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锂电池电压:温州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54:56
第一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
前言
作者 : 杨宏建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而如今,在中国也出现了这样一群会赚钱的“犹太人”,那就是温州人。
一位网友曾经这样说:“温州人不是一般地想发财致富,而是不屈不挠地想尽一切方法使自己发财致富,因为这也是温州社会衡量个人成就的主要标准!”
确实如此,温州人正是凭借强烈的想要致富的欲望,把致富作为个人的人生目标,并身体力行地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结果,他们成功了!
如今,温州人已经被看作是国人中最有全球视野、最有商业头脑、最贴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资本逐利趋势的一群人。温州人的财富越积越多,温州人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创富商帮。
李先生还告诉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自己最近刚买了新房子,“福禄寿”可以为家“添光彩”。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见,温州人的财富是多么的令人惊羡。
据温州银监分局的调查结果,目前,温州的民间资本应该在1500亿左右。但是,权威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温州人一般不喜欢露富,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节俭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拥有的真正财富有多少。因此,统计数字往往是缩水的。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温州人在数字方面表现的十分谦虚,实际财富要大于官方公布的数字。
近几年来,富裕的温州人到处投资、炒房、炒煤……只要是有钱挣的地方,就会出现温州人。而温州人的投入往往是大手笔,令人瞠目结舌。于是,温州人一下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说起温州人的经商渊源,其实由来已久。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温州府志》这样记载:“土薄难艺,民以力胜,故地不宜桑,而织纴工,不产漆而器用备。”由于人多地少,从宋朝开始,温州人不得不选择外出谋生,有些人甚至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做生意,从而成为了“行商”。
南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温州的对外贸易一下子繁荣起来。南宋洪迈在《夷坚支志》中写道:“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往来数十年,未尝失。”可见,当时温州商人的经商已经非常繁荣了。
在温州人眼里,外出打工、经商赚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是人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们并没有外出漂泊的感觉。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来的时候,温州人率先感觉到了,他们纷纷下海经商。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知识的温州人从最苦最累的活做起,弹棉花、修鞋子、剪头发、摆小摊,这些其他地域人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温州人都愿意干!“温州的故事只有20年,温商是很年轻的一个商业群落。”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加波告诉记者,温州人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就“偷着”做生意了,主要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手艺,如养蜂、弹棉花、修鞋及后来的小五金。正是这种基层的锻炼,让他们尝尽了谋生的苦难,也获得了经商的第一桶金和基本规则。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复苏,温州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开始发展家庭作坊。编织袋、打火机、鞋垫、纽扣、服装等,只要是能够赚到钱的小商品,温州人就有人敢做。尽管这种小商品能够挣到的钱微乎其微,但是“可怜”的温州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努力地做。结果,这一做,做出了轰动全国的“家庭工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民间资本已经高达300亿元。经济学家们把温州民企比喻为“草根”经济,而人们则把温州人称为“可怕的温州人”,因为它们“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
从1996年开始,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外流,以寻求更高的回报率。从炒房团到炒煤团,温州资本外流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1月24日报道,到2004年底,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包括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已经被温州人承包经营,投资额度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他们控制的煤矿年产量达8 000万吨以上,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20。除此之外,在内蒙古、陕西、安徽、山东、湖南、贵州的煤矿、石油和电力领域,都已经陆续有大批温商涌入。
无论是山西、内蒙古的煤炭投资,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的水电投资,还是上海、江苏等地的教育投资,甚至在新疆的棉田、油田都可以见到温州资本的身影。
实际上,草根温州商人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正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刘吉所说:“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很穷,温州人谋生,当时被叫做‘可怜的温州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温州假冒产品泛滥,背负骂名的温州人被称为‘可恨的温州人’;20世纪90年代,温州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迈出了大步伐,全国都有温州人在闯市场,全国市场都有温州产品,大家都说是‘可怕的温州人’;如今的温州,产品阔步走向国际市场,行业打赢国际反倾销官司,人人称温州人为‘可敬的温州人’。”
尽管温州人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创富商帮,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追逐财富的步伐。在他们眼里,财富是需要不断经营和投资的,追逐财富是他们的人生目标,更是为社会作贡献的一种手段。因此,温州人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忙碌不停,总是那样精明能干,总是那样充满活力。
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曾经在全球评选20座最具活力的城市,中国唯一一个榜上有名的城市便是温州。
在2004年11月4日举行的“2004 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揭晓颁奖典礼上,浙江的温州再次获得“活力城市”奖杯。
“2004 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组委会给温州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善于分工的城市,也是乐于使用合力的城市,一个喜欢以小见大,更会以小博大的城市,一个懂得无中生有的城市,她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她清晰的脚印,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排出的“2006中国企业500强”中,正泰、人民、德力西、天正和长城5家温州民企上榜,分列第208、216、257、292和346位。
如今,在温州有这样一句新谚语:“太阳每天总是那一个,温州故事每天却是崭新的。”而这正反映了温州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说过:“财富应该藏在我们的脑袋里和我们的心情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富人与穷人其实有不一样的思维。作为第一个创富商帮,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当然是与众不同的。
首先,温州人认为贫穷就是无能,赚钱是人生的目标。在许多人努力寻找一份好工作的时候,温州人已经把经商作为了自己的事业。
其次,温州人善于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竞争对手的状态,做到知己知彼,先发制人,及时抢占市场制高点。当许多人在感叹市场无法进入的时候,这些人却发现,市场实际上早已被温州人占领。
再次,温州人善于扬长避短,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出奇制胜。当人们还在看不起做小商品生意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垄断了小商品市场,温州已经成为了全国小商品的集散地。
第四,温州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和制造商机。当许多人还在为商机发愁时,温州人早已经赚得腰包鼓鼓了。
最后,温州人在经营方面没有固定的方法,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许多温州人的经营方法总是让人无法捉摸,而他们却总是可以找到赚钱的门道。
于是,“精明的温州人”、“可怕的温州人”成为其他人称呼温州人的代名词。而在温州人眼里,这仅仅是他们的“温州人精神”。
那么,温州人的精神有哪些呢?
“温州人精神”包括: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逆境中能勤奋好学、刻苦顽强,不怕脏、不怕累,不达目的不认输,龙门能跳、狗洞能钻,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善于变通、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精明、能干,敢于创业、开拓,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想打工,只想做老板”、“永不泄气的皮球”的精神。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说:“‘温州人’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温州最大的特有优势。”可见,温州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他们骄傲。
在这里,温州人精神实际上就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这一点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正如一位温州网友曾经感慨地说道:“我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其他人眼里,却成了不一样的。其实,在温州,创业致富就是成功的体现。”
台塑大王王永庆说过,做一件事,观念非常重要,观念正确,比较容易贯彻,事情就比较好办;观念错误,脑筋转不过来,做什么事情都是不行的。事实正是如此,致富是一种思维习惯,你有富人的思维习惯,你就能够成为富人,你没有富人的思维习惯,你就只能是穷人。只有拥有致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你才可能真正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