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兴隆山附近宾馆:战后美国经济危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17:26
 

战后美国经济危机



  武汉大学经济系北美经济研究室 编
  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第1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948—1949年经济危机
  一、战时急剧膨胀的生产能力同日趋缩小的市场的尖锐矛盾
  二、“永久繁荣”幻想破灭,危机风暴席卷全国
  三、美国垄断资本转嫁危机的手段和“反危机”措施
  四、美帝内外交困,走上侵略战争的道路
第二章 1953—1954年经济危机
  一、侵朝战争失败,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二、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基本情况
  三、美国政府劫贫济富、以邻为壑的“反危机”措施
  四、经济危机的后果和美国经济的开始衰落
第三章 1957—1958年经济危机
  一、五十年代中期高涨阶段的结束
  二、经济危机风暴袭击下的美国经济 三、主要从增加军费开支上找出路
  四、垄断资本总是把危机的重担强加给劳动人民
  五、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第四章 1960—1961年经济危机
  一、高涨空前短促,危机迅速到来
  二、危机的表现及其严重性
  三、在经济危机期间爆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四、美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与美国劳动人民贫困化的加深
  五、向国外转嫁危机与美帝对外矛盾的激化
第五章 1969—1970年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二、生产过剩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和危机后的经济停滞
  三、美国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膨胀政策的失败
  四、危机加剧了国内外的矛盾
第六章 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与美国政府 “反危机”措施的破产
  一、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
  二、战后美国政府“反危机”措施的破产
第七章 经济危机与美帝国主义国内外矛盾的加剧
  一、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经济的衰落与社会危机的加深
  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三、对外矛盾的加剧
结束语
附录:有关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的一些统计资料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siteHot { width:700px; margin:0 auto; border-right: #c0ccf5 2px solid; height: 153px; display: block; background: url(http://www.chnqiang.com/templates/chnqiang/skins/default/style2009/images/m.gif) repeat-x; } .siteHot .hotTit { width:42px; float:left; height: 153px; background: url(http://www.chnqiang.com/templates/chnqiang/skins/default/style2009/images/icon_sum.gif) no-repeat -738px -747px; } .siteHot .hotTit h3 { font-size:16px; margin: 25px 8px; line-height: 24px; } .siteHot .hotCon { float:left; padding: 10px 0 10px 28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 url(http://www.chnqiang.com/templates/chnqiang/skins/default/style2009/images/num.gif) 5px 14px no-repeat; height: 122px; margin-left: 5px; display: inline; width: 294px; } .siteHot .hotCon li { height:22px; line-height:22px; overflow: hidden; width: 100%; float: left; display: block; }

热门推荐

  • 朝鲜政府也干得的不赖:崔永元眼里不一样的朝鲜!
  • 中国被激怒和美国单挑 胜利天平立即向中国倾斜!
  • 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毛泽东亲自签发"绞杀令"!
  • 香港人为保卫钓鱼岛不幸溺水身亡,遗体盖五星红旗运回香 ...
  • 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毛泽东超级"粉丝"竟然这么多!
  • 中国第一鹰派警告美国:一意孤行将付出惨重代价!
  • 解放军震撼香港人: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 铁血军魂:中国男汽车兵与越南女特工的惊艳遭遇!
  • 老毛子是否就是体毛重?看俄罗斯街头执勤的漂亮女兵!
  • 日本将半个国会带到了中国:美国政府气晕了!
  • "两拓"干的事太恶心 世界钢协愤怒 这下它们惨了!
  • 丢尽面子:日本被中国连甩了六个响亮大耳光!
  • 越南急着调整南海政策 中国陆海联合向其动武!
  • 惊爆:试飞员李中华的电脑出现的是什么型号战机!
  • 中国突然在东海出手:日本鬼子“惊呆”了!
  • 牛哄哄:轰-6装长剑-20导弹 内陆就可攻击关岛!
  • 江泽民拍板上马:工程院长证实中国在建多艘航母!
  • 印度被中国搞得心急如焚 急着在我后院"动刀"!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2 发表于 2009-11-30 22:42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一方面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有着无限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使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因而生产与市场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生产的“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因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医治的痼疾,每隔若干年就要周期地爆发一次。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周期地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史。
  美国建国于1776年,但只是在 1812—1814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才最终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开始进行。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大工厂的逐步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美国社会的基本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趋尖锐,经济危机的条件在美国业已成熟。183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前,美国又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发生的年份是1848、1857、1865、1873、1882和1893 年。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美国发生过五次经济危机,即1903—1904年、1907—1908年、1920—1921年、 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席卷了一切工业部门,造成无比严重的破坏,以至直到今天,在资本主义世界一提起三十年代大危机,仍然有许多人不寒而栗。危机过后,也没有出现新的高涨,而是陷入长时期的特种萧条阶段。1937年又爆发了一次新的经济危机。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战时需求的刺激下,美国经济才进入战时“繁荣”阶段。世界大战打断了 193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周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垄断资本大发战争横财。但是,这不过为战后美国经济遭受更加深重危机的打击准备条件而已。
  战后初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①战后近三十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如旭日东升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还有一些国家也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烈火熊熊燃烧,新独立国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使帝国主义统治的范围大为缩小,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后来,苏修加入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行列,美苏两霸展开激烈争夺,欧洲、中东和世界各个地区都不得安宁。广大发展中国家奋起反抗,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蓬勃兴起,不断壮大,团结战斗,成为世界人民反对两霸斗争的一支强大主力军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西欧和日本等第二世界国家反对两霸控制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侵略与反侵略,控制与反控制,掠夺与反掠夺,转嫁危机与反转嫁危机的斗争日益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山雨欲来风满楼”。美苏两霸处于全世界人民的重重包围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①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155页。
  在美国国内,随着垄断资本统治的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愈益加重,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美国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加剧,国内市场日趋缩小,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措施的恶果日积月累,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无可挽回地急剧衰落下去。
  战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对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着巨大影响,使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愈益频繁,愈益深重。从1948年到现在,美国已经爆发了六次经济危机,即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1961年、1969—1970年和1973年底爆发的危机。其中第六次危机是战后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就许多重要指标来说,这次危机不仅已经超过了战后历次危机期间的纪录,而且有些指标也是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次危机的持续时间比战后历次危机时期都长,到1975年4月,已达十七个月,在这期间,工业生产共下降了13.8%,是战后历次危机期间下降最猛烈的一次。国民生产总值(按固定价格计)从1974年第一季度到1975年第一季度下降7.8%,也超过前五次危机期间的下降率。住房建筑从1972年2 月到1974年12月下降65%,固定资本投资(按固定价格计)从1974年第三季度到1975年第二季度下降17%,都创战后纪录。工人阶级状况极度恶化。据官方统计,1975年5月,全失业者达854万人,失业率达9.2%。1975年全年失业率达8.5%,成为1941年以来失业率最高的一年。实际上,美国的失业人数已接近或达到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的规模,成千上万的失业群众在全国各地到处流浪,比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的情况还要混乱。有的工人,无以为生,被迫出售自己的眼珠供人移植,以赡养家庭,状况惨不忍睹。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降低,超过1947年以来任何一次危机期间的下降幅度;此外,股票价格惨跌,企业大批破产倒闭,负债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破产企业数也创下了美国历史上的新纪录。
  这次危机的突出特点是,其一,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物价如脱缰野马,狂奔猛涨,突破了两位数,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的交织并发展到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弄得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焦头烂额,“紧缩”不行,“扩建”也难办,左右为难,处境极为狼狈,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激烈争吵,矛盾加剧。其二,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卷入,爆发了战后第二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使得美国垄断资本输出危机的回旋余地大为缩小。
  1930年,斯大林在预计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后果时指出:资产阶级“在对内政策方面将从进一步法西斯化中寻找摆脱现状的出路”,“在对外政策方面将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寻找出路”,而“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止战争危险时,将从革命中寻找出路”。①
  战后最为严重的这次经济危机,猛烈地冲击着美国垄断资本统治的基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拼命挣扎,竭力向国内外人民转嫁危机重担,苏修乘机混水摸鱼,加紧与美帝展开激烈争夺,大大加剧了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时近黄昏,风紧云重,战争的危险在增加。同时,世界人民在进一步觉醒,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斗争规模空前,革命的因素也在增长。
  经济危机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的政治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国际问题的科学论述,加强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揭露帝国主义,批判修正主义,歌颂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服务。
  当前美国的经济危机,是过去发生的经济危机的继续和发展。为了深刻认识当前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严重影响,就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毛主席关于国际问题的科学论述为武器,系统地分析美国战后历次经济危机的发展情况。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编写此书,初步整理了战后美国第五次经济危机的有关资料,作为研究美国经济危机问题的参考。
  ①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载《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22—223页。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3 发表于 2009-11-30 22:4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1948—1949年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成了战败国,英、法遭到严重削弱。战争结束时,只有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强国。当时,美帝国主义踌躇满志,制定了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妄图建立起美利坚大帝国,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置于它的奴役之下,并进而准备向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狂称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这种势头,一方面说明了美帝国主义独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它矛盾重重、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的反映。战后,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美帝国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愈益尖锐,经济危机日益逼近。美帝国主义制定征服世界的侵略计划,一方而是由它的帝国主义本性决定的,一方面也是同它当时所面临的政治方面的困境和经济危机的威胁密切相关的。

  一、战时急剧膨胀的生产能力同日趋缩小的市场的尖锐矛盾

  1948—1949年经济危机是战后美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它是战争期间急剧膨胀起来的生产能力同日趋缩小的国内外外市场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帝国主义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在战争的初期,坐山观虎斗,充当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大做军火生意,后来被卷入大战。在战争需要的刺激下,从1939年到1944年,短短的五、六年中,美国经济力量大大膨胀起来,钢产量由4,789万吨增加到8,132万吨,原煤产量由4亿吨增加到6.19亿吨。整个工业生产增长了118%。战时,新厂房和设备支出共计250亿美元,机床扩充了100万台,相当于战前全部企业设备的总量,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扩充。同一期间,美国纳税后的公司利润高达515亿美元,垄断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资本。
  在促进战时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军事采购为中心的庞大政府开支。据统计,战前1939年,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还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而1944年,国民生产总值中,政府采购的部分扩大到了46%。从1944年6月到1945年底,国家向垄断组织采购的军用物资及劳务共达3,105亿美元。1945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军事订货陡然减少,军火市场突然缩小,美国工业生产就急剧下降了。1946年2月,工业生产降到战争以来的最低点,比战时最高峰1944年2月的水平缩减了35.6%。此后,在经济部分复员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暂时起作用的因素的刺激,美国经济才有了回升,进入了战后初期非常短暂的“繁荣”阶段。 1946—1948年,刺激美国经济上升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美国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特种萧条时期,固定资本的投资水平大减。1932年私人公司购置新设备的费用比1929年减少68.5%,此后在整个三十年代,私人公司用于更新设备的开支始终低于1929年水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政府在军事生产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私人投资数量较少,也没有进行多少设备更新,加上战争期间的紧张使用,生产设备遭到严重磨损,许多设备都已陈旧。例如,战争期间美国72%的金属加工机床都已使用达39年以上。因此,战后初期,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追逐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加上美国政府于1946年1月1 日起废除“过分利得税”,私人企业平均每年用于设备投资的开支,比三十年代超出4倍以上,成为支持战后初期短暂“高涨”的重要因素。
  第二,战争期间被限制的对消费品的需求,在战后初期也起了刺激经济上升的作用。战时,美国政府实行消费品配给制度,限制生产和消费,对某些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家具等)甚至停止生产,以保证生产武器所需的人力、原料和设备。在战争紧张进行的年代里,个人消费品生产不仅没有增加,而且绝对减少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战争结束后,这种需求就成了促进消费资料生产增加的因素。
  第三,高额军事费用的刺激。战后,美国经济一度进行部分复员,但仍维持高额军事开支和部分军事生产。1947年度,联邦政府直接军费仍比战前1939年度高出13倍多。高额军费暂时起了一些刺激经济的作用。
  第四,战后初期,世界市场上德、意、日的竞争暂时消失,英、法等国生产尚未恢复,不仅输出减少,而且本身也仰赖美国的供应,美帝国主义乘机大肆扩张,扩大出口,一时也支待了美国工农业生产的上升。
  上述因素使美国经济获得了1946—1948年的短暂“繁荣”。在这期间,工业生产增长17%,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约50%,外贸顺差平均每年高达63亿美元。美国还利用美元霸权地位,搜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部分黄金。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了绝对优势: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占54.6%,出口贸易总额占23.9%,黄金储备更高达四分之三。美帝国主义一手挥舞着原子弹,一手拿着美元,俨然以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自居,到处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狂妄地宣称美国“必须担负起自由世界的领导的责任”。当美国经济正处于高度“繁荣”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47年底深刻地分析了这种“繁荣”的脆弱性,明确指出:“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①并且科学地预言,随着生产与市场矛盾的发展,美国经济必不可免地要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历史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英明预见。支持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回升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很快消失,走向了反面,国内外市场日趋萎缩,这表现在:
  第一,国内市场由于劳动人民贫困化的加深而日趋缩小。
  战后初期,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千方百计地加紧对工人的剥削,许多企业实行“赶快制度”,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1949年与战前比较,制造业中资本家得自每一雇工的利润比战前增加了3倍多。战前1939年,国民收入中工人工资和薪金所占的份额为63.2%,而1949年这个份额下降至61.8%。正如列宁在很早以前所指出的:“美国也成了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永远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①
  ①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155页。
  美国的捐税制度,具有极明显的劫贫济富性质。一方面,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就废除了过分利得税,保证资本家能攫取更多利润;另一方面,按照1948年的税法,起税点从战前的3,300美元降低到2,400美元,最低税率从战前的4%提高到16.6%。结果,低收入者成了课税的主要对象,劳动群众的捐税负担越来越重。从1939年到1948年,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从10亿美元猛增到210亿美元,其中低收入者承受的负担增加了3倍,而分配给富翁的负担却降低了44%。美国政府的横征暴敛,把沉重的税收负担加在劳动人民肩上,使得他们本已很少的收入更加微薄。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在流通领域中进一步压榨工人。还在战争刚刚结束时,垄断资本就迫不及待地要国会取消1942年起实行的物价管制。1946年6月到11月,物价管制全面取消,从此,商品价格连续猛涨,食品价格上涨尤其凶猛。据美国官方统计,价格管制取消后仅两年时间,消费物价指数就上涨了3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50%左右。物价暴涨至少吞食了工人阶级收入的三分之一,造成1946—1948年间实际工资的急剧下降。甚至连美国当时的劳工部长斯威林布赫也不得不承认:“物价和利润的增长比工资快得多,给实际工资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被“赶快制度”压榨得精疲力竭后从生产领域出来的美国工人,在流通领域中还要再被剥掉一层皮,这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遭遇。
  ①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7页。
  由于垄断资本加紧剥削,美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愈益恶化。根据美国一个私人研究机构海勒委员会的家庭预算调查,1948年9月一个四口之家的最低生活费用,一年需要4,111美元。可是1948年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年工资却只有2,817美元,即使要勉强维持海勒预算调查所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也还差 1,294美元。家庭收入的调查说明,战后初期至少有68%的美国家庭在海勒预算要求的标准之下,收入不敷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消费信贷从1945年的56 亿美元增加到1948年的144亿美元,劳动人民迫于生活所需,深深地陷入债务罗网之中。
  由于购买力萎缩,平均每人肉类消费量,1948年比1946年减少4.5%,牛奶和奶酪减少7.6%,水果减少4.2%,鲜菜减少5%。尽管垄断资本利用消费信贷人为地扩大销路,仍没有阻挡住消费水平的降低,这清楚地证明了劳动人民贫困化的加深。
  综上所述,“赶快制度”、苛捐杂税、物价暴涨和消费债务等一起向美国劳动人民扑来,巧取豪夺,层层盘剥,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趋缩小,即使按照美国官方统计,从战前到1948年,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也落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个人消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部分也下降了6%以上。这表明,对子美国国内市场的容量说来,生产能力显然已扩充过度,加剧了生产扩张同国内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二,国外市场也开始趋于缩小。战后初期,美帝国主义拼命对外扩张,大量增加商品输出,但是美帝贸易扩张的“美景”,为时极短,很快就消失了。由于美帝国主义对西欧等国实行片面的多出口、少进口的贸易政策,西欧等国不能获得大量的美元外汇来继续支付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发生了所谓的“美元荒”,成为美国贸易扩张的一个障碍。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重新加剧;同时又由于美帝国主义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实行贸易禁运,以及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进展,美帝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断缩小,这一切都使得美国的国外市场日趋萎缩。从1948年初起,美国的出口开始下降,上半年的出口贸易总额比1947年同期减少了18%。出口占国内生产的比重,从1947年的11.7%,下降到1948年的8.6%。生产有了扩大,而其中输出到国外市场的部分,不仅不能保持住以前的比例,反而越来越缩小了。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代表人物是已经看到了当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的严重性的。当年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利昂•凯塞林就曾献策说:如果我们要想避免经济崩溃,美国就必须在未来的十年内,在国内外另外找到4,000亿美元的市场。美国工人阶级的叛徒白劳德曾经积极支持过这种向全球扩张以防止危机的计划。
  尽管垄断资本极力挣扎,美国生产能力与市场之间矛盾的迅速激化,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战后第一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战后美国“永久繁荣”的神话终于破产。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4 发表于 2009-11-30 22:44 | 只看该作者  二、“永久繁荣”幻想破灭,危机风暴席卷全国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的“繁荣”,只延续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告终结了。1948年8月,爆发了战后美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延续时间长达15个月,到1949年10月才结束,而进入萧条阶段。
  危机在各部门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最先在消费品生产部门发生,消费品生产在1948年7月开始下降;原料生产从1948年8月起下跌;设备部门的生产则从10月起萎缩,机器和设备产量逐月减少,危机迅速在广度和深度上逃一步发展,整个工业生产急剧下降。
  消费品生产的缩减,是由于人民大众的购买力萎缩,买不起商品,使商品滞销,许多商品卖不出去。美国各地百货公司等零售商的销货额,早在1948年5月,就发生过一次较大的下跌,比4月份减少3亿多美元。虽然百货商店和邮购机构大力开展推销活动,但销货量依然没有什么起色。1949年,在通常是商业旺季的 12月份,零售商的销货额不仅比上年同期减少,而且是该年8月以来最低的月份。
  零售贸易销路不振,这就造成库存增多,商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于是新订货额迅速减少,并直接影响批发环节和工厂企业的销路和库存。美国制造业新订货额,从1948年9月起,逐月连续下降,一直到1949年7月才停止跌落,10个月中新订货额从186亿美元降到143亿美元,几乎减少四分之一。1949年2月,制造业积压的存货已多达320亿美元之巨。美国一些最大企业的销货额均告下降,如最大的化学康采恩之一的友联公司,1949年头9个月的销售额比1948年同期减少6%。
  商业的不景气,立即影响到对经济起重要作用的投资水平。由于前途暗淡,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修订了自己的投资计划,缩小了预定的投资额。例如,汽车公司的投资额比预定计划缩减 25%,机器制造业把计划压缩18%,石油和炼钢公司也将投资额砍掉约13%。固定资本投资迅速缩减,由1948年第四季度的385亿美元(年率,按 1958年价格)下降到1949年第一季度的345亿美元。随着1949年初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固定资本投资逐季下降,到1949年第四季度,已降到 327亿美元的低点。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使固定资本投资收缩了15.1%,对整个工业生产和就业情况的恶化发生了重要影响。投资收缩,使新厂房和设备的订货单由1948年7月份起几乎逐月减少,到1949年4月,订货额减少了32%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缩减生产,工业生产总指数(1967年=100)①从危机前的最高点41.7降到最低点37.5,持续时间15个月,下降幅度达10.1%,整个工业生产厂倒退了37个月。危机期间主要部门生产下降情况如下:
  ①美国联邦储备局从1922年开始编制公布工业生产指数以来,曾对指数的编制方法、比较基期多次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指数数字均有所调整。本书所引用的工业生产指数均为1971年修订(1967年=100)的数字,与以前公布的数字略有出入。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5 发表于 2009-11-30 22:44 | 只看该作者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情况




