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的读音是什么:中国古代帝王简介四(隋——五代残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5:51:37
隋朝
隋朝皇帝列表如下:
隋朝·君主与年号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隋太祖
(隋文帝追崇)
武元帝
杨忠


隋高祖
隋文帝
杨坚
开皇
581年-600年
仁寿
601年-604年
隋世祖
隋炀帝
(或隋闵帝、隋明帝)
杨广
大业
604年-618年
隋世宗
(隋恭帝追崇)
隋成帝
杨昭



隋恭帝
杨侑
义宁
617年-618年

隋隆帝
杨浩
(本为秦王)
天寿
618年

隋哀帝
杨侗
(本为越王)
皇泰
618年-619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开皇 581 高祖
杨坚 (581) 41 24 64 弘农华阴人,移居武川镇,父杨忠,西魏、北周开国功臣,位至上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北周时,袭父爵隋国公,其女为宣帝皇后,故宣帝拜为上柱国、大四马,宣帝死,静帝八岁即位,坚以外祖总揽大权,封隋王,581年二月,废静帝自立,国号隋
仁寿 601
大业 605 炀帝
杨广 (604) 36 15 50 文帝第二子 开皇元年封为晋王,太子杨勇被废,立以为皇太子,604年七月杀其父即位,618年三月,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死于江都
义宁 617 恭皇帝 杨侑 (617) 13 2 15 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之子 大业三年封陈王,后改封代王,617年李渊入长安,奉以为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次年五月,禅位于李渊,隋亡
1,杨忠(507年-568年),
陕西华阴人,隋朝太祖皇帝,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在西魏时乃权臣之一,被封为十二大将军,封随国公。杨坚建隋朝后,追崇为“武元皇帝”,号隋太祖。
北魏时将领尔朱荣同族兄弟尔朱度律旗下一名统军,同期还有后来西魏的权臣独孤信。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时,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因功升为车骑大将军,获当时丞相宇文泰重用。
北周建立后,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员大将,由北路攻伐北齐,攻陷了北齐二十多座重镇。其后又与突厥兵十万会攻晋阳,损伤大半。北周时杨忠被封为十二大将军,封随国公。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杨忠生病回到西魏首都长安。不久杨忠病死,时年六十二岁。
"
2,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

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他是胡化汉人,鲜卑名是普六茹。
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长女嫁北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外戚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政绩
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中央政府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杨坚开了中国科举制度之先河,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在位期间,史称“开皇之治”。
杨勇为人忠厚善良,但生活奢华,因而受杨坚厌恶,常告诫太子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1];
次子杨广(即隋炀帝)为人凶残而贪欢好色,但善于作伪,在杨坚面前装得很朴素,但背后比杨勇更奢侈,所以深得杨坚喜爱,后来废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是他的一大败笔。
独孤皇后
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
杨勇
2.    隋炀帝杨广
3.     秦孝王杨俊
4.     庶人杨秀
5.     庶人杨谅
杨丽华
兰陵公主杨阿五
广平公主
3,隋炀帝


