阶级提倡尊孔读经的反动主张。

 1940年,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延安新哲学会年会上作了《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的报告,毛泽东称赞范的报告为“用马克思主义清算经学,这是头一次”,并指出,“目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复古反动十分猖獗,目前思想斗争的第一任务就是反对这种反动”。〖ZS(〗《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63页。〖ZS)〗

当然,成为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不是全盘否定孔子的,对孔夫子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东西,他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的。

19371019日,毛泽东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大会上说: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ZS(〗《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3页。〖ZS)〗

明确肯定孔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

1938521日,针对一些同志不安心当教员这一点,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上说: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此人似乎当了一世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就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习黑格尔,学习孔夫子。我们三四百人,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出几个黑格尔呢?又说:孔夫子是圣人,几千年只此一个。

193879日,毛泽东在抗大讲话中说:

“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他的志向。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孔夫子不作共产党呢?那是当时的老百姓不要他作共产党而要他作教书先生,而今天的老百姓则需要我们作共产党了。” ZS(〗《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第10期。〖ZS)〗

 毛泽东的这段话肯定孔夫子作教书先生是当时时代的需要,老百姓的需要。

 1938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任务。他在谈到研究历史时指出:中国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提法,表达了毛泽东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一种肯定。

 《孔子评传》一书的作者匡亚明回忆说:

 1942年,他在延安曾向毛泽东请教如何评价孔子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孔子生在二千多年以前,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但孔子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人物,他思想中有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只能当做历史遗产,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对当前革命运动来说,它是属于第二位的东西。第一位的用以指导革命运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时重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方面正在大搞什么“尊孔读经”。他们靠孔夫子,我们靠马克思。要划清界限,旗帜鲜明。

 毛泽东又认为:当时对孔夫子,最好是暂时沉默,既不大搞批判,也不大搞赞扬。〖ZS(〗匡亚明:《孔子评传》,第47页。〖ZS)〗

 1943628日,毛泽东在刘少奇的一封信上批写道:

“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

 并且明确说“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真理” 。〖ZS()《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84页。〖ZS)〗

 毛泽东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李讷,“讷、敏”二字,其实来自于《论语·里仁篇》中记载的孔子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化孔夫子的名言而为爱女的名字,不也正是表明毛泽东对孔子的肯定和欣赏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同建国前大体相同。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关于孔夫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精神。“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不过,第二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过与此相反的话:孔夫子是革命党,此人不可一笔抹杀,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19648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的哲学谈话中说:孔子讲“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爱什么人?所有的人?没有那回事。爱剥削者?也不完全,只是剥削者的一部分。不然为什么孔子不能做大官?人家不要他。接着在谈到《诗经》时,他又称赞了孔子,说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

1956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直接引入了《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借以抒发时光在流逝,社会在进步,应奋发跃进的豪情壮志。当然,这也表明毛泽东对孔夫子其人其语的赏识之情。

1956824日,他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说:“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二门。” ZS(〗《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81页。〖ZS)〗

 19585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青年人胜过老年人时,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其中说到孔子。他说:

“孔夫子在青年时也没有什么地位,当过吹鼓手,在人家办丧事时,给人家喊礼,后来教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也是短期的。也还当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他学了很多本领,颜渊是孔子的弟子,算个二等圣人,他死时才三十二岁。”

 这番谈话对孔夫子的肯定之情溢于言表。

 19581121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谈到“有实无名”问题时说:一个人学问很高,如孔夫子、耶酥、释迦牟尼,谁也没有给他博士头衔,并不妨碍他们行博士之实,孔子是后来汉朝董仲舒捧起来的,以后不太灵了。到了唐朝好一点,特别是宋朝朱熹以后,圣人就定了。到了明清两代才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到了五四运动,又下降了。圣人不圣人,吃不开了。我们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承认他的历史地位,但不承认什么圣人不圣人。

 1964213日,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谈教育问题时充分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对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说: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在谈话中,他还以赞赏的口气讲了孔子的经历,说明孔子的学问是从实践中自学得来的。他认为,孔子这个人爱说老实话,为此,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骂。当然在谈话中,他又一次指出孔子办教育不重视生产劳动的缺点,提出这方面我们要想办法补足。

 总之,在入党之后和“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泽东是以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孔子的,即对孔夫子一分为二,也就是毛泽东常主张的“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议的现实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一方面批判孔子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论上的错误,过时的东西,反对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则又肯定孔夫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吸收和改造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精华”,丰富和补充自己的思想。


   晚年毛泽东说:“孔学名高实秕糠”
     晚年毛泽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的“文化大革命”。

 被毛泽东称为“政治革命”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大破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是这场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旧思想、旧文化的主要代表者。所以“批孔”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大主题,此期间毛泽东对孔夫子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196612月,毛泽东对一位外宾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消除孔夫子在各方面的影响。

