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东莞分行招聘:图说中国皇帝大全319清朝地方割据民变政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1:38

平林爽文纪念碑

清光:胡守龙的年号。“胡守龙挟左道惑民,妄改元清 光,将为乱”,

ion=edit">蔣爾恂國  顺治四年(1647),蠡县生员蒋尔恂曾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聚众杀死知县,称大明元年.

ion=edit">王光代 襄阳总兵王光恩弟王光代据其众反

義王张华山

在一个名叫张华山的反清分子和自封为明朝义王的人的率领下,复明军打起隆武皇帝的旗帜,招徕党徒,威胁淮安。①负责运河谷物运输的清漕运总督是杨声远。他从淮安的总督衙门向洪承畴报告说,庙湾“今为贼据,盐场一带居民,胥化为贼,势甚披猖”。②杨声远还告诉洪承畴,他已采取紧急措施,防守淮安城,因为叛军宣布他们要在10月10日进攻淮安。他在向庙湾派遣正规军的同时,还沿运河派驻了专门的漕运守军,以保护满载的船只,其中许多已经起航北上。但杨声远不相信凭他自己指挥的这点兵力就能遏制叛贼。为防“滋蔓难图”,他要求立即增援。形势十分紧迫,他等不及北方部队的到来,所以请求从洪承畴支配的兵力中立即调来至少二三千满汉军兵。③洪承畴一接到杨声远的求援信,就在南京召集他的主要将领陈锦、陈泰和张大猷开会。虽然杨总督可能夸大了淮安所受到的军事威胁,但是,必须保卫帝国最重要的运输干线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这条运输干线当时正在向京城运粮。所以洪承畴从南京守军中抽调了2500人出援,命提督张大猷率领之。洪承畴后来在给多尔衮的奏折中说明如下:凡进剿机宜,听汉兵提督与总漕督臣同心计议,必求万全,尤 要严束满汉将兵,恪守纪律,秋毫无犯,期于剿贼保民,奠安重地。①这支部队计划10月14日从江宁出发。那时复明军已经向淮安发动了进攻。首次进攻淮安的队伍由一个名叫周文山的人指挥,他的800人马据说来自城东80公里处的盐城。10月10日清晨,周文山部队突破了东门边的淮安城墙,但经八小时激战,又被击退了。周文山在混战中丧生。虽然留守淮安的清军仅100余人,他们仍坚持打退了义王所率领的复明武装潮水般的第二次进攻。在复明军乘船从运河开往淮安城时,淮安清军又伏击了义王的人马。复明军主力遂退回到庙湾。②几天之后赶来的援军因此感到形势远不像他们所担心的那样险恶。清军在杨声远统帅下开向庙湾,接着去摧毁复明军,夺回了该城,杀死了许多落到他们手中的抵抗者。③虽然张华山成了他们的刀下鬼,义王却削发扮成和尚,设法逃出了庙湾城。④杨声远于是下令大规模搜捕下落不明的义王,悬赏招贴布满整个苏北地区。在衙吏俘获并审讯了一个认识义王的和尚后,官府搞清楚了义王的长相,画图招贴四方。经过逮捕审讯其他几名和尚,盯住了一个名叫孙胜宇的匪首,此人是道士,所谓义王可能就躲在他的家里。孙胜宇住在淮安以南如皋城附近一个叫“双店”的村子里。明未张献忠[孙可望部铸]兴朝通宝五厘从扬州派出的捕快和一队士卒在1月18日深夜,包围了双店,突然搜查孙胜宇宅邸。孙胜宇被捕,在他的家当中搜出南明小帖一个。次日捕快彻底搜查村庄,逮捕了另外三名也藏有明朝公文的当地复明 分子。这三人中有一人在审讯中招架不住,供认说那个他们称作义王的人早先是躲在村里,但就在捕快到来之前逃到附近的村庄去了。捕快迫使犯人供出了义王逃去藏匿的那家住户的姓名,然后包围那个小村子,袭击了这位反叛者最后的避难所。与义王一起被捕的还有他儿子。杨声远在如皋建立了一个临时督府监督审讯,俘虏押到后,经审讯发现,他们是前明低级贵族,原属河南周王世系。杨声远认定他们无足轻重,遂下令处死,义王父子于是立即被处决了。①这一地区的其他复明分子也在对义王的追捕中被发现了。其中某些人完全是单枪匹马、毫无危害的。但是,此刻清廷神经过敏,认为在漕粮船只聚集地这样敏感的地区,任何复明分子活动的迹象都需要加以最为审慎的对待。清朝当局这时对关于单枪匹马者——尤其是文人——情况的报告,特别感到烦扰不堪。这些人本来已经剃发,归顺新朝,后来却又恢复明朝发式,或主张复明。李定国

②例如,当奉命前去逮捕义王的清兵返回双店村时,一个军官注意到当地关帝庙墙上写着几个字,向一名“可疑的客人”发出警告。此人是在一个名叫吴心田的人家中被发现的。这些字引起了这位军官的好奇心,他便来到吴宅。吴宅的塾师十分无礼,使他颇感意外,就将这位塾师拘留起来。此人名叫许元博。经再三审问,原来他的父亲许之卿在明朝曾出仕为官。

ion=edit">張近堂东明人张近堂起而响应,共同抗清并立“天正”年号,清军调三省官兵镇压,激战三月余,杀死杜胜集(今马头镇)守备金右俊,义军退。清兵大肆屠杀百姓,尸骨盈野,致使境内人烟稀少。抗清斗争坚持数年之久

ion=edit">蕭惟堂國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组织北京汉 族人和一些八旗家奴,计划12月13日五更举火起事。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组织“中兴军”,自称“朱三太子”,当中兴军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30多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告密,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应急提前两天 起义,中兴军失败。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等数百人被俘磔死。杨起隆突围奔陕西,7年后被捕,遭杀害。

