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人丁荣猫与魏鹏远:东南亚国家对华不信任增多 局势可能失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14:45

媒体称东南亚国家对华不信任增多 局势可能失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4:07 新华网

  【法国《世界报》10/11月号《中国世纪》特刊文章】题:不确定的地区平衡(作者瓦莱丽·尼凯)

  自2009年以来,中国明确宣示了自己的地区大国地位。中国的许多邻国在2012年将迎来政治过渡之年,中国与这些国家本已紧张的关系将进一步趋紧。

  当西方模式在当前的危机中逐渐失去光环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不过,欧洲人的总体感觉与期待———他们普遍感觉实力已经转向了中国———与中国的邻国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感觉和期待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他们必须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并且在亚洲回归帝国式等级模式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中国官员内心对于世界的看法与中国邻国的期待之间所存在的反差很可能会引发冲突。

  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日趋强硬的表态加剧了邻国的担忧。2009年,中国将自身“核心利益”的概念扩大到了本土以外的领域,再加上中国已把稀土当做了一种经济武器,这一切都加剧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受到了损害。中国利用经济实力来推动地区“和谐”的进程刚刚开始形成,而中国自2009年开始在该地区宣示军事实力的行为阻挠了这一进程,并导致美国重新介入该地区的事务。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亚洲地区的战略利益正出现两极化的现象。

  尽管中国仍在推动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但这一地区并未准备好接受中国的霸权。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出现任何前景(包括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在东南亚,尽管各国对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普遍怀有期待,但如今不信任情绪占了上风,而且各国都支持借美国之力来实现地区平衡的策略。其中,处在第一线的国家便是在南中国海与中国直接对抗的越南和菲律宾。越南不仅向俄罗斯购买潜艇来增加其海军军力,而且还在战略上与美国靠拢,并与印度尼西亚实现海上联合巡逻。在这一海域,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未来局势失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东北亚,自2005年以来解冻的中日关系如今又因为海上的紧张局势而恶化。出于历史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了捍卫其政权合法性的需要,东海地区的紧张局势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也同样紧张:与该地区其他国家不同,印度并没有准备接受中国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中国与印度也可能在南中国海蕴藏着油气资源的地区发生冲突。中国想让周边国家团结在其周围的战略显然存在着局限性。

  此外,中国与该地区一些遭人排斥的国家保持着复杂但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朝鲜、缅甸甚至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把巴基斯坦算在内。面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一“主要威胁”,中国想保持自己在巴基斯坦的传统影响力。

  这些因素预示着中国的对外政策将很难融入“负责任大国”的范畴。这个政权所潜藏的“危机基因”,再加上其所拥有的巨大能量,这一切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已经把保持现有的政治制度当成了自己的“核心利益”。 

新加坡建议印度联手东南亚反制中国珍珠链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9日 16:29 环球网                                         中国珍珠链战略示意图

  新加坡海事安全网站27日文章称,如果印度希望自己可从区域国家成长为大国,它就需要反制中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建立基地的“珍珠链”战略,就需要强化海上外交,恢复其与从西印度洋到南太平洋之间岛国的历史文化关系。

  500年前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在东印度群岛建立了霸权。尽管军事力量有限,但葡萄牙却在亚洲建立了大量海上贸易前哨,例如果阿邦、马六甲、高知、澳门以及长崎,并控制了欧亚贸易往来。

  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之间的海域被称为“21世纪的核心”。如果印度必须从一个区域国家脱胎成为亚太大国,其就必需控制印度洋中的那些关键节点。印度兼有陆地和海上国家的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可以通过海军外交,把海运历史和文化交流的政治性联系在一起。

  例如,印度“向东”政策推进了其与东南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同时双方海上外交也得以增强,印度海军军官定期访问东南亚国家。然而,为实现战略目标,印度可利用其半岛特征,将其“向东”政治继续向南太平洋拓展。为此,印度必需汲取历史教训。印度与缅甸、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到目前为止,印度仍未全面理解其蜿蜒绵长的海岸线的战略意义。英国、美国和日本(海上国家)以及苏联、德国和法国(陆地国家)等大国,都通过最大化其地理位置优势,获得了最大化的战略机动性。

  外媒文章称,尽管印度没能利用这些失去已久的关系,但现在其应该恢复与从西印度洋到南太平洋之间岛国的文化关系。此举可反制中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建立基地的“珍珠链”战略。

  外媒文章称,首先,中国通过在斯里兰卡南部海岸的汉班托塔建立深海港口,启动了“珍珠链”战略。其次,中国已经帮助巴基斯塔在俾路支省建立了瓜达尔深海港口。最后,中国已开始通过“人民币外交换取海上基地”战略,拉拢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以及塞舌尔等环印度洋国家。针对这些情况,印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为了反制中国对印度洋的包围,印度需要定期派海军军官前往他国访问,并在海军军官层面展开定期交流。其二,在印度洋地区,印度应当通过巩固地区多边组织(例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孟加拉湾倡议多部门技术和经济合作组织),发起更多双边贸易协定及多边倡议。如果印度希望自己可从区域国家成长为大国,它就需要反制中国对印度洋的影响。 

新加坡媒体:日本防卫白皮书列举对华四大不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11: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刊出评论说,日本发表《防卫白皮书》是每年的惯例,其一贯表现就是制造形势紧张。今年的防卫白皮书,日本指责指中国在与周边各国发生对立时摆出了“高压姿态”。日本的经贸发展都必须仰赖中国的合作、与亚洲邻国和平共处,基本国策则处处以邻为患,又何来互信之有呢?日本将何去何从,就看其领导人如何作抉择了。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发表《防卫白皮书》是每年的惯例,但今年8月2日出台的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似乎格外引人关注。一是日本今年刚遭到3.11天灾人祸的打击;二是民主党刚上台执政形成两党制雏形;三是变革的跫音已经笼罩世界,而日本又将何去何从呢?

  日本《防卫白皮书》名义上是防卫省(厅)文官撰写的报告,实际上则是“制服组”军人的杰作。30多年来,从它1970年初次面世,其一贯表现就是制造形势紧张,说好听是培养恒常的危机感,说不好听则是制造以邻为患的氛围。虽然日本现正面对三大难关,新版《防卫白皮书》却依旧不改格调,甚至把民主党人成功加以同化,说明日本的所谓文官与军人已经没有界线之分了。它不仅要在“和平宪法”的幌子下继续扩军,还要在“危机感”的号召下,继续渲染各种“威胁论”,过去是苏联、现在是中国,白皮书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04年版白皮书曾售出2.49万多册,去年也还售出1.5万多册,说明它有一定的吸引力,具有重大的宣传效果。而有关当局就利用它来扩张军备,强调自卫队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国际传媒和观察家也正好利用这些资料,了解日本的动向,特别是日本朝向军事与政治大国发展的亦步亦趋动向。

  新版白皮书有个特征,就是增设“南中国海”这一项目,强调 “中国在东海、南中国海等海域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日趋活跃。今后,中国海洋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频繁将成为常态化。”除了要日本人对中国“提高警惕”,就是呼吁周边国家要“联合起来”牵制中国。