下降起讫年月

持续月数

从最高点降至最低点*(1967=100)

下降百分比


工业生产总指数

1948.8-1949.10

15

41.7-37.5

10.1


按部门分类

  

  

  

  


制造业

1948.8-1949.10

15

41.5-37.8

8.9


耐用品

1948.11-1949.10

12

40.3-33.1

17.9


非耐用品

1948.7-1949.4

10

43.0-40.4

6.1


采矿业

1948.8-1949.10

15

68.7-48.3

29.7


按产品完成程度分

  

  

  

  


最终产品

1948.8-1949.12

17

40.1-37.8

5.7


消费品

1948.7-1949.2

8

44.6-42.7

4.3


设备

1948.10-1949.11

14

31.7-25.4

19.9


中间产品

1948.11-1949.8

10

45.7-41.8

8.5


原料

1948.8-1949.10

15

42.4-33.9

20.1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6 发表于 2009-11-30 22:45 | 只看该作者  *最高点指下降前一个月的指数。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编《工业生产》(1971年修订版)。
  在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的钢铁产量下降了21.7%,煤产量下降了28.1%,原油下降了15.8%。这次危机中建筑业受到的打击比较严重,新开工私人住房建筑,早在1947年11月就开始减少,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上半年,情况更趋严重,从美国国内各地发出的报道,都称成百成千的新屋既没有人买,也没有人租,新开工私人住房建筑(年率)从1947年10的157万幢下降到1949年2月的113万幢,降低将近30%。
  汽车工业在这次危机中所受的影响较小,直到1949年秋季,产量仍然上升,以至于当其它多数部门正在遭受危机冲击而缩减生产时,美国报纸却津津乐道地谈论汽车大王将在1949年创造“奇迹”。可是到年底,汽车工业也明显地生产过剩了。在零售商手里有60万辆汽车没有销售出去,因而在几个星期中,出现数家汽车工厂倒闭的现象,甚至连福特、克莱斯勒、凯瑟、法莱兹等公司的汽车厂,都在11、12月间被迫停止生产,通用汽车公司所属工厂则压缩了工作周,一星期只开工4 天。
  由于许多企业缩减生产,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显著降低,从1948年第二季度一直到1949年底,下降延续了7个季度,从94.4%降低到79.9%,也就是说,约五分之一的设备闲置不用。危机造成生产力的严重浪费。
  危机期间,成千家企业破产倒闭。从1948年8月到1949年10月,公司破产数目达到9,928家。倒闭的企业中,除了规模较小的商号外,还有许多颇有名声的公司,例如威尔逊钟表公司、长岛铁路公司和塔克汽车公司等,都难于维持营业,宣告破产。
  这次危机一开始,垄断组织就缩减生产,关闭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失业人数增加很快。到1948年底,工人被集体解雇的情况就开始增多,进入1949年后,集体解雇就蔓延到所有工业部门,每月被解雇的工人以十几万计,有的月份一个月内就有几十万人失去工作。大量解雇,造成就业人数的绝对减少。从危机开始到危机阶段结束,非农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200多万人。大批工人被资本家赶出工厂,抛向街头,使得本已庞大的失业工人队伍越来越大。据美国官方统计,从 1948年1月到1949年10月,全失业人数由203.4万人激增至491.6万人,几乎增加一倍半,全失业率达到7.9%的高峰。①几百万人被剥夺了劳动的机会,无以为生,流落街头,备受摧残,这是对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绝妙讽刺。
  危机当中,还有更多工人只有部分时间工作,因为许多企业缩减了工时。例如,在钢铁工业中,平均每人工作时数减少了8%,在电气机械工业中,减少了11%,在汽车工业中减少了4%。就全国来说,1949年部分时间就业者达210万人,这些人实际上是半失业者,他们被迫每周只做1—14小时工作。所以1948—1949年危机期间,在美国陷于完全失业和半失业的工人实际上约有五、六百万人之多。
  股票行市是资本主义经济行情的晴雨表,1948年还在危机爆发的前一个月,股票交易所里行情就开始疲软了。7月份,道.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6月份的191.05美元跌到187.05美元。危机爆发后,股票行市继续跌落,到1949年6月,跌到最低点每股165.59美元,下降幅度为13.3%。
  ①本书所引用的全失业人数、全失业率数字,均根据美国劳工部1967年修订公布的失业统计。美国劳工部1967年修订时,为了掩饰日趋严重的失业情况,将失业统计的调查对象(住户成员)由年满14岁以上改为16岁及以上。因此,这次修订后的全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均较以前公布的有所降低,这就使官方的失业统计具有更大的虚伪性。
  1948—1949年危机中,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但下降幅度不像战前危机期间那么大。批发物价指数,从危机爆发后的第二个月起,就开始下跌,一直跌到1949年12月,才降到最低点,持续16个月,下降幅度为7.9%。消费物价指数从危机爆发后的第三个月,即 1948年10月份,随着商品滞销情况的加剧而开始跌落,下跌延续的时间很长,共达15个月,但大部份时间处于停滞状态,上下微弱波动,到1949年12 月的最低点时,下降的幅度只有3.5%。消费物价下跌幅度之所以较小,主要是由于战后随着集中和垄断统治的加强,垄断组织拼命阻止价格下跌的结果。例如,在许多部门,经由一家最主要的公司公布所谓“参考价格”的办法,来维持某种产品的高价。又如,1948年下半年,当危机成熟,国内原料价格下跌之时,美国垄断组织通过政府,按战后初期国会通过的关于建立战略储备的法案,开始加紧在国内收购原料,以阻挡价格的剧烈下跌。
  1948年也是美国战时和战后初期农业“繁荣”终结、开始陷于慢性危机泥淖的一年。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并发,更加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的内部力量,使这次工业生产过剩危机更趋深化。
  历史上美国农业已经发生过两次为时漫长的危机。第一次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二次是192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危机都拖延20 年以上。战后从1948年起爆发的农业危机,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农业危机。这次危机一直延续到1972年,拖延的时间也长达25年之久。
  战时的军事需要和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的饥馑,帮助美国农业摆脱了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漫长危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42年12月,美国正式取消了农业的生产限制,农业机械化高速进行,耕地面积扩大。从1940年到1945年,农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玉蜀黍采摘机和挤奶机分别增加了55%、74%、 53%和117%。每一农业工人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比战前二十年的平均速度超过11倍。战后初期,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张。到1948年,农业生产能力比战前大约扩充了40%。
  可是,从1946年以来,随着劳动人民贫困化的加深,农产品的国内市场日趋萎缩,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平均每人粮食消费指数(以1935—1939年为100), 1947年和1948年连续两年下降,从1946年的118降到1948年的112。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逐步恢复,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加剧,美国农产品的国外市场状况也转向恶化。美国粮食出口减少,棉花输出情况更坏,1947年美国农业部认为棉花出口情况达到了“七十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扩充了,却没有相应扩大的市场来消纳日益增多的产品。农产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从1946年到1949年,主要农产品的积存量急剧增长,小麦积存量从1946年的6.4亿蒲式耳增加到1947年底的8亿蒲式耳,棉花积存量从1947年的960万包增加到1948年的 1,252万包。
  由于生产严重“过剩”,1948年2月,市场上谷物价格开始剧烈下降,接着其它重要农产品的价格也一起下降。农作物产品价格指数从1947年到1948年下降了3%,1949年又下降了8.6%。价格跌落,使农场主净收入减少了几十亿美元。中小农场主经不起危机的打击,大批破产,1947—1949年,农场数目减少了15万个,农场债务从48亿美元增加到53亿美元。农业工人的状况严重恶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挣扎在饥饿线上。而垄断资产阶级为了保证高额利润,却大批大批地销毁农产品和强制缩减生产。例如,美国政府收购了1亿蒲式耳马铃薯丢在地里任其霉烂,还收购了大批鸡蛋用以喂猪,以维持马铃薯和鸡蛋的高价。国会还通过了法案,计划在1949—1950农业年度缩减小麦播种面积17%和棉花耕地面积25%。这些情况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7 发表于 2009-11-30 22:45 | 只看该作者  三、美国垄断资本转嫁危机的手段和“反危机”措施

