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超标药用胶囊:上下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18:59

上与下不光只是方向不同,方位不同,它们还有地位和荣誉的区别。
上天堂,下地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上是光荣的,下是耻辱的。
人上人是成功的,令人羡慕。而下人一般是被使唤的,难免要受气。捧在手上当然金贵,摔到地下就会破碎。成绩上升是好事,下降是坏事。
上是阳,下是阴。上是炫耀,下是压抑。七上八下,本是形容心情忐忑不安,举棋不定如猫爪抓心。可是人们在买房时,顾不得那八有发的谐音,还是选了七。为什么呢?七要上八要下。只有乘电梯,有上有下难回避,广告就叫上上下下的享受。
上和下不同于左和右。左手和右手是平等的兄弟。与上下类似的还有高低,与左右类似的还有粗细,左右粗细不带感情,而上下高低却包含评价褒贬。
上,绝大多数是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三个上不好:一个是上火,一个是上当,还有一个是上瘾。上火只是嘴唇皮起泡泡,上当则意味着要吃亏,上瘾恐怕很难戒除,否则就不叫瘾了。
其实上与下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如果失去了下,也就不存在上。上面是船,下面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面是叶,下面是根,叶的营养总是要靠根来输送。所以,在上面要知道下面的苦处,在下面要体谅上面的难处。
有机会就要上,给台阶就要下。上去了,不要翻脸不认人,下来了不要埋怨伤身体。谁都会退出历史舞台,最好还是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方为真英雄。上得官场,下得厨房,是一介好丈夫。
上经常被下恭维,不能昏头。下无辜被上批评,莫要灰心。分了上下就要懂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下绞在一起,就是卡。卡住了,上不来下不得,难受。
国人有中庸哲学,既不做上,也不做下,就居中。中是大多数。不管你刮什么风,偏就是不倒。事实上,人类血脉传承,上有老,下有小,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谁又不是在中间?
散文:雪的断想
从小就喜欢雪。
如果没有雪,总觉得那冬天就失去了生命,家乡也失去了憧憬。
清晨醒来,推开房门一看,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或田野,或沟畔,或房顶,或枝头,整个世界粉雕玉砌,玉树琼枝,宛如水晶般透明的童话世界。那种美是无法形容的。望着满天的飞雪,童时真以为是天女散花。还和几个小玩伴们掰着指头猜天上有多少仙女,散下那么多洁白的雪花又从何而来。有时还争得脸红脖粗,互不给冰糖葫芦吃。
小时候,爱雪——
是因为:雪很童趣。
小时候我们喜欢下大雪,是因为大雪过后,我们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溜冰,——那时没有别的娱乐东西,电影都很少看到,别说电视什么的了,孩子们只能玩这些。我们最喜欢在雪地里罩麻雀,这跟春天时我们在梨园桃花坞用“腊子网”逮翠鸟一样好玩。几个小玩伴在灰竹笆门前的雪地里或黄泥巴墙院内,扫一块很小的地方,——就像瑞雪睁开了一只大眼睛。然后支起竹筛子,——那筛子真像雪的眼皮。竹筛子底下撒一点玉米或小麦,然后用木棍支起来,用细细的麻绳系在木棍上,远远地躲在墙脚的一边,等候好吃的麻雀来临。有时,我们又用一个高粱穗子,绑在磨眼上,在高粱穗上系上牛尾巴扣,麻雀一来吃食,很容易让扣子扣住绛红色的小脚,无论怎么叫,无论怎么挣扎,也飞不走。逮着这些麻雀,我们并不吃它。老人说,吃麻雀会长雀斑,谁也不想长雀斑,所以,谁也不吃,玩一阵子就放了。麻雀养不活,气性大,不抓紧放掉,很快就会气死。罩麻雀也罢,扣麻雀也罢,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刺激,并没有想到伤其性命。雪地罩麻雀,是童趣,也是天真无瑕的童话,更是一幅很美的画面。你看,到处是厚厚的白雪,中间几个农村孩子,头上带着旗牌式样的黑老虎头棉帽,帽前面钉着五只小鸡,也是用花布包着棉花做的,四个母鸡,一只公鸡。身穿苏联大花布棉袄,下面有的是开裆的绿棉裤,大点孩子不开裆,棉裤是黑布做的。他们躲在一边,有时小鸡鸡露出来了,也不知道冷。脚上穿着黑布做的老虎头棉鞋,有的是穿高脚毛窝子,——毛窝子是芦毛编的,鞋底是木板,板下还钉一块木头,像高跟鞋,不过,毛窝的鞋跟在中间,约有几寸高。当几只麻雀不知天高地厚毫无顾忌地飞进筛子底下时,孩子们的那种紧张和急不可待的心情,以及罩住麻雀时兴高采烈的神态,再加上旁边是顶着雪的茅草屋,黑黑的屋檐下挂着一派长长的冰凌,院里有盘古老的石磨,院外是棵脱落绿叶的老槐树,还有红公鸡,红灯笼,红对联,老人身上的大襟红棉袄,点缀在皑皑的雪中,尤为亮眼。
嘿,那不是一幅很美的风俗画吗?