ion=edit">王耀祖國  王耀祖是中国清朝时期云南反清领袖,年号大慶,康熙四年(1665)吴三桂统治云南期间,强制推行清王朝的“剃发之制”,并利用这一举动作为他搜刮云南各族人民的极好机会。“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必真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皆地方文武各官,该当履行查验,若有复为此事,续进章奏。欲将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愿本朝制度者,杀无赦”。所谓“剃发留辫”就是半剃半留,将直线以前的头发全部剃光,只留颅后的头发,然后将头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便激起了滇东南土司和地方势力的反抗,迤东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峨山禄益、王杨祖,路南秦祖根,陆良资洪,迤南土司王弄山、王朔,蒙自李日升、李世藩、李世屏,八寨李成林联合纳楼土司普率,思陀土司李熙,左能土司吴应科,瓦渣土司钱觉耀,溪处土司赵恩忠,纳更土司龙天正,教化张长寿,倘甸叶向阳、叶正昌,石屏龙韬、龙飞扬,弥勒昂复祖,邱北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王义、王先任、王光化等筹划反抗清朝的“削发留辫”,恢复明朝制度,拥护沐英的后裔沐神保,拟在新兴建立政权,改元大庆。聚众数万攻临安,陷蒙自、峨山、宁州、易门;围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朝野大震。1665年四月起义,前后历时共1个月。

ion=edit">楊起隆國  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组织北京汉 族人和一些八旗家奴,计划12月13日五更举火起事。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组织“中兴军”,自称“朱三太子”,当中兴军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30多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告密,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应急提前两天 起义,中兴军失败。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等数百人被俘磔死。杨起隆突围奔陕西,7年后被捕,遭杀害。

ion=edit">耿順   耿精忠(1644—1682年),中国清朝靖南王,为三藩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後降於努尔哈赤,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袭爵。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
  耿精忠与肃亲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硕额附。继位後,左右由于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以待变。1673年闻尚可喜将撤藩归辽东,耿精忠与吴三桂为试探朝廷态度亦具疏请撤,清圣祖允许。吴三桂起兵时,招耿精忠共同起事,于是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并且邀台湾郑经由海道取沿海郡县为声援,一时兵势甚盛。
  耿精忠叛乱时,康熙命康亲王杰书、将军赖塔分由浙江、衢州讨之。郑经以耿精忠未遵守约定,迳取漳州、泉州二州,纳其降将。耿精忠见大势已去,遂降清。1680年郑经败回台湾,耿精忠请入觐,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1681年云南平定後,次年耿精忠被磔於市。

 ion=edit">吳周

吳周太祖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月所,明朝辽东人,吴周王朝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1],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中秋夜病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谥为太祖高皇帝。


吴三桂-人物经历
    
吴三桂

1612年出生明天启末年,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任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二日,
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受清(此时已降清)封平西王。
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
清顺治十六年(1659),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清康熙元年(1662),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
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清军平定云南后,被掘坟折骨。
[1]


吴三桂-坎坷生平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吴三桂昭武通宝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 ,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利用通宝[吴三桂铸]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早期势如破竹,吴三桂也完全有能力一股着气打到北京去,但是他没有过长江,而是选择了称帝,致使顺治有时间组织力量来镇压。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开始蓄发,改穿明朝衣冠。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吴三桂-相遇陈圆圆
    

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吴三桂与周仝分别后,心神不定,脑海里总浮现陈圆圆的身影。他无心经商,常借故“与同窗好友相会”,实则跟随艺美班观看演出,以目睹陈圆圆的芳容。陈圆圆每次出场演出,总看见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使她六神无主。她偷偷观看这位青年,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从他的衣着打扮看来不像普通人家子弟。后来听老板说,这青年姓吴,叫吴三桂,是将门子弟。陈圆圆每次演出,只要看见吴三桂,便心不由己地暗送秋波。

一日,陈圆圆缷妆后回家,忽听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是吴三桂,她喜出望外,于是放慢了脚步。吴三桂紧走几步,赶上陈圆圆,约她“春来茶馆”叙话。二人来到茶馆就坐,先客套了一番,要了壶茉莉花茶,边品茶边聊天,互诉爱慕之情。二人难分难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吴三桂说:“我一定要把你赎出来,娶你为妻,永不分离。”陈圆圆说:“我出身贫贱,不配当你的妻子,只要你对我好,能在身边伺候你我就心满意足了。”于是二人海誓山盟,私定终生,只等吴三桂父亲应允,再明媒正娶,接陈圆圆进入吴家大门。

谁知风云突变。正当吴三桂与陈圆圆“情切切,意绵绵”之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从北京给他发来急书,让他立即动身来北京参加武举考试。吴三桂父命难违,只好忍痛与陈圆圆分别,留下无限遗憾。

吴三桂赴京应试那年,只有16、7岁,他英俊潇洒,武功高强,一举考中武举人。

吴三桂中举后,除习武练功外,常阅读《孙子兵法》和诸子百家著作,对史书也是爱不释手。《汉记》中的“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他的座右铭。立誓要做朝廷身边的大官,娶阴丽华那样的大美人为妻。 吴三桂文武双全,仕途一帆风顺,很快当上了宁远总兵,拥有精兵2万、吴家军3千,成为东北的劲旅。吴三桂当了总兵后,实现了第一个愿望,可是娇妻在那里?他日夜思念陈圆圆。自从苏州一别,陈圆圆杳无音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圆圆仍在苏州当歌妓,生活非常凄苦,于是他派亲信吴勇携黄金500两,去苏州赎陈圆圆。

吴勇到达苏州后,找到艺美戏班。李老板对他说:“自从吴将军离开苏州后,陈圆圆茶饭不思,大病一场。病愈后她无心演出,每日在家吟诗作画,弹琴歌舞,专等吴将军前来迎娶她。”李老板停了一会接着说:“有一天,田妃之父母田畹到苏州巡视,他得知陈圆圆的下落,用重金将陈圆圆买走。田畹,什么人物?我们惹不起呀!唉,吴将军要是早来一步就好了!”李老板两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崇祯最宠爱的田妃暴病身亡后,田畹失去了依靠,他早就有心买个美女献给崇祯皇帝,以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他听说苏州的陈圆圆歌舞超群,貌美无比,便专程来苏州用千两黄金买下陈圆圆,将她送给崇祯。当时崇祯皇帝内外交困,无意女色,便将陈圆圆退回田府,田畹就把陈圆圆藏于府中,从此她与外界断绝来往。