  指中国摆出“高压姿态”

  日本是个极端矛盾的国家,既拥有一部“非战宪法”,同时又拥有一支精锐无比的“自卫队”。自1970年发行其第一版《自卫白皮书》以来,就强调其军队“专守防卫”,实际上却已扩张成为最精锐部队之一,“假想敌”的明示和暗示,不仅增加日本与近邻国家的紧张关系,也使日本与亚洲的和解成为幻想。由于白皮书一直在煽风点火,包括激化韩日的“独岛之争”,使到韩日外交关系几乎濒临破裂。

  过去,日本白皮书的最大假想敌是苏联,它解体之后,如今轮到和平崛起的中国,表明日本总是要与邻为患,要实现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已经困难重重,要实现所谓“东亚共同体”的理想就更加是缘木求鱼了。

  去年的防卫白皮书强调,对中国要加强“动态防卫力”。接着便公开把自卫队军力南移,甚至直接进驻邻近中国的西南岛屿,事实上已把中国当“假想敌”了。今年的防卫白皮书,就去年钓鱼岛海域发生的撞船事件等为开篇,指中国在与周边各国发生对立时摆出了“高压姿态”。这又是日本白皮书强加给中国一个新“罪名”。

  对中国有“四大不安”

  白皮书就罗列了日本对中国的所谓“四大不安”。

  一、首次用“扩大”和“常态化”等词句,炒作中国在东海、南中国海的活动。二、以去年的所谓撞船事件为开篇,突出中国的所谓“高压姿态”。三、纠缠中国国防政策和军力动向,提醒中国要重视“遵守国际规范”的重要性。四、新增“南中国海动向”条目,渲染中国军力动向的“威胁性”的同时,煽动其他国家对中采取联合行动。

  白皮书列举的最具煽情的事例是,由于中国急速推进其海军空军的现代化、扩大其周边活动,曾经出现:(一)“中国舰队穿越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进入太平洋”;(二)“中国国家海洋局飞机异常接近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三)“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中国海存在主权争端”等事情。

  公然当中国“假想敌”

  中国舰队进出太平洋,固然是近年才增加的事情,但穿越冲绳水道并不违反国际法,也不对日本构成任何安全威胁。其实,日本的真正不满是,中国突破了美日设定的所谓“围堵中国”的 “第一岛链防线”。

  中国跟日本是亚洲的近邻,又是东北亚两个最主要国家,如此公开把对方看作“假想敌”,处处设置“以邻为患”的围堵线,不仅无助区域和平与稳定,更不会带来区域的繁荣。何况,日本的经贸发展都必须仰赖中国的合作、与亚洲邻国和平共处,基本国策则处处以邻为患,又何来互信之有呢?日本将何去何从,就看其领导人如何作抉择了. 

新加坡专家称越南组建潜艇编队意在震慑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 13:57 环球时报 资料图:俄制“基洛”级潜艇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报道,越南国防部长8月4日高调宣称,该国将在5到6年内组建一支由6艘“基洛”级柴电潜艇组成的潜艇编队。虽然他强调,购买潜艇是为了自卫,不会威胁周边国家,但是新加坡分析师称,越南组建潜艇编队的目的是为了“震慑中国”。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8月4日报道,越南防长冯光青当天证实,越南将在5到6年内组建一支潜艇编队,由“基洛”636级潜艇组成。俄罗斯媒体曾在2009年12月报道说,越南以同意向俄罗斯购买6艘柴电潜艇,总价约20亿美元。

  冯光青表示“(越南)购买潜艇、导弹、战机和其他军事设备是为了自卫”,组建潜艇编队“绝对不对该地区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然而,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专家伊恩?斯托里分析,越南购买潜艇是出于其和中国在南海存在争端的考虑。他称,这些采购旨在“震慑中国”不要侵犯“越南主权领土”。 

日本防卫省对东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牵制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 11:38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2010年日美海军舰艇在南海举行军演

  环球网(微博)记者赵文杰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10月9日报道称,日本防卫省目前正在研究对东南亚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相关事宜,并已就此寻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援助内容包括排雷作业和打击海盗等方面。美日澳三国一方面希望借此机会“强化合作防卫能力”,另一方面意在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援助牵制军力日益增强的中国。

  报道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澳海军曾于今年7月在文莱附近海域举行共同训练,意图牵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态度强硬的中国”。

  日本防卫省2012年在“能力构筑支援事业”上的预算达到5亿日元。由于日本自卫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表现日渐活跃,防卫省希望用自卫队的技术能力援助东南亚国家,提高其在军事人才和军事能力方面的水平。

  具体的援助方案包括:向柬埔寨和老挝提供排雷和未爆破炸弹处理技术,将索马里海域、亚丁湾打击海盗的经验传授给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以及对东帝汶提供救灾支援。此外,该方案今后还计划纳入太平洋其他岛国作为援助对象。

  该计划不仅要向被援助地派遣自卫队军官,还计划将各国的军事指挥官召集到自卫队基地进行指导。日本已向美澳两国就该方案寻求合作,并得到了积极回应。而具体事宜将在本月内由三国代表进行磋商。

  报道说,9月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日本和东盟副部长级防卫磋商会议上,东盟各国纷纷要求日本向其提供自卫队的排雷、未爆破炸弹处理技术以及医疗救灾经验等。 

评论称印度欲通过越南缅甸进军东南亚制衡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08:28 东方早报 资料图:印度海军塔尔瓦级护卫舰

  周晶璐

  中国的南部周边邻国即将上演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大戏。

  印度的“向东看”政策随着在本周接连接待两位邻国领导人将达到高潮。缅甸总统吴登盛将于12日至15日访问印度,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也将于12日至14日到访印度。缅甸和越南领导人的访问适逢中国和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出现问题——缅甸总统吴登盛9月底叫停了中国投资建设的耗资36亿美元的密松水电站工程,而越南与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争议摩擦不断。

  缅甸和越南领导人将与印度总理辛格进行会晤,双方还将签署一些经济和防务协议,此次出访将大大提升印度与这两个中国近邻的关系,也可能让中国感到不快——由于存在边境问题,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始终处于起伏之中,两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还被普遍认为互相视为对手。

  不过,鉴于缅甸和越南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强大依赖,这两个国家对中国也发动外交攻势——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将于10月11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阮富仲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访华。访华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分别与他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除北京外,阮富仲总书记还将赴外地访问。

  同时,缅甸总统也派出特使、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访华,解释电站问题。

  平衡中国

  印度媒体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印度的“向东看”战略开始增添越来越多的防范色彩。今年初,印尼总统苏西洛对新德里进行了高规格访问,两国在经贸、投资和防务等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这次访问被认为是印度该战略重心转移的开始。

  报道称,越南和缅甸正在成为印度“向东看”战略的重要筹码,与这两个国家搞好关系就意味着印度海军可以轻易进入东南亚的一些重要海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据报道,缅甸总统吴登盛与辛格会面讨论的议题十分广泛,包括渔业、畜牧业以及贸易等领域。据悉,两国一致将此次访问的重点放在了战略层面的讨论上。

