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饭前吃了:详解神八“牵手”天宫一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4:52
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
详解神八“牵手”天宫一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01日   第 04 版)


据新华社酒泉10月31日电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10月31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详细介绍了神舟八号发射及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有关情况。
■ 两天内完成交会对接
按照计划,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4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初始轨道,并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进入分离撤离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5公里以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此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
■ 瞄准“零窗口”发射
武平说,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窗口”发射。
她解释说,为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这次任务中,提前4小时才能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武平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精确时刻的发射能够实现。
武平对用于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作了介绍。她说,“与以前的长征二号F火箭相比,这次改进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 天宫一号已入对接轨道
武平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她介绍说,入轨后,为迎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共同实施我国空间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
一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于飞行第4圈和13圈进行了变轨,进入到高度为354公里的近圆轨道。
二是完成了平台在轨测试,特别是对交会测量设备、对接机构性能以及停控、倒飞等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平台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三是开展了科学实验载荷在轨功能检查,各载荷设备状态正常。
四是进行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控制和调相控制,现已完成了调相和轨道圆化,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转为倒飞状态,等待与神舟八号飞船的交会对接。
■ 神八飞船多项改进
武平表示,为了迎接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
“600多台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武平说,改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新增和改进了一些设备;二是为提高飞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对部分系统进行改进,飞船具有与目标飞行器对接后停靠180天的能力。
执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舱,有效活动空间5立方米,舱外安装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主动对接机构;返回舱是航天员座舱,配有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系统,舱内配置了仪表板、指令板以及航天员手动控制手柄;推进舱是飞船的动力和能源舱段,安装了轨控、姿控发动机和太阳电池帆板。
■ 制定近百种故障预案
武平表示,工程全体人员有信心控制和应对空间交会对接的风险。
她说,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风险:一是确保飞行产品高质量,不带任何疑点发射;二是以最为关键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反复的合练演练。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设计了各种安全模式,以应对预案外的故障。比如为防止两飞行器碰撞,设计了飞船撤退和撤离两种安全模式。同时,设置了安全控制点,制定了安全判据,以此有效控制风险。
■ 航天员乘组初步选拔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武平说,神舟八号飞船与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要求。
“虽然此次是无人飞行,但为明年的载人飞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武平举例说,航天员太空锻炼设备、医学监测和健康维护设备等已经装上了天宫一号。
武平透露,执行明年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正在按计划开展交会对接任务训练。他们精神状态良好,训练和学习非常刻苦认真,训练的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 中德合作17项实验
武平介绍说,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中德科学家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双方科学家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联合实验1项。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对于推进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