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et aria2 chrome:美战略家称打赢利伊战争后患无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06:00

美战略家称打赢利伊战争后患无穷?

至诚大兵

如果凭借国家或集团的综合实力和军力强大,对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发动战争或军事打击,胜负结局自然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取胜之后的局势却未必能够按照强国或集团的意志为转移,或许会出现不少的战争后遗症,呈现出迥异复杂的形态,姑且采用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的话来说,叫做“美国打赢利伊战争‘后患无穷’”。

当前,美国似乎就处于美国自己的战略预测家声称的战后“后患无穷”的状态。

新华社10月31日报道,美国打赢利伊战争但“后患无穷”――美国战略预测公司网站10月25日文章,题:《利比亚和伊拉克:成功的代价》。作者是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文章围绕“美国打赢利伊战争但‘后患无穷’”的主题,指出,在欧洲危机愈演愈烈的这个星期,白宫却公开选择了着重于宣布利比亚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束。虽然这两件事都有同样的“大功告成”之感,但问题远非那么明朗。从伊拉克撤军造就的是战略上的复杂局面而不是终结。利比亚的复杂局面真切但基本不具有战略性。不过,这两件事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且发人深省。

看到美国类似的战略家的文章,至诚大兵我总觉得眼睛里看到的文字似乎不“真实”,我就想不通这些美国头顶上有光环的战略家们,为什么要用他们深邃而独具的慧眼来阐述中国“五毛”们的看法呢?即便西方和美国在打赢利比亚与伊拉克战争之后果真“后患无穷”的话,也不应该对美国的军事干预政策唱衰啊,怎能不站稳脚跟再说话呢?这岂不是干了“仇者快亲者恨”的傻瓜事了嘛?

可是,无论至诚大兵我能否想通,人家美国部队反正是以胜利的姿态宣布结束了利比亚和伊拉克战争了,这美国的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也发表了唱衰的文章了。也许,这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先生,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小心谨慎罢了,无论其动机怎样,是否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利益在其中,全都用不着至诚大兵我操心劳神。

写到这里,想起了昨天战友娄晓青的博客评论,联系其博文《美国的中东政策是给自己下套》,他在博文中结合美国的中东政策,指出“美国一方面在扶植一些中东国家,另一方面又在打压一些国家,不断地谴责他们,并用高标准来要求他们”的现实后,评论道:“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已经对自己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美国扶植的一些中东领导人的执政合法性遭到质疑。他们对内实行宗教高压政策,不得人心,而美国对于这些政权的联盟普遍又遭到国际社会的指责。同时,也在这些国家内部造成了人为的种族隔离。”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在该地区实行双重标准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在叙利亚,美国能做的是继续支持反对派,制裁巴沙尔政权,且收效甚微。正是因为这种双重标准的实施,才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得不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对巴沙尔施加压力。由于美国一直窥视着该地区的石油,依赖着这里的黑色资源,所以也导致美国在该地区今天打完这个,明天打那个。人为地不断制造事端,寻找借口,施压这个,制裁那个,忙的不可开交。”

 看来,美国的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与我的战友娄晓青虽然远隔万水千山,远隔太平洋,却能够“心往一处想”,一个看到的是“美国打赢利伊战争但‘后患无穷’”,一个看到的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是给自己下套”,真可谓是“忘年知音”矣!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评论“美国打赢利伊战争‘后患无穷’”呢?解开这为什么的问号,他是从“利比亚的乱局”、“巴格达的教训”、“叙利亚的角色”三个方面去分析解剖问题的,无论其剖析会不会失真或准确,答案还是敬请朋友们在其原文中寻找吧。

以下,为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的文章:美国打赢利伊战争但“后患无穷”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网站1025文章题:利比亚和伊拉克:成功的代价(作者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总裁乔治·弗里德曼)

    在欧洲危机愈演愈烈的这个星期,白宫却公开选择了着重于宣布利比亚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束。虽然这两件事都有同样的“大功告成”之感,但问题远非那么明朗。从伊拉克撤军造就的是战略上的复杂局面而不是终结。利比亚的复杂局面真切但基本不具有战略性。不过,这两件事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且发人深省。

    利比亚的乱局

    经过北约七个月的干预,卡扎菲被打死了。为此花费这么长时间显得很不寻常。或许历时之久是因为北约的战略就是不惜拉长战争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还有一种可能是,这反映出反对派的分歧严重、训练不足和能力低下。不管是什么原因,更重要的问题是,北约认为卡扎菲之死除了也许令人欣慰之外给它带来了什么收获?