隋炀帝

姓名
杨广
庙号
世祖
谥号
明皇帝、炀皇帝
陵墓
雷塘
政权
隋朝
在世
569年─618年
在位
604年—618年
年号
大业:605年—618年三月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母是独孤皇后。
隋炀帝604年弑父登基后,劳民伤财耗用80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长城和洛阳城,并征集百万军队攻打高句丽。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绞死。隋炀帝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之一。
生平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装得很朴素,以讨其双亲欢心。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逝世。两年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病重,驾崩于大宝殿,杨广继位。
即位以后,他开通大运河,对民生经济有重大贡献,但乘龙舟游玩时,耗损了民间物资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发展科举制度,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政治上,他为了真正实现大一统的理想,企图打破由关陇仕族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对破除当时南北隔阂的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万里。但是杨广又是一位急功残暴的人。大业八年,首度亲征高句丽失败后,杨广为扳回其颜面,不顾国内空虚,连续三年一再亲征,民不聊生。即位后为实现个人构想,劳动全国投入新宫殿的营造,皇宫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致使国库完全亏空,劳民伤财。晚年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压力,他逃避现实,三下扬州,镇日杯不离手,纸醉金迷。最后亲信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叛军攻入江都宫,才华洋溢但好大喜功的杨广惨遭缢死。风华绝代、盛极一时的隋朝不得不走向灭亡。
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杨广认为自己登上皇位的时机来了,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调戏她,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密报,谋杀了文帝。杨广又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幼弟杨谅起兵反抗,不久遭镇压。
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此外,在几度征召高句丽王入朝而不得后,杨广遣大军远征高句丽。
612年),动员华北113万余人,结果败于辽东城(辽宁辽阳)。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大有一举而下之势,高句丽全国亦撼动,但国内杨玄感起兵,杨广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其间广征兵粮,高句丽仍坚决抵抗,杨广终无功而返,威信尽失,民间亦损失过于浩大,俱起造反。
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然而沿岸建行宫四十余座,以便杨广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阳东都宫殿,为臻尽善尽美也颇为耗资。
[1]”最后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杀而终。杨广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杨广罪状。杨广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德彝一时惭愧退下。杨广爱子杨杲,才十二岁,在帝侧,号恸不已,裴虔通将他斩杀。杨广要求喝毒酒自杀,文举等不许,遂命令狐行达让杨广坐下,杨广自解练巾接给行达,最后行达将其勒死。
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
605年(大业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扬州),次年四月驾返洛阳;
607年 北巡榆林;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长城,巡行至塞外;609年 西行到张掖;610年 再游江都;611年 到614年,三次亲征高句丽,均遭失败;615年 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业十四年)被绞死。
家庭
萧皇后
萧贵嫔陈婤 杨美人 才人候巧文 尹氏 张氏 周氏 袁宝儿
杨昭(母萧皇后),早薨,留有三个儿子,燕王杨倓、越王杨侗、隋恭帝杨侑。
齐王杨暕(母萧皇后) 赵王杨杲(母萧嫔)南阳公主(宇文士及妻,宇文化及叛后,士及曾求公主再为夫妻,公主不许,出家为尼) 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妃)
4,杨昭
杨昭(?-606年),隋炀帝之长子,隋恭帝、燕王杨倓、隋皇泰主之父,妻子为刘良娣(良娣为东宫妻妾位号)。
他12岁被封为河南王,仁寿初年徙封为晋王,大业元年立为皇太子,但于次年就去世了,谥号元德太子。
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皇泰主为皇帝后,追尊杨昭为皇帝,谥号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5,隋恭帝
隋恭帝
姓名
杨侑
谥号
恭皇帝
政权
隋朝
在世
605年-619年
在位
617年-618年
年号
义宁:617年十一月-618年五月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长子杨昭的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后改隋炀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8年禅位于唐朝,封杨侑为酅国公,次年被杀,终年15岁,死后谥号隋恭帝。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800米处。
6,杨浩
杨浩(?-618年)是中国隋朝皇帝。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
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7,杨侗
杨侗,隋朝宗室。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母小刘良娣。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隋炀帝被杀后,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杨侗为国君,史称皇泰主。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陈国公段达、内史令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内史令卢楚、兵部尚书皇甫无逸等六人共同辅政,时人号称“七贵”。元文都欲暗杀王世充,段达暗中通知世充,结果行刺失败,文都临死前对皇泰主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亦哭。
皇泰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自称“大郑皇帝”,建元“开明”,废杨侗为潞国公,囚于含凉殿,每日只能求佛祈福。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允,事情败露,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但之后世充意图毒杀侗,六月派侄子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毒酒去杨侗处,杨侗自知难逃一死,遂服毒,遗言:“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最后被勒毙。
618年至619年在位。是隋朝最后一位君主。年号皇泰。

