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油能当缝纫机油用:你知道吗?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5:19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入伏的时间是按照天干地支记日来推算的,具体方法:夏至后的第三的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所以初伏、末伏固定都是10天,而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即若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在立秋前,则第六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中伏为20天;若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在立秋后,则第五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中伏就为10天。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冬至以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到夏至,太阳到北回归线,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这时地面吸收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季的“三伏”。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伏”,又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渐短夜渐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按《易经》的易理,伏天之前,阴消阳长;伏天之中,阴阳博弈;伏天之后,阴张阳消。

 

    我通过查万年历,如:2010年夏至为6月21日---壬寅日,第一个庚日为6月29日庚戌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9日庚申日,第三的庚日为7月19日庚午日---初伏(这就是我们文章一开始说的“夏至三庚数头伏”),第四个庚日为7月29日庚辰日---中伏,第五个庚日为8月8日庚寅日,也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末伏。今年每一伏均是10天。

 

    2010年7月19日初伏

    2010年7月29日中伏

    2010年8月8日末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