吴勇回到山海关,把陈圆圆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吴三桂。吴三桂听了,搥胸跺脚地说“都怪我,只顾打仗,把接圆圆的事放在脑后,现在说啥也晚了!”吴勇安慰他说:“将军也用不着着急,既然知道了陈圆圆的下落,就不愁找到她,那时再想法把她接回吴府好了。”吴三桂只好作罢。

吴三桂一时无了牵挂,作战更加勇敢,屡建功勋。清兵掳掠京畿时,吴三桂堵截,战功卓著,受到皇帝赐宴,并赏上方宝剑。吴三桂在北京逗留期间,千方百计地想见陈圆圆,只是没有机会。

田畹将陈圆圆藏在田府,百般呵斥,给她穿金戴银,珍馐美味,由8名侍女伺候,所须之物应有尽有,可是陈圆圆总是郁闷不乐。后来田畹得知陈圆圆与吴三桂有染,至今二人仍相互爱慕。为了找靠山,田畹决定忍痛割爱,把陈圆圆送给吴三桂。田畹得知吴三桂在京接受御宴,便借机宴请吴三桂。酒席间田畹请陈圆圆献舞陪酒。吴三桂见到陈圆圆,百感交集,泪流满面。陈圆圆见了吴三桂,恍恍惚惚以为在梦中,当场晕倒,侍女赶紧将她扶起,送她到室内休息。这时田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当场将陈圆圆赠予吴三桂,并选择良辰吉日令二人完婚。正当吴三桂与陈圆圆如糖似蜜,如胶似漆难分难舍之时,忽然传来信息,清兵入侵宁远边关吃紧,崇祯皇帝急催吴三桂回山海关御敌。吴三桂只好将陈圆圆送往吴府,然后再一次忍痛与陈圆圆离别。 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随即派要员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汉奸,必落万世骂名;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还是归降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正在这时,吴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密探说:“吴府被刘宗敏抄了!”吴三桂说:“这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归还我。”吴三桂又问:“老太爷如何?”探子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起来了!”吴三桂说:“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一定会放出来的。”接着他又追问了一句:“夫人陈圆圆怎么样?”密探哭丧着脸半天才说出:“大事不好,陈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二目圆睁,怒发冲冠,拔剑斩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刘宗敏,我誓不为人!”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很快攻下北京,将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城。

吴三桂率兵追杀李自成至降州,忽听部将在北京找到陈圆圆,并护送她来降州。吴三桂派兵列队30里,自己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花,亲自前去迎接。降州大街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唢呐欢唱,鞭炮噼里啪啦地响,整个降州沉浸在欢乐之中。当吴三桂见到陈圆圆,只见她发鬓不整,面容憔悴,不觉潸然泪下。吴三桂拉着陈圆圆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圆圆,不是做梦吧?想不到今生今世我还能见到你。”陈圆圆看见吴三桂已经削发,知他降清,已不是大明将军,心中百感交集,她说:“你现在已不是大明山海关总兵,而是满清的平西王了!”吴三桂一脸无奈,低声说:“我这也是没办法,为了你才出此下策呀!”随后,吴三桂将陈圆圆护送到吴府。 吴三桂“龙床”

吴三桂把陈圆圆接到家,大摆宴席,为陈圆圆接风洗尘。他把陈圆圆安顿停当后对她说:“我军务在身,不能在家久留,我要继续追击李自成。”陈圆圆对吴三桂说:“李自成待我彬彬有礼,照顾周全,望将军手下留情。”于是,陈圆圆一五一十地道出李自成对她的礼遇。

 吴三桂昭武元年兵部执照
李自成进京后,得知
刘宗敏从吴府中抢走陈圆圆,心中非常愤怒,又感到不安。他怕此事惹恼了吴三桂,“招降”会毁于一旦。他立即派高夫人去见刘宗敏,望他不要胡来。高夫人见过刘宗敏,婉转地对他说:“自成听说陈圆圆声色艺冠绝天下,欲请她宫中表演歌舞,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刘宗敏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也不敢得罪李自成,驳高夫人的面子,于是答应道:“请陈圆圆进宫。”就这样,陈圆圆来到李自成身边。 吴三桂的大刀

李自成见了陈圆圆非常惊愕,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语安抚陈圆圆,并答应吴将军进京时定使他们团圆,然后挑选10名宫女照顾陈圆圆的起居饮食,从此把陈圆圆保护起来。

一日,李自成去后宫看望陈圆圆,见面后他对陈圆圆说:“听说你的歌声优美动听,能否为朕唱一曲?”

陈圆圆清了清嗓子,唱了一首昆曲。李自成听了,大呼“不好!”原来他是陕西米脂人,听不懂江南话,于是他让陈圆圆改唱秦腔。陈圆圆唱的秦腔,字正腔圆,声音嘹亮,李自成

听了眉开眼笑,拍案叫绝。李自成又叫宫中歌女改唱西调,自己也鼓掌随唱,陈圆圆闻声翩翩起舞。李自成陶醉在歌舞声色之中,面带微笑,亲切地问陈圆圆说:“这个曲调好不好听?”陈圆圆为讨李自成欢心,随口答道:“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李自成听了哈哈大笑,他拉着陈圆圆的手说:“你真会说话!”从此陈圆圆被奉为上宾。

不久,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在山海关“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杀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陈圆圆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说:“妾听说吴将军只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妾身被刘宗敏所辱,以致叛国投敌。大王杀我,我命不足惜,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李自成听了陈圆圆的话觉得有理,便将陈圆圆留在皇宫,派人保护,自己与刘宗敏率兵40余万攻打山海关。

李自成败退到北京后,欲带陈圆圆一同撤退。陈圆圆非常机敏,她对李自成说:“妾身既事大王,岂敢再有三心二意。妾若同大王一块西行,吴将军必然穷追不舍。大王若将妾留在京城,我将大王对我的知遇之恩告诉吴将军,劝他不要追赶,大王也可以安全西撤。大王对我的大恩大德,妾将永生不忘。 李自成听了陈圆圆的话,凝思良久,觉得她的话全是肺腑之言,于是将陈圆圆留在京城。

吴三桂听了陈圆圆的一番话,心有所动,不想再去追杀李自成,与陈圆圆一起共享荣华富贵。可是转念一想,觉得有所不妥。他对陈圆圆说:“我也想给李自成留一条生路,不过清廷圣旨难违,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望夫人谅解。”第二天,吴三桂率兵继续追杀李自成的农民军。

