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抢劫运钞车案视频:中俄少儿足球赛 折射了独生子女时代的缺陷【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9:56

 

 

                   中俄少儿足球赛 折射了独生子女时代的缺陷【转载】

 

            北京两所小学足球队大比分败在来访的俄罗斯小朋友脚下,引起国人的关注和热议。绝大多数国人包括《人民日报》的评论在内,基本都把问题归罪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凸显的严重问题,也有人认为,这场比赛更深的意义在于我们输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上。 

            我认为,前一种说法没有说到问题的根上,后一种说法比较笼统,没有射中10环靶心。现在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确有问题,但我们不能一味把全部责任都推到这里。抛开足球专业训练的问题不讲,单说造成现在我们国家的孩子体能体质不如人家俄罗斯的孩子的根源问题,是目前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后果。我是就事论事,指出一个事实,说明一个真相而已。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就宣告了多子女时代的结束,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这也就意味着,一系列适应独生子女时代的生活娱乐方式、家庭教育及理念、教育体制及理念,必然会推陈出新,逐步取代没落的多子女时代那套东西。正是独生子女时代新兴的生活娱乐方式、家庭教育和理念、教育体制和理念,削弱了独生子女们的体能体质。说理无凭,下面我试做详解。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于1979年。划分多子女时代和独生子女时代,可以1980年为分界线。我认为,多子女时代与独生子女时代有三大不同。

 

    第一、家庭管教理念和管教模式的不同。

 

        多子女时代,家庭管教普遍采取的是粗放、平均、分散化管教式。由于家长们外忙工作内忙家务,加上当时社会物质还不充足,无论在时间、物质、财力还是在精力上,因此对子女的管教都显得比较粗疏、宽松和匮乏,最常见的情况是当哥哥姐姐的兼有喂养、管教弟弟妹妹的义务。对孩子们的吃穿玩用住行等等方面基本是一视同仁,当然也有厚此薄彼的偏爱现象,及少数虐待孩子的情况,但多数家庭的主流还是对子女实行平均主义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平均而分散的,一般不会一个一个的手把手的耳提面命,除非那个孩子出了问题,那就需要单兵教练了。

 

         在学习上,多是靠子女们自己努力,随其发展,父母不去刻意引导。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父母是以言传身教为主,鼓励子女上进。

        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

       ①父母对子女各方面的投入是综合考虑,按需分配;

       ②家长难以充分关爱子女,与子女深入沟通少,陪伴活动不多;

      ③父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多是让子女自己努力,对子女的校外教育投资少;

      ④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费用往往多于教育费用,能放任子女吃苦锻炼;

      ⑤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是分散型的,大致能做到均衡化;

      ⑥父母教育子女往往是给予指点,说多做少,讲处世为人之道多,辅助子女学习少。

 

    再看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管教普遍采取的是精细、集中、优化型管教式。往往是父母加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形成四二一式的教养模式,独生子女在时间、物质、财力、精力上得天独厚的享有父母给予的优待和保证,不存在内部竞争和偏爱的问题。

 

         父母和长辈愿与孩子交流密切,愿陪同孩子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们很注重孩子在校内外的教育,积极和老师沟通,搞好关系,辅导孩子讲解作业,培养孩子学习掌握多种多样的技艺,力图让孩子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常有父母热衷为孩子包办代替,但往往操心过头。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父母重早教优育,多面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①父母在顾虑少的情况下舍得在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上给孩子投入;

        ②父母和长辈对孩子是单一和全方位的充分关爱,陪伴时间多;

        ③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投入多于养育;

       ④父母对孩子的智商、情商教育的要求明显高于对体质体能的要求;

       ⑤父母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锻炼。

       ⑥父母对孩子的家教、校教及校外的辅导教育都非常看重。

 

    第二、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不同。

 

    多子女时代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学校教育理念,是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为革命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政治理念多于教育理念。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敢抓敢管,比较重视社会实践,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吃苦教育和训练等活动,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不仅是校方,连年级、班级也敢组织学生搞校内外的文体活动,社会上各类学习班、辅导班比较缺少,学生们课外学习的氛围不浓厚。

 

        而独生子女时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学校更注重学习和学生的分数,为提高教学考试成绩,教师除了尽力教好教材规定的知识之外,还要扩大课外知识训练、课余补课等。在教育理念上,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虽然好,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教育实践上,打造名校,培养高分学生,向最高目标看齐,是许多学校的追求目标。

         尽管也有人尝试“目标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等方法,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撼动应试教育的基础。更可怜的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娇惯和父母的溺爱,学校不敢放手对学生开展一些剧烈的体育活动。有关体能体质的训练减弱了,劳动锻炼没有了,社会实践取消了,吃苦耐劳等教育也不听说了,年级、班级更不敢随便开展活动了,问题关键在于,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