  “永久繁荣”幻想的破灭,深重的经济危机的袭击,使美帝国主义惶恐不安。回忆起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打击,美帝国主义心有余悸。美国垄断资本费尽心机,一方面力图把危机的损失转嫁到本国劳动人民身上;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外扩张向国外输出危机。同时,还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把经济推上战争轨道,用经济军事化的办法人为地刺激经济。这一切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国内外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
  首先,垄断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将危机后果转嫁到本国工人阶级身上。危机刚刚开始,许多企业就减产裁员,解雇工人,把大批工人推入失业队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工人来说,失业就是灾难,就意味着失去生计。垄断资产阶级还利用解雇的威胁,大大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例如加紧推行“赶快制度”,提高劳动强度,缩短工作周,削减工人工资等等。汽车工业是这次危机中受打击最小的部门,可是通用汽车公司在危机开始后不久,就借口“营业不佳”,宣布每小时的工资普遍削减2美分,而实际上1948年该公司盈利8亿多美元,利润率高达百分之十几。汽车工业尚且如此,其它部门削减工资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从1948年12月起,美国就出现连续好几个月不断削减工人工资的情况。制造业工人平均周工资从1948年12月的55.08美元逐月下降,减到1949年4月的最低点52.78美元,以后虽略有波动,但直到年底,仍低于1948年12 月的水平,由于资本家大量解雇工人,不断削减工资,以致整个工人阶级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中的职工报酬,1949年第四季度与前一年同期比较,减少了52亿美元(年率),使整个工人阶级的状况空前恶化。当时,许多工人由于失去生计,被迫卖血度日。据洛杉矶市卫生局透露,许多失业者出卖的血都大大超过了健康所容许的数量。一方面是工人卖血度日,另一方面是亿万富翁为过于肥胖而发愁,资产阶级所鼓吹的“美国生活方式”,不过是百万富翁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罢了!
  在经济上加紧压榨的同时,垄断资本统治集团也加强了对强了对工人的政治压迫。
  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加强,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反抗。1949年5月,福特汽车公司的6万多工人举行罢工,反对厂主实行“赶快制度”。6月,马里兰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上万名工人大罢工,反对资本家削减工资。规模尤其巨大的,是遍及29个州的50万名钢铁工人大罢工。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949年罢工事件比前一年增加约200起,参加罢工的人数由1948年的196万人增加到303万人。这表明美国国内阶级矛盾愈益激化,沉重地打击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其次,美国垄断资本统治集团加紧利用“马歇尔计划”等手段,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和压迫,迫使他们开放本国及其殖民地市场,为美国的“过剩”商品和资本提供出路。
  “马歇尔计划”,即所谓“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是当美国生产“过剩”征兆开始露头的时候,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并于1948年开始实行的。“马歇尔计划”挂的是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招牌,实际上是利用西欧国家战后初期经济困难的机会,以“美援”为钓饵,诱使西欧各国接受美国控制、沦为美国附庸的手段。“马歇尔计划”规定,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与美国分别签订双边协定。这些双边协定,对“援助”规定了许多奴役性条件:“美援”以美国提供货物的方式进行;受“援”国出售这些货物所得款项,必须经美国同意才能动用;受“援”国必须向美国开放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市场;必须保障美国公民的权利;必须向美国提供有关经济情报等等。这样,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不仅迫使西欧国家为美国商品和资本的长驱直入敞开了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大门,而且取得了粗暴干涉西欧国家内外经济政策、控制西欧国家经济的种种特权。美国垄断资本企图在“富有的慈善家”的伪装下,建立起对西欧国家经济的绝对统治,把夺取西欧国家的国内外市场作为解救美国经济危机的重要途径。
  从1948年到1949年,美国国会为“马歇尔计划”拨款12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与”,其余为长期贷款。美国政府用劳动人民缴纳的税款,高价收购国内市场上卖不掉的大量剩余物资,然后以“援助”的名义,强迫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成了美国政府资助垄断资本推销“过剩”商品的工具。1949年,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全部出口中,有62.7%是靠“马歇尔计划”资金实现的,1950年这一比例更增至73.2%。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国家输出的货物,绝大部份都是在美国卖不出去的消费品。1948年,西德的英美双占区所收到的美国货物,就有4 亿多磅干梅子、葡萄干、无花果干、桃干、苹果干,1,000万磅蜜,9,000万磅干蚕豆和豌豆,1.6亿磅花生仁。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四年中,英国从美国输入的“援助”物资,绝大部份都是滞销的消费品,工矿业部门需用的机器设备所占的比重很小。
  为了保证垄断资本在国外的商品销路,美国政府以“马歇尔计划”为武器,粗暴地干涉西欧各国的财政、金融和贸易等经济政策。美国迫使西欧国家追随美国实行对东欧国家禁运的政策,使西欧国家失去战前每年购买300万吨钢铁的东欧市场。美国逼使法国政府强制农民停止播种某些谷物,以保证美国资本家能够在法国市场销售他们的产品。美国甚至露骨地不准其它国家之间开展贸易,强迫他们只向美国购买商品。1949年,英国与加拿大缔结了购买加拿大输出小麦的50%的小麦协定,美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并以削减 “援助”为威胁,对英国政府施加强大压力。同年6月27日英国与阿根廷签订的五年贸易协定,也遭到美国同样的粗暴干涉。美国垄断资本为了独占国际市场,输出危机,简直专横到了以太上皇自居的程度。
  美国政府还不遗余力地帮助美国垄断资本打入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夺取市场。为此,利用一切机会对英联邦特惠制、英镑区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进攻。
  美国垄断资本竭力利用“马歇尔计划”为“过剩”资本开辟出路。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双边协定,美国垄断资本在资本输出方面取得了广泛的权利。 1948年,美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关于投资的协定,按此协定,意大利允许美国垄断组织无约束地在意大利进行投资。1949年,美国也迫使荷兰、比利时、法国对保障美国资本输入作了重大让步,1950年,英国也作了类似的让步。为了进一步扫除美国垄断组织经济扩张和输出危机的障碍,特别是财政金融方面的障碍,美国政府于1949年迫使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
  美帝国主义加紧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和奴役、向西欧国家转嫁危机,侵害了这些国家的利益,因此酝酿着深刻的矛盾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因为有求于美,不得不忍受美国的欺凌,但是,正如斯大林当时所指出的:“从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好像是‘平安无事’;美国已使西欧、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仰其配给;德国(西德)、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都陷入了美国的铁爪中,顺从地执行着美国的意旨。但是如果以为,这种‘平安无事’会‘永世地’保存下去,以为这些国家将无止境地忍受美国的统治和压迫,以为他们不会设法挣脱美国的镣铐,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那就错了。”①随着美国压迫的加强和西欧国家经济力量的恢复,西欧各国反抗美帝控制的斗争不断发展起来。
  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页。
  第三,美国垄断资本也竭力向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第四点计划”,即所谓“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援助计划”。美国垄断资本的组织“全国制造商协会”表示,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私人资本输出达到每年24亿美元,亦即增加到当时资本输出的3倍的水平。为了执行这项计划,美国国务院成立了“技术合作局”,1950年,国会通过“国际开发法案”,还为“第四点计划”专门拨出款项,作为“开发”亚非拉国家的基金。到1953年为止,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被迫按受该项计划,同美国签订了协定,美国向这些国家派遣了1,200名技术人员。美帝国主义打着给予亚非拉国家“援助”的幌子,派遣经过美国政府专门训练的“专家”、“技术人员”,打入这些国家,通过勘探资源等活动,搜集经济情报,为美国垄断资本集团输出“过剩”资本开辟道路。美国垄断资本通过这种方式,渗透到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了投资权利,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帝国主义的国外投资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在危机的逼迫下急于在国外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美国垄断资本,亟需利用国家政权,保障国外投资的“安全”。为此,美国政府除了实行“第四点计划”之外,还采取了许多行动。1949年2月,美国控制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派出代表到孟买进行谈判,取得印度政府关于在十年内不考虑国有化问题的承诺,为垄断资本向印度渗透谋得安全保障。美国政府还同许多国家签订双边条约,详细地规定了美国投资者的权利,特别是关于将投资利润汇回美国的权利。
  美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扩张活动,严重损害着亚非拉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威胁这些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加剧了美帝国主义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矛盾。
  第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尝到了甜头的美国亿万富翁,在危机的阴影下,还力图从经济军事化中寻找出路。在1929—1933年危机中,虽然实行了罗斯福 “新政”来解救危机,刺激经济,可是危机过后,“新政”并没有带来高涨,美国经济陷入“特种萧条”中,接着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危机,只是靠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不仅使美国经济摆脱了三十年代的长期停滞,而且在累累白骨的基础上给美国资本家建造起“黄金宫殿”。美国垄断资本始终恋恋不舍于战时经济。如前所述,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全面的复员。故后初期美国政府狂妄地推行“遏制战略”,保持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并以原子弹作为讹诈的工具,因而一直保持着高于战前水平的军费开支。1948年秋危机爆发后,随着工业活动的收缩,垄断资本在利润下降的威胁下,更是叫嚷要增加军事拨款。垄断资本力图进一步把经济转上军事化的轨道,期望用国家军事订货这个可靠市场填补民用市场的萎缩,靠政府的庞大军费开支刺激经济活动。垄断资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喉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集中地表达了他们的意愿,该刊在1949年4月22日一期中赤裸裸地宣称:“军备就是一项可以起发动作用的巨大的新计划。 ”1949年2月12日的《商业周刊》也强调说: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袭击,必须增加军费开支,而不是其他什么开支。
  为了增加军事预算,垄断组织的报纸发动了强大的舆论攻势。连篇累犊的文章硬说,美国的战略后备物资早已陈旧,而必须替换以新式武器。他们大肆渲染说,美国居民的防卫力过于薄弱,因而必须修筑防空工事,并装备高射炮和雷达设备,以保护美国的全部海岸线。垄断资本掀起的舆论攻势是如此嚣张,以致于持不同见解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埃德温•诺斯不得不提出辞呈。
  华尔街巨头们的意志,立即在杜鲁门政府的预算中得到反映。1949年1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1950 年度的预算草案,规定要大大提高军费支出。当时的美国《商业日报》曾经把它称为“冷战的预算”。战后初期曾经连续三年削减的军费开支,突然扭转方向,开始逐年增加。1949年度联邦直接军费占联邦政府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的军事采购额,从1947年度的91亿美元增加到1949年度的133亿美元,以后更逐年猛增。
  联邦政府军费和军事采购的增加,给美国公司带来了大批新的订货。1949年度的新拨款主要用于加强美国空军,各飞机公司获得了20亿美元的巨额订货。1949年度,制造飞机的各大公司的全部订货中,军事订货占80—90%。《商业周刊》承认,补充拨款挽救了许多陷入危机濒于破产的公司。
  增加军费、扩军备战,把全国愈来愈多的人力、设备、原料和研究费用转作军事用途。据美国官方材料,美国武装部队的总人数,由1947年初的138万人增加到1949年的161.7万人。空军都队扩充得特别快,1947年初,美国空军为50个大队,到了1949年1月1 日,按美国《空军时报》的材料,已经扩充到60个大队,而空军部长薛明敦还要求到该年9月要增加到70个大队。除正规武装部队外,还有愈来愈多的人力转到直接或间接为军需生产服务,工业原料也更多地被转作军用。美帝国主义已日益把美国经济推上军事化的轨道。
  经济军事化暂时帮助一些公司摆脱了困境,刺激了经济活动,但是它进一步加深了美国经济固有的矛盾,给美国经济带来日趋严重的后果,并成为促使美国经济中多种病症交织并发和美国经济不断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8 发表于 2009-11-30 22:46 | 只看该作者 四、美帝内外交困,走上侵略战争的道路

  虽然战后第一次危机中工业生产的下降于1949年10月达到最低点后不再继续下跌,但是1949年底和1950年初,美国经济仍处于一片萧条状态。首先,固定资本投资低下。在危机过后,1949年第四季度固定资本投资继续下降,1950年第一季度仍处于停滞,比1948年各个季度都还低6%至13%。新厂房设备支出连续两个季度停滞,1950年第一季度反而比上一年末季降低16%。其次,危机阶段虽已过去,失业情况仍然严重,从1949年11月到 1950年3月,连续五个月失业率都在6%以上。第三,危机过后,商品价格继续下跌。消费物价到1950年2月才降到最低点,以后基本上处于疲软状态,危机过后八个月中,批发价格仍在继续下跌或疲软,到1950年7月才有起色。第四,制造业销货额直到1950年头三个月都还低于1949年同期的水平。第五,闲置的“过剩”资本大量存在,找不到有利的投资场所。许多大企业手边都有大量现金,例如,到1950年1月止,通用汽车公司有2.93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有2.1亿美元,杜邦公司有1.62亿美元,比战前都大得多。垄断组织对大量资本闲置非常不安。肯奈柯特公司积压2.5亿美元的资本未加利用,金融寡头为此把公司经理免了职。
  美帝国主义在战后初期几乎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置于它的奴役之下,但是仍然阻止不住经济危机的爆发,这表明美国经济的内在矛盾极端尖锐。对此,美帝国主义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生产“过剩”与资本“过剩”,这些“富裕的负担”推动着美国统治集团铤而走险。美国亿万富翁的御用经济学家已经为他们准备了理论根据,他们大肆宣扬“当代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把消费量增加到能够维持充分生产的地步。不幸得很,大规模增加消费量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战争。”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御用经济学者都加入了这种战争叫嚣的大合唱。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使美帝国主义惴惴不安。战后,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破裂,更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和独立发展的道路,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亚洲,四处都燃烧起武装斗争的烽火。中国人民的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耗费59.14亿美元的巨资支持蒋介石维持反动统治的美帝国主义,没能挽救自己的失败,美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大陆,丧失了它在亚洲的一个巨大市场。继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之后,朝鲜革命出现巨大进展,民主力量空前发展壮大,以致1950年上半年李承晚政权摇摇欲坠,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地盘一块块崩塌,建立全世界范围殖民帝国的计划遭到了严重的挫败。
  政治上和经济上焦头烂额,处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指望战争能给美国带来“景气”和挽回其全球扩张战略的败局,1950年6月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侵朝战争使美国经济暂时摆脱了萧条,获得了又一次战争“繁荣”,但是,美国统治阶级怎么也没料到,正是侵朝战争成了美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侵朝战争的失败,美帝国主义遭到了战后以来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9 发表于 2009-11-30 22: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1953—1954年经济危机