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有功于大清王朝,被顺治皇帝封为亲王。其妻张氏被封为福晋,令其子吴应熊赴京供职,还把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公主许配他为妻,命吴三桂镇守云南。此时吴三桂权倾朝野,富甲天下。

当了云南王的吴三桂非常宠爱陈圆圆,欲废掉张氏,立陈圆圆为“正妃”。陈圆圆深知自己由歌妓而贵为藩王姬非常满足,再也没有非分之想。她婉言谢绝吴三桂的美意,并语重心长地说:“妾以章台陋质,谬污琼寝。始于一顾之恩,继以千金之聘。流离契阔,幸得残驱。获与奉匜之役,珠服玉馔,依享殊荣,分已过矣。今我王析珪祚上,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上则立体朝廷,下则重型裨属,稽之大典,斯曰德齐。若欲蒂弱絮于绣。培轻尘于玉几,既蹈非耦之嫌,必贻无仪之刺,是重妾之罪也!其何敢承命。”

陈圆圆深谙贵极而险,盛极必衰的道理,不愿卷入是非之旋涡,力劝吴三桂晋封张氏为王妃,这使张氏对陈圆圆刮目相看,她虽霸道却不敢加害于陈圆圆。

吴三桂见陈圆圆不愿接受封号,便在昆明建金殿,他像吴王夫差对待美女西施那样,日夜与陈圆圆饮酒作乐,将陈圆圆奉为藩王府中的陈娘娘。吴三桂荒淫无耻,他不但宠爱陈圆圆,还宠爱“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将她们藏于丽宫,王府中美女不下千人,过着穷奢极欲皇帝般的生活。

陈圆圆不愿与吴三桂同流合污,便借口自己体弱年迈,到昆明三圣庵出家为尼,终日焚香诵经,颐养天年。

康熙十六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不久病逝。孙子吴世瑶继位,1681年9月,吴世瑶在昆明自杀,部下弃城投降,吴家男女老幼尽遭杀戮,唯陈圆圆下落不明。据说,3年后她在昆明三圣庵圆寂。[2]


吴三桂-与《圆圆曲》
 


吴三桂-性格特点
    

吴三桂孝勇善战,勇敢无畏,使其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上演了“少年救父”之举。然而他性格反复,暴躁圆滑,使其作出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之事,并因此背上了“汉奸叛贼”的千古骂名。

威远城遗址(吴三桂拜降多尔衮处)
吴三桂
军事才能过人,一生战功不断,年过七旬仍可带兵上阵大败清军,但他却缺少作为一国之君的雄才和领导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无法长期团结一批有识之士,获得长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在揭竿反清时,虽能连连攻城拔寨,短期内夺下清王朝半壁江山,却无法让新生的吴周政权免于夭折。


吴三桂-人物评价
    
吴三桂

汉奸说
一部分人认为,看人看本质,吴三桂是
汉奸,这话没错。但关键在于这个“汉”不是“中国”的意思而是“汉族”的意思。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说他投降是为个女人,太戏剧化,他的本意是爱命惜身,荣华富贵,不是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后来背叛清朝,嘴上是说恢复大明恢复汉人河山,其实又是为一己私欲陷万民于水火。

反“汉奸”说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吴三桂是一代枭雄,他明大义,识大体,弃暗投明。大明亡、大清盛乃是
历史趋势。他顺应历史潮流,应天理、顺民心,五万关宁铁骑所向披靡,功勋赫赫名垂青史。清朝对中国目前的疆土定型,以及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引导清军的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义。他疾恶如仇,替天行道剿闯贼;他雄才大略,镇守西南三十载;他有情有义,热血男儿,为陈圆圆冲冠一怒。

“逼反”说
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二者两败俱伤,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故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

吴应熊云南平西王 吴三桂 之子
  关于吴应熊的记载,最为清晰详尽。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
缅甸 ,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奉命永镇云南,兼辖贵州 。由于他兵精将壮,实力雄厚,威震朝廷,为清廷所忌。于是多尔衮 为媒,将皇太极 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吴三桂儿子吴应熊,封他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头衔 是不少,不过必须长留在北京 ,实际是作为人质 ,挟制吴三桂,吴应熊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仗着父权为非作歹 。 反清前夕,吴三桂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 ,并把康熙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 秘密带出京。故而1674年四月十三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 诛杀。史书 记的明明白白。
  吴应雄儿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他为孝恭皇帝。
吳周哀宗
吴世璠(?-1681年 ),吴三桂 之孙,吴应熊 之子。年号ion=edit">洪化清圣祖 康熙 十七年(1678年 )八月吴三桂 称帝,不久病死。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 ,世璠年幼,军心涣散。
清大将军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察尼 趁机取岳州(今湖南 岳阳 ),克辰龙关。安亲王岳乐 攻克长沙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喇布 复衡州 ,傅宏烈 等部收复桂林 ,  清军克复汉中 、重庆 、成都 。
康熙十九年(
1680年 )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 。傅宏烈 为马承荫 出卖,被吴军俘杀。康熙二十年(1681年 ),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 、彰泰 、赖塔 等从 、 、 三路入 ,吴世璠急令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夏国相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胡国柱 、马宝 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 ,蔡毓荣纵火烧林,郭壮图败退。这时清军逼近省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吴世璠坚守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五华山 ,拼死抵抗,围昆明城,两军血肉互搏,相持数月。康熙二十年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文武纷降。十月攻破昆明,守将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胡国柱 阵亡,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郭壮图 自杀,吴世璠悬梁自尽,妻子郭皇后 投缳,残部6700余人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三藩之乱 终告结束。
 
ion=edit">李天極國元兴 (1704年—1707年):清朝时期—李天极 之年号

 ion=edit">魏枝葉國  魏枝叶 
    时期的位置。(
1704年 )为中国 清朝 时期云南 反清领袖魏枝叶 的年号,前后共1年[1] 。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谢国桢 的《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南明史略 》有元兴年号,为朱六非 和李天极 所用,但所据不详。因朱六非和李天极与魏枝叶为同夥[2] ,故李崇智认为元兴为文兴之误