唐朝简介1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1,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简介1: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简介2:
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附: 李建成
唐高祖李渊长子。小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618),李渊即位,立建成为皇太子。他虽为太子,而其弟秦王李世民功绩卓著,人心所归。他清平刘黑闼的反叛,以求立功树威。后又与其弟李元吉合谋,加毒于世民酒中,世民未死。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同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元吉为尉迟敬德所杀。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2,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
3,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简介1: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简介2: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选拔了一批才能之士,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流于冗滥。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在中国封建帝国的全盛时期,唐代的历史一度被中断。这个中断者不是别人,她就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摄政5年之后,正式废掉唐朝国号,改元天授,建立周朝,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5年的统治生涯。武则天的举动是振聋发聩的,她使许多人,尤其是男人诚惶诚恐,敢怒而不敢言。他们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位俯首听命于男人的女性登上了权力的塔尖,充满自信地统治了数百万臣民?
于是,男人们想到了性,认为武则天是靠了色的妖冶和性的放荡,才终获成功的。于是在武则天死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男人们依据历史事实和奇思幻想,编撰了各种风格的野史故事、小说词话、戏曲传奇,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但无论真假虚实,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贬损武则天。
成功的武则天不仅驾驭了一个属于异姓的国家,还驾驭了一段惯常由男人抒写的历史,这段历史的执笔者仍然是男人,但这些男人必须按着她的意志行事,诚惶诚恐,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违逆,武则天是骄傲的。关于这一点,单从她称帝以后的年号中就可以得到证实在称帝之初,她纪元为"天授",后又曾用过"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的帝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没有一位男性皇帝用过如此有气魄的名字,在武则天之前没有,在武则天之后也没有,她怎能不骄傲呢!
武则天的骄傲中肯定是一种女性的骄傲。历朝后宫,粉黛佳丽成千上万,仅凭媚人的风采及聪慧的头脑成为风云千古的皇帝,除了武则天,还有谁呢?在她之前,有一位擅权的吕后,还没有成大势力,就被既有皇权扫荡,还留下了千秋万代的骂名。宠盛一时的女性赵飞燕、杨玉环等,虽然也势焰熏天,却最终没摆脱受男人统辖的命运,只有她武则天,不仅能从老皇帝身边逃出来,成为新皇帝渴想与依赖的女性,还运筹于帷幄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
既使是“前无古人”,武则天也有足够的理由享受奢华。放纵情欲是人的本性,何况至高无上的皇权为她提供了各个方面的保证。于是,她亦象男性皇帝一样纳妾封宫,凭自己好恶宠爱其中的一位,让他们因受了自己的宠爱而拥有地位,更加尽心尽力地侍奉自己。追求和男性皇帝平等的私生活,这是武则天作为皇帝最起码应该做的。武则天也没有象有些男性皇帝那样,因为宠爱异性而造成国家的颠覆,但武则天却较历史上最淫荡放纵的男性皇帝遭到了更多的秽骂。同样地拥有皇权,她是个女人,就无法得到近似的认可,这是女皇武则天受到攻讦的主要原因。
4,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5,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6,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简介2:
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年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自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玄宗晚年忧郁寡欢,去世后,葬于泰陵。
8,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9,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10,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11,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12,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13,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14,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15,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16,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17,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18,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19,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20,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21,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唐朝简介2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武德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武德、贞观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风、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第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
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是、长安、神龙
则天顺圣皇后
武照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
嗣圣、神龙、景龙
中宗
李显
(683)(705)
28
2,6
55
高宗第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睿宗
李旦
(684)(710)
23
7,3
55
高宗第八子
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先天、开元、天宝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第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肃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建中、兴元、贞元、宝应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
代宗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永贞
顺宗
李诵
(805)
45
46
德宗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宪宗
李纯
(805)
28
16
43
顺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皇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
元和、长庆
穆宗
李恒
(820年)
26
5
30
宪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宪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长庆、宝历