  伦敦经济学院缅甸问题专家Maung Zarni称,缅甸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会符合印度和美国的利益。

  印度曾经是缅甸民主力量的主要支持者,甚至不惜因此得罪缅甸军政府,但是后来印度逐渐调整了其对缅甸的政策。印度力求获取缅甸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印度东北部和缅甸的国界线地区武器和毒品走私交易泛滥,成为“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等反政府武装的大本营。

  涉足南海

  有分析人士指出,河内和新德里有意向将两国“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一个等级。印度前国家安全副顾问里拉·波纳帕表示,两国正致力于建造强大双边关系的坚实基础。但目前短期来看,南海周边的发展更夺人眼球。

  除了越南向印度开放港口之外,《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正考虑向越南出口少量的武器,以满足河内方面对导弹的需求。同时,印度也将训练越南使用原子能技术。据来自印度的消息,印方也在积极寻求海军“进驻”金兰湾。据悉,2013年越南将开放具有悠久历史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届时印度或将可以使用其中的海军设施,并开始培训越南官兵如何操作潜艇等海上设施。

  越南和印度的双边关系于近期开始突飞猛进。金融时报曾报道,今年7月下旬,印度“艾拉瓦特”号两栖攻击舰刚刚离开越南水域,便与一艘“身份不详”的中国军舰相遇。中国军舰要求印军军舰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释其出现在国际水域的原因。随后,越南外交部证实,“艾拉瓦特”号曾在7月19日至22日访问该国,但表示没有关于这起事件的信息。随后,9月中旬,印度和越南宣布要联合开发具有争议的南海油田,遭到了中国的抗议。

  加强军备

  在发展自身军事实力方面,印度也是不遗余力。印度空军参谋长、空军上将布朗近日宣布,印空军将从2017年起装备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布朗指出,印空军将总共采购214架第五代战斗机,其中166架为单座型,48架为双座型。其中,双座型战机将全部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车间内进行组装。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印度也时刻窥视着中国的举动。据《印度时报》报道,中国预计将在马尔代夫建立大使馆,有兴趣开发当地两个岛屿,在岛上兴建中转港口。报道称,中国还计划在马尔代夫马饶岛建立海军潜艇基地,但这个消息并未得到任何官方确认。印度军方对中国试图踏足印度洋地区和南亚地区表示十分关切,并将此视为一个挑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昨天称,中方致力于与印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也愿同印方共同努力维护边界地区的和平稳定。

  刘为民还表示,应中方邀请,10月11日至15日,以阿玛蒂亚·森教授为主席的那烂陀大学董事会将来北京举行董事会会议,并赴西安参观访问。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将会见代表团全体成员。

  那烂陀古寺是公元5至12世纪亚洲佛教文化与教育中心,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等曾在此学习,后因战争遭损毁。2007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第二届东亚峰会上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的倡议,中方对此予以积极回应。201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时宣布向那烂陀大学重建项目捐资100万美元。 

印度欲借军事援助拉拢斯里兰卡对抗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 11:23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2010年12月14日,斯里兰卡海军向公众展示巡逻艇。

  印度时报20日报道,目前,印度正通过举行大规模联合演习、帮忙训练官兵以及采购快速拦截艇或巡逻艇这三招,积极拉拢斯里兰卡对抗中国。

  报道称,9月19日,印度与斯里兰卡开启了六年来,两国之间的首次大规模海军作战演习。尽管遭到了斯里兰卡一些泰米尔组织的反对,但是仍有十六艘军舰停靠在斯里兰卡东北部港市亭可马里附近,这是印度为继续增强同斯里兰卡之间的外交及军事交流所付出努力的一部分。

  此次联合军演的代号是“SLINEX II”,为期六天,演习地点位于斯里兰卡东北部海岸附近。印度派出六艘战舰参与此次演习,这些战舰由印度东方舰队司令官比斯特(H.C.S Bisht)海军少将指挥,其中包括“什瓦利克”号(INS Shivalik)新隐形护卫舰、一艘“拉吉普特”级驱逐舰以及一艘轻型导弹护卫舰。斯里兰卡海军则派出两艘大型近海巡逻艇、一艘导弹快艇、两艘高速炮艇以及六艘快速攻击艇,参加此次联合演习,以此增强两国海军之间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对此,一名官员表示:“印度上一次与斯里兰卡举行海军演习是在2005年。所以说,这一次的联合军演是增进印度与斯里兰卡海军合作的重要一步。斯里兰卡国防部长格沙巴亚·拉贾帕克萨(Gotabhaya Rajapakshe)将登上一艘战舰,亲自检阅这场演习。”

  此外,印度还在为斯里兰卡提供武器及军事训练支持,并且与斯里兰卡共享情报、协调海军巡逻,即使在斯里兰卡部队打击该国激进团体——泰米尔猛虎组织时也是如此。印度的这一战略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对斯里兰卡的日益增多的干预。

  近来,印度海军还为斯里兰卡提供了水文测量以及海难救助服务。而且,过去几年中,印度本国的军事机构(从印度米佐拉姆邦Vairengte 的反叛乱和丛林战学校,到马哈拉施特拉邦Devlali的炮兵学院)还对数千名斯里兰卡人员进行了培训,让他们参加了重炮、导航、通信与反潜战等专业海军课程的学习。

  除此之外,最近,印度还与斯里兰卡造船商——SOLAS Marine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6780万美元(30亿卢比)的合约,要该公司为其建造80艘快速拦截艇或快速巡逻艇,装备新成立的“海上卫队” (Sagar Prahari Bal)——2008年11月26日,孟买遭遇恐怖袭击后,印度海军便组建了这支“海上卫队”。它由1000名装备精良的人员组成,负责保护印度西部及东部海岸的海军部队以及其他资产、基地与港口。 

美媒体称中国勘测印度洋为核潜艇扩大巡航范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 08:57 新华网 资料图: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10月5日文章,原题:印中竞争印度洋海底 中国在印度洋地区修建港口引发诸多关注。但令印度及其海军更加不安的可能是北京在印度洋的海底活动。今年7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宣布已获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批准,勘探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

  印度决策层认为,这不仅说明了北京试图攫取印度洋地区的资源,还可能在为不久的将来向该地区部署海军铺路。联系到最近印度在南海的种种动作,事情显然日益明朗:印度洋-太平洋正上演一场悄无声息的战略博弈,印中你来我往、交锋不断。

  ISA允许中国在15年期内搜寻3900平方英里的矿区,且授予优先开采权。对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中国来说,这是推进经济急速发展的大拓展。中国开发海底资源雄心的基石是载人潜水器,最近似乎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进展。冷战时期,美苏展开月球竞赛,美国把人送上月球,苏联则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行器。如今,冷战式竞赛似乎再度上演,当中国人吹嘘“蛟龙”潜水器时,印度则集中力量大搞无人潜水器。

