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过程推荐书籍:木霉菌与蓝细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22:17
木霉菌与蓝细菌木霉菌       木霉菌属于丝状真菌类,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尤其是土传性真菌,例如镰刀病菌(Fusarium spp.)、腐霉病菌(Pythium spp.)、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及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故常应用于生物防治上。
        木霉菌对于植物病原菌之拮抗作用主要有抗生,超寄生及竞生等作用。因为木霉菌菌丝生长快速,对于逆境耐受性强,有利于土壤环境的竞争及族群的建立。另外木霉菌亦可产生抗生物质,如gliotoxin及gliovirin,具有防制腐霉病菌Pythium ultimum的效果。另外其特有之超寄生现象可使其寄生于病原真菌的菌体上造成植物病原菌死亡,如木霉菌可以寄生于立枯丝核菌上造成其菌体缢缩死亡。
       目前市面上已有许多相关产品,例如纽西兰Agrimm Technologie公司所生产的TrichopelTM,即是Trichoderma spp.所开发的土壤调节剂(soil conditioner),可用于处理种子、介质混拌或直接施用于作物,
用以防治鎌胞病菌、腐霉菌及立枯丝核菌等。国内亦有相关应用产品,如福寿公司的活丽送FS-BIO-1产品,便含有本土所分离的有益木霉菌,其对于多种作物病害皆有防治效果,并且具有促进作物生长之效。
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木霉菌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蓝 细 菌(网络转载)
蓝细菌 (Cyanobacteria)亦名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它与高等绿色植物和高等藻类一样,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a,也进进产氧型光合作用60年代前作为藻类植物中的一群。应用现代技术研究表明,它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没有有丝分裂器,细胞壁也与细菌相似,由多粘复合物(肽聚糖)构成,含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阴性,所以现在趋向于将它们归属于原核微生物中。 
蓝细菌分布极广,从热带到两极,从海洋到高山,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土壤、岩石、以至在树皮或其他物体上均能成片生长;许多蓝细菌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并形成菌胶团浮于水面;有的在80℃以上的热温泉、含盐多的湖泊或其他极端环境中,也是占优势的或者是唯一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蓝细菌形态差异极大,已知有球状或杆状的单细胞和丝状两种形体,细胞直径范围从一般细菌大小(0.5-1微米)到60微米,这样大的细胞,在原核微生物中可能是极少见的。不过蓝细菌个体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0微米,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很大的群体。若繁茂生长,可使水的颜色随菌体颜色而变化。 
与其他原核生物相比,在化学组成上,蓝细菌最独特之处是含有两个或多个双键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细菌差不多都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单一不饱和的脂肪本(一个双键)。 
蓝细菌细胞壁的细微结构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其中许多种能不断地向细胞壁外分泌胶粘物质,类似细菌的荚膜,将一群群细胞或丝状体结合在一起,形成胶团或胶鞘。大多数可以 "滑行",但无鞭毛,某些蓝细菌的滑行运动并非简单转移,而是丝状体的旋转、逆转和弯曲。有的还可行光趋避运动。 
蓝细菌的光合器有原始的片层结构,是由多层膜片相叠而成的,分布在细胞质内,片层结构所包含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藻胆素(藻胆蛋白)和类胡萝卜素。藻胆素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色素的作用,是蓝细菌所特有的。藻胆素又包括藻蓝素和藻红素两种,大多数蓝细菌细胞中,以藻蓝素占优势,并与其他色素掺和在一起,使细胞呈特殊的蓝色,故称为蓝细菌。 
许多蓝细菌的细胞的南中还有气泡。其作用可能是使菌体漂浮,并使菌体能保持在光线最多的地方,以利光合作用。蓝细菌可自生固氮,也可共生固氮。某些种具有圆形的异形胞(heterocyst),一般沿着丝状体或在一端单个地方分布(参见2-71)。实验证明,它是蓝细菌进行固氮作用的场所。异形胞与邻接的营养细胞有胞间连结,并在这些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例如光合作用产物从营养细胞移向异一菜胞,而固氮作用的产物,则可从异形胞移向营养细胞。异形胞内含少量藻胆素,并具有光合系统I,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产生ATP高能键和还原性物质。异形胞内又有固氮酶系统,它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时,它们在正常的营养细胞状态下产生固氮酶并固氮。然而,有些不形成异形胞的藻类,例如能产生鞘膜的粘球(蓝)藻属型中的几种单胞藻,甚至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固氮。可以想象,蓝细菌中已产生了一种不同的机制,以保持其固氮酶的缺氧条件。 
蓝细菌的营养是简单的。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者氨作为氮源。能行固氮作用的种很普遍。多数为专性光能生物,其中一些是专性光能自养型的,亦有化能异养型的。 
由于蓝细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能像绿色植物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同化CO2成为有机物质,加之许多种还具有固氮作用,因此,它们的生活条件、营养要求都不高,只要有空气、阳光、水分和少量无机盐类,便能大量的成片生长;此外,在菌体外面还包有胶质层可以保持水分,忍耐干燥的能力极强,甚至保存了87年的葛仙米(又名地木耳)干标本,移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仍然继续生长。上述生理特性,可能是蓝细菌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蓝细菌没有有性生殖,以裂殖为主,极少数种类有孢子。 
现知蓝细菌中有20多种具有固氮作用,故在农业上,尤其在热情,已成为保持土壤氮素营养水平的主要因子。在水稻田中培养蓝细菌作为生物肥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近年报导,有的学者用蓝细菌作为人食物或辅助营养物,均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贫血、白内障、青光眼、胰腺炎等疾病,对糖尿病、肝炎也有一定疗效。另外,蓝细菌可能还是第一个产氧的光合生物,是最先使空气从无氧转为有氧的原因;正是它本身的意义、实际作用以及结构上的特点,所以它是一类很有经济效益和理论价值的微生物,引起了生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