  一、侵朝战争失败,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是在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朝战争刚刚结束,由战争带来的美国经济“景气”达到顶点的情况下爆发的,它是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引起美帝国主义基本矛盾加深的必然结果。
  为了实现独霸全球的狂妄计划,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侵朝战争开始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国内加紧对进步力量进行迫害。 1950年9月2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麦卡伦—伍德法”,即所谓的“国内安全法”, 1951年,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建立了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从1952年起,以麦卡锡为首的一小撮法西斯分子,利用这个委员会及其它机构,发动“ 扣红帽子”的迫害运动,煽起反华反共反人民的歇斯底里,加紧对美国人民的法西斯迫害。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在国内加速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1950年9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生产法”,在战争开始后的半年之内就建立了“国防动员署”等一系列军事经济机关,1950年1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宣布全国处于 “紧急状态”,要“把某些物资和设备从民用转向军用”,再次把国民经济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军备被重新扩充起来,政府的军费支出急剧增加。从1950年6 月到1953年7月的三年战争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直接军费高达1,299亿多美元,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军费支出的6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接军费支出的一半以上。这笔庞大的军费,除一小部分用于发放军饷和支付军事研究费用、维持海外基地和国防部等军事机关的开支费用外,绝大部分都是政府军事订货支出。据美国政府小企业委员会1954年1月12日发表的“第六次年报”的统计,从1951年度到1953年度,美国的军事订货(除去撤销的) 一共达到1,044亿美元。军事订货的重点,主要是为进行战争所直接需要的飞机、枪炮、车辆、钢铁和弹药等等。政府军事订货的增加,大大刺激了军火制造部门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部门生产的增长。
  在侵朝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曾经拨出巨款来对垄断资本实行直接津贴或帮助他们投资建厂,飞机工业的垄断资本就曾获得政府的巨款来扩建自己的飞机制造厂。此外,美国政府还恢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停止实行的“加速折旧法”,这个法案规定,只要能够得到“国防动员署”发给的“必要证明书”,新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的分摊时间便可以由通常的20年到25年缩短为6年,这就为垄断资本把大量利润变成折旧费以逃避纳税大开了方便之门。上述办法实行的结果,大大刺激了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美国新厂房和设备的支出由1950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1953年的282亿美元,增加了将近40%。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扩大了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产品的销路,使这些部门在侵朝战争期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也使得美国的整个生产能力空前扩大。
  在侵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还加紧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使它的出口贸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47年,美国的出口贸易总额曾经达到144亿美元,成为战后初期的最高峰。后来曾猛烈下降。1950年美国的出口贸易总额还不到100亿美元。侵朝战争开始以后,美帝继续加紧利用“美援”作为对外倾销商品和控制别国经济的手段,但把“美援”的重点从经济转向军事(包括提供军火),所以在 1951年“马歇尔计划”提前结束以后就代之以“共同安全法”。此外,美国政府还从1950年10月开始拨款对亚非拉国家实行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 1951年和1952年,美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包括军“援”以外的军火输出)分别达到150.3亿美元和151.9亿美元,均超过了1947年的水平。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利用战争引起的国际紧张局势,加紧拼凑侵略集团,在这些集团内部,美帝国主义一方面强令其它成员国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禁运”政策,另一方面又胁迫他们重整军备,增购美国的军火。侵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的军火输出急剧增加,1951年和1952年,美国的军火输出分别为15.7亿美元和26亿美元,1953年上半年即达18.7亿美元,相当于1950年全年军火输出的3倍。商品输出和军火输出的增加,也对侵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由于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人为刺激,才使得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期间一度出现了经济“景气”。美国的工业生产总指数(1967年=100),由1950年6月侵朝战争开始时的45.0上升到1953年8月的56.0,增长了将近四分之一。同侵朝战争开始前一年即1949年比较,1953年美国运输工具制造业增长了95%,机器制造业增长了70%,化学工业增长了60%,钢铁工业增长了34%。由于1948—1949年危机的影响而一度下降了的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又重新上升,195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由1951年的52.7%上升到53%,1953年又上升到了53.3%;它的出口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18.3%提高到1952年的20.7%,1953年又上升到了21.3%。
  战争和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军事化虽然暂时地刺激了美国经济,使之在侵朝战争期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国经济中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空前地激化起来。
  首先它使得美国经济中所固有的各部门比例失调和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严重,生产更加处于无政府状态,整个经济更加畸形发展。1952年2月15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一篇评论当时美国经济的文章中写道:“一般说来,那些与国防有关的工业通常都在新的高度水平上活跃着。许多与国防无关和没有直接接受订货的其它工业则陷于苦闷之中。”事实正是这样。侵朝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实行的“国防生产法”,不仅优先保证了军火和与其有关的部门的原材料、劳动力供应,给他们提供扩大再生产的足够资金,而且保证了这些部门产品的销路,使得这些部门很快发展起来。例如美国军事与空间设备的生产在侵朝战争期间几乎是逐月、逐季地飞速增长,到1953年8月,它已经增长到了1950年6月的4.8倍。而同一时期美国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金属等原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在1951年1月到8月的时间里,甚至减产了13%,在此之后,一直到1952年年底才又恢复到1950年8月的水平。在侵朝战争期间,由于垄断资本家竞相追逐可以获得暴利的军事订货,这就不仅使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之间发展更加不平衡,而且也使得一些与军工生产有关的部门的生产具有更大的盲目性。机床制造业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制造军火的需要,机床制造业的生产曾经急剧上升,1941年的机床产量差不多比 1939年增加了6倍,接着而来的便是生产过剩,从1942年开始,生产剧烈缩减,战后初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原来生产出来的一部分机床有的根本没有动用过,有的被以低于原来85%的价格拍卖掉。侵朝战争开始以后,机床再度缺乏,疯狂的竞争又重新开始。到1952年2月,机床的订货甚至超过了1945— 1947年的6倍,生产急剧上升。到1952年年中以后,产量开始超过政府的订货,生产又一次过剩。类似这样的例子,又何止一个机床制造业!
  列宁在1917年曾经指出:“为‘战争’服务的资本主义经济(即直接或间接地同军事订货有关的经济)是一贯的、取得法律保障的盗窃国库的行为”。①侵朝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把这种盗窃国库的行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们一方面得到政府提供的贷款和低价原材料,另一方面又按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来出售他们的军事产品。一只轰炸瞄准器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5,000美元涨到侵朝战争时期的25万美元,一架中型轰炸机由21.8万美元涨到250万美元,一辆中型坦克由8.1万美元涨到30万美元。正如俗话所说的,“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在侵朝战争中,美国垄断资本获得了神话般的利润。1950— 1953年,美国纳税后的公司利润共计高达863.8亿美元,大大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水平,其中获得军事订货最多的通用汽车公司一家,每年所获利润助高达6.7亿美元。列宁在1918年曾经指出: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每一块美元都有污迹,都有使每个国家的富人发财、穷人破产的‘有利可得的’军事订货的污迹”。①侵朝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家牟取了高额军事利润而脑满肠肥,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却惨遭美帝杀害,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却日益陷于贫困化。美国政府通过增加捐税和通货膨胀的办法,使战争的负担最终都落到了美国劳动人民的头上。这一点甚至连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不否认,他在 1954年的一次演说中承认:“我们每生产一门大炮,每下水一艘军舰,每安装一个火箭发射台,归根到底都是从那些挨着饿、受着冷、光着脚、衣衫破烂的人们那里偷来的。”据统计,1950年到1953年,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负担的联邦税从231美元增加到339美元,增加了68%;同一期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1.2%。《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52年8月承认:“在典型的情况下,在1950年一个每年收入3,000美元的工人,由于他的工资赶不上通货膨胀每年还吃亏126美元左右。”实际情况当然比这更加严重。这就造成了美国劳动人民购买力的下降,扩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①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6页。
  ①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8页。
  侵朝战争期间,由于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在美国经济“景气”中早已存在着引起经济危机的因素。虽然在侵朝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总的来说是上升了,但它的发展过程却充满着动荡起伏、上下波动,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1951年4—8月和1952年4—7月都曾发生过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当时矛盾之所以没有得到爆发,只不过是由于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刺激,由于巨额的军事订货在勉强维持着。
  侵朝战争的非正义性,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在朝中人民的英勇打击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之下,美帝国主义遭到了惨重失败。1953年7月27日,美国代表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军事订货大大减少,部份旧订货也被取消。1953年年中,平均每月新军事订货额比1952年每月的平均水平下降了大约 30%,“M-47型”、“M-48型”坦克和军用载重汽车的订货,三分之一以上被取消了,一些关于航空设备和弹药的订货被废除了。过去使美国经济得以暂时维持的那些因素大为减少,它的刺激作用大大下降,这就对整个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53年9月,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这次危机的爆发宣告了侵朝战争中出现的美国经济“景气”的彻底破产。它说明在美帝国主义基本矛盾加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更形相对缩小的情况下,美帝国主义的经济是离不开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刺激的。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0 发表于 2009-11-30 22:47 | 只看该作者  二、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基本情况

  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从1953年9月开始以后,一直持续到1954年4月,先后历时8个月。早在1953年夏天,侵朝战争结束以前,已经出现了经济危机的迹象,美国消费品工业部门的生产从1953年6月已经开始下降。7月底,侵朝战争正式结束,美国政府减少和废除了部份军事订货,这引起了重工业部门生产的急剧下降,并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触发了一次深刻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基本情况如下:
  1,生产持续下降,工业开工率大大降低。
  美国的工业生产总指数在1953年7月上升到了危机前的最高点,8月份维持了同样的水平,从9月份开始下降,到1954年4月下降到最低点,下降幅度为9.1%。生产的下降,使美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一年八个月,即倒退到了1952年8月的水平。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情况
  



下降起讫年月

持续月数

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1967=100)

下降百分比


工业生产总指数

1953.9-1954.4

8

56.0-50.9

9.1


按部门分类

  

  

  

  


制造业

1953.8-1954.4

9

56.3-50.5

10.3


耐用品

1953.8-1954.9

14

60.7-51.0

16.0


非耐用品

1953.6-1953.12

7

51.7-49.0

5.2


采矿业

1953.9-1954.9

13

75.9-70.5

7.1


按产品完成程度分类

  

  

  

  


最终产品

1953.6-1954.9

16

54.7-50.3

8.1


消费品

1953.6-1953.12

7

54.8-51.3

6.4


设备

1953.8—1954.10

15

56.1-46.2

17.7


中间产品

1953.8-1953.12

5

56.1-53.4

4.8


原料

1953.8-1954.4

9

59.3-50.6

14.7





  *最高点指下降前一个月的指数。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编《工业生产》(1971年修订版)。
  这次危机中下降得最多的是所谓耐用品工业部门的生产,下降幅度达16%,其中又数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幅度为甚。美国钢的产量在1953年3月曾经达到月产1,016万吨的最高水平,下降到最低的时候即1954年7月,只有662万吨,下降幅度达34.8%,倒退到了1947年年中的水平。整个钢铁部门的生产在这次危机期间下降了28.9%。金属切削设备的生产在这次危机中下降了54.9%,不仅下降幅度大,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53年4月开始下降,一直到1955年3月以后才出现缓慢的回升。危机对造船业造成的影响也特别深重,在1954年1月,造船业一份订货也没有,结果使其产量大大下降。在采矿业中煤的产量下降了32.8%。危机之所以对重工业部门生产的打击特别严重,是由于这些部门在危机前主要是靠军事订货维持的,军事订货的突然减少,自然会使这些部门的生产猛烈下降。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工业开工率迅速下降。美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1953年第三季度曾经达到 98%,此后逐季下降,到1954年第三季度下降到只有83%。美国钢铁工业的开工率在1953年8月曾经达到103%的最高峰,1954年却降低到了十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整年都徘徊在70%左右。许多冶金公司由于没有订货,不得不使大批高炉、平炉停火。
  2,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失业率不断提高。
  1953年8月,美国的全失业人数为166.5万,全失业率为2.7%。危机爆发以后,失业人数逐月增加,全失业率直线上升,到1953年年底,美国的全失业人数已达281.8万,全失业率达4.5%。1954年4月,全失业率达5.9%,全失业人数高达374.9万,比危机前1953年8月增加了1倍以上。如果加上当时三、四百万的半失业人数,失业情况就显得更加严重了。1954年2月,被美国政府宣布为“严重失业”地区的就有59个,其中包括了美国一些最巨大的工业中心,如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地带,拥有矿业和冶金业的宾夕法尼亚州的部分地区和新英格兰、纽约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美国南部的一些新的工业地区。在这次危机中不仅有大批工人失业,而且还有大批的国家机关职员被解雇,1954年1月,国家机关职员的人数比1953年同期减少了20.9万人。
  3,商品滞销,存货堆积。
  这次危机期间所发生的商品滞销、存货堆积的现象清楚地表明了这次危机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1953年7月,美国制造业和零售商的销货额分别为258亿美元和142亿美元,此后便开始下降,到1954年5月分别下降到230亿美元和139亿美元。零售商的销货额1954年1月最低的时候只有135亿美元。
  1953年9月,当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制造业的存货曾经达到460亿美元的空前高峰。危机爆发以后,尽管资本家采取缩减生产的办法来尽量减少存货,但存货仍大量堆积。1953年年终的时候,美国制造业的存货还有454亿美元,1954年4月,仍有存货440亿美元,只比1953 年9月减少了20亿美元。1954年2月初,美国汽车商人积压的汽车达到64万辆,比1953年同期增加了1倍多。除了私人厂商积存的大量商品以外,美国政府手里还积存了大量的军火、装备和战略物资。据当时的美国陆军部次长詹森透露,仅陆军方面积存的战略物资即高达350亿—400亿美元,而海军和空军的积存物资也与此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手里还积存了大量的剩余农产品,1954年1月底,美国政府积存的农产品高达61亿美元,比 1953年同期增加了1倍多。为了保存这些农产品,美国政府每天付出的保管费即高达40万美元。当时,农产品积存已多到仓库容纳不了,迫使农业部不得不租用一批大轮船来做临时仓库。
  4,固定资本投资减少,破产企业数和破产负债额增加。
  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开始下降,1953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为411亿美元,1953年第四季度和1954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到396亿美元和395亿美元(均为年率,按1958年价格)。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那些在侵朝战争期间积聚了大量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垄断公司不惜一切手段来排斥中小企业,使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从1953年8月到 1954年4月,8个月内美国破产的企业共7,024家,其中1954年3月破产的企业即达1,102家,创战后以来的最高纪录。企业破产的负债额共达 3.28亿美元。
  这次危机爆发以前,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1953年8月分别比当年1月上涨了1%和 0.5%。危机开始以后,消费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都出现了下跌的现象,但下跌的幅度很小,前者到1954年4月只比1953年8月下降了0.4%,后者在下降了几个月之后,又开始上升,到1954年2月和3月,又回升到了危机开始前的水平,1954年4月甚至比1953年8月上升了0.5%。这次危机期间,之所以没有发生像过去历次危机期间那样物价暴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侵朝战争期间,资本加速集中,垄断程度和垄断组织所能控制的范围都空前加强了,在危机期间他们已经更能够通过减缩生产的办法来维持垄断高价;同时,美国政府在危机开始前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阻止了物价下跌的趋势,例如1953年7 月31起取消政府对房租的管制,造成房租大涨,就大大阻碍了危机期间消费物价下跌的趋势。
  这次危机期间还有一个与过去历次危机期间不同的现象,就是股票的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而逐月上升。1953年9月,道.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是261.90美元,此后逐月上升,到1954年4月已经涨到了310.92美元。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垄断企业的利润,提高了股息,从而维持并提高了股票的价格。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1 发表于 2009-11-30 22:50 | 只看该作者 三、美国政府劫贫济富、以邻为壑的“反危机”措施