敬宗
李湛
(824年)
16
3
18
穆宗长子
初封鄂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后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宝历、大和、开成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
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杀敬宗,拥其弟李昂既帝位
开成、会昌
武宗
李炎
(840)
27
7
33
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后以服用金丹病死
会昌、大中
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
宪宗第十三子,穆宗弟
穆宗时封光王,武宗时立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拥立为帝,后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大中、咸通
懿宗
李凗
(859)
27
15
41
宣宗长子
武宗时封郓王、宣宗死,宦官王实等矫诏,立以为皇太子,旋即位
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僖宗
李擐
(873)
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晋王,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擐为皇太子,懿宗死,擐嗣位
文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昭宗
李晔
(888)
21
17
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时封寿王,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立晔为皇太弟,僖宗死,晔即位,天复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杀之
天佑
哀帝
李柷
(904)
13
4
17
昭宗第九子
乾宁时封辉王,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宣帝,立祝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于朱全忠,唐亡,帝被封为济阴王,次年被鸩杀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武德
618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贞观
627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永徽
650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
显庆
656
龙朔
661
麟德
664
乾封
666
总章
668
咸亨
670
上元
674
仪风
676
调露
679
永隆
680
开耀
681
永淳
682
弘道
683
嗣圣
684 中宗 李显 684 28 2   高宗第七子
文明
684 睿宗 李旦 684 23 7   高宗第八子
光宅
684
则天顺
圣皇后
武则天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
垂拱
685
永昌
689
载初
690
天授
690
如意
692
长寿
692
延载
694
证圣
695
天册
万岁
695
万岁
登封
696
万岁
通天
696
神功
697
圣历
698
久视
700
大足
701
长安
701
神龙
705 中宗 李显 705   6 55 高宗第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景龙
707
景云
710 睿宗 李旦 710   3 55 高宗第八子 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延和
712
先天
712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开元
713
天宝
742
至德
756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第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乾元 758
上元
760
--
761
宝应
762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肃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广德
763
永泰
765
大历
766
建中
780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 代宗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兴元
784
贞元
785
永贞
805 顺宗 李诵 805 45   46 德宗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806 宪宗 李纯 805 28 16 43 顺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皇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
长庆
821 穆宗 李恒 820 26 5 30 宪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宪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宝历
825 敬宗 李湛 824 16 3 18 穆宗长子 初封鄂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后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宝历
826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 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杀敬宗,拥其弟李昂既帝位
大和
827
开成
836
会昌
841 武宗 李炎 840 27 7 33 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后以服用金丹病死
大中
847 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 宪宗第十三子,穆宗弟 穆宗时封光王,武宗时立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拥立为帝,后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大中
859 懿宗 李漼 859 27 15 41 宣宗长子 武宗时封郓王、宣宗死,宦官王实等矫诏,立以为皇太子,旋即位
咸通
860
咸通
873 僖宗 李儇 873 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晋王,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擐为皇太子,懿宗死,儇嗣位
乾符
874
广明
880
中和
881
光启
885
文德
888
龙纪
889 昭宗 李晔 888 21 17 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时封寿王,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立晔为皇太弟,僖宗死,晔即位,天复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杀之
大顺
890
景福
892
乾宁
894
光化
898
天复
901
天祐
904
天祐
904 哀帝 李柷 904 13 4 17 昭宗第九子 乾宁时封辉王,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宣帝,立祝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于朱全忠,唐亡,帝被封为济阴王,次年被鸩杀
残唐五代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中国唐朝末年至宋朝初期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有时简称五代。
唐王朝到唐玄宗时繁荣达顶峰,安史之乱後开始衰落,唐朝末年由于唐王朝的衰落加上黄巢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朝的统治瓦解,地方藩镇势力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壮大。中国历史上唐王朝自907年建立梁朝後,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907年—923年)、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后汉(947年—950年)、后周(951年—960年)5个朝代。南方与河东地区(今山西)则分别产生10个独立政权,即为十国。这十国为吴越国、闽国、荆南国、楚国、吴国、南唐、南汉、北汉、前蜀和后蜀。
五代十国君主
五代
後梁 907年—923年
1,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温