    全国过渡委员会无论以什么意识形态都不可能统治利比亚,更不用说立宪制民主。卡扎菲和他的支持者统治了利比亚42年,“过渡委”仅有的几个稍有执政经验的人都是在卡扎菲政府担任部长或低级别官员时获得那些经验的。

    这些人最没有可能给利比亚带来改革,却最有可能构成新政府的核心。因为在利比亚只有他们知道什么叫治国。他们周围是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紧张气氛和敌视情绪的各色部族,以及数量和能力不明但可以断定有途径获取武器的伊斯兰激进分子。

    看看“过渡委”成员名单并想象一下他们相互合作的情况,考虑一下现已成为亡命之徒的卡扎菲支持者,很显然,通往稳定的立宪制民主的道路要么经由北约占领(当然,是非正式的),要么经由一段时期的嘈杂混乱。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北约驻军足以激怒利比亚人民,但不足以吓倒他们。

    巴格达的教训

    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让我们觉得平叛之路终于到了尽头。必须明白的是,奥巴马原本是不想撤走所有军队的。直到宣布这一决定的几个星期以前,他还在谋求保留一批军人驻守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

    虽然这个想法吸引了伊拉克的某些人,但最终失败了。这是因为,在美国占领和战争中形成的伊拉克政府决策体系四分五裂,因此它根本不可能就外国军队留驻问题达成共识,或哪怕只是取得多数人支持。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伊拉克方面决定不要驻军。而是伊拉克政府到头来犹如一盘散沙而无法做出任何决定。

   这一事实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伊朗人从2003年以前就开始在伊拉克扩大影响力。他们尚未获得足够的力量公然控制伊拉克。尽管如此,伊朗人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不足以强行实施某种政策,但足以阻挠他们坚决反对的政策。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这里的利害得失:伊朗有足够的影响力左右伊拉克的政策。美国撤军后,美国的盟友将不得不迁就伊朗及其在政府中的支持者,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于是,撤军没有造就一个稳定的力量均势,它造就的是个动态的力量对比,伊朗人想增强影响力就可以增强,而他们当然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伊拉克需要照顾伊朗的战略利益。伊拉克成为伊朗的傀儡的可能性无法排除。

    叙利亚的角色

    几个月来,叙利亚反对派旨在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努力彻底失败。关于叙利亚的许多报道来源于叙利亚以外反对阿萨德的人,他们描绘了现政权即将倒台的图景。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发生。很难想象北约会干预一个与土耳其、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和黎巴嫩都接壤的国家,那极有可能造成地区性混乱。叙利亚在起义前与伊朗关系密切,伊朗是最坚决支持叙利亚政权的。假如美军撤出伊拉克导致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大增,而且阿萨德不下台,那么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将彻底转变。

    那将形成一道连贯的伊朗影响力弧线,沿沙特阿拉伯北部边界和土耳其南部边界从波斯湾延伸到地中海。伊朗的影响力还将首次触及以色列北部边境。

    当然,关键在于,决定撤出伊拉克和未能说服伊拉克政府允许美军留驻有可能改变该地区的力量对比。萨达母·侯赛因下台后的伊拉克内战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决斗。

    利比亚危机所处的地区不那么利害攸关,但伊拉克的教训不无裨益。假如北约撤离,混乱会随即出现。假如北约援助,就必须有人保护援助工作者。假如北约派兵,就会有人袭击他们。伊拉克战争从许多方面来讲都带有幻想色彩,或许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的撤离方式。这种情况在利比亚重演,尽管利害关系稍弱一点。与此同时,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将增强,现在叙利亚也是个问题。北约在叙利亚再打一仗是不大可能的,那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可贵之处是它结束得干净利落——当然,除非你考虑到紧随其后的是冷战和对核战临近的恐惧。战争极少彻底结束,通常是留下痛苦或为下一场战争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在伊拉克看清这一点。全球同庆卡扎菲之死和一切胜利狂欢一样是不祥之兆,因为人们都忽视了关键问题:现在怎么办?

 

  • 美战略家称打赢利伊战争后患无穷?
  • 期盼更多陈光标而非围剿陈光标
  • 中国真让解放军南海强硬行动吗?
  • 湄公河惨案凶手幕后背景得深挖!
  • 卡扎菲是否替身诈死还活着之我见
  • 美军猛禽战机停飞因中国雷达之牛?
  • 朝鲜至今封锁卡扎菲之死为何由?
  • 南海争端难避中国该打得打!
  • 仰望苍天送“八百壮士”老英雄
  • 美军插手南海争端整治中国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