  危机爆发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虽然表面上故作镇静,矢口否认危机的发生和存在,把生产的迅猛下降说成是什么“温和的调整”,实际上惊慌不已。1953年年底和1954年年初,美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经济学家会议研究对付经济危机的问题;1954年初,艾森豪威尔还专门拨款100万美元作为研究“与危机现象作斗争”问题的费用。事实上,不论是专家会议还是研究报告,都没有给艾森豪威尔找出什么“根治”危机的新药方。这次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国内外所实行的各种“反危机”措施,统统都不过是凯恩斯主义的老一套。
  (一)劫贫济富,进一步向美国劳动人民开刀。
  在这次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国内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主要是:
  (1)增加军事订货,维持高额军费开支,继续用国民经济军事化刺激经济。如前所述,由于侵朝战争的结束,军事订货大为减少,削弱了经济军事化的刺激作用,便触发了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这说明,在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情况下,美国的经济是离不开巨额军事订货的支持的。因此在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又把经济军事化作为一根救命的稻草,再次增加军事订货,扩大军费开支。侵朝战争结束时即1953年第三季度制造商所接受的军事订货为28.8亿美元,第四季度马上就被增加到40.5亿美元,1954年第一季度虽稍有所减少,但仍比1953年第三季度高出10亿美元以上。1954 年度美国的直接军费支出为469亿美元,虽然比1953年度有所削减,但比侵朝战争期间平均每年直接军费支出324亿美元高145亿美元,相当于侵朝战争头一年直接军费支出的3倍多,直接军费在联邦预算开支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6.2%,是自1947年以来直接军费占联邦预算开支中的比重最高的一年。
  1954年1月12日,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杜勒斯在纽约外交学会发表演说,再次竭力鼓吹艾森豪威尔上台时提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拼命进行核讹诈。 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说什么:“一个国家倒下后,其他国家将会一个跟着一个倒下去。”1954年3 月,美国在太平洋上再次进行了氢弹试验,这当然首先是企图用“核威胁力量”来维持其霸权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利用核恐怖来为增拨军费、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寻找借口。这次试验以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渲染核武器的恐怖,这样一来,武器、装备和战略原料的囤储增加了,对武器装备的研究加强了,一些战略物资的价格又出现了新的高涨。难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当时一篇题为《氢弹对企业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中说,氢弹的爆炸开始对美国商业发生了 “深远的”“并且是奇异的影响”。
  (2)进行“税收改革”,减免垄断资本的税负,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勒索。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通过了一项从1954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所谓“税收改革法案”。按照这个法案,在侵朝战争期间恢复实行的“公司过分利得税”被取消了,同时还减免了10%的所得税。这一法案实行的结果,使垄断资本的税收负担大减,据统计,1953年获利100万美元的大企业,1954年就可以比1953年少纳税18万美元。而劳动人民的税收负担却由于社会保险税从1.5%提高到2%,反而更加沉重了。连《芝加哥太阳报》也承认:“尽管所得税降低了10%,低薪职工的工薪还比 1953年扣除得更多了。”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当时提供的材料,年收入在2,000到3,000美元的美国四口之家的税收负担,1954年比 1953年平均增加了10美元以上。由此可见,利用“税收改革”作为“反危机”的一个措施,使得美国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更加深重了。
   (3)扩大“加速折旧法”的适用范围,刺激垄断资本进行新投资。所谓的“加速折旧法”,本来是美国政府在战时为了刺激经济以适应战争需要而实行的,最先开始实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它还只适用于一个比较有限的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侵朝战争期间,它被普遍适用于军火和与军火有关的部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个法案随即停止实行。但在侵朝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政府不仅没有取消这一法案,反而把它的适用范围扩大了:对在1953 年12月31日以后投入生产或建成的一切新设备和新企业,都可以加速折旧,不仅工厂设备,而且办公用的设备和仓库设备都可以加速折旧。①这就进一步证明,随着美帝国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它已经不得不在所谓“和平时期”,也采用战争期间的办法来刺激经济了。美国政府扩大“加速折旧法”的适用范围之后,垄断资本家把大量利润转变成折旧基金,逃避纳税,大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过程;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又加剧了生产能力盲目扩张的趋势,使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更加严重。
  ①按照1954年的规定,保留一般的折旧期限,但准许在这个期限的前一半时间内把设备的价值摊还三分之二,其余的价值在后一半时间内按一般折旧定额摊还,与为军事企业固定的为期5年的加速折旧办法稍有不同。
  (二)以邻为壑,拼命向国外转嫁经济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政府除了在国内加紧实行上述“反危机”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办法向外寻找出路以转嫁经济危机:
  (1)扩大商品输出。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的国内市场空前缩小,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政府便千方百计地鼓励美国垄断资本扩大商品输出,甚至还由政府直接出面进行推销。1954年,美国政府不仅对出口商提供了大笔贷款,而且对他们实行直接补贴。据统计,1954年美国政府对各种商品输出支付的国家资助达50亿美元,依靠国家资助而实现的商品输出几乎占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为了倾销美国的剩余农产品,美国国会在1954年7月10日通过了“发展农产品贸易法”,即所谓“四百八十号公法”。这个法案规定,在3年内由美国政府向国外市场销售价值10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换回各国货币7亿美元,其余 3亿美元以“赠送”的形式输出。1954年,在这笔资金名义下供应的农产品或用这笔资金签订的农产品供应合同即达5.78亿美元。
  (2) 千方百计地鼓励资本输出。1954年,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了降低美国公司国外所得税和与其它国家签订投资所得税互惠协定的建议。1954年,美国政府先后与日本、西德、希腊等国签订了“安全协定”或“通商和航海条约”。这些协定和条约取消了这些国家对美资输入的限制,规定了美国垄断组织的投资享受所在国国民的权利,保证了美国垄断组织投在这些国家的资本安全和所得利润的汇出,为美国的资本输出带来了有利条件。1954年,美国的对外投资累计已达422亿美元,比1953年增加了28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近100亿美元。
  (3)高筑关税壁垒和规定严格的进口限额,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的输入。为了防止其竞争对手打入美国市场,美国不仅一向实行极其复杂繁琐的海关手续,而且征收高额关税,商品的进口税一般都在65—9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790%。随着危机的爆发,国内市场更趋缩小,美国政府曾经数次提高关税税率。例如,1954年7月28日,美国政府一下子就把瑞士手表的进口税提高了50%,此外,美国政府还对一些商品的进口规定了严格的限额,如对黑麦、燕麦、大麦、桐油等农产品的进口规定的限额就是如此。
  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还通过减少部分原料的进口,压低这些原料的进口价格,拼命向广大亚非拉国家转嫁危机。例如,1954年二、三月间,从马来亚进口的锡和生橡胶,就比1951年的价格分别下降了一半和三分之一,从埃及进口的棉花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对另一些原料的争夺却又加紧了,对中东石油的争夺就是突出的一例。通过长时间的你争我夺,1954年4月,美国、英国和法国的8家石油大公司取得了瓜分伊朗石油的协议,正是这个协议使美国石油垄断资本打破了英国石油公司对伊朗石油的长期垄断,使它在中东的石油争夺中处于更加有利的霸主地位。
  四、经济危机的后果和美国经济的开始衰落
  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虽然持续的时间不很长,只历时8个月,但是它大大加深了美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侵朝战争失败后,美国经济开始衰落,走上了下坡路,而这一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积累规律时曾经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①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的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是更加严重了。经济危机期间,虽然商品滞销,存货堆积,生产普遍下降,但由于美国政府实行劫贫济富的办法,美国垄断资本的利润不仅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例如美国制造业1954年的销货额虽然比1953年减少了6%,而纳税后的公司利润却反而增加了6%。这就促进了他们的财富积累。与此同时,美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更加沉重,更加陷入了贫困和破产的境地。在危机期间,美国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加强,如制造业每个工人每小时的平均产量1954年就比1953年提高了1.5%,而他们的工资却大大下降了,1954年,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周工资(按1957—1959年价格)就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即1953年6月的水平降低了2.04美元,而采矿业工人的平均周工资更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下降了8.52美元。斯大林曾经指出:“在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物质状况时,也应该估计到失业工人后备军的状况。”①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的就业人数急剧减少,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全失业率逐月上升,危机阶段过后几个月,全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1954年9月,美国的全失业率竟上升到6.1%,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失业率达10.5%。大批工人失业以后,生活没有着落,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1954年9月,在印第安那波里斯城的市中心,一个名叫戈恩斯的失业工人当众剖腹自杀,垂危时,戈恩斯只讲了一句话:“我饥饿!”这是何等悲惨的一幕!1954年美国工人罢工达 3,468起,参加人次达150多万,罢工人日共达2,260多万。
  ①马克思:《资本论》,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8页。
  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河题》,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页。
  经济危机不仅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同时也加剧了美帝国主义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矛盾。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的失败和朝中人民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彻底暴露了美帝纸老虎的本质,对世界人民特别是亚非拉国家人民是个很大的鼓舞,使很多人认识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美帝国主义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因此,当美帝国主义向亚非拉国家转嫁危机时,很多国家便开始站起来进行反抗了。拉丁美洲一向被称为美国的“后院”,是美帝控制最严的地方。由于美帝长期对拉丁美洲推行经济侵略和扩张政策,使得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畸形发展,当时20个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主要依靠生产一、两种农产品或矿产原料,造成对美国市场的严重依赖。美帝在危机期间所采取的高筑关税壁垒,规定进口限额,压低原料价格,向外倾销商品和强制推行“禁运”政策等措施,给拉丁美洲国家经济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激起了拉美国家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在1954年3月举行的第十届泛美会议上,拉丁美洲国家不顾美国代表的反对,先后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要求工业发达国家(首先是美国)取消对原料、农产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限额的决议,和保证不得在世界市场上倾销“剩余”农产品的决议。同时还针对美国强迫拉美国家实行“ 禁运”政策通过决议,责成美国不得干涉拉美原料生产国发展贸易的主权。这些都表明,美帝国主义和广大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加深了。
  美帝国主义以邻为壑拼命向国外转嫁危机,也大大加剧了美国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西欧、日本等国,先后在 1949年到1952年间完成了经济恢复的过程,不少国家在发展速度上甚至超过了美国。这些国家的垄断资本的羽毛一经丰满,他们就再也不甘于战后初期那种依赖美国、任由美国控制、欺负的经济、政治地位了。1951年正式成立的“欧洲煤钢联营”,表明了其成员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的倾向,而1953年3 月,英国向美国提出的“要贸易,不要援助”的口号,更集中地反映了西欧国家力图在经济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和重新参加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斗争。1954年1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了英联邦财政部长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扩大贸易与“贸易自由化”、英镑集团国家的支付差额和加强开发英联邦内部资源的合作等问题。它充分反映了英国垄断资本加强对英联邦内部的控制以抵制美国的渗入、摆脱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企图。在这次会议前后,英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不顾美国强制实行的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开始发展与中朝等国的贸易。1954年,瑞士、瑞典、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对于美国政府高筑关税壁垒的政策纷纷提出强烈抗议,瑞士政府在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抗议照会中,就要求赔偿瑞士钟表工业因美国提高关税所受到的全部损失。在 1954年10月至1955年3月于日内瓦召开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九次常会上,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纷纷起来谴责美国实行的进口限额和高关税政策以及美国对出口实行补贴的政策。他们对于美国政府用倾销价格和利用各种“援助”计划来抛售农产品的恶劣行为也都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战后美国的第二次经济危机不仅大大加剧了美帝国主义国内外的各种矛盾,而且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在危机的打击下,195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一年又八个月,它的出口贸易总额比1953年下降了4%。这就降低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954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由1953年的53.3%下降到50.3%,其中钢的生产由55.8%降到48.1%,煤的生产由40.5%降到36.8%。美国进出口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1953年的17.9%降至1954年的16.4%;其中出口贸易总额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由21.3%降至19.7%;美国的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中的比重由61%下降到59%。这些都表明,由于侵朝战争的失败以及随后而来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帝国主义经济已从它战后的“顶峰”跌落下来。此后,美帝国主义为了维持和争夺霸权,同时也为了人为地刺激经济,不再使战争经济“复员”,把国民经济军事化作为它的一项经常性措施,使整个经济长期处于冷战动员状态,这使得美帝国主义经济中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越积越深。与此同时,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蓬勃兴起,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不断加强。国内外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经济,从此使它在下坡路上越滑越远,无可挽回地急剧衰落下去。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2 发表于 2009-11-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1957—1958年经济危机


  1957年3月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历时长、涉及面广、生产下降幅度大,同前两次危机相比,这次危机给美国的打击更深刻、更沉重。这次美国经济危机是战后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起点,在美国的危机爆发后,加拿大、日本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接连陷入危机。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更为激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亚非拉国家由于美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受到更加严重的剥削和压迫,这就促使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切都使美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越来越削弱。