又名朱晃、朱全忠  907年—912年   开平 907年—911年
干化 911年—912年
2,郢王朱友珪

3, 末帝  朱瑱  913年—923年

干化 913年—915年
贞明 915年—921年
龙德 921年—923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开平 907 太祖 朱温 (907) 56 6 61 宋州砀山人,父朱诚,乡儒 黄巢起义军将领,882年叛变投唐,赐名全忠。903年封为梁王。次年,迁昭宗于洛阳,寻杀之,立其子李祝为帝(哀帝),907年废哀帝自立,国号梁
乾化 911
凤历 912 郢王 朱友珪 (912)
2
太祖第三子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温拟立次子友文为太子,友珪即杀父自立,次年二月,为其弟朱友贞所杀
乾化 913 末帝 朱友贞 (913) 26 11 36 太祖第四子 太祖时封均王,朱友圭杀父自立,友贞以讨逆之名杀兄自立,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建唐,同年攻入开封,灭后梁,梁末帝命部将杀己
贞明 915
龙德 921
後唐 923年—936年
李克用

1,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同光 923年—926年

2,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李亶  926年—933年  天成 926年—930年


长兴 930年—933年
3, 闵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应顺 933年—934年

4, 末帝(废帝)  李从珂  934年—936年  清泰 934年—936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同光 923 庄宗 李存勖 (923) 39 4 42 沙陀部人,先世姓朱邪,祖朱邪赤心,被唐帝赐姓李,父李克用,被唐昭宗封为晋王 908年其父李克用死,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攻破幽州,尽并卢龙之地,连年攻粮,尽占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同年十月攻占开封,灭后梁,定都洛阳,926年被部下所杀
天成 926 明宗 李嗣源 (926) 60 8 67 太祖李克用养子,父李霓 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屡立战功,庄宗立,拜中书令,又拜太尉兼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嗣源遂入洛阳,称监国,寻称皇帝
长兴 930
应顺 934 闵帝 李从厚 (933) 20 2 21 明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宋王,明宗死,嗣位,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
清泰 934
末帝 李从珂 (934) 50 3 52 镇州人,本姓李,明宗养子 即位前封潞王,兼侍中,闵帝被杀,乃即位,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蚵自焚身亡
後晋 936年—947年
1,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天福 936年—942年


2, 少帝(出帝)  石重贵  942年—947年

天福 942年—944年
开运 944年—947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
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福 936 高祖 石敬瑭 (936) 45 7 51 沙陀部人,家太原,父臬捩鸡,李克用部将 仕后唐北京留守,后反唐,936年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
天福 942 出帝 石重贵 (942) 29 5 51 父石敬儒 天福六年(941年)封齐王,次年石敬瑭卒,其子幼冲,遂由齐王嗣位,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天运 944
後汉 947年—950年
1,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天福 947年
干祐 948年
2, 隐皇帝  刘承祐  948年—950年

干祐 948年—950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福 947 高祖 刘知远 (947) 53 2 54 沙陀部人,世居太原,父刘碘 与石敬瑭惧事后唐,后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事后晋,为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封北平王,947年出帝被辽所掳,知远杂太原称帝,国号汉,后定都于汴
乾佑 948
乾佑 948 隐帝 刘承佑 (948) 18 3 20 高租第二子 乾佑元年(948年)二月,封周王,同年嗣位,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叛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反,兵临汴城,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後周 951年—960年
1,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广顺 951年—954年
显德 954年
2,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  954年—959年

显德 954年—959年
3,恭皇帝  柴宗训  959年—960年

显德 959年—960年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广顺 951 太祖 郭威 951 48 4 51 邢州尧山人,本姓常,因父死,母适郭氏,乃随姓郭 后汉重臣,950年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次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
显德 954
显德 954 世宗 柴荣 954 34 6 39 荆州龙冈人,父柴守礼,郭威收以养子 太祖卒,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
显德 959 恭皇帝 柴宗训 959 7 2 21 世宗子 显德六年(959年)封梁王,同年世宗病死,嗣位,960年正月,辽兵难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未实六个月
十国
吴越 904年—978年
1,太祖  武肃  钱镠  904年—932年