ion=edit">錢寶通國永兴 (1708年):清朝时期—朱文非 之年号
天德 (1708年):清朝时期—张念一 之年号
宝永 (1704年三月十三—1711年四月二十五) :日本—东山天皇 、中御门天皇 之年号
中興王(孝隆皇帝) 朱一贵于
康熙 二十九年(1690年 )生于福建省漳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随移民潮移民台湾 ,年轻时曾任衙役 的马车夫,后为佣工、种田为生,在鸭母寮(今高雄县 内门乡 光兴村)以养鸭为业,为人豪爽好客,有“小孟尝 ”、“鸭母王”之称。
康熙 六十年(1721年 ),凤山 县知县出缺,暂由台湾知府 王珍 兼理,王珍不但在各地征收极高的粮产,而且把知县 职务交由他二儿子管理,但王珍的儿子利用职权横征暴敛,引起普遍不满。同年台湾当地发生大地震,引起海水大涨潮,民众为了谢神而合伙请戏班唱戏,王珍竟以“无故结拜”为罪名逮捕40多人,之后又以违反禁令为由逮捕200多名入山砍竹子的民众,并要求这些民众缴钱了事,否则要被打40大板,甚至要被驱离台湾。经过一连串的欺压,朱一贵与其朋友李勇、吴外、吴定瑞等50多人,齐聚内门地区垦首黄殿家,商议结盟对抗王珍。众人遂推朱一贵为盟主,宣传他为明代皇帝后裔,高举“大元帅朱”红旗号召“反清复明”,于今冈山镇附近召集1000余壮丁,发动革命,下淡水溪 槟榔林的客家人 领袖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杜君英 响应革命,4月27日大败冈山清军,5月4日合作攻下台湾府城(今台南市 ),清朝政府官员包括知府王珍纷纷坐船逃往澎湖;响应者有许多是明郑 时期将校武官,攻下台湾府城后,众部将拥立朱一贵为“中兴王”,于今台南天后宫登基。朱一贵承袭明朝的制度,国号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大明 ,年号永和 ,且废除满族 剃发令 ,将旗装脱下、长辫剪断,恢复明朝时的服装及传统汉人的发式。
但后来因
闽粤内哄分裂 ,杜君英认为自己功劳较朱一贵大,应由其儿子杜会三当王,导致内哄,杜君英率众出走,向清朝政府投降。义军兵力日趋减弱,不到二个月即遭从内地支援的清军扑灭,清军亦借此事彻底扫荡拔除南明 残余军队,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才恢复宁静;由此可知,当时即便没有朱一贵在台湾反清,也会有其他人反清:因为朱一贵事件接近可识为是清朝暗中怂恿制造,朱一贵是不自知被利用当“引蛇(南明 残军)出洞”工具[来源请求] 。
朱一贵虽为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草莽英雄 ,但识见、气宇亦有过人之处,被捕时面对平乱之福建水师提督 施世骠 (收台居鹿港 施琅 之子,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施公案 施世纶 之弟)、清朝官员蓝廷珍,犹昂然自立,自称孤家 ,后被解送北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2月22日,朱一贵、李勇、吴外、陈印、张阿山等人遭凌迟 处死,亲属一同罹难。
民间传说朱一贵死后被
玉皇大帝 封为“台南州城隍绥靖侯”,在台南市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小南门城隍庙 被祀为主神。据说朱一贵养鸭于鸭母寮 ,于今高雄县 内门乡 光兴村内。鸭母寮兴安宫供奉朱一贵神位 ,兴安宫在庙前水池中增置朱一贵赶鸭子的塑像。林爽文古战场照片
ion=edit">林明林爽文平和县板仔人。于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随父渡台,居彰化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 ),以耕田、赶车为业。三十九年,添加严烟组织的"天地会",不久成为台湾天地会的北路领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台湾暴发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民起义斗争。起义军的领袖就是林爽文。
      