  一、五十年代中期高涨阶段的结束

  在1953—1954年经济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到最低点之后,经过5个月的萧条阶段,随后开始回升,到1955年3月超过上次周期最高点56.0(1957年=100)达到56.9,年底达到60.7,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性的高涨阶段。经济活跃的特点照例是投资狂热,生产上升,信用膨胀,物价上涨。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周期的最高年份1953年增长了6.8%,1956年又比1955年增长1.9%。这个阶段全失业率有了下降,从1954年9月的6.1%降至1957年3月的 3.7%。五十年代中期美国经济的短暂高涨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形形色色机会主义者乐而忘形,交口称赞美国五十年代的“长期繁荣”。
  促成五十年代中期“繁荣”的因素是什么呢?它是如何走向事物的反面造成了危机的呢?
  首先,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庞大的政府开支成为促进经济复苏和高涨的经常性的人为刺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飞速膨胀,造成空前的“战时景气”,战火一停,整个庞大的经济机构就运行不灵了。战争结束后仅仅三年,美国就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1950年至1953年的侵朝战争再次把美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战时景气的高峰。战火一停,接着又爆发了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为了谋求避免经济危机的打击,为了给垄断资本集团提供更多的攫取巨额军火利润的机会,美国政府在没有战争的年代也不再大幅度地削减军费开支。在朝鲜停战以后的几年中,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直接军费开支虽未达到1953年侵朝战费503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却年年都超过了400亿美元,军费开支都占联邦预算支出的60%左右。巨额的军费开支首先保证了同军事目的有关的工业部门的生产,也推动了动力工业、原料生产、设备制造等基础工业和航空、电子等尖端工业的生产。美国的军事订货在朝鲜停战后虽比战时有所减少,但从1954年到1956又连年增长,达到208亿美元。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已使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同军火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所谓“和平”年代也保持着巨额的国防开支,这是五十年代中期经济高涨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
  第二,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在1955—1957年间,美国垄断资本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能力以攫取更高的利润,不得不把大量的公司利润转化为追加资本,同时还广泛地吸收企业外资金,采用先进技术,扩大固定资本投资。1955年美国纳税后公司利润达到270亿美元,比上个周期的最高年份1953年多6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32%,1956年又比1955年有所增长。1954年美国政府扩大了加速折旧法的适用范围,又使美国垄断资本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五十年代在美国是自动化技术开始大规模推行的时期。福特汽车公司的克里夫兰工厂实现了汽车自动装配,被人称为“底特律自动化”,是当时把自动化技术用于生产的一个典型。化学工业和石油加工工业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部门,在金属加工、一般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制造业也都开始推行自动化技术。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推动了这次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的热潮。1957年,美国工商业新厂房设备支出达到379亿美元,比1954年的272亿增加了近40%,比侵朝战争前的1949年增加了1倍。
  第三,消费信贷是造成这次虚假“繁荣”的重要支柱。在美国五十年代中期的高涨中,民用工业的代表是汽车工业和私人住房建筑业。这两个行业的膨胀对整个美国工业起了带动作用。小汽车产量从1954年的660万辆增加到1955年的917万辆,新开工的私人住房建筑从1954年的120万幢增加到1955年的162.7万幢。而这种发展几乎全靠消费信贷和住房抵押贷款。从1954年到1955年,小汽车分期付款从98亿美元猛增至135亿美元,一年内增加37亿美元,增长幅度达37.8%;同期,住房抵押贷款从 757亿美元增长到882亿美元,一年内增加125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6.5%。1956年,各种消费信贷总额又增加了36亿美元,其中小汽车贷款增加了10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在这一年中又增加了108亿美元。这两年的膨胀速度确实惊人。这种以消费信贷为代表的信用膨胀在一定时期内起了刺激经济、活跃市场的作用。
  第四,大量的商品输出。自1954年以来,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高涨”促进了美国出口贸易的扩大,这些工业国家对重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美国钢铁产品、机器设备的生产。1954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为128.5亿美元,以后逐年有所增加,到1957年达到195亿美元。商品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3.6%提高到4.1%。同时,五十年代美国的资本输出又带动了商品输出。1954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为13.8 亿美元,1955年为17.7亿美元,1956年增至31.1亿美元。
  上述几个因素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性的高涨。似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高涨阶段孕育着危机,“繁荣往往只是危机风暴的预兆”。①我们看到,一方面美国垄断资本从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出发,在自己的企业里广泛地利用最新技术成就,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又最终地局限了社会的购买力,局限了资本主义的市场容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身造成了它无法解脱的矛盾。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7页。
  在1955年和1956年的高涨阶段,大企业拼命地扩充生产设备和使企业现代化,已经明显地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连年下降。1953 年为95.5%,1955年为90%, 1956年为88.2%。到1956年年底,在化工、农机、肥料、水泥、汽车、制铝以及造纸、纺织等工业部门已呈现投资饱和的状态。
  与此相应的是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大大下降了。如1955年比1954年增长12.7%,1956年比1955年仅增长4.4%。而1956年底同上一年年底相比只增长3.5%。1956年下半年的增长还包括了在这一年7月65万钢铁工人大罢工以后的生产回升和制造新型汽车造成的增长在内。
  同时,广泛推行自动化技术排挤了大量的工人,造成失业。1956年年中,美国有21万汽车工人被解雇。在1955年和1956年,美国的月平均全失业人数始终在 270万至290万之间,半失业人数常有250万至300万之多。因此,在空前“高涨”的年份里也始终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失业常备军。这恰恰证实了马克思早已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①失业给工人阶级带来深重的灾难。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调查,在1955年和1956年全美国仍有四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下。在一些“严重失业”地区,失业工人的家庭只有依靠政府的救济食品过活。据计算,1956年年底,美国大约有530万人够格领救济食品的。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2页。
  另外,信用膨胀给美国人民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1957年12月的《联邦储备公报》写道:“目前分期付款债务高水平的偿付额,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举借新债的能力。”1957年初,约有半数美国家庭要支付分期付款债务,还本付息总额常常达到他们收入的20%以上。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马丁在参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的住房小组委员会上作证时说:“住房抵押债务现已成为美国人家庭最重要的负使和最普通的债务。到1957年约有1,500万户人家在偿付抵押贷款债务”……从1954年以来买住房的8家当中,差不多有7家欠抵押债务,而1954年以前买了住房的房主中每5家有2家仍要偿还这种抵押贷款债务。”消费信贷和住房抵押贷款两项债务相当于美国国民收入中可支配个人收入的比率不断提高,1954年为42.1%,1955年为46.2%,1956年为 48.2%,到1957年已达49.5%。这说明美国垄断资本不仅吸干了居民的现实购买力,甚至还在榨取着未来的购买力。
  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汽车生产和私人住房建筑的大幅度下降,这就拆掉了所谓“繁荣”的支柱,成为危机到来的先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3 发表于 2009-11-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二、经济危机风暴袭击下的美国经济

  在1956年高涨阶段接近顶点时出现的汽车生产和私人住房建筑下降还只是局部的,高涨一直继续到1957年初。1957年2月工业生产达到这个周期的顶点,接着是半年缓慢的下降;到了年中,股票行情猛跌,经济形势显著恶化,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到1957年底危机的风暴已袭击了美国经济的各个部门。
  工业生产下降:1956年底工业生产总指数为62.8,到1957年2月达到63.1,接着持续下降,到1957年底降为58.4,1958年开年继续大幅度下降,4月降至54.6,达到这次危机的最低点。工业生产从1957年3月起连续下降十四个月,从危机前最高点降到最低点,下降幅度达13.5%,生产水平倒退39个月,退到1953年的水平。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情况






下降起讫年月

持续月数

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1967=100)

下降百分比


工业生产总指数

1957.3-1958.4

14

63.1-54.6

13.5


按部门分类

  

  

  

  


制造业

1957.3-1958.4

14

62.7-53.6

14.5


耐用品

1957.3-1958.4

14

64.3-50.3

21.5


非耐用品

1957.4-1958.4

13

61.0-58.5

4.1


采矿业

1957.4-1958.5

14

87.0-71.9

17.4


按产品完成程度分类

  

  

  

  


最终产品

1957.4-1958.4

13

60.9-55.1

9.5


消费品

1957.10-1958.5

7

63.8-59.9

6.1


设备

1957.3—1958.5

15

58.2-48.3

17.0


中间产品

1957.3-1958.4

14

66.9-60.9

8.9


原料

1956.11-1958.4

14

65.9-51.9

21.2





  最高点指下降前一个月的指数。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编:《工业生产》 (1971年修订版)。
  按工业部门分类的制造业生产在危机期间下降14.5%,采矿业下降17.4%。在制造业当中,耐用品生产在危机期间下降了21.5%,非耐用品生产下降 4.1%。按产品完成程度分类的消费品生产下降6.1%,设备生产下降17%。在美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重工业部门遭受危机打击最重。危机期间,钢铁产量下降51%,小汽车产量下降48.5%。轻工业部门下降幅度较小。
  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危机期间开工率大幅度下降。危机前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最高点是1955年第四季度的88.1%,到1958年第二季度降为72.5%。同战后前两个周期相比,这次危机前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最高纪录大大下降了。1953年第一季度为98%,1948年第二季度为93.3%。这说明经过战后十余年的固定资本投资已造成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愈益显著。危机期间,钢铁业开工率下降到48%,汽车制造业开工率降到不足50%。当时《纽约时报》评论员写道:“现在匹兹堡、芝加哥、扬斯顿以及其他炼钢中心上空的煤烟比以前少了。这里有许多炼钢炉闲着,它们可以提供给国家的钢占这里全部钢产量的40%,而这些炼钢炉由于需求减少已经封火了。”
  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危机期间,按1958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年率)从1957年第三季度的4,552亿美元连跌两个季度,降到1958年第一季度的4,375亿美元,下降幅度达3.9%。相应时期的国民收入从3,695亿美元降至3,579亿美元,下降2.6%。
  固定资本投资大幅度下降:由于生产急剧下降,开工严重不足,企业利润率下降,固定资本投资也急剧下降。从1957年第三季度到1958年第三季度,按1958年价格计算的固定资本投资(年率)减少了75亿美元,下降了15.6%。制造业新厂房设备支出(年率)从1957年第四季度到1958年第三季度减少16亿美元,下降36%。据1958年3月17出版的《新闻周刊》报道,美国一千家最大的制造业公司在1957年第四季度投资拨款比1956年同期减少64%,电机制造业减少70%,建筑用金属制造业减少30%,橡胶业减少19%,化学工业减少28%,纺织业减少40%。只有非铁金属业增加了71%,造纸和陶瓷玻璃业微有增加。随着投资剧减,制造业新订货也急剧下降,从1956年12月开始直到1958年2月减少53亿美元,下降20%。同时,制造业存货猛增。
  股票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增加:股票价格从1957年8月开始下跌直到年底,1958年8月以前仍然波动并低于1957年的最高点。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1957年7月为514.64美元,到同年11月降为436.73美元,下降幅度达15.1%。企业破产增加,危机期间,破产企业共 16,915家。
  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剧增: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1956年底全失业人数279万,1957年底达到347.6万,到1958年7月份已达到507.9万,这是自194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到这年12月底虽经下降,仍达419万。全失业率1956年底为 4.2%,1957年底5.2%,1958年2月以后都在6%以上,其中7月份达7.5%。在1957年3月至1958年4月危机阶段的十四个月当中,每月平均全失业人数334.3万,平均全失业率5%,而在危机过后的萧条和复苏阶段(1958年5月至1959年1月)的9个月间,月平均全失业人数为 465.6万,每月平均全失业率达6.9%。
  根据官方发表的调查数字,每周工作1—14小时的工人350万,这样完全失业和半失业总和就有800多万。
  1958年5月美国劳工部发表的报告说,当时全国有160多个“严重失业地区”。到同年11月,劳工部对“劳动力过剩”的149个地区的调查报告说,仍有83个地区有“比较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这些地区中有11个地区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12%以上,有17个地区失业率在9%到12%之间。在汽车工业集中的密执安州,1958年底大约有33.2万失业工人,占劳动力的11.4%,在底特律,1958年底约有19.7万工人失业,占劳动力的12.8%。
  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危机史表明,危机期间总是会出现物价暴跌的现象,然后是大量地毁坏商品,逐渐地出清存货。这次危机刚刚相反,物价不是下跌,反而不断上涨。这是1957—1958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次危机期间,批发物价指数(1967年=100)从 92.8上涨到94.7,上涨幅度2%。同期,消费物价指数(1967年=100)从83.1上涨到86.6,上涨幅度4.2%。物价的长期上涨主要是战后美国财政金融危机发展的表现,它是美国政府年来推行巨额赤字财政政策加剧了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结果。物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垄断组织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它宁肯大幅度减产、大量解雇工人以至关厂而不肯降价。以年度计,批发物价1958年比1957年上涨1.3%,比1956年上涨4.3%。而在这期间金属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料价格(农产品价格由于有政府补贴大体稳定)曾大幅度下降,而制成品始终维持着高价。显然垄断资本力图把减产的损失用抬价捞回来一部分。1957年1月到1958年1月废钢价格从每吨63美元降至33美元,而同期每吨钢价格却从73美元涨到77.5美元。用一个钢铁公司发言人的话来说,“即使我们的开工率低于50%,也还打算在7月再度涨价。”这已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了:为了垄断组织的利润,为了把危机的重担最终转嫁给劳动人民,就要涨价。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4 发表于 2009-11-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三、主要从增加军费开支上找出路

  陷入经济危机困境之中的艾森豪威尔政府除了向人们廉价兜售“自由经济制度”(应读作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之外,就是照搬三十年代“新政”以来的老谱,他拿不出任何新鲜货色,美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归结起来,无非一是操纵金融政策,放松银根,鼓励投资;二是扩大政府开支,增加公共工程项目和增加军费开支。其中特别是增拨军费这一条,是美国垄断巨头所极力强调的。
  信奉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美国当权任务总是梦想经济周期可以通过金融货币政策的一张一弛来控制。当1955年和1956年美国经济在周期性高涨阶段的时候,美国政府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曾先后六次通过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以往像这样频繁的变动是极少有的。1957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已开始陷入危机,但美国政府仍然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继续推行“紧缩政策”。到1957年8月仍在提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到1957年10月危机更加猛烈展开时,美国政府才不得不反过来降低贴现率,以图刺激投资。1957年11月至1958年4月半年之间竟四次降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把它从3%降到1.75%。接着从1958年2月7日到4月24日三个月内连续四次降低联邦储备系统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率,每次降0.5%。同时,联邦储备局还把购买股票保证金从70%减为50%,刺激股票市场活跃。
  扩大公共工程开支。195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拨款18.5亿美元的住房建筑法案和一个增拨1.8亿美元来扩充公路建筑计划的方案,从而把公路建筑的长期投资增至55亿美元。
  真正被寄予很大希望的措施是增加军费开支。事实上,巨额的军费开支一直是美国经济的“兴奋剂”。靠战争膨胀起来的美国经济在平时离不开它,在危机时期更加仰仗它。因此,还在1957年初,在编制1958年预算时曾有人提出削减军费、编制平衡预算、消除财政赤字以克服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计划。当时美国财政部长汉弗莱说过,如果任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令人毛骨悚然的商业衰退”。可是,走上核军备竞赛道路的美国政府是不可能改弦易辙大规模削减军费的。1957年下半年美国明显地陷入危机。当时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政府增加军费找到了一个口实。艾森豪威尔在1957年11月13日电视节目中说:美国“将不知会牺牲安全来崇拜一个平衡的预算。”
  1958年美国联邦预算公布之前,发表了政府委派的研究机构“盖瑟委员会”和美国最大的私人垄断资本洛克菲勒财团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设立的“特别研究计划”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这两个机构的报告内容颇相近似,除鼓吹尖端武器竞赛外都还鼓吹打“有限战争”,此外各有一个增加军费开支的建议。盖瑟报告要求美国政府每年增加80亿美元发展导弹武器,其次花四、五年时间每年拨款50亿美元修筑“民用防避室”。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报告要求今后8年当中每年递增30亿美元军费,累计增加1,080亿美元。这两个报告急急忙忙拿来问世,充分反映了垄断资本集团迫切需要扩军备战政策以摆脱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处境。报告达到了直接为政府出谋画策和为政府增加军费制造舆论的双重目的。
   1958年上半年美国政府追加了一笔58亿美元的军事采购费。结果1958财政年度比1957年度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多58.4亿美元。1959年度联邦预算军费开支达到465.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3.4亿美元,使联邦政府预算支出达到921亿美元的战后破纪录数字,这比上一年度多95.2亿美元,比侵朝战争费高峰年度还要多153.3亿美元。由于这一年联邦收入减少和支出猛增,预算赤字从1958年度的29.4亿陡增至128.6亿美元。这个赤字相当于自1947到1958年度各年赤字的总和。
  庞大的政府开支只有靠发行国债和货币来支撑。1957年度联邦政府公债达2,705亿美元,1958年度增至2,763亿美元,1959年度更增至2,847亿美元。两年间联邦公债净增142亿美元,如包括州和地方政府公债在内,两年间增加 253亿美元。这样巨额的公债,单是每年付息也要用掉预算支出的十分之一。再加上长期公债推销困难,短期公债比例增加,政府只有举新债还旧债,财力益加拮据。1959年1月比上年同期货币供应量(通货加活期存款)增加4.9%,而危机前的年增长率为2.5%。由于长期通货膨胀,美元对内贬值,1958年的一块美元仅仅相当于1939年的48美分。本来财政困难就已十分严重,走投无路的美国政府为了摆脱危机只有再从增加军费开支中找寻出路,这就使它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被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弄得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当权人物已经无伎可施,他们惊呼:美国的财力已弄到“连子孙的钱都快花光了”的可悲地步,又到了要掉过头来同通货膨胀作斗争的“生死关头”。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增加军费开支、坚持走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绝不仅仅是为了“反危机”,那首先是为了适应美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1958年,美国在战略武器的研制方面同苏联展开了更紧张的竞赛。同时,美帝国主义又到处制造紧张局势,特别在中东地区。1957年1月,美国统治集团抛出的臭名昭著的“艾森豪威尔主义”是一个取英、法老殖民主义而代之的独霸中东的计划。而此时修正主义上台的苏联也打着“援助”和“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旗号开始渗入中东。这就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1958年夏天,美帝出兵黎巴嫩、威胁叙利亚、妄图扼杀伊拉克人民的革命斗争。接着它又窜到西太平洋闹事,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干涉我国内政。艾森豪威尔—杜勒斯的“战争边缘”政策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使美帝国主义陷入全世界人民的重重包围之中。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5 发表于 2009-11-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四、垄断资本总是把危机的重担强加给劳动人民

