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邮编是多少:人类至今的最高认识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8:28
中华传统医学的万物构造观 —人类至今的最高认识理论


传统医学与老庄学术的研究,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内容:那就是关于万物基本构造的论述。
自古及今除了医家、养生家等依之以实践外,鲜有明于此者,而医家养生家们虽然谙于其事,却一直未曾将这种认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再加之老庄云遮雾绕,难明难解,以致于今天的我们仍然一无所知,并由此无知错误地将老庄定位为神秘诡异的思辩哲学、阴谋学、玄学甚至神学等糟粕迷信,于是老庄道家的“传统万物构造观”这一认识世界极其重要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便长期被淹埋在浩如烟海的竹帛故纸堆中。

古道家言人身及万物构造,人或者以为开玩笑,荒唐!甚至斥之为炒作,标新立异!现代人哪个不知?人与万物小者细胞原子分子,大者肢体脏腑,人体、动物解剖教科书画得清清楚楚,生物学、物理学也都说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那是任何人都推翻不了的呀!
的确,形质的认识没有错,但是中华道家远在那些认识形成之前,就已经明确提出更深刻全面的构造理论,与现代人通常的认识不同,他们认为:形质那只是万物构 造的一部分,充其量可称为整体的一半而已。人与万物的全部构成除了分子、原子、细胞、肢体脏腑的可见(包括借助于一般仪器)部分,此外还有不可见的另一 半,而且那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形质与非形质这两大部分物质组成,缺一不可,其中形质可见而非形质则不可见。

例如《老子》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即谓:
天即头,地即下腹部。橐龠,鼓风之具,一动一静则有风一出一入,以此比喻人身后天神气自静而生,动则日用耗损。神气即是人身非形质,其生灭运化类似橐龠空无里进出之气。
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谓:
毂、器、室的构成都是形质与非形质两部分,人身万物皆与之同。形质为有,其作用在于为虚无空间的存在创造有利条件,故谓为利;非形质为无,无才是真正体现该器物价值意义的部分,故谓为用。以此比喻人身形神之间关系,只有形体不能为人,人必须得有神气道物。万物也如此,只有形体不能成为其物,其内也必须有相应虚无之道。
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为人身,四大为道物非形质,大即道。域与四大,即是人的形质、非形质两大部分。

又如《庄子》内篇《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即言人身与道物这个非形质之间关系,即是:人由生至死是个生命活动过程,其外在表现通常就是动静、夜旦,昼清醒而动,夜晦昧而静。什么决定这个生命活动?“天也”,天就是道。昼动道物耗尽后必要夜静补充,昼夜即是道物一耗一生。耗尽而生,生而再耗,循环往复,这就形成了人的生命活动过程。
杂篇《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亦言不虞指道;心,身之主 君。此谓人自生始,道物便藏于身中,并且由此道物生成为人心。心,心神道物,属于非形质,是人身整体绝对不能缺少的部分,若无还能称作真正的人吗?

老庄此类论述很多,难能一一列举,仅从上述诸例不难表明:老庄等古道家,不但涉及人身、万物构造,而且是反复的、多角度的、细致入微的予以阐述,其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论说的准确性无可置疑,足见作者对这个观点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肯定的!
非形质指的就是道物,《易传》谓“形而上者”,在万物即为阴阳五行,在人身又谓神气,总之皆是不见不闻、无形无象之物。这种物与真空、真无截然相反,它们是真实存在,实有其物,是一种十分特殊物质。此物总名谓之为道,因为无形无质,故曰“非形质”。

既然无形无质,为什么还将其纳入为万物构造的一部分?理由是:
1、 虽然无形无质,但是它们的确客观存在,的确与形质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难分难解,缺一不可,如缺其一即不能成就其物;
2、万物中的道物不是后天吃来、喝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与形质有本质区别,独立于形 质之外且又与之紧密联系,所以不能不谓万物的构成部分;
3、在西人的影响下,现代人只知万物有形质,而不知万物之中还有非形质,所以现代生理解剖学只研究 人身完整构造的一半,另外更重要的一半却完全被忽视了。中华道学则认为:形质是由非形质生成并养育的,形质是外是表,非形质是内是本,非形质对形质起着决 定性作用,因此它的重要性远在形质之上。老庄之书所阐述的就是这非形质部分的生成、构造、分布、性质作用,及其变化过程、结果等种种情形,故谓老庄所言乃 属于或涉及于人身、万物构造即生理解剖领域,无疑这是实事求是的判断。
4、经络学说世人公认,并且几千年前就已清楚知道其分布走向,显然属于人身构造范 畴。经络也无形无质,与道物本无区别,故以人身道物为人体构造的一部分亦完全合乎情理。

万物构造观实质就是世界观,是认识万物万事最主要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因为它是打开人生秘密的一把钥匙,直接影响人们认识世界、解读人类社会以及大自然的正确性,所以没有人不想努力掌握它,与社会甚至每个人的关系这么密切。
万物构造观是一切学术思想的基础,老庄的全部学说是建筑在“中华传统万物构造观”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没了这个基础,其说也就彻底垮塌。《易经》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道物,中心是论说道的运化过程规律。六十四种道物在哪里?都在万物中,道与万物形质处于一个统一体,所以《易经》的全部学说也是建筑在中华传统万物构造观这个基础之上的。
同样,中华传统医学就更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了,离开这一基础也就不存在中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完全承袭既有形质又有非形质的构造观,而且非形质对形质 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整个医学必以阴阳五行为核心。而西医反之,不知有阴阳五行的存在,因为他们的万物构造观只停留在形质的层面上,这也正是西医往往只能 治表不能治本的根源所在。

所以:
西方的所谓科学(主要指上世纪初以前),其基础是建立在片面的只是形质的万物构造观上的,因此具有很大局限性。而中华传统文化阐述的传统万物构造观,则表里统一、内外紧密联系,深刻揭示了万物本质,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更科学正确的观点理论;
中华传统万物构造观,不久的未来必将成为人类普遍的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毋庸讳言,那时人类的认知能力一定会发生巨大变革,产生一次难以想象的飞跃!

中西文化二者既是相容的,又是不相容的。相容者是在外表形质部分的认识,不相容者则在于内里非形质部分的认识,如让西医承认人体的非形质构造,那便不是西医;如让中医放 弃人体的非形质构造,那也便不为中医。因此,欲使二者完全相容统一,理论上说,那将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因为此,处理二者关系的正确策略,首先应在尊重二者 学术地位基础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发展各自优势;其次再在相容领域里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而不是相互拆台依势倾轧,待时机一到,瓜熟蒂落,不欲统一也不 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