 

    第三、生活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的不同。

 

        说个真实的笑话:70年代在山西农村某户,炕头睡着父母,接下来5、6个从1、2岁至12、13岁大小不等的孩子依次并排而睡。早上老大老二醒来,觉得肚子饿了,打着哈欠从炕尾爬起来,伸手从炕头旁的大铁锅里抓起用玉米面加白菜叶在洒点油盐煮出来糊糊饭,呱唧呱唧的吃完,出门玩去了。最小的孩子醒来哭闹的要吃,当妈的伸手就近从锅里抓起一把糊糊抹到小孩子的嘴里,其他的孩子醒来,自己能抓吃的自己抓吃,不能抓吃的当妈的继续抹喂。看见外面狗儿跑进来,也顺手把糊糊甩到地上,狗儿吃完走了,几只鸡咕咕叫着进屋里寻觅食物,当妈的又从锅里抓上几把糊糊甩到门外的地上,鸡们便跑出去啄食了。而猪圈里的猪们哼哼着表示饿了,当爹的穿衣起身下地,拿起葫芦瓢从锅里挖上糊糊,来回几次倒在猪槽里。全家包括喂养的动物在内,算是集体完成了一次共同进餐的过程。

 

           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多少也反映出多子女时代在农村的一种粗放型喂养和管教的特色。在这种物质条件下,谈何教育素质!即使在当时生活条件比农村要高的城市里,多子女家庭只能管温饱,对教育投资往往是点点滴滴,雨露滋润。但是,另一方面,做为多子女的70后、60后、50后,在学校课间操时,女孩子成群的跳皮筋,抓羊骨,扔沙包等;男孩子摔跤、打闹、玩单双杠、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等;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又跑到外面玩耍,女孩玩跳皮筋,跳房子格,踢毽子、拿大顶、撞拐等等;

 

           男孩们玩的游戏更多更疯,什么上房上树抓鸟打雀,骑马(人)打仗、撞拐,逮人,官兵捉贼,打瓦,攻城、跳马、打垒、放风筝、游泳等等等等,活动充足,游戏花样百出,大家玩的不亦乐乎。这些游戏和娱乐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都是户外运动;二是群体参与;三是需互相配合;四是肢体接触多,五是激烈对抗性强,六是不需要花钱。正因为在这些因素,多子女时代的孩子们身体成长健康良好,体质强壮,虚胖少,近视少。

 

       如今城市的80后、90后及00后的孩子们,吃得好穿的暖,孩子们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安逸享受多,吃苦锻炼少。往往是营养过剩,或者是挑食、偏食,结果造成孩子的身体要么是虚胖皮球型横向发展,要么是苗条豆芽型纵向拔高。再看看他们玩的游戏和娱乐方式:芭比娃娃玩具、看电视、魔方、电子游戏机、电脑、手机、溜溜球、旱冰鞋、滑板车等等等等,基本是个体娱乐活动时间多于群体娱乐活动时间;家里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益智型活动多于体力型活动多;学习时间多于体育锻炼时间;竞技型活动多于竞赛性活动,花钱活动多于不花钱活动。那种肢体对抗的剧烈活基本看不到了。

 

         在从娃娃抓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影响下,什么家长学校、胎教、早教、外语、奥数、各类补习班等等优化教育全落到孩子的身上。其实,早教、幼教、优育的理念没有错,错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造成了现在营养虚胖多了,健康结实少了;用功学习多了,体育运动少了;脑力活动多了,体力锻炼少了;近视眼镜多了,正常视力少了等现象,使得独生子女在体质上普遍比不上多子女时代孩子的体质、体能。 

 

        在当今城市里,从幼儿园到大学,无一不是围绕着独生子女的优育优教转动,家长们要的是成果,孩子们要的是成绩,学校和社会要的是利益,国家要的是效果。这是家长、社会及教育界无法回避的事情,也是家长、社会、教育界难以解决的事情。

 

         但这种功利性的优生优育,结果造成了重智育不重体育的不平衡的发展.很显然,长辈的宽容、父母的迁就并期盼孩子成龙成凤的心理、社会的关照、单独的条件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必然使独生子女产生与多子女时代孩子成长的不同心理感受、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面对娇生惯养的一代的冲击,教育界必然会主动或被动的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来适应独生子女时代。而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的改变,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家长和学生们对智育和优才的追求。就有点像过去90年代的三角债一样,三环相扣,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互相作用,以致形成我们今天令人堪忧的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

 

    由此来看,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学校加大体教结合的有限时间、有限教育,是远远不能弥补以前那种日常生活中时常、普遍、大面积的户外体质锻炼和活动。即使各个家庭让自己的孩子加强户外活动,肯定的讲,也无法达到多子女时代那种时间长、范围广、对抗性强的群体参与的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