平台湾林爽文御制碑乾隆中叶,台湾吏治腐败,贪官横行。
台湾府 "贪婪之吏,以宦为贾,舞弄文墨,剥民脂膏,三年报罢,满载而归。"台湾知府孙景燧 任意亏缺国库,以公肥私。总兵柴大纪 任职两年,贪污所获达,"金银五、六万两"。与此同时,天地会组织在台湾迅速扩大入会人数不断增加。广大人民对清王朝的统治日益不满。天地会成了除贪抗清的一支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会,到处搜捕该会会员,并借机烧杀抢掠,滥杀无辜。天地会党人林泮、林领等被官府追捕逃至大里。知府孙景燧进驻彰化,命知县俞峻和游击耿肚文进驻大墩(今台中市)。大里离大墩仅七公里,只见大墩城内火光冲天,哀号一片。形势紧迫,林泮劝林爽文揭竿起义林爽文生性豪迈,疏财仗义,此时已忍无可忍。他不顾林姓宗亲反对,毅然率众起义,号召百姓"剿除贪官。以保民生"。
      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聚袭击大墩,全歼清军,杀知县俞峻,游击耿世文等。二十九日,义军攻占彰化,杀知府孙景燧、同知长庚等。义军节节胜利,民众群起响应。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创建农民革命政权。众推林爽文为盟主,建元"顺天"。接着,义军发兵攻克诸罗,杀同知
董启埏 、游击李中杨等﹔攻占淡水,护淡水同知程峻 自杀。农民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官府。义军所到之处,反复发布告示,宣传起义的纲领和纪律。其主要内容:一是剿除贪官污吏"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爰举义旗,共灭剿除,以快民心"。几贪官污吏,皆依法处死,没收财产以供军需和济贫。二是"严谕军伍;,告诫义军成员,不许"妄杀一人,混取一物",犯者"按法究治,决不姑宽"。三是保护民生,团结人民共同对敌。防止狭隘的地方观念和宗族宿怨作祟,"任令械斗结成深仇",扰乱社会秩序。申明"无论闽粤民番",一视同仁,共毕大业。林爽文起义 的消息传到凤山,以庄大田 为首的天地会数千举旗响应。庄大田也平和县人,于乾隆七年渡台,种田为业。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庄大田率南路起义军攻打凤山县城。南路营参将胡图里闻风而逃,千总丁得秋、把总许得升等战死。凤山克,知县汤大绅被杀。接着,南、北两路义军乘胜进兵台湾府城(今台南市)。这时的南北义军,"号称十万众”控制着除府城和鹿耳门外的西部广大地区。
      起义军的迅猛发展,引起清王朝的惊恐,立即调兵遣将前往镇压。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水师提督
黄仕简 、陆路提督任承恩 等,奉命率四千福建兵驰援台湾清军。历数月,战败,黄仕简、任承恩被"革职拿问"。清廷为挽回军事危局,又命以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以江南提督蓝元枚 、福州将军恒瑞 为参赞,率广东兵四千,浙江兵三千,驻防满兵一千,计八千人前往救授。常青所部在府城、诸罗同义军交战,还是不能挽救败局,最后缩守府城,对义军毫无办法。清廷监于常青师老无成,免了他的职。十月,又命陕甘总督福康安 为平台大将军,率湖南兵二千,广西兵三千,贵州兵二千,四川屯练兵二千,计九千人开台讨伐。一月,义军与清军先后交战于八卦山、牛稠山和大里??。清军拥有大量枪炮,且训练有素。义军奋勇拚杀,伏击堵截,终不敌而败退。清军进入大里,杀害义民和无辜百姓二百余人,放火烧村,大里成一片废墟。林爽文率部败走集集,再逃小半天。清军绕山抄击,搜山而俘林爽文。北路义军被镇压后,清军南下。庄大田退守琅桥,受重伤被俘,就地处斩,林爽文被解往北京,受尽酷刑后,于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凌迟处死,年仅三十二岁。林爽文起义,前后经历一年零三个月,参加人数达数十万,它不仅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而且是清代历史上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参加起义者,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官府。从起义的起因、纲领到最后被清政府残酷镇压,可见移民拓垦之际,除了大自然的挑战外,还有来自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威胁。移民在胼手胝足努力开拓的同时,还要为他们身家财产的安全而拚斗。 
ion=edit">陳周全國陈周全(?-1795年),又名陈周,本籍中国福建同安的台湾人,1790年代为台湾天地会 首领。1792年,前往福建同安起事,事败之后,连同残余兵力返回台湾。同年,陈周全偕同陈光爱等天地会人员攻击凤山县署,再败后则逃离凤山,藏匿于彰化。
  1795年二月左右,因为林爽文事件刚熄,加上中国“内地”商贾持续搜购米粮,致使彰化一带米价十分昂贵。不久,彰化地区发生抢粮动乱,虽官府派兵平定,但仍未能平定民怨。
  同年三月,陈周全结合三千余人趁机起事。3月10日,主要成员为天地会会员的该武装部队攻占鹿港,杀死驻守鹿港的清朝官员。3月13日,陈周全围攻八卦山及彰化城,并于两日后攻下彰化。不过该部队之后的北上攻打斗六,并没有获得胜利。
  3月18日台湾道杨廷理带兵前往斗六,顺利解除斗六的围城危机,随后杨廷理并攻下迅速彰化与鹿港两地。陈周全亦在这场战役中被捕,不久即遭清朝杀害。

ion=edit">吳八月(1729-1796 )又名世宁。清乾州厅(今吉首市)平陇人。苗族。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与贵州松
桃厅石柳邓、永绥厅石三保、凤凰厅吴天半等先后起事,并合兵于永绥雅酋首战告捷,攻克乾州厅城,围攻凤凰厅

城,直捣麻阳、辰溪、泸溪等县。被各路义军共推为“吴王”。义军多次重创清军。十一月,因叛徒告密,不幸被
擒。次年三月,惨遭杀害。

威武王蔡牽清嘉庆时东南海上渔民抗清斗争领袖。福建同安人。家境贫寒﹐幼丧父母。初佣工自食﹐后因灾荒﹐于干隆五十九年(1794)﹐下海为“盗”﹐靠扣留商船勒银取赎和向商人出售免劫票等方式谋生。由于不断遭到清军追剿﹐乃联合海上渔民﹑船工起事反清。嘉庆七年(1802)五月﹐夜袭厦门海口的大担﹑二担清军营汛。九年六月﹐在浙江浮鹰洋击毙温州镇总兵胡振声。十一年春﹐发动台湾人民起义﹐自称“镇海王”﹐攻下凤山(今台湾高雄)﹐包围府城(今台湾台南)和嘉义城﹐给清廷以很大的打击。十二年十二月﹐在广东黑水外洋与清军激战﹐击毙总统闽浙水师的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十四年八月﹐被福建提督王得禄﹑浙江提督邱良功所部包围在浙江台州渔山外洋﹐终因寡不敌众﹐自沉其船而死。 
朱毛俚后明晏朝(1814年)清朝时期-后明朱毛俚之年号

ion=edit">張丙國张丙(?-1833年 )台湾 台南 店仔口人(今白河镇)。台湾清治时期 民变领袖。
] 生平
    张丙祖籍
福建 漳州 南靖 梅林 坎下,其祖父于乾隆年间移居台湾 嘉义县 店仔口庄(今台南 白河镇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白河里 及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永安里 )[1] 。
1832年 夏天大旱加上清廷 的台湾嘉义 知县邵用之治事无方,作为农民领袖的张丙于是在同年10月“竖旗起义”,占领台南县大部分县市与云林 斗六门(今斗六 )一带,建国号为天运,自立为开国大元帅,期间并聚集数万名的兵力,强攻盐水 港,并在此役造成清廷知府吕志恒,把总朱国珍,副将周承恩等人死亡。
因当时清廷治台不力,张丙一起,
凤山 与彰化 各有许成与黄城率众反抗官府。不过因为张丙久攻嘉义 不下,加上王得禄 ,刘廷斌 等人反制,致使动乱渐平。同年12月,张丙及其部属因事败被捕,隔年1月,张丙连同数百名部属遭清廷杀害,至此历经3个月的张丙事件,终告落幕。
ion=edit">林恭國林恭(?-1851年),台湾凤山 人,台湾清治时期民变起事领袖。
    林恭 人物历史
  