  新德里早就清楚海底多金属矿产的潜能,但一直到过去10年,才开始在这方面统一部署,这出于工业化扩大的需求,也跟中国的刺激有关。印度拥有印度洋超过29,250平方英里海床的开采权,但就在不久前,它自动放弃了一些认为不可行的区域。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申请和获得勘探权的许多区域是印度放弃的。

  现在,这两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竞争海底资源,印度海军情报局担心的是,ISA近来的批准为中国在该海域进行水文地理测量及部署军舰巡逻提供了法律权利。从海底获取资源一时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申请很可能出于军事动机。

  深海测量完全可为中国核动力潜艇在印度洋扩大巡航提供条件。印度将来的导弹防御可能会对准北方边界,因而更易遭到来自南面的袭击。此外,中国可能在印度洋施放传感浮标,监测往来的外国潜艇(包括印度的)。

  印度可能上诉至ISA法律技术委员会,要求确保“许可和活动的实行具备妥善的保护措施”,此举无疑表明新德里不太信任北京所称的勘探活动。印度也开始大力研发载人潜水器,因为中国人已明确表示准备申请印度洋更多的勘探矿区。显然,亚洲最新“武器”竞赛已经开始。(作者索拉维·吉哈,汪析译) 

日本与印度海军计划联合训练应对中国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3:58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2007年4月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印度海军的军舰在日本房总半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联合训练。新华社/法新

  作者:蒋丰(微博)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 本文为环球网评论频道——日本天天“蒋”专栏(10月31日篇)

  对于出航不久的日本“野田丸”来说,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是“繁忙的繁忙季节”。这其中,日印外交是一场重头戏。10月底,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抵访日本,进行自2007年以来的每年一度的“战略对话”。12月28日前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将出访日本,进一步提升日印关系。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日印“战略对话”有些变调。10月30日的《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在29日举行的日印外长会谈上,继续讨论两国缔结核能协定等经济领域合作的同时,如何防止抬头的中国并为此进行防卫交流成为了会谈的在相互要议题。日本政府不仅与印度,与越南和菲律宾、东盟诸国的提携也在加速。日本希望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团结来促进中国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也就是说,这次日印两国的“战略对话”,其话题从经济中心转向经济、军事并重,其对象则是瞄准了中国。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0月29日,日印进行“战略对话”时,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在会谈开始就强调:“日本与印度要作为战略伙伴在经济、安全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此后在午餐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谈工作,双方一致认为,考虑到中国的海洋活动,有必要在南海地区构筑安全准则。该问题将成为11月中旬东亚峰会(EAS)的主要议题。《朝日新闻》指出,日本与印度强化关系的背景就是中国在经济、军事两方面同时抬头。

  《日本经济新闻》还透露,11月2日,印度国防部长与日本防卫相还将举行会谈,话题之一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印度海军举行联合训练。在此之前,曾有过印美日三国海军联合训练的框架,但日印之间还不曾实施过这种训练。不久,日美印三国还将就海洋安全问题举行局长级协议。

  该报指出,不久前,日越国防部长会谈,签署了日本自卫队与越南人民军促进交流的备忘录。10月31日,越南总理访问日本期间,日越双方将再次确认开展海上安保合作的方针。9月底,在日菲首脑会谈上,双方也确认了进行海上军事合作的事宜。对于南海问题,中国政府至今一直都坚持与周边国家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日本政府则插手南海问题,要把这个问题纳入到多国的框架里面。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日本与印度近年来都在进行海洋扩张,日本大有把“日本海”变成“日本的海”的欲望,印度也有把“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的冲动,试图把这些海域的利益转变成为排他性利益。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插手“南中国海”(南海)的问题,可见他们并不满足于“日本的海”与“印度的洋”,在海防观与海权观上都要做进一步的突破,这就为未来的海洋冲突埋下伏笔。 

印度媒体称日印海上交通线战略对话令中国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1:25 环球时报微博 资料图:日机监视下的中国渔政船

  据10月3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和印度10月29日举行战略对话,但会谈却处处饱含针对中国的信息。而印媒更是猜测称,这些议题“令北京恐慌”。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和印度外长克里希纳29日就从南海至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海上交通路线”的航行安全重要性进行了确认,商谈了促进双方防卫交流问题。报道评论称,日印“海上交通线”的防卫合作是针对在海洋活动活跃的中国。

  此外报道还称,日本和印度还讨论了举行日印美三国部长级会谈的日期,预计三国会谈将在11月中旬东亚首脑峰会之前召开,三国将就海洋安全保障、亚太地区形势等进行商谈。

  “这是一项引起北京恐慌的倡议。”印度“双环”网站的文章对于日印美三边会谈这样评论说。该文章称,在中国的密切注视下,印度和日本在东京举行战略对话提升两国关系,而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也将在下周访问日本。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评论说,来自印度的两个脚尖挨着脚跟的重要访问将标志着两个亚洲大国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印度防长访日,参加防务对话,这是两个亚洲大国建立的全新机制。新德里和东京将不让北京感觉自己受到包围,但印度和日本将更加接近,而中国也将把此视为“零和游戏”。 

日本媒体称美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强化对华围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8日 09:40 新华网 资料图:美国海军DDG-111斯普鲁恩斯号驱逐舰。

  【日本《产经新闻》10月26日文章】题:美国转变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华战略(作者汤浅博)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前不久在访问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时表示“将向印尼空军提供20多架F-16战斗机”,委实令人吃惊。印尼拥有两亿人口,虽然陆军超过23万人,但空军仅有两万多人、10架F-16战斗机和11架A-4攻击机。

  美国最近在新加坡部署了濒海战斗舰,并与澳大利亚展开联合军事演习。美军舰艇还频繁停靠越南和菲律宾的港口。

  这些外交举动显然都是针对中国,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美国防长的此次亚洲之行向世界传递了“即使削减军费也决不撤离亚洲”的信号。

  美国转变对华战略不仅限于西太平洋。希拉里国务卿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再次表明了重视亚洲的姿态。文章特别强调了隔着马六甲海峡的两个分属“太平洋和印度洋”大国的重要性。

  美国防长此次力挺印尼,即出于这种战略性考量。与此同时,美国正在联合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与印度联合开展军事演习。

  如今,印度对东亚贸易已经超过了对欧美贸易。印度一半的贸易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南海“航行的自由”对于印度来说必不可少。为了对抗中国海军向印度洋的扩展,印度海军也将向南海发展。

  希拉里公开表示今后十年将把亚太地区作为重点。 

日称美若无力介入亚洲越韩台日可能搞核武自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0:24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地震前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据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10月26日报道称,21世纪的世界历史将由亚太地区所书写,美国是亚太稳定的重要力量,也在亚太存在重要利益。美国削减国防财政预算可能会破坏亚洲的稳定与繁荣,同时还可能损害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