 针对西方资产阶级反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点,毛泽东说:让他们发愁吧!要抓住阶级斗争和还未完成的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孔夫子在大学文科的影响,如哲学、历史、美术等方面存在着。他们灌输帝王将相思想,资产阶级思想,这些都同孔夫子影响联系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革命。

但“文革”初期的毛泽东的注意力集中在斗“走资派”、“夺权”上,无暇顾及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先生。此后,虽然有的文章也提到批孔,甚至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说成是宣扬孔孟之道的“黑修养”而加以批判,但批孔并未成气候。

 1971913日,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接班人”林彪乘三叉戟飞机仓皇出逃,自我爆炸,“折戟沉沙”于异国荒漠之中。从事后查获的材料看,林彪一伙竭力从孔孟之道中寻找精神武器,林彪甚至手书孔子“克己复礼”一语,挂在卧室中,毛泽东认为,林彪与国民党一样是尊儒反法的。所以决定在“批林”的同时“批孔”。

 江青在一次批孔会上的讲话中大肆宣扬:19735月,她去看毛主席,见毛主席那里放着大字本的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毛主席说,我目的是为了批判用。毛主席还给她念了一首诗:

 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

 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197374日,毛泽东在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崇孔,而且是反法的。

 83日,毛泽东读了杨荣国《孔子——顽固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一文,批示“杨文颇好”。

 85日,毛泽东对江青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说法家主张中央集权、郡县制。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而儒家呢?他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厚古薄今的,开倒车的。毛泽东还让江青记下了他写的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诗云: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此诗在批孔运动中广为流传。

  1974118日,毛泽东批示,同意中共中央转发《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这一个材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根据毛泽东本人的意见搞的。两校大批判组从林彪一伙的笔记、手书题词、摘录的卡片及公开的言论中选摘出涉及孔孟或类似孔孟语言的材料,并与孔孟之道相对照。毛泽东通过这个材料,通过批孔,进一步揭露林彪集团的思想根源、极右实质以及批判社会上存在的所谓“右倾思潮”,以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在中共中央转发《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后,全国立即出现了“批林批孔”的高潮。这场声誉浩大的“批孔”运动,被野心勃勃的江青所利用,她影射此时身患重症的周恩来为“现代大儒”,试图把批判的锋芒引向周恩来,但被毛泽东制止。

 “文革”中,毛泽东提出要清除孔夫子在各方面的影响,从理论上讲,这并没有错。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旧的习惯势力还广泛存在着。但他没有具体地去研究究竟孔子的哪些影响阻碍现代中国的进步。垂暮之年的毛泽东只看到孔子对现代的消极一面,没有注意到孔子对现代中国也存在积极的一面。

 在“发哥”主演的大片《孔子》推波助澜下,目前的“孔子热”一浪高过一浪。国人很有必要联系毛泽东对孔夫子的全面评价,对今日的“孔子热”,进行一番“冷思考”。

 对于以儒学为主的“国学”,毛泽东历来都主张“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似乎有这样的看法:毛泽东说国学是“糟粕”,对其采取彻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很多人想当然的举例说:毛泽东与孔夫子水火不容,主张把“孔老二”批倒批臭。我认为,这些看法未免有些“以点代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诚然,在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里,对孔夫子,对儒学,说过一些过头的话,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但这远远不能代表他一生的态度。纵观上文,不难看出,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孔子的好话。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加以分析,给毛泽东一个公允的评价。

 令人遗憾地是,在今日的“孔子热”大潮中,很多人恰恰缺失的是毛泽东的辩证的眼光、批判精神和“古为今用”的艺术。如果不加辩证地机械复古、不加批判地盲目崇拜、不甄别其糟粕地全盘吸收,儒学会“复而不兴”,“孔子热”会熄灭于历史的死胡同中!


  
 本文作者专著《毛泽东品国学》封面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空间的其他文章:
  • [个人日记]: 毛泽东: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 ( 2010年02月08日 11:51 )
  • [个人日记]: 中华楹联——毛泽东鲜为人知的酷爱 ( 2010年02月17日 21:51 )
  • [个人日记]: 毛泽东究竟品读过多少首古典诗词? ( 2010年02月10日 11:23 )
  • [个人日记]: 领袖之风范与国学之精髓 ( 2010年02月10日 10:32 )
  • [个人日记]: 伟人毛泽东的《庄子》心得 ( 2010年02月07日 22:20 )
  • [个人日记]: 每一天,你读《心经》了吗? ( 2010年02月07日 17:36 )
  • [个人日记]: 毛泽东对党政干部的警告:“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 ( 2010年02月06日 23:06 )
  • [个人日记]: 少年毛泽东:虔诚信佛的“石三伢子” ( 2010年02月06日 16:40 )
  • [个人日记]: 毛泽东对《论语》反其意而用的两例 ( 2010年02月06日 01:01 )
  • [个人日记]: 暮年毛泽东反复吟诵的一篇催人泪下的古赋 ( 2010年02月05日 19:58 )
  • [个人日记]: 毛泽东的国学造诣为何令人惊叹? ( 2010年02月05日 1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