1850年,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军队攻占中国漳州泉州,清朝渐渐失去中国闽南地区的控制权。台湾地区也先后发生游民与地方乡勇的小型抗官事件,如李石与林恭事件。
 1851年4月,李石以声援太平天国的「兴汉灭满」为由,聚众攻击湾里街(今 台湾台南善化),并杀死台湾知县高鸿飞。
 从军于凤山县署的壮勇林恭,听闻此事变后,因与知县王廷干不合,于是在4月28日,连同不满王廷干的凤山县民攻下凤山城,并杀死知县。
 占领凤山城之后,林恭被拥立为县令。
 林恭攻下凤山后,于5月2日攻击台南城,不过遭到清官军抵抗。6月2日,清军与
林恭 于(今 台南仁德乡)与新园乡交战,林恭败退凤山。5月7日清军连同内应攻占凤山城,不过林恭却转进距凤山不远的东港,打算长期占据。因清军无能力攻破东港,占据东港的林恭一直到该年7月27日才被叛变的阵中将领「绑缚交官」。之后不久,林恭连同之前占领湾里街的李石,一同被官府所斩。
ion=edit">劉麗川刘丽川(1820-1855) 清末上海小刀会 首领。广东 香山(中山)人。
    刘丽川 生平
  
曾以草药治伤为业。1845年在
香港 参加天地会 。1849年到上海,成为上海小刀会首领。1853年太平天国 攻克南京后,他联合陈阿林 ,周立春 、潘起亮 等发动上海小刀会起义。9月7日占领上海,建立政权,称大明国,自任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后改称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派人上书洪秀全 ,表示接受领导,未果。在上海坚持与清军和英、法、美侵略者战斗。1855年2月17日弃城突围时,在虹桥牺牲。
清代起义军小刀会制银质"太平通宝"小平钱,品相佳,色白,包浆老到自然,背上呈半月状,下为"明"字

ion=edit">陳成ion=edit">陳開(平浔王)陈开(?-1861) 清代广东 天地会首领。佛山 (今佛山市)人。水手出身。
    陈开 生平
  
1854年7月5日(文宗
咸丰 四年六月十一日)领导“天地会”众,在佛山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 ”。在陈开 领导下,各路起义军围攻广州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困城中。香港 总督包令和英海军提督赐德派遣兵船装载武器、粮食和清军进广州,进行支援。次年“红巾军”被击败,他撤围而去,沿江西上,占领浔州(今广西 桂平),建立“大成国”,并克附近各州、县,称“镇南王”。1861年,被清军广西按察使蒋益澧军击败,在贵县(位桂平县西南)木格(今贵县东南)被俘就义。