天宝 908年—923年
宝大 923年—925年
宝正 925年—932年
2,世宗  文穆  钱元瓘  932年—941年

3,成宗  忠献  钱佐  941年—947年

4,  忠逊  钱倧  947年
5, 忠懿  钱俶  947年—978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佑、天宝、凤历、乾化、贞明、龙德、宝大、宝正 武肃王 钱鏐 (907) 46 26 81 杭州临安人,出身寒门 始为地方武装董昌部下偏将,击黄巢有功升都将,在唐末年军筏混战中实力渐强,光启三年(887),唐禧宗命以为杭州刺史,寻升镇海节度使,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董昌据越州称大越罗平国王,钱鏐讨平之,尽有两渐及苏南十三州之地,后梁太祖即位,于开平元年(907年)封以为吴越王
长兴、应顺、清泰、天福 文穆王 钱元罐 (932) 46 10 55 钱鏐 第五子 宝正元年(926年),钱鏐以老病命元罐监国,鏐死,罐即位,袭封吴越王
天福、天运 忠献王 钱弘佐 (941) 14 7 20 钱元罐第六子
天福 忠逊王 钱弘棕 (947) 19 1 45 钱元罐第七子 947年六月即位,十二月,为胡进思等所废,在未实际才半年
乾佑、广顺、显德、建隆、乾德、开宝、太平
兴国 忠懿王 前弘褚 (948) 20 31 60 钱元罐第九子 胡进思废弘棕 ,于乾佑元年(948年)正月迎弘褚嗣位,袭封吴越王,嗣位后,先后接受后汉,后周,北宋封号,使用三朝年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献其地十三州与宋,举家迁汴京,吴越亡
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1,太祖  忠懿王  王审知  909年—925年


2,  王延翰  925年—926年

3,太宗  惠帝  王延钧  926年—935年
龙启 933年—935年
永和 935年
4,康宗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5,景宗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6,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 943年—945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开平、
乾化、
贞明、
龙德、
同光 太祖 王审知 909 48 17 64 光州固始人,父王凭
天成 嗣王 王延翰 925
2
太祖王审知长子 926年,被后唐拜为威武大将军节度使,同年十月,自称大闵国王,十二月,为其弟王延钧攻杀
长兴、龙启、永和 太宗 王延钧 926
10
王审知次子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正月称帝,改元龙启,国号闵,935年被其长子王继鹏所杀
永和、通文 康宗 王继鹏 935
5
王延均长子 杀父自立,939年七月为闵人所杀
永隆 景宗 王曦 939
6
王审知少子 永隆六年为其部将朱文进所杀
天德 福王 王延政 943
3
王审知子,王曦弟 943年延政在建州称帝,
荆南 907年—963年
1, 武信王  高季兴  907年—929年


2,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3,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4,  侍中  高保勗  960年—962年

5,  高继冲  962年—963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同光、
天成、
乾贞 武信王 高季兴 924
5 71 陕州陕石人,本名季昌 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任季兴为荆南节度使,梁末帝封以为渤海郡王,梁亡臣于唐,924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因与后唐争夺四川等州失败,转臣于吴,受封为秦王,先后使用后唐和吴年号
乾贞、
天成、
长兴、
应顺、
清泰、
天福、
开运、
天福、
乾佑 文献王 高从诲 928 38 21 58 高季兴长子 以皇太子嗣位,复臣于后唐,封南平王,从诲还向中原王朝和吴等国称臣,以博取岁赐,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乾佑、
广顺、
显德 贞懿王 高保融 948 29 13 41 高从诲第三子 后周时,封以为南平王
建隆 赠侍中 高保勖 960 37 3 39 高从诲第十子 保融卒,宋太祖封以为节度使,死后,宋赠官侍中
建隆 赠侍中 高继冲 962 20 2 31 高保融长子
楚 897年—951年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930年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932年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947年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950年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

6,  马希崇  950年—951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成 武穆王 马殷 (907) 56 24 79 许州鄢陵人 在唐末军阀混战中,初为孙儒裨将,孙儒败死,乃马殷等对刘建峰为主,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建峰被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遂占有潭、衡等七州之地,被昭宗任为潭州刺史,后升武安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封殷为楚王
长兴 衡阳王 马希声 (930) 33 3 35 马殷次子 马殷死,嗣位,使用后唐明宗年号
长兴、应顺、清泰、天福、开运 文昭王 马希范 (932) 35 15 50 马殷子 希声死,嗣位,使用后唐、后晋年号
天福、乾佑 废王 马希广 (947)
4
希范同母弟 希范死,嗣位,为其兄希萼所攻,兵败,镒死
保大
马希萼 (950)
2
希广之兄 950年十二月,希萼争位攻长沙,杀希广,自立为楚王,951年十一月,为南唐所灭,楚亡
吴 904年—937年
1,太祖  孝武帝  杨行密  904年—905年