  文章称,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将会在该地区拥有两项至关重要的利益。第一,它必须保证贸易的自由流通。该地区的经济崛起使得日本、台湾地区、韩国、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成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重要贸易伙伴。但是,就像美国的货物需要从宾夕法尼亚通过卡车运到弗吉尼亚一样,亚太地区的地理环境决定即使是地区内的贸易业也必须通过该地区的海上通道,穿过重要的咽喉地带。例如,世界贸易中有40%的货物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保证这些海上通道的安全及这些地区的航行自由对商船和军舰都非常重要。

  文章称,其次,该地区的稳定将仍是美国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问题。如果台海或朝鲜半岛发生冲突,将不会把美军牵连进去,还会在该地区引发重大外交和经济动荡,甚至还可能瘫痪全球市场。此外,如果韩国、台湾、越南或日本认为美国不会履行自己的安保承诺,它们将可能把发展核武器作为相对廉价的威慑手段。而这将会引发新一轮核扩散,从而使该地区和国际社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文章称,就中国而言,它坚持自己将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谋求控制邻国。尽管许多人希望中国所说的是真的,但唯一能够证实的就是去理解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能力在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不幸的是,它们的意图似乎并未透露出善意。

  文章称,尽管解放军还难以取得与美军相抗衡的实力,但它一直在快速发展不对称战能力——导弹、潜艇、反卫星武器和网络战能力;这些都是用来反制美国更先进的海空力量。中国的战略家们从它们的先贤孙子那里得到了启发,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避免冲突。因此,中国力图获得足够震慑美国的常规战能力,从而使美军不敢介入西太平洋发生的冲突,或者阻止美国使用位于日本、韩国和关岛的军事基地作战。

  文章称,如果美国不能反制这些能力,其所作安保承诺的可靠性将会受到侵蚀。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已经开始质疑美国在该地区的实力,它们还担心中国的崛起。

  文章称,尽管大量信息显示,中国的努力正在得到回报;美国国会却通过了未来十年内削减4650亿美元国防财政预算的议案,这将使美军购买新武器的规模大大缩水。而这些新武器都是维持与中国军力平衡所必需的,这也会减少对维持旧平台良好工作所需资源的获得。

  文章称,一个对美国军事更大的打击是:如果国会未能通过超级委员会的推荐,《预算控制法案》所规定的自动削减军事预算条款将会削减5500亿美元用于国家安全的支出。当被问及这样大规模的财政削减是否会成为“照自己的脚开枪”时,美国防长帕内塔毫不犹豫的表示:“不,我们是在朝我们的头部开枪。”

  文章称,对亚太地区来讲,海空力量非常重要。但是,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估计,这一削减可能导致使海军舰艇数量由285艘(这已是100年来最小的规模)减少为238艘;将会远远少于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该委员会的研究还发现,部署在该地区作为震慑侵略和进行力量投送重要手段的空军可能将不得不削减数百架战机;同时,新一代轰炸机项目可能也会遭到削减。另外,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也可能减小,甚至可能掏空它的实力。

  文章称,十年内,对美国的利益来说,或许没有哪个地区能比亚太更为重要。然而,当我们需要更多攻击性潜艇、驱逐舰、现代化战机和轰炸机去应对中国的发展时,我们的军方领导和盟友们却都在疑惑,美国是否仍将选择在该地区扮演领导角色。

  文章称,由于华盛顿考虑对国防财政预算进行更多的削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所面临的长期战略调整。不能为我们在亚太的驻军提供足够的资源,将会削弱我们的震慑能力,可能使冲突更容易发生;而这些冲突可能会牵涉到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但我们现在要削减国防预算的话,可能会在未来招致无法接受的高昂代价。到时候,我们的军队和国家将难以承受这样的代价。 

分析称美国试图激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对抗情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5:34 世界新闻报微博 资料图:越南空军苏-27SK战机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中国正在走出去,但每一步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是财富的损失,有时甚至威胁生命。如何以明智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是决策者与国人共同担当的使命,也是保障中国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据新华社10月22日报道,国务委员孟建柱日前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妥善处置“10·5”事件有关工作,敦促有关国家尽快查清案情、缉拿凶手,切实维护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方将推动尽快建立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加强情报信息交流,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

  笔者以为,中方以这样的态度与方法解决问题,是十分明智的。

  在美国2009年宣布“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之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不断受到各种侵害和骚扰。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风波,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某些国家更是得寸进尺,一度抛弃与中方达成的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其背后的势力不言自明。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流域遇害,更容易让国人搓火。这给中国提出了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在美国挑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试图激起中国与东南亚对抗情绪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来解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某些大问题以及小问题?

  自古以来,快意恩仇是最容易的,但是,它往往并不解决问题,而只能激化矛盾。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的复兴大业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很多势力十分不希望看到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好这10年战略机遇期。因此,不难猜想,有人正急迫地期待着,中国会因为在某些事件上的应对失误,而导致外部环境恶化,从而错失崛起的良好时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方面这次就“10·5”事件的处理,无疑是理智妥当,目光长远的,当然也会让某些外部势力感到失望。此事件所涉及的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是连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水域。与其他地区不同,这里的三个邻国与中国的关系向来是好的,而且中国与这些邻国并无领土争议,也无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如果因为这一事件恶化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那么必然会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损害,也为将来外部势力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留下更大的操纵空间。

  当然,中国要高度珍视中国每个公民的生命价值,对于杀害中国船员的案件,一定要动用各种资源调查到底。虽然事件发生在国外,中国方面调查案件难度很大,但此案绝不可轻易结案,哪怕调查3年5载,不达结果,绝不罢休,直到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充分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尽快着手推动完善这一流域的安全机制,最大限度地压缩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让中国与邻国在该流域的合作更上层楼。

  中国正在走出去,但每一步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是财富的损失,有时甚至威胁生命。未来在在中国利益延伸比较多的地方,难免还会出现类似事件,如何以明智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是决策者与国人共同担当的使命,也是保障中国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专家称菲日及越印在南海抱团对抗中国难成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 08:23 南方日报微博

  近来,南海棋局又有新动向。菲律宾、日本举行首次副司局级磋商,探讨东海、南海海域主权问题。越印两国联系日益紧密,日前越方更是全力支持印度参与开采南海油气资源。菲律宾联合日本,越南拉拢印度,东南亚小国积极展开外交纵横,拉拢“第三方”介入南海争端。昨日,外交部重申,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公司在中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那么,这种“抱团”能否长久?中方如何应对?本期我们邀请3位东南亚问题专家,就近期南海局势进行深入解读。

  菲越走“平衡外交”路线

  阿基诺三世9月3日结束访华,为菲律宾带回130亿美元的投资和2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技术援助;然而同一天,菲政府即宣布将从美国购买巡逻舰部署在南海。9月7日,又决定将49.5亿比索(约合1.17亿美元)用于购买直升机、军舰等,加强“保卫”南海海域油气资源。

  9月6日,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河内举行。关于南海问题,双方强调要从中越友好大局出发,加强深入沟通,有效管控分歧,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南海稳定。一周后,印度外长访越。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计划进入南海争议海域开发油气资源,越南表示“全力支持”,中国强烈反对。

  南方日报:怎么看待菲律宾、越南这种“两面派”的外交政策?