ion=edit">黄鼎凤(隆国公)黄鼎凤,大成国的隆国公,壮族农民运动领袖,一八三○年生于广西贵县覃塘乡青云村。黄鼎凤曾经领导反清起义。
    黄鼎凤
广西 贵县覃塘乡青云村 壮族人,生于清道光十年庚寅(一八三○年),乳名特旁,他排行第三,又叫黄三。他的父亲叫黄章 ,是贫雇农,母亲骆氏,他还有一个姊姊,一家四口,过的是捱饥捱寒的生活 。
黄鼎凤,又名黄三,绰号“特旁三”,他带领农民起义军进行了十多年的抗清斗争,曾受封为大成国的“”。
[1] 
    黄鼎凤家境贫寒,自幼给羊乍村宋姓地主放牛,后又到贵县桥圩的一个理发铺打工。因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黄鼎凤的父亲黄日章摘了地主黄德三几棵玉米充饥,被扭送到县衙判了三年徒刑,惨死在牢房中。黄鼎凤仇恨满胸,一把火烧了黄德三的一间破草房。黄德三怀恨在心,要向黄鼎凤下毒手。黄鼎凤被迫离乡背井,四处漂泊。
    19岁的时候,黄鼎凤到参加了张嘉祥领导的天地会。不久,
张嘉祥 叛变投靠清军,黄鼎凤也随军充当壮勇。当时正值金田起义,太平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出广西,经湖南,进入湖北,向长江流域挺进。清政府调兵镇压太平军,黄鼎凤随张嘉祥到了湖北 。他目睹清朝腐败,对太平天国产生了同情心,就和同籍的黄有禄秘密商议,叛离了清军,一起返回贵县的黄练圩。
 1852年底,黄鼎凤在贵县覃塘以开设“”为名,秘密发展反清势力。他组织天地会,号召农民参加反清斗争。天地会组织机构严密而简单,只有 “拜台”和“放台”之分,入会后的一般会员叫“拜台”,领导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的叫“放台”,“拜台”和“放台”都是平等的。黄鼎凤是最高首领,会众称他大哥或黄三哥。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诛官、劫富济贫,很有号召力。短短时间内,覃塘方圆几十里70个村子的农民,都踊跃加入黄鼎凤的队伍。黄鼎凤的声望越来越高,贵县各地零星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前来投奔,谭特养、周十二、刘亚琏、李亚花等人,均先后率队归附黄鼎凤。
 当时太平军势加破竹地向全国发展,清军节节败退,广西统治力量薄弱。面对大好时机,黄鼎凤于1853年11月发动了震撼清廷的“”。他率起义军,首先扫荡了覃塘、黄练等周围几十里顽固的地主堡垒,攻下汾水,杀死了地主黄德三,为父报了仇。接着,他乘胜追击,联合东津、石龙、狗山脚等地的农民军,打着“川大丁首”的旗帜,提出“顺天行道”的口号,浩浩荡荡地攻打贵县县城。攻进衙门后,他们杀死县官,夺取官印,没收地主富豪的财产,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
    攻占贵县县城后,黄鼎凤发布了一篇著名的檄文——,文中痛斥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变我衣冠,形容非旧;屠我种类,血迹犹新。”揭露清朝政府的黑暗腐败,“今满昏庸,独夫肆虐;卖官鬻爵,贿赂公行,附势梯荣,苞苴竞进”,“官无耻,吏无廉,专以自肥为念;将无才,兵无勇,不知民瘦堪虞。”黄鼎凤还在檄文中,明确地提出起义军是为了老百姓而执行铁的纪律的军队,“旌旗辉日月,可云鸡犬不惊;我马满郊垌,所过秋毫无犯。” 檄文最后还对地主官绅提出了严厉警告。
 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盗贼多如牛毛,老百姓苦不堪言。黄鼎凤决心认真治理,每占领一个地方,都贯彻执行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和法令措施。在贵县南乡,他实行过“写耕夫”的政策,就是按田亩多少,每户登记造册,照田亩数量征收赋税,每亩纳粮5至10斤,根据土地好坏而定。遇到灾年歉收,则免征田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在黄练圩,农民不用纳粮,富户则每亩按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交纳。在根据地覃塘,他实行土地自耕自种自收,鼓励开荒的政策,还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当时耕牛缺乏,他就组织人力到上林、宾州买耕牛回来,按原价卖给农民。同时,他也颁布一些法令,禁止嫖、赌、唱淫歌,禁止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当地曾有100多个地主书生前往桂平应试,被他派出的人半路截回。
 1855年5月,广东佛山爆发了由
陈开 、李文茂 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占了佛山 镇(今广东佛山市),破坏德州(今广东德庆县),联合广西梧州艇军梁培友攻陷肇庆。次年5月,陈开和李文茂率千余艘船、数万人,沿西江扬帆直上广西,克藤县 、过平南,于9月27日攻下浔州府(今桂平)城,建立了大成国,年号“洪德”。他们改浔州为秀京,封王建制,陈开称“平浔王”,李文茂称“平靖王”。接着,大成军分兵进攻其他州县,黄鼎凤积极响应,和大成军共讨清军,联合攻占贵县县城,改贵县为怀城。黄鼎凤接受大成国“隆国公”的封号。
 受封后,黄鼎凤的部队屯兵覃塘。1857年7月,黄鼎凤和宋扶捍带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联合攻打宾州(今宾阳)城,击毙团练1500多人,斩了知州翟景禧,镇压了一批恶贯满盈的地主、劣绅,改宾州为临浦州,对贫苦农民则“格外施恩,概与保举”,深得宾州老百姓的拥护。同年9月,黄鼎凤带领人马又联合了以李锦贵为首的一支壮族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了上林县城,杀掉代理知县杨培坤,改上林县为澄江县。他们开仓济贫,官府、财主的粮食被没收、分光。
 大成国建立后,占领了北至
桂林 、南至容县、西至百色 、东至梧州 的数十个州府县城。到了1861年,清政府调兵遣将,开始用重兵镇压。是年8月,两广总督劳崇光命广东碣石镇总兵李扬升率水师由水路,广西布政使蒋益澧率清军由陆路夹击秀京。由于兵力薄弱,守城义军虽经拼死血战,终被攻陷,陈开被俘殉难。
 浔州一失,城外数以十万计的大成军群龙无首,只得各自为战。此后,黄鼎凤收编了陈开、李文茂的余部,大成国“国公”大口扒、周色糠,梧州罗观,横州马老人、阿德大,贵县黄祖喜、王星福等起义队伍,“悉听鼎凤指挥”,总人数多达十万。黄鼎凤多次想收复浔州,重建大成国,但均未成功。
    1862年,清政府调新任广西布政使刘坤一镇压黄鼎凤。刘坤一一到贵县,立即集合浔州府属各县地主武装,步步为营,逐个击破了贵县农民义军的各个据点。刘坤一剿抚兼施,黄鼎凤面临困难局面,只好退守覃塘。
 1863年7月,
刘坤 一倾巢出动,三面围攻覃塘。8月,刘坤一增调平南、贵县、迁江、来宾等地团练数千人围攻覃塘,妄想一举扑灭起义军,但遭到黄鼎凤英勇反击,清军死伤累累。刘坤一不死心,假装撤围,命令队伍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返回县城。他一方面在城里请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为被击毙的官兵祭祀,敲锣击鼓,好不热闹;另一方面,紧急部署工事,趁黑夜潜师覃塘附近。黄鼎凤不知是计,待到刘坤一的伏兵星夜突然袭来,力战不支,只好退守平天寨。
平天山 位于覃塘圩北面,距圩镇20里,东为大平天,西为小平天,小平天山顶立一要塞为平天寨。两山仅有一条小路可通,地势极为险要。黄鼎凤早有准备,在平天寨造有防御工事,挖有壕沟,立有重栅,设有巨炮,储备有较多粮草、弹药。
 黄鼎凤登上平天寨,极目远眺,目睹壮丽山河,感慨自己壮志未酬,吟出两句诗来:“虎霸山高安社稷,龙飞九五定乾坤。”他的军师周竹歧则和诗一首:“荷戟归来暂息肩,高山万丈上平天。百王事业罗胸曲,一统山河在眼前。荆棘十年锄粤岭,烟花三月出秦川。乾坤不回家何在?尽在秋来马一鞭。”诗中表达了他们要继续战斗,推翻清朝统治的决心。
 刘坤一攻下覃塘,立即分兵围困平天寨。他共筑16垒,其中有2垒与平天寨对峙,架设重炮。其余14垒则分布在山麓间,形成重围,困迫小平天。1864年2月,刘坤一命令冯会和桂平下石龙团绅汤振廷带领1000名团练,由龙山口袭击平天寨,被黄鼎凤杀退。
 刘坤一围攻平天寨近一年,毫无成效。到了9月,他命令冯会带领一部分练勇去龙山,收买守卫龙山口的王星福作内应,要他捕捉黄鼎凤。行至牛角村,遭到义军伏击,冯会当场被击毙。刘坤一一计未成,又生一计,着手从外围清除障碍。到了年底,起义军在平天寨外围的据点相继陷落,重要将领黄鹄飞战死。平天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寨。
 要攻下平天寨也不容易。刘坤一于是先派总兵刘木志潜入平天寨,规劝黄鼎凤投降,遭到拒绝。刘坤一转而想通过黄鼎凤的母亲诱捕黄鼎凤,他亲自跑到青云村拜见黄鼎凤的母亲,假装对她十分敬重,施以小恩小惠,还认做干妈,哄她上山劝说黄鼎凤下山“谈判”。黄鼎凤母亲听信他的话,就跑上平天寨,在黄鼎凤面前跪下,哀求他下山和谈。一来被围困一年多,存粮将尽,弹药枯竭,到了穷途末路;二来母亲苦苦哀求,不从难言孝字。黄鼎凤只好率众下山。不料刚到山脚,就被刘坤一派出的清兵伏击,一百多名部属当即被杀。黄鼎凤则被押送到县城后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