长大了,更爱雪——
是因为:雪很感情。
树枝被厚雪压断时,那咯吧一声,就是雪在叹息;一团雪被情人突然塞入脖子里,那惊讶的叫声,就是雪在高兴。麦苗在厚厚的白雪中吱吱地吐着碧绿,那是白雪在给它们喂奶。白杨乃雪的知己。虽然雪送走了它们的绿叶,它们却明白雪留下了生命的顽强。所以,当春天来临时,它们还脉脉含情着大眼睛,恋恋不舍着雪的渐渐退去。看看历史,没有大雪的降临,八十万的禁军教头林冲还不死在了山神庙?单于幽禁苏武于大窖中,不与饮食。逢天雨雪,苏武吃雪与旃毛,并咽之,居然“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那不是雪的功劳?没有灞桥风雪,何来古人的诗思?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雪让南朝才女谢道韫名扬千古。你能说雪是死的?没有雪,就没有生命。走出冬雪,就是春天。
长大了,更爱雪——
是因为:雪很诗。
雨是女人的眼泪, 雪却是诗人的灵性。
自古以来诗人皆以赏雪、吟雪、听雪为风雅之事。雪前,梦雪、忆雪、祈雪;雪中,赏雪、谢雪、庆雪;雪后,玩雪、拜雪、残雪等。瞧,面对大雪:诗仙李白端着酒杯,高唱“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韩愈低吟“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居易喜欢听雪,所以才“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柳宗元好钓雪,就有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 岑参在塞外别客,看见下大雪,写了这样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了千古绝唱,我觉得还不太确切,“梨花开”不如“梨花飞”。——我没有从律诗的平仄考虑。“开”,虽是动词,但没有准确地把雪花乱舞表达出来。千树万树梨花飞,才恰如其分。张元的“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固然形象,但给人的感觉是腥风血雨,缺少温馨。诗言志,还是元朝的黄庚“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说得好,雪公正无私,纯洁无瑕。我更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那是一种力拔山河的霸气,也是一种王者天下的独尊。
长大了,更爱雪——
是因为:雪很品位。
坐在廊庭,身旁红袖添香,望着庭外大雪,或品茗,或饮酒,或操琴,或涂鸦,固然很有雅兴,但不如走在雪中,让雪花落在脸上、手上,眉毛上,那种轻轻的、柔柔的、凉凉的感觉,让你感到很亲切、很温柔,很舒心。倘若有痴情红粉拈腊梅一枝飘左傍右,你更会觉得粉香、梅香、瑞雪香,香香迷人;若天真小儿提红灯一串跑前尾后,你也会觉得笑声、歌声、踏雪声,声声入心。品,要品得洒脱,品得高雅,悟,要悟出哲思,悟出真谛。雪花之美在于纯洁,人心可贵在于真诚!有个作者——名字记不得了,他说得很好,他喜欢雪原因有三:其一,雨是撩人心思,雪却可净化心灵;其二,雨四季中随时可见,也随处可见,雪却独有自己的时节自己的领地;其三,茫茫旷野,人立于雪中,尽显豪情,立于雨中,却太显狼狈。他迷雪、品雪有两点: 一品曰白,雪落入尘世,却不为尘世所变,一如既往地白。白是纯洁,白是真实。泼一桶墨,黑尽显其身,这是本色,没有掩饰的本色,不为任何事物改变的本色。二品曰高,不畏严寒,洒落凡间,只为万物遮一丝冰冷,挡一份寒冻。到来年,再化为雪水,滋润万物。“瑞雪兆丰年”,正是雪无畏,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他说他不是不喜欢绿色,因为绿色毕竟是春天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但洁白的雪意蕴更远,“雪化了是春天”,雪孕育着希望。
啊,没有雪趣,没有雪诗,没有雪的感情,没有雪的品位,再没有雪仗和雪地相拥,地球的美丽,地球的生命,也就会离人类越来越远!
[ 本帖最后由 心结和静 于 2009-11-6 19:34 编辑 ]
附件
2006110910352238123.jpg (200.47 KB)
2009-11-6 16:50


',1)">
风雨同路【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