  汪新生:与其说是“两面派”,不如说是实用主义。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外交特点是“平衡外交”,和其他的大国相比,对外政策相对均衡,不会完全倒向某一方。一方面反映出他们两面都要依靠的外交战略,另一方面也体现各大国都在这个地区施加影响。越南、菲律宾借助西方的力量,其主要目的是想拉拢“第三方”进入南海地区从而制衡中国的影响力。

  韦民:当今东亚国际关系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政治、经济的分离互动。一方面,菲律宾、越南力图维持和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试图在政治安全方面维护既得利益,甚至不惜破坏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国以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策略,可能会促使这些国家在政治安全方面强硬,以作为外交筹码获取来自中国政府的经济援助。由此来看,“两面派”绝非难以理喻,而是一种精确的政治算计。

  喻常森:我同意前两位专家的观点。菲律宾、越南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希望拉拢印度、日本、美国来制衡中国,但不是对抗中国。

  菲律宾作为一个小国,只能依靠外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一方面和中国搞好关系,从经济上获得一些利益;另一方面,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军事安全合作。越南做出这样一种姿态,一方面是找一些“朋友”,另一方面也是给中国施压。我觉得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应该更加强硬一些。当然,要把握分寸,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日菲、越印“抱团”靠不靠谱?

  本月9日,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举行了有关亚洲地区海洋安全问题的首次副司局级磋商,把如何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海域主权主张作为磋商的一个主要议题。

  印度外长克里希纳14日访问越南。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计划进入南海争议海域开发油气资源,越南表示“全力支持”。

  南方日报:怎么看待“菲律宾联合日本、越南拉拢印度”这种“抱团”行为?您看好这两个合纵连横吗?

  喻常森:这些国家有共同的利益,他们的合作,是担心中国的潜在威胁而做出的一种防范姿态,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抱团”。越南和印度事实上有很多的利益的纠纷,不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且印度的主要精力放在印度洋,东南亚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延伸的地带。日本受宪法的限制,不能行使集体防御权。对日本来说,最大的威胁来源于国内政局不稳定和地震海啸后遗症的治理。在对外安全威胁问题上,最大的威胁来源是北朝鲜,其次是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问题上的挑衅。

  韦民:东亚国际关系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实质上与中美两国密切关联。换句话说,中美关系是界定东亚国家关系、决定东亚政治经济未来走向的基本背景。这些国家借南海问题造势,搞一些相互呼应、合纵连横的小动作,各自展示一下自己的外交筹码,意在让中国不可小觑他们,他们是有办法应对中国的“强硬”的。此外的政治意义恐怕就不大了。周边国家结成一个针对中国的联盟?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汪新生:越南和印度的合作,从时间点上看正好处在中越召开双边会议的节点上,这引起很多人的密切关注。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无需过度敏感。不要高估越南同印度甚至美国等国的合作。越南这个国家,它的独立性、自主性还是比较强的,还不至于为了和其他国家结成同盟,而出让一些自身的国家利益。它们的合作是有限的,甚至有点“机会主义”的味道在里头。当然,对于越南和印度的军事合作,中国还是要有所警惕。

  南方日报:日本的目的是什么?日本把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结合起来,意欲何为?有媒体称两个国家此举有联手对抗中国的企图,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韦民:日本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在国际舞台上宣扬中国威胁颇为积极。日美两国的对华强硬派极力主张以“日美同盟”为平台,介入东亚安全事务,甚至防范、遏制中国。朝核危机时将朝鲜半岛、台海危机时试图把台海纳入日美同盟防务范围的“新指针”和构想,恐怕就是这样的战略设计。现在,呼吁将日美联手干预南海问题,其战略思路也如出一辙。日本涉足南海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汪新生:在军事、国防安全方面,日本把中国作为第一位的潜在对手。我认为,日本和菲律宾的军事合作,会做一些预先准备,但有一定节制。刚刚经历大地震,日本国内问题还没解决,在对外问题尤其是对华政策上不会太过激进。

  喻常森:日本的作用是受到严重限制的,它至多能提供一些海上扫雷和补给等后勤保障工作,不能参加军事行动,不能派遣地面部队和海上作战的战舰参与作战等。从外交上和心理上看,说日本有联合菲律宾共同对抗中国的企图,是有道理的。但这得有一个前提:即在美国的号召、领导和统一部署之下。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和牵头,日本和菲律宾两个国家成不了什么太大的气候。

  美国是幕后大佬?

  6月,美国联合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6个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等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紧接着又与菲律宾在南海进行海上演习;还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濒临南海的海域演习。7月,美国与越南举行海上演习。8月,美国航母“乔治·华盛顿”号高调访问越南,这是越战结束36年来,美国航母第二次访问越南。

  南方日报:美国才是南海争端问题的幕后“老大”?“日菲磋商、越印合作”背后和美国有无关系?

  喻常森:南海问题上,能起决定作用的,除了中国以外就是美国。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美国陷入中东无法自拔,南海呈现一种对中国比较有利的态势。当南海问题涉及到美国亚洲盟国的一些利益需要时,美国必须要做出一些姿态。所有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的建构过程都离不开美国的力量,南海问题的关键就是因为美国插手。

  韦民:在战后相当长历史时期里,美国在南海虽有军事存在,但对南海争端基本上是保持“中立”、“不介入”的态度,但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则有了本质性的变化,明确站在东盟国家一边,与中国叫板。南海作为新的战略筹码,是美国对付中国的切入点。南海海域争夺涉及国家众多,通过在南海争端中打入一个“楔子”,美国可以直接影响中国-东盟关系,削弱和限制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东盟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甚至达到笼络东盟国家的目的,在中国南部形成一道美国主导的防范中国的国际阵营。

  汪新生:我不太赞成幕后“老大”的说法,美国和菲律宾是同盟关系,比较亲密,所以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力比较大。但菲律宾也不至于受别国指使,肯定是优先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中方如何接球?

  最终能有效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的还是双边谈判。应当尽可能采取一种简单、有效、符合各方利益的方式进行谈判。总之,南海问题的“牌”目前仍掌握在中国手里。

  南方日报:中方如何应对菲律宾这样的“两面派”做法?

  汪新生:中国在此前就已经开始部分接受在多边场合讨论南海问题。我认为多边的讨论是有意义的,但是最终能够有效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的方法还是双边谈判。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声张全部主权,菲律宾主张部分,而马来西亚和文莱只是一小部分,有些甚至不是主张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而只是要求获得附近海域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可见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混在一起谈,问题容易复杂化。我认为应当尽可能采取一种简单、有效、符合各方利益的方式进行谈判。最近越南、菲律宾极力主张把南海问题提交海牙国际法庭,中国要尽可能避免这种结果,尽可能争取双边谈判。有些人会觉得中国在经济方面和越南、菲律宾达成合作协议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事实上这在外交政策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我国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换”把南海问题放在双边谈判的轨道上。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是有“本钱”的,如果另一方不接受善意的方式,一味地采取强硬态度,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中国一定会采取一些更强硬的方法、策略。

  喻常森:中方需要两手准备。简而言之,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继续保持长期的睦邻友好、经济互利及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个大局不能变。另一方面,对菲律宾的一些过分的做法我们要提出一些警告,展开外交斡旋,同时在军事上做出一些姿态。总之,南海问题的“牌”目前仍然掌握在中国手里。

  ●本期嘉宾

  汪新生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

  韦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喻常森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教授

  主持人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赖竞超

  ■观点PK印度会不会跟中国翻脸?