  垄断资本集团千方百计地把危机的负担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危机期间,就业减少,失业剧增。这次危机使非农业就业人数减少4%,其中制造业减少6%。在业工人工作时数减少。制造业1958年4月每周工作时数减为38.3小时,而在1956年为40.4小时。这样,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就减少。1956年12 月制造业工人平均周工资为86.09美元,1958年4月降到79.49美元,下降幅度7.7%。相应时期内的可开支平均周工资从78.51美元降到 72.56美元,下降幅度达7.5%。在危机之后的整个回升阶段都没有好转。失业工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领到的失业津贴还不到原工资的三分之一,根本无法维持一家生活。
  物价上涨是垄断资产阶级向劳动人民进攻的又一武器,他们千方百计地维持垄断高价,把危机中减少的利润再捞回来。在危机期间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2%。如果按年度消费物价指数(1967年=100)可以看到连年上涨的情况。1958年为86.6,1957年为84.3,1956 年为81.4,1958年比1956年上涨6.3%,比1957年上涨2.7%。在1958年一年间,食品、住房和医药的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 4.2%,1.7%和4.7%。
  收入减少和物价上涨使劳动人民生活受到两头夹攻。根据1958年9月《联邦储备公报》发表的“1958年消费者概况”的报告,1957年美国有五分之一(21%)的家庭的年收入在2,000美元以下,不足标准家庭预算的一半。另据分析,有三分之二的家庭达不到海勒家庭预算的水平。1958年9月海勒委员会编制的家庭预算每年要6,087美元,每周平均收入要117美元,而这时制造业工人平均周工资只有85美元,年收入只有4,420美元,这样要比海勒预算少1,970美元。
  广大失业工人的境遇在危机的袭击下更是无比悲惨。许多失业者家庭贫病交加,靠领救济食品过活。据西弗吉尼亚州“每日邮报”说,在美国24个州的209个地区中,有15—50%的居民依靠政府的食品救济。当时全国领取政府救济食品的人数已多达500万以上。许多失业者不能按期偿还分期付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债务,最后失去家庭用具或者住房。由于长期失业,到1959年初还有 300多万失业者领完失业津贴和“紧急救济”,只好流落街头。有的找不到生活出路被迫自杀。当时,有一个伊利诺斯州参议员不得不承认:“长期失业和贫困的幽灵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地区和乡村道路上到处出现。这种失业的状态并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它像一股窒息的煤尘在整个西弗吉尼亚州弥漫了好几年;它蔓延了新英格兰、中部大西洋沿岸各州以及南部广大地区。它还侵入中西部、西南部、最西部各地区。”
  美国工人阶级为反对资本家转嫁危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罢工斗争此伏彼起。1957年美国发生罢工3,673起,参加人数有139万,罢工人日数1,650万。1958年共发生罢工3,694起,有206 万人参加,罢工人日数2,390万。垄断资本在危机期间加紧对工人阶级的榨取和迫害,使阶级矛盾空前加剧起来。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6 发表于 2009-11-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五、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危机期间,美国垄断资本除向本国劳动人民进攻外,总是要采取种种以邻为壑的手段向别国人民转嫁危机。1957—1958年危机期间也是如此。但由于这次经济危机是一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时国际市场大为缩小,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更为尖锐化,这就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美帝国主义向外转嫁危机遇到了更多的困难,美国的对外经济地位愈益恶化。
  在这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美国与加拿大首先于1957年3月起受到危机的袭击;6月,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10月,英国和意大利也爆发了经济危机。到了1958年2月和4月,西德和法国也分别发生了经济危机。此外,比利时、卢森堡、挪戚、荷兰等国也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危机的发展在时间上和深度上很不平衡,有些国家发生较早,有些迟至1958年或1959年才出现生产下降,另有些国家没有出现生产下降现象。由于各国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很不一致,因而这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总的深度显得较轻。195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指数较1957年下降约2.5%,出口总值约下降4.7%,出口实物量约下降1.6%,而到了 1959年又复回升。但在美国,1958年工业生产总指数较1957年下降7.3%,出口总值下降14.3%,出口实物量下降13%。在这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美国受危机的打击最为严重。
  在经济危机的袭击下,针对着国外市场日趋不利的形势,美国垄断资本迫切需要利用国家机器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活动。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58年6月15日发表了第三个研究报告,题为《二十世纪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个报告是一个对外经济扩张的纲领,它要求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垄断组织夺取国外市场。1958年夏天,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把进出口银行的放款额增加20亿美元,从原来的50亿美元增加为 70亿美元。进出口银行利用新拨的资金在1958年一年就放出贷款近10亿美元。这给一些国家向美国的厂商订购大批设备提供了资金。当时《商业周刊》写道:“随着美国衰退的加深,美国对外贸易远景日益黯淡……进出口银行活动的加强,是这个黯淡背景上的一线光芒。”美国政府还在“经济援助”的项目下增拨一笔“经济开发贷款基金”,以协助美国私人垄断资本向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渗透。1958年,在新德里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美国提出把该组织的资金限额增加50%(共增23亿美元),由美国提供13.75亿美元,并吸收西德、加拿大等国的黄金美元储备,主要用来支持英镑稳定,以便向英镑区倾销商品。这一提案到1959年夏已被批准实施。
  为了加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美国政府还把“互惠贸易法”延长4年,减免海外利得税,设立海外投资保险和海外开发基金。1958年美国政府为了向外倾销剩余农产品,把“480号公法”的有效期限加以延长,并提高了对那些用非自由兑换货币购买美国农产品的国家的销售限额。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向外经济扩张和转嫁危机服务的。
  危机期间,美国进一步压低原料进口价格和削减进口额,使亚非拉的许多原料生产国受到严重损害。本来,自1956年底,世界原料市场已出现疲弱不振的迹象,到1957年,由于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先后爆发经济危机,对原料的需求缩减,于是垄断资本乘机大幅度压低世界市场上的原料价格。1958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糖的价格比1957年下跌32%,茶叶下跌11%,咖啡下跌 14%,橡胶下跌29%,铜下跌10%,铅下跌25%,锌下跌19%,锡下跌3%,铝下跌7%。在这期间,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没有多大变动,这就使原料生产国的贸易条件(即进出口贸易的交换条件)大为恶化。原料生产因出口贸易的外汇收入急剧下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对于依靠生产一两种矿产或农作物的一些亚非拉国家影响特别严重。《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写的电讯中说:美国经济危机“冲击了拉丁美洲很多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巴西和智利的经济……智利又出现了衣衫褴褛、流浪街头的失业者。由于美国需要铜的数量减少,铜价猛跌。这就打击了智利经济的基础,因为智利主要是靠出口铜而获得美元的。巴西的咖啡也是这样。这里又有人谈论要焚毁咖啡了。”在东南亚,马来亚、印尼、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也面临同样的困境。1958年这些国家的出口总值比 1957年降低的百分比如下:马来亚14%;印尼23%;泰国16%;巴基斯坦16%。原料出口国的出口外汇收入减少,又反过来形响了它们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的进口能力,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发生经济收缩的连锁反应。
  这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加剧了美国与西欧各国的经济矛盾。当1957年3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西欧六国即法国、意大利、西德、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刚好签订了成立“共同市场”的罗马条约,这一条约于1958年1月正式生效。通过“共同市场”的活动,西欧六国对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反控制斗争,特别在贸易方面,西欧六国竭力抵制美国商品进一步侵入西欧市场。1958年上台的法国总统戴高乐采取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力图削弱美帝国主义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势力。
  尽管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帝国主义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外扩张,力图向外转嫁危机,但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力量增长以及亚非拉国家反抗斗争的加强,美帝在对外扩张方面遇到了日益增加的困难。随着出口贸易的下降,美国贸易顺差从1957年的65.1亿美元减少到1958年的35.7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这就进一步使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五十年代美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只有1957年出现6.2亿美元的顺差。1958年接着出现了33.5亿美元的逆差,终于导致美国战后以来头一次大量黄金外流,计达22.75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从228.57亿美元锐减为205.82亿美元,在抵偿美国国外流动负债后,已不足美国纸币发行额法定准备金的一半。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国内外信用,动摇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霸权地位,预示着美元危机正在迅速酝酿成熟。
  总的来说,经过这次经济危机,美帝国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更是下降了。1953年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53.3%,到1958年下降到47.0%,同期出口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从21.3%下降到18.8%,黄金储备从 61.0%下降到52.1%。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7 发表于 2009-11-30 22:5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1960—1961年经济危机



  上一次危机过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从1958年5月开始回升,1959年2月进入新的高涨阶段,1960年1月达到最高峰。此时,美帝国主义大吹大擂,说什么美国进入了 “黄金般的六十年代”,美国总统也吹嘘什么1960年“有希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年。”但是,总统的话音刚落,美国经济的短暂高涨就告终结。 1960年2月爆发了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历史给了美国总统以无情的嘲弄。

  一、高涨空前短促,危机迅速到来

  战后美国的第三个经济周期,从1957年3月到1960年1月只延续了2年11个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经济周期。特别是这一周期的高涨阶段,尤为短促,一共只维持了12个月的时间,比战后第二个周期中的高涨阶段(24个月)短一半,比战后第一个周期中的高涨阶段(41个月)更短了70%。
  为什么1959年1月开始的这个高涨阶段如此之短,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为什么来得如此之快呢?
  这主要是由于1959年的高涨是在1957—1958年生产过剩因素远未充分消除的条件下,由政府措施的刺激而勉强支撑起来的。因此,在生产过剩本来还很严重的基础上,只经过很短时间的高涨,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张,很快就使生产与市场的矛盾重新激化起来,使得上一次危机才过去不久,一次新的危机又迫在眉睫了;同时,1959年下半年,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维护美元霸权所采取的紧缩信贷措施,加速了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虽然 1958年5月起美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但是1958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的情况表明,危机的因素在危机后的半年时间中尚未得到充分消除。首先,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仍然严重,这一点同前两次危机后的情况对比就表现得很明显。据统计,1958年第三、四季度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仍高达22—25%,比1948— 1949年危机后的16.4%和1953—1954年危机后的16.6%都要严重得多。其次,过剩商品消散得很不充分,1957—1958年危机爆发前一个月,制造业的存货曾高达513亿美元,在危机期间虽然有所消散,但减到最低点时(1958年8月),仍有493亿美元,只减少了3.9%,比起前两次危机中消散6.5%和7.4%,都差得多。再次,失业情况严重,1958年5月到10月即危机过后的半年内,平均每月的全失业率高达7.2%,较前两次危机过后相应时间的全失业率都高。即使到了高涨阶段的1959年,全失业人数全年平均仍高达374万,全失业率平均达5.5%,这是除1954年和1958年危机年份外战后以来最高的一年。这一切表明周期的高涨远未形成。
  然而,由于从1958年下半年起,美国统治集团竭尽全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了1959年的暂时性高涨。美国政府在1959财政年度里大幅度增拨军费,仅直接军费就达465.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3.4亿美元;非军事性政府开支也大为增加,农业、住房建筑以及公共工程等开支增加近70亿美元。以致联邦政府财政支出总额比上一年度猛增95亿美元,达到了战后以来的最高纪录。随着军费开支的扩大,军事定货额急剧增加,1959年上半年,订购火箭、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的费用即达97亿美元,比1957年同期增加26亿美元。巨额军费支出和政府其他开支为工业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刺激了工业生产特别是与军火有关的工业生产的增长。例如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在1959年就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政府巨额开支也刺激了若干生产部门的新投资,1959年全年固定资本投资额(按1958年价格计算)达451亿美元,虽然低于1957 年,但超过了1945年至1955年任何一年的水平。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扩大了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市场,也促进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增长。
  美国政府为了刺激建筑业的回升,1959年度拨付了大量款项资助私人住房建筑投资。到1959年由联邦住房管理局保证的住房抵押贷款从1958年的42亿美元增至56亿美元,由私人储蓄贷款协会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也从1958年的122亿美元增至152亿美元。在政府保证的刺激下,1958年下半年和 1959年上半年私人住房建筑有了大幅度增长。1959年,新并工私人住房建筑共达151.7万幢,比1958年增加了将近20万幢,除比1955年略低外,超过了战后以来其他各年的水平。住房建筑的增长,不仅促进建筑业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在1959年有较大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另外一些有关部门生产的增长。
  促成1959年生产高涨的因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①在原来生产过剩因素远未得到充分缓和的情况下,1959年高涨中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展,使得生产过剩迅速重新加剧起来。与生产膨胀的同时,不仅有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而且还由于捐税等负担加重,劳动人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大缩小。1960财政年度里,美国政府为了平衡预算还大大增加捐税。而捐税大部分落到了劳动人民身上,劳动人民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增加了40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1%。这样,就不能不使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更加激化。此外,由于西欧、日本、加拿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加强,195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虽与1958年相差不远,但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百分比却从1958年的18.8%下降到1959年的17.5%。由此可见,伴随着1959年生产扩大的是国内外市场显著地相对缩小。所以,这一年的高涨是建立在极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注定是短暂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究思恩格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7页。
  在这期间,还有两个因素对经济危机的爆发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是1959年7月15日起钢铁工人的大罢工,罢工坚持了116天,于11月7日结束。在罢工期间炼钢工业生产能力的85%陷入停顿。在罢工前几个月,钢铁用户为了预防罢工停产,向钢铁企业大量订购钢铁;在罢工后几个月,钢铁用户为了补充库存,又大量订购钢铁,这样就使这一年全年的钢铁产量较上年有所增加,对与钢铁生产有关的工业部门生产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钢铁生产在罢工前后的过度扩大,钢铁过剩现象到1960年初又显得严重起来,所以从2 月起钢铁生产又开始下降。这就成为1960年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是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的提高。由于1959年美国出口贸易不振以及美国政府在国外的军事开支和对外“援助”继续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以致这年美国国际收支的清偿差额逆差达到36.5亿美元的战后新纪录,比1958年增加了3亿美元。黄金储备从1958年的206亿美元下降到1959年的195亿美元。美国对外经济地位不断削弱,1959年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岌岌可危。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美元的对外地位,1959年曾三度提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到9月间竟提高到4%的高峰,超过了战后历年的水平,创造了29年来的最高纪录。放款利率提高,压制了市场上的信贷扩张,也就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我们必须看到,以上两个因素对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不过起了一定的加速作用。生产与市场的矛盾重新激化,才是造成这次新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8 发表于 2009-11-30 22:53 | 只看该作者 二、危机的表现及其严重性

