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演讲中文:向诸子百家学习如何当好领导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56:28

向诸子百家学习如何当好领导干部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宁波机场边防检查站 郑磊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异彩纷呈的诸子百家学说作为我国传统学术与哲学的活水源头,一时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历史已成过眼烟云,但古人遗训在当代社会无论对于事业谋划还是修身养性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学习参考价值。在党中央倡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号召下,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以史为镜”,积极主动学习前人的思想精髓,辨证地吸收与升华,博采众长、举一反三,学出思路、学出能力、学出品德、学出境界,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成熟的精神品格履行好时代赋予的使命,当一名擅于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内外兼修型”领导。
  一 、凝心聚力学儒家,仁义礼信促和谐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道德的主流。儒家崇尚仁爱,遵守道义,重视礼教,讲究诚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也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仁者爱人”,就是提倡以人为本;“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义者宜也”,指出了作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道义;“礼”,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外在表现,更体现出每个个体的内在理性,在当时那个“礼崩乐坏”的乱世,“礼”便被提炼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指待人处事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德,只有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欺,才能获得尊重与信任。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的思想精华远不止上述四点,但管中窥豹,亦可见一斑。领导干部在管理实践中,只要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儒家思想,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推“仁”。“仁”,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下属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切实维护下属的合法权益,始终把促进下属全面发展、尊重和实现下属的个人价值与单位建设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下属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既充分发挥个体特长,又积极促进内部关系的和谐,实现人性化管理,爆发出最大合力。二是要明“义”。领导干部一方面要胸怀“大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服从党的纪律,听从党的指挥,决不让个人利益凌驾于党的利益之上,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在每个时期的使命任务,理清工作关系与工作思路,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踏实工作,爱岗奉献。三是要知“礼”。“礼”是一种秩序,也是一种素养,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管理者,对内要“礼贤下士”,要对下属以礼相待,做到思想上尊重下属、感情上贴近下属、行动上帮助下属,充分发掘下属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外要“礼尚往来”,既要加强协作,又要取长补短,主动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要守“信”。在管理中,“信”可以解读为两层意思,首先是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干部要通过对被管理者胜任某项工作的认可,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使其保持热情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产生一种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积极而愉快地完成各项任务。其次是诚信,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基本人格,也是管理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战国时期,商鞅通过一次“徙木立信”大大提高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推动了变法的顺利进行。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当秉持公正诚信的原则,赏罚分明,不宜偏私,才能树立威信,便于开展管理工作。
  二、清正廉洁学道家,抱朴守真显本色
  道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末期,也被称为德家,主张“道法自然、返朴归真、清心寡欲”。道家认为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谓“道”,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虽只有寥寥五千余字,却文约义丰,博大精深,包涵天地,历来被人们奉为“哲理诗”。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各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给予了道家最高的评价。他指出道家兼有其它五家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治国修身,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西汉初年、魏晋、北宋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独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在哲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领导干部带好团队的前提是“身正”,也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以身作则,方能服众,恪守清廉尤为重要。宋朝著名词人和道学家吕本中在《官箴》的开篇即说:“为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朝王夫之对此评注曰“清者,其本也”。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知足常乐、大道从简、不守金玉等道德准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树立廉洁奉公的理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以道制贪,廉洁从政,奉行一心为公的人生信条。道教讲究阴阳太极,这是一种辨证的思想,当权力和欲望极度膨胀时,看似荣华富贵、风光无限,其实这种肆无忌惮和逞狂无度,通向的正是穷途末路,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一旦走进了贪欲的怪圈,就很难自拔。领导干部应当发扬道家的从政理念——“虚怀若谷、不图私利”,要借鉴“道”的规范和准则,秉持“天下为公”的信念,自觉调节个人思想和言行,控制自己的欲望,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从而变成谋取私利的砝码和埋葬自己的坟墓。
  (二)以德修身,见素抱朴,坚定恬淡俭啬的价值追求。首先是“德”字当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辨证地吸收道家“太和”的思想,以包容天下的胸怀和敢为人师的气魄,不断增强品德修炼,讲操守,重品行。其次要以“信、忠”为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当忠诚履行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为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我。再次要以“公仆”自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应当正确行使权力,增强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上清静无为,廉洁奉公。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淡泊名利,少私寡欲,恪守知足不辱的行为准则。《道德经》有云:“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说,尽力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更充实;尽量给予别人,自己也会更丰富。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以此为训,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与失、功与过、名与利,要把握好可得与不可得之间的“度”,学会从老子的哲学中悟到“知足,才能不辱”的道理,做到慎独慎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滞于名而柔弱灵动,不羁于物而奉献付出,达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思想境界。
  三、严明法度学法家,令行禁止抓规范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主张“法治”而闻名。在学术理论的层面,诸子百家不相伯仲,但在诸侯的战场和朝堂之上,法家成了最后的赢家,历史选择这个学派所设计的管理体制自有其道理。法家崇尚制度的建立,认为被管理者表现好就该予以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其士气,表现不好的就当予以惩处,以示效尤。无论在纷争乱世还是和平年代,秩序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组织体系都必须以完善的典章制度为框架,订出合理标准,明确奖惩办法,恩威并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整个团队才能群策群力地完成目标。
  管理工作需要柔性的调和,也离不开刚性的约束。好的管理必须严格、规范、精细、持久,只有将法家思想融入管理工作,健全并运行严格、公正的管理机制,才能打造出一个作风优良、有战斗力的团队。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系。《商君书?字分》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建章立制是管理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没有管理的依据和标杆,而制度不完善又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不公正。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理念,对症下药,细化标准,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推动管理工作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同时要注重规章制度的更新,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因时立法,因事制礼”,避免与实际脱节。二是注重教育,增强守纪观念。为了使“法治”理念得以贯彻执行,商鞅“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安排专人负责对百姓进行教育,可见教育对于落实制度的重要性。“治标须治本,管人要管心”,要真正解决把人管好的问题,关键是要抓好教育,作为领导干部,也应当承担教育下属的责任,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切实帮助被管理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遵章守纪的意识。三是狠抓落实,严格监督考评。俗话说:“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落实的成效,工作的好坏就是看抓落实的力度。“法必明,令必行”,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再精彩的构想也是纸上谈兵,再正确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对于管理工作而言,规章制度和思想教育固然重要;而一旦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剩下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通过一级抓一级,严格检查监督,严肃责任追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如何管好团队与如何管好自己,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诸子百家学说包罗万象,可以学习的世界观、值得借鉴的方法论还有很多,如墨家的科学精神、兵家的谋略、名家的逻辑与口才、杂家的兼收并蓄等等。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是一名谦虚的学习者,要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涉猎百家学说,汲取思想精华,探索管理之道,勇于推陈出新,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与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xy/201008/t20100816_42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