  南方日报:印度会不会撇开和中国的利益关联完全站到中国对立面?

  韦民:印度当然不会站到与中国翻脸的对立面。原因是地缘政治因素决定的,与中国对立、对抗并不利于印度的国内稳定、经济发展,也有损于印度的国家安全。印度与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外交动作大体上与其在南亚地缘环境、中印边界争议上的考虑有关。

  喻常森: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印度肯定是希望来介入南海事务的,印度目前已经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正在逐渐“往东看”。第二,印度和越南有着比较好的经济、军事合作传统。据我了解,印度向越南出售了一些武器,同时还提供对这些武器的零部件安装、升级、换代等。那么印度希望不仅在印度洋,同时在东南亚也发挥一定的作用。至于印度与越南达成联合勘探开发南海石油的举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印度下决心卷入南海争端,中国应该做出明确有力的反击行为。

美智库称印度等国只能面对中国崛起别无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0日 11:53 环球时报微博 资料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行

  据美国“欧亚评论网”10月4日刊登智库“南亚分析集团”(SAAG)文章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强调合作,但是一旦涉及领土问题,它就会强硬。

  美智库文章称,以中国在东亚的战略为例,自2010年以来,北京在美国对台军售、美韩黄海军演和钓鱼岛等多个问题上显示了强硬立场。北京表示,有关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理解彼此的战略利益”;并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加强双边合作,参与地区和此地区合作。

  美智库文章称,中国在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中印在该地区有利益交叉),因为它是该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方面,其表现非常好,特别是在于东盟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方面。中国与东盟在2010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并参与了大量此地区合作。2002年,中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动宣言》,但该宣言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明显给了中国加强行动的托词。毫无疑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一起在东盟地区论坛(2011年7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上接受了一套“指导方针”,来更好的实施2002年《宣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根本立场的改变,反而更像是中国的临时灵活策略。在中国的东亚和东南亚战略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另一重大现象:美国在本地区角色的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都宣称“美国重返亚洲”,很明显,美国的战略注意力正从中东转向东亚。华盛顿向日韩的同盟关系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还成功与新加坡等伙伴结成了战略关系。同时,美越关系的发展及华盛顿与印尼的关系也值得注意。

  美智库文章称,中美的根本立场存在差异,这影响着东亚战略环境的发展。美国把钓鱼岛问题置于《美日安保条约》的保护之下,这被认为是对北京的严重挑衅。尽管为了避免激怒中国,奥巴马政府倾向于不清确表明立场。第二个例子是,美国认为南海领土纠纷应该通过多边机制解决;而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另一点是中国认为东盟各国并不一心:缅甸严重依赖中国的援助;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希望中美能够和平共处;但是越南、印尼和菲律宾对中国作为一个主要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表示警惕。

  美智库文章称,似乎,中国并不欢迎印度介入东南亚;反对印度与越南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京还对印度在东亚整合进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持保留意见,它认为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外方”;中国的政策是这个进程应该由东盟和中日韩三国主导。为了解决这个分歧,新德里应该与北京进行双边交流。印度还应该与日本、韩国和东盟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这些国家都欢迎印度参与该地区的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优势远非印度最近与各国签署的类似协议所能及,服务业仍然不包含在印度-东盟自贸区协议之内;印度需要弥补这个差距。此外,印度能够在保护海上通道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帮助;印度与东盟各国还可以在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正如中国在其它周边地区的战略一样,中国在南亚的战略也是基于北京国内发展对“和平周边”的需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对该地区的考虑逐渐转变为保持和平周边环境。

  美智库文章称,除了“和平周边”因素外,印度的崛起也促使了中国在南亚战略的改变。证据是北京愿意通过与印度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类似《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和《21世纪的共同展望》等协议,稳定与新德里的关系。中国已经不把印度视为威胁,反之,印度也不再将中国视为威胁。北京已经把中印关系上升到全球水平,中国意识到与印度的合作对解决世贸组织、气候变化、全球金融体制改革、联合国改革等全球性问题十分必要。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印两国近些年在一些问题上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在此影响下,中印关系大为改善。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中国的南亚政策;其中包括抵制美国的“包围战略”,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加强与南亚各国在能源开采方面的合作,保护在印度洋的石油运输安全,获得其他国家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支持,及确保与南亚国家在反恐等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中印两国政府都在淡化彼此的分歧,印度首相特使2010年7月访问中国时,北京向新德里表示会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外交部表示,双边交流没有收到个别问题的影响;印度也持相同观点,并向北京派遣了高级代表团。然而,印度高层一直认为,中国正在南亚变得强硬。印度总理表示,“中国准备在南亚寻找立足点,我们得面对这个现实。中国还在其它方面表现强硬,但还难以了解将会如何发展。”印度国防部长评论称,“中国越来越强硬,它正在改善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

  美智库文章称,毫无疑问,中国自2009年以来的强硬引发了对其平衡的南亚政策的质疑。中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中国越来越多的坚持中国藏南的领土主张,反对印度总理访问该地区,两国边境问题的解决似乎遥遥无期。迄今为止,两国代表已经进行了14轮边境问题谈判,但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专家视边境问题为“帝国主义”的遗产,抵制麦克马洪线。双方都认为边界问题非常复杂,需要长期努力。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伙伴关系,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通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连接中巴两国的公路和铁路项目。据报道,中国工程部队出现在了印控吉尔吉特-巴尔提斯坦地区;印度对此表示担忧。此外,作北京正在加强在印度其它邻国的战略存在。它正试图在瓜达尔港和其它南亚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尽管没有正式把战略资源和贸易航线列为核心利益,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已经越来越重要。新德里担心中国在其邻国建设港口的潜在军事用途。

  美智库文章称,中国会通过加强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来牵制印度在南亚的称霸吗?中国有知名学者表示,印度当前的政策完全是为了称霸南亚;他们没有关注其它南亚国家的“战略自治”需求。中国的南亚政策目标将会是维护地区实力平衡,以及实现所有南亚国家的战略自治。印度的战略自治不应该以损害他国的战略自治为前提,印度必须修改自己的政策,从而使其它国家可以接受其主导地位。整体上讲,中国对印度采取了两面手法。一方面,“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熟,有关边界问题的谈判机制,两军的交流也已经建立。中国在印度电力、电信和钢铁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两国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南北对话等多变问题上的合作也已建立。另一方面,北京在战略上对印度采取了强硬立场,其结果是两国之间缺乏信任,而且似乎难以弥补。印度如何回应中国在南亚的政策改变?印度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强硬会改变其对在目前国际经济、外交和军事影响方面的界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可以通过加强向邻国的经济援助来加强之间的关系。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都对印度并不信任,它们通过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来牵制印度。新德里应该消除这些不信任,而且如果印度愿意与较弱的邻国共享繁荣,这也是可以实现的。与此同时,印度应该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允许两国同时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雄心”这一评估,与中国进行交流。毫无疑问,新德里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中国在南亚的全面战略(这可能会侵犯印度的长期利益)。