  这次经济危机从1960年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61年2月,历时13个月。这次危机的表现如下:
  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存货迅速增加:在整个危机期间工业生产总指数下降了8.6%,其中制造业的生产指数下降了10%,在制造业中耐用品的生产指数下降了15.3%。详细情况见下表: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情况






下降起讫年月

持续月数

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1967=100)

下降百分比


工业生产总指数

1960.2-1961.2

13

68.8-62.9

8.6


按部门分类

  

  

  

  


制造业

1960.2-1961.2

13

68.4-61.6

10.0


耐用品

1960.2-1961.2

13

67.9-57.5

15.3


非耐用品

1960.2-1960.12

11

69.3-67.4

2.7


采矿业

1960.5-1961.2

10

84.7-81.0

4.4


按产品完成程度分类

  

  

  

  


最终产品

1960.6-1961.2

9

65.7-62.8

4.4


消费品

1960.6-1961.1

9

72.1-69.2

4.0


设备

1960.4—1961.3

12

57.6-54.0

6.2


中间产品

1960.2-1960.12

11

73.1-68.4

6.4


原料

1960.2-1960.12

11

71.3-61.0

14.5



  

  *最高点指下降前一个月的指数。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编:《工业生产》(1971年修订版)。
  在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的三大支柱——钢铁、建筑业生产的下降特别突出。钢铁产量由1960年2月份开始下降,1961年2月到最低点,下降了 47.3%;小汽车产量由1960年2月到1961年3月,下降了43.8%;建筑业的新开工私人住房建筑由1960年1月到12月,下降了33.7%。美国工业三大支柱的生产如此大幅度下降,对其他部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危机期间,农业机械、铁路机车、建筑材料、采煤等部门的生产都有大幅度的下降。除与军事工业有密切联系的电子工业继续增产外,危机期间产量的下降和停滞几乎波及到所有部门。
  由于生产过剩,市场销售不断萎缩,因此存货迅速增多。制造业的销货额由1960年2月316亿美元逐月下降到1960年9月的301亿美元,1961年1月更下降到287亿美元。制造业的存货额则从 1959年12月的527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9月的546亿美元,计增加了3.6%。
  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美国工业的生产能力在危机前本已严重过剩,危机发生以后,这种过剩现象就更加严重了。美国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在1959年第二季度为84.4%,下半年到1960年第一季度,因钢铁工人大罢工的影响,设备利用率起伏较大,从1960年第二季度起连续下降,到1961年第一季度下降到74.2%。这意味着,在危机期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被闲置起来。在某些工业部门设备利用率更低,1960年年底,钢铁工业的开工率只有39.4%,这比前儿次危机期间的情况都更为严重,钢铁工业中心之一的扬斯顿钢铁厂,1960年7月份的开工率曾下降到只有13%。汽车工业的开工率在1961年2月只有44%,一半以上的设备能力没有得到利用。
  固定资本投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1966年第二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年率,按1958年价格计算)最高达到476亿美元,从第三季度开始逐渐下降,到1961年第二季度最低时只有446亿,比最高点下降了6.3%。
  破产企业数和破产负债额创战后新纪录:在危机期间,美国工商企业破产的共达17,117家,企业破产的负债额为10.55亿美元,破产企业数和破产负债额均比战后前三次危机要多。在这次危机期间破产的主要是那些中小企业,它们经不起危机的打击,而那些大垄断企业则凭借他们雄厚的资本,大肆吞并中小企业以增强它们的统治势力。
  失业现象十分严重:由于企业减产、停产和大批企业破产倒闭,使得美国的失业队伍比危机前更为扩大。危机前的1959 年年平均全失业人数已经达到374万,危机发生后,特别是从1960年下半年起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显然是被缩小了的数字,1960年年平均的全失业人数为385.2万,1960年12月,全失业人数为461.7万,1961年2月就上升到483.2万,到1961年5月全失业人数最高达 500.3万,全失业率高达7.1%。在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的失业现象特别严重,1960年7月,参加钢铁工会的半数以上的工人处在全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扬斯顿城失业现象极为严重,被人称为“幽灵之城”。在危机期间,据美国宫方宣布,在全国150个主要工业中心当中,全失业率在6%上的“严重失业地区 ”就有101个,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13个地区的失业率高达12%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以上。在失业队伍里,黑人工人占了很高的比率,在美国的 12个大城市中,黑人工人的失业率相当于平均失业率的3倍以上,除了大批完全失业的工人以外,在危机期间还存在着近400万半失业工人。
  以上所述充分表明,1960—1961年的经济危机完全是一次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回复 引用

TOP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19 发表于 2009-11-30 22:54 | 只看该作者 三、在经济危机期间爆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在1960—1961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一个过去历次危机中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这就是在经济危机期间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中旬,西欧金融市场上爆发了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10月17日,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由长期维持的每盎斯35.15美元左右突涨至35.25美元,此后逐日猛涨,到20日上涨到每盎斯41美元的空前高峰,比每盎斯35美元的官价上涨了6美元之多。接着,在法国、意大利、西德、瑞士、日本等国的黄金市场上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美元危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爆发,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战后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和美元的国内购买力逐步下降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1960、1961年经济危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帝国主义为了称霸世界,疯狂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造成了它的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1946年到1949年,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平均每年约为6亿多美元,从1950年侵朝战争开始,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迅猛增加。1950—1959年,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累积达248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的私人资本输出也有了惊人的增加,到1959年年底,美国私人对外投资总额高达448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支出一笔为数巨大的对外“援助 ”款项。如此庞大的国际开支项目,除了外国在美国的投资和费用以及美国对外投资利润汇回能够抵补一部分之外,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外贸顺差来弥补。例如 1947年美国的外贸顺差共87亿美元,除了抵补各项对外开支以外,尚有42亿美元的盈余。但好景不长,1950年随着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美国的外贸顺差已不足以弥补它的庞大海外军事开支了,1950年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35亿美元的逆差。此后,美国经济在高度经济军事化的影响和经济危机的频繁打击下,发展迟缓,而西欧、日本等国垄断资本的实力却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因此,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使美国的外贸顺差不断减少,对日益扩大的美国国际收支的抵补作用越来越小。所以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份外,美国的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巨额逆差。从1950年到1959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累计已达170亿美元之巨,这就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和美国对外债务的急剧增加。1950— 1957年间,美国的黄金流失17亿美元,1958年和1959年又分别流失了23亿美元和11亿美元。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由1949年的246 亿美元下降到195亿美元。1960年更下降到180亿美元的“危险点”以下,只剩178亿美元。而此时美国积欠的时外流动负债额却高达210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已不足以抵偿它的对外负债了。美国对外清偿债务能力的削弱使美元的国际信用发生了严重动摇,这是导致美元危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爆发1960年美元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元国内购买力的不断低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大搞扩军备战,长期出现财政赤字,造成了经常性的通货膨胀,美元的国内购买力大为下降,1960年的一美元仅只相当于1939年的46%。但是在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却利用其经济、政治上的实力地位,仍然维持着1934年宣布的每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不变。二十多年来,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同它对黄金的法定比价已发生越来越严重的脱节。因此,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不断下降,一有风吹草动,很多人就抛售美元而抢购黄金或其他国家的货币。
  1960年秋,当战后美国的第四次经济危机不断深化的时候,持有美元的人普遍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丧失信心。很多人担心美元会公开贬值,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开始出现抛售美元的现象。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放松银根借以缓和经济危机,在当年6月和8月,先后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由4%降到3.5%,再降至3%。而西欧各国却在同时紧缩银根,提高了贴现率,如英国就将贴现率由5%提高到6%,西德从4%提高到5%。美国与西欧各国利率差距的扩大,使得存放在美国的大量短期资金纷纷逃往西欧各国,加剧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信用更见动摇。大批美元游资涌进伦敦金融市场,加剧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酿成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为了维持美元对黄金的法定比价,美国不得不向英格兰银行提供黄金,供应市场的需要,才勉强渡过了难关。
  美元危机是美国财政金融危机在国外的表现,它与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两者互相激荡。美国政府若要大幅度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缓和经济危机的打击,就将造成更多的短期资金外逃,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使美元危机加剧;反之,要缓和美元危机的冲击,就需提高利率,又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在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夹击下,美帝国主义更加手忙脚乱,日子很不好过。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空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空谷 当前离线

积分
147552 
强国金币
36645 个 
强国点
50635 点 
注册时间
2008-1-7 

强国元帅

20 发表于 2009-11-30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四、美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与美国劳动人民贫困化的加深

  1960年,正当战后美国第四次经济危机不断深化、国内外形势对美帝国主义越来越不利的时候,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两大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举行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在竞选期间,两大政党围绕着内政外交的严重危机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和攻讦。“一派说我们的法子最好,另一派说我们的法子最好”。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攻击共和党政府处理内政外交不当,使美国的地位“在全世界每况愈下”,叫嚷要更大规模地进行扩军备战,即使造成更大的财政赤字也在所不惜。在国内问题上,肯尼迪抓住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特别是震动一时的第一次美元危机,攻击共和党政府失职和无能。正在执政的共和党政府以及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则百般辩解,大肆进行自我吹嘘。经过这样装模作样地激烈竞选,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以微弱多数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实际上,两党竞选的实质,正如列宁指出的,是“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利用它们之间的虚张声势的毫无内容的决斗来欺骗人民,转移人民对切身利益的注意”。①
  ①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89页。
  ①列宁:《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和意义》,载《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97页。
  正是这样,不论是共和党政府还是继任的民主党政府,都不可能拿出什么解救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尽管他们提出的所谓“反危机”措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根据凯恩斯的反动理论,利用国家政权来干预经济的老一套办法。而这些“反危机”措施实行的结果,从长期上、实质上看,又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剧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1960年和1961年美国政府在国内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增加军费开支和其他财政开支刺激经济的回升: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掩盖“实力政策”遭到的挫败,谋求从经济危机中尽快逃脱出来,要求国会增加研究大型火箭引擎的拨款以大力发展导弹武器。他自己供认,在1960年度美国政府用在导弹方面的开支“已接近金钱本身不能再加快速度发展的地步”。1961年度美国的军费开支从1960年度的461亿美元增至482亿美元。为了刺激经济,艾森豪威尔政府曾经采取了加速发放军事订货合同的办法。
  1961年1 月20日,肯尼迪政府上台,正好赶上1960—1961年的经济危机更加深化的时刻。为了适应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需要,肯尼迪在军事上修改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出了所谓“灵活反应”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这就是既不放松核力量,又强调使用常规武器,用有限战争来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因此,1962年度预算中直接军费支出(包括对外军事“援助”),从1961年度的482亿美元增至524亿美元,其中“空间研究和技术”的费用从7.44亿美元增至12.57亿美元。此外,对外“经援”从20亿美元增至25亿美元。随着军费的增加,政府对各公司的军事订货也在不断增加。1961年全年政府军事采购合同的总额比1960年增加了11.8%。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政府的巨额军事订货主要是集中在一百家最大的垄断组织手中。1961年它们接受了政府全部军事订货的76.2%。
  军事订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军事工业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工业部门生产的增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961年10月23的一期中曾经这样写道:“我国的军备正给予全国的企业以强有力而不断增长的支持”,“底特律正在获得关于战车、卡车和拖车的大批订货,这又意味着对汽油和石油的更大需求,转而给予石油工业以刺激”。钢铁工业“将不得不把额外的设备投入生产,以满足军事定货”。“造船工业正由于军火买卖而兴隆起来”。
  除了增加军费开支外,其他财政开支如公共工程开支等也大量增加,1961年度联邦政府预算支出总额达978亿美元,创战后的新纪录,比1960年度增加了56亿美元,1962年度又续增至1,068亿美元。这两年度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 34亿和71亿美元。这就使得美国的财政金融危机更加严重了。
  第二、降低贴现率、放宽信贷、由国家提供津贴等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措施: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两次降低贴现率。1960年6月10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由4%降低到3.5%,同年8月12日再降低到3%。早在同年7月27目,联邦储备局就宣布将购买股票的保证金从九成减到七成。在1961年2月肯尼迪提出的“反危机”措施中,在强调“加快政府的采购和公共工程计划”以外,还重视“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企业投资和住房建筑”。由于贷款利率下降,美国垄断资本更加依靠扩大消费信贷来推销商品。据统计,1949年年底,美国的消费信贷只有173亿美元,到1960年末,已骤增至561亿美元,如把1,374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加在一起,美国的消费者债务在1960年底已高达1,935亿美元,1961年底更高达2,069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可支配个人收入”的57%。
  由于美国垄断资本及其政府竭力把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化进一步加深,阶级矛盾也更加激化。
  在危机的打击下,不仅失业工人越来越多,而且在业工人的工资也被大大压低了,1960年12月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总额就比1959年同期降低了9%,采矿业工人的工资总额更下降了13%。同时美国劳动人民的捐税负担也更加重了,1960年每个美国人负担的联邦税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税分别达到428美元和 201美元,分别比1950年增加了84.4%和91.4%。各级政府的税收大约夺走了当年美国劳动人民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国劳动人民还深受物价上涨之苦,1960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比1956年上涨了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7%,房租也上涨了7%,医药费用更上涨了18%,许多劳动人民由于害怕负债而不敢去看病,只好坐着等死。
  1960年0月,肯尼迪在总统竞选时就承认:“在美国,目前至少有1,700万人以上是饿着肚子上床睡觉的。”肯尼迪上台后在其《农业咨文》中也承认:现在美国“每十户家庭中,有一户的饮食不足,甚至低于标准营养的三分之二”。这只是美国统治阶级承认的事实,实际情况比这严重得多。这就不能不激起美国劳动人民的激烈反抗。1960年1月,伯利恒钢铁公司所属东海岸8家造船厂的工人举行了长达149天的罢工,这次罢工推迟了原子动力导弹潜水艇的建造计划。从6月起,康瓦尔、洛克希德、道格拉斯等8个最大的导弹、飞机公司的工人举行罢工,使有关导弹设备和发射基地的工程不能如期完成;9月,美国最大的铁路企业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2万人举行该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罢工;10月,通用电气公司7万工人也举行了 1946年以来的第一次罢工;11月,纽约15,000名教师冲破了禁止公教人员罢工的法令,举行纽约历史上的第一次罢教;1961年2月,美国6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的3,500名飞行机械师罢工7天,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运危机”。1960年和1961年,美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分别达到3,333起和3,367起,参加人数达132万和145万,罢工人日数分别达到1,910万和1,630万。
  除了工人的罢工运动以外,美国黑人反时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2月1日,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博罗一家商店举行抗议种族歧视的静坐示威,迅速扩展成为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的全国性群众斗争。
  美国学生运动从1960年起也活跃起来。1961年1月2日,五百多名美国青年学生在白宫前设置纠察线,举行群众大会,要求取消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反对所谓“忠诚宣誓”。美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学生还积极参加了支持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