天佑 904年—905年
2,烈宗  景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天佑 905年—908年
3,高祖  宣帝  杨隆演  908年—921年
天佑 908年—919年
武义 919年—921年
4,  睿帝  杨溥  921年—937年
顺义 921年—927年
干贞 927年—929年
大和 929年—935年
天祚 935年—937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复 太祖 杨行密 902 51 4 54 庐州合肥人 初应募为州长,迁队长,唐禧宗时,逐庐州刺史,后攻取杨州,唐又诏拜为淮南节度使,占有淮南江东之地,天复二年(902年)受唐王封为吴王,都杨州,使用唐昭宗年号
天佑 烈祖 杨渥 905 20 4 23 太祖长子 太祖死,以世子即位,使用唐昭宗年号,908年,被太祖旧臣徐温、张颢之牙兵杀
天佑、
武义 高祖 杨隆演 908 12 13 24 太祖次子 烈祖死,嗣位,使用唐昭宗天佑年号,太佑十六年(919年)四月,称吴国王,建元武义,以示不复为唐朝之藩镇
顺义、
乾贞、
大和、
天祚 睿皇帝 杨溥 920 21 18 38 太祖第四子 继隆演而立,927年称帝,国号吴,由徐温养子徐知诰秉政,937年禅位于徐知诰,吴亡
南唐 937年—975年
1,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昪  937年—943年

升元 937年—943年
2,元宗(中主)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保大 943年—958年
交泰 958年
中兴 958年
3,後主  武王  李煜原名李从嘉  961年—975年

没有自己的年号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景的第六子,生于937年,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即位,没有年号。
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李后主在位14年,975年被俘去位,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岁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升元 烈祖 李937 50 7 56 徐州人,父李荣,吴国重臣徐温收以为养子,故改名徐知诰 吴国大承相徐温死,其养子徐知诰执掌吴政,受封为齐王,吴天祚三年(937年),废吴帝自立,改元升元,国号大齐,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都金陵,升元七年因服丹药,中毒而死
保大、中兴、交泰、显德、建隆 元宗 李璟 943 28 19 46 烈祖长子 以皇太子即位
建隆、乾德、开宝 后主 李煜 961 25 15 42 李璟第六子 因自太子以上李璟五子皆早死,故煜得立为太子,中主李璟死,煜以皇太子嗣位,975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煜投降,迁至汴京,宋太祖封以为违命侯,后为宋太祖毒死
南汉 917年—971年
1,高祖  天皇大帝  刘龑  917年—925年

干亨 917年—925年
白龙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1年
2,无  殇  刘玢  941年—943年
光天 941年—943年
3,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刘晟  943年—958年
应干 943年
干和 943年—958年
4,後主  无  刘鋹  958年—971年
大宝 958年—971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乾亨、白龙、大有 高祖 刘岩 (911) 23 32 54 祖籍上蔡,迁居泉州,父刘谦,广州牙将,兄刘隐,唐末青海军节度使 唐天佑元年(904年)其兄刘隐任唐青海军节度使,据今广东、广西之地,911年,刘隐死,刘岩继位,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城帝,国号越,次年改为汉,都广州
天光 殇帝 刘玢 (942) 23 2 24 刘岩第三子 父死嗣位,后为其弟晋王洪熙所杀
应乾、乾和 中宗 刘晟 (943) 24 16 39 刘岩子,留玢弟 杀其兄而自立
太宝 后主 刘继兴 (958) 16 14 38 刘晟长子 刘晟卒,以长子即位,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降于宋军,南汉亡
北汉 951年—979年
1,世祖  神武帝  刘旻  951年—954年
干佑 951年—954年

2,睿宗  孝和帝  刘承钧  954年—970年
干佑 954年—957年
天会 957年—970年
3,少主  无  刘继恩  970年

4, 英武帝  刘继元  970年—982年
天会 970年—974年
广运 974年—982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乾佑 世祖 刘崇 951 57 4 60 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弟 刘知远建后汉,以刘崇为太原尹,北京留守,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乾佑、天会 睿宗 刘钧 954 29 15 43 刘崇次子 刘崇卒,嗣立,称辽主为父皇帝,辽主则称之为二皇帝
天会 少主 刘继恩 968 1 2
刘钧养子 刘钧卒,无子故养子嗣位,居位六十余日,为供奉官侯霸荣所杀
天会、广运 英武帝 刘继元 968
11
刘钧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 继恩被害,宰相郭无为拥继元为帝,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攻太原,刘继元降,北汉亡,宋封继元为彭城公
前蜀 907年—925年
1,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王建  907年—918年

天复 907年
武成 908年—910年
永平 911年—915年
通正 916年
天汉 917年
光天 918年
2,后主  无  王衍  918年—925年

干德 918年—925年
咸康 925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天复 高祖 王建 (903) 57 16 72 许州舞阳人,出身寒门,后被宦官田令孜收养 幼以宰牛,贩盐为业,后投军,黄巢陷长安,唐禧宗幸蜀,建随驾扈从,被宦官田令孜收养,授刺史,891年占四川,903年受唐封为蜀主,907年称帝,国号蜀
光天、乾德、咸康 后主 王衍 (918) 30 8 38 王建第十一子 以皇太子即位,925年降于后唐,次年被杀,前蜀亡
後蜀 934年—965年
1,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明德 934年

2,后主  无  孟昶  938年—965年  明德 934年—938年
广政 938年—965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
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明德 高祖 孟知祥 (934) 61 1 61 邢州龙岗人 934年,即位
明德、光政 后主 孟昶 (934) 6 32 47 高祖第三人 以皇太子嗣位,北宋乾德三年,宋兵攻入成都,孟昶降,徙开封,封秦国公,七日死,追赠楚王

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区独立政权
称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定难节度 881年—982年
定难节度使  拓跋思恭  881年—895年
定难节度使  拓跋思谏  895年—908年
定难节度使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难节度使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难节度使  李彝超  933年—935年
定难节度使  李彝殷(李彝兴)  935年—967年
定难节度使  李光叡(李克叡)  967年—978年
定难节度使  李继筠  978年—980年
定难节度使  李继捧  980年—982年
凤翔节度 / 岐 887年—924年
凤翔节度使  李茂贞  887年—924年
卢龙节度 / 燕 897年—913年
卢龙节度使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大燕皇帝  刘守光  907年—913年(911年称帝)
成德节度 / 赵 883年—921年
成德节度使  王镕  883年—921年
(镇州割据势力)  张文礼  921年
(镇州割据势力)  张处瑾  921年—922年
义武节度 900年 ? —922年,928年—929年
义武节度使  王处直  900年(?) —921年
义武节度使  王都  921年即位,922年附晋(即後唐),928年叛後唐,929年平息
武平节度 / 湖南节度 950年—963年
武平节度使  刘言  951年—953年
武平节度使  王逵(王进逵)  953年—956年
武平节度使  周行逢  956年—962年
武平节度使  周保权  962年—963年
清源节度 946年—978年
清源节度使  留从效  946年—962年
清源节度使  留绍镃  962年
清源节度使  张汉思  962年—963年
清源节度使 / 964年後为平海节度使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河西政权
河西政权  张议潮  851年—867年
河西政权  张淮深  867年—890年
河西政权  张淮鼎  890年—892年
河西政权  索勋  892年—894年
河西政权/西汉金山国  张承奉  894年—914年
河西政权  曹仁贵(曹议金)  914年—935年
河西政权  曹元德  935年—939年
河西政权  曹元深  939年—944年
河西政权  曹元忠  944年—974年
河西政权  曹延恭  974年—976年
河西政权  曹延禄  976年—1002年
河西政权  曹宗寿  1002年—1014年
河西政权  曹贤顺  1014年—10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