  美智库文章称,总而言之,中国针对亚洲邻国的两个要素存在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寻求发展双赢的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又采取强硬立场。印度、其它亚洲大国和美国都在地区稳定问题上存在利害关系,对它们来说,别无选择,只能准备面对中国的崛起。

 停建密松大坝,彰显中国外交水平低下!
              江程浩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以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为由,单方面宣布停止由中国在缅甸北部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松承建的水力发电站大坝建设。这个大坝项目总投资36亿美元,装机规模600万干瓦。2006年缅甸与中国就合作兴建水力发电大坝达成一致,项目于2010年动工。到宣布停建之时,中方在工程建设中已经投入十多亿美元。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技术专家预测:“如果大坝停建中缅双方都将蒙受巨大损失。”
       这是多少年来,缅甸这个小国弱国,对中国这个强大的北方邻国作出的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恶劣事情。深入分析这个事件中的许多关键点,并找出与缅甸关系的对策,是今后中国对于中缅双方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都十分重要。
        一、事件的方方面面
        缅甸方面提出的停止大坝建设的主要理由有两条,一是大坝修成后,90%的电力将输往中国,认为中国是在掠夺缅甸资源,认为这刺激了缅甸民众的敏感神经;二是大坝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面积大约766平方公里的水库,比新加坡的面积还要大,淹没了缅甸北部佤邦境内贫困山区的大片农田。“可能会破坏密松的自然景观,破坏当地人民的生计,破坏民间资本栽培的橡胶种植园和庄稼,气候变化造成的大坝坍塌也会损害电站附近和下游的居民的生计”。
       对缅甸政府的这一行为,中方的表态却显得相当温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密松电站是中缅两国的合资项目,经过了双方的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宜应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应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和正当权益。”
        本人觉得中国在缅甸投资建设的这个重大水电项目在前期论证方面似乎并没有做到深入细致,起码在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方面的论证和评估就十分粗糙。在外交为国家利益服务这个方面,对缅甸这个国家政治风向的把握和对缅甸国内各种势力的评估和调控方面有明显的失误,外交没有做到服务于国家利益。
        缅甸是中国的紧邻,与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多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快速增加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幻无常,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让缅甸政府在这个事件上轻松过关,那中国在缅甸一系列的重大投资项目及与缅甸的国家关系都将在政治、环境、民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处于两难的境地,甚至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缅甸停建大坝这个事件上,明显受到了来自西方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就在吴登盛宣布停建大坝之前的9月底,长期受到美国和西方联合制裁的缅甸政府外长温纳貌伦罕见地访问了美国国务院,并会见了美国新任缅甸事务特使米切尔,还与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及人权问题专家波斯纳举行了会谈。米切尔也曾在本月早些时候访问缅甸长达6天。缅甸外长访美一结束,停建大坝就宣布了。会有这么凑巧吗?缅甸政府已经有了向“西”转的动向。
        反对建大坝的人中间还包括美国支持的缅甸著名民主人士昂山素姬。而且最近昂山素姬还被邀请到吴登盛的总统府进行了会谈,昂山素姬也对昊登盛的政府表示了支持的意思。
        二、密松大坝停建反映出来的四点疑问
        1、中缅双方合资建设密松电站工程,是一项纯粹的经济事件,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则衡量,工程在建设之前双方应该就工程各方面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并订有合法的合资建设的合同。按经济合同的一般规律来看,中缅双方一旦把合同签订下来,双方都要为工程正常进行提供相应的保证。如果由缅甸单方面宣布终止合同,所有损失应有缅甸政府负责,与中国无关。可缅甸政府为什么敢于单方面宣布终止合同,停止这个工程建设呢?其中三十多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缅甸政府承担得了吗?
        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技术专家的话说:“如果大坝停建中缅双方都将蒙受巨大损失。”停止建设是由缅甸政府单方面决定的,中国凭什么也会受损失?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对缅甸政府过于信任了,在合同中缅甸宣布停止建设并不要承担那么大的损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合同?
        2、密松大坝位于缅甸分离主义势力克钦邦境内,中国要想在这个敏感地区投资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对克钦邦分离主义势力必须做到有所掌握。但掌握了没有呢?据正常渠道得到的消息,某些克钦族政治组织利用密松大坝工程向中国政府施压,克钦独立军组织不但没有加以阻止,甚至为了配合这些行为,采取包括禁运水泥等建筑材料在内的手段阻止中方修建密松大坝。
        近期以来流亡西方的缅甸反政府组织通过新闻媒体针对中国在缅甸进行资源投资和开发的行为而大肆进行反华宣传。特别是一些克钦族政治组织,不但对中国在克钦邦境内建设的密松大坝工程横加指责,而且还一次次地组织人员举行示威游行,甚至企图组织人员包围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妄图迫使中方停止修建密松大坝。
        这说明,中国政府在这一工程的前期论证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尤其是政治环境的论证非常欠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两面都不讨好。怎么会这样呢?
         3、缅甸国家以前的军人政权与中国的关系走得比较近,中国在国际上许多场合都对缅甸军政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并以此换得在缅甸濒临孟加拉湾的实兑港到中国云南的输油管道和港口建设。这一管道的建设对中国从中东输入的能源运输绕开马六甲海峡敏感水道十分有利。但中国在缅甸这个国内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国际地位十分孤立的国家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利益,必须要对其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充分的预测,还要做到有应对措施。一旦其国内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变化也不能对中国的利益产生影响。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了二十多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大选最终结果是,政府总理吴登盛领导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获胜,吴登盛当选缅甸总统。而这次做出停建大坝决定的正是吴登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对停建大坝一事并无有效应对手段,蒙受损失已经是铁定的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在应对缅甸政局变化这个方面上显得非常幼稚和低能。
        4、从表面上看,缅甸政府停建密松大坝纯粹是中缅两国间的经济问题,跟美国政府似乎并无直接关系。而且中国与缅甸两国在经济互助方面有多个大项目在运作当中。缅甸政府决定停建密松大坝的消息一经宣布,美国政府立即就有了反应。国务院女发言人维多利亚·续兰在当天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我们欢迎缅甸总统吴登盛今天宣布的暂停建设(密松大坝)的决定。”还说:“此举表明得到军方支持的缅甸领导人正在听取民意。” 美国政府的这一表态充分反应了美国对中缅两国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十分感兴趣。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对遥远的缅甸与中国的大坝建设这么感兴趣?从这里面似乎又看到了中国在苏丹石油开发的处境。
        从以上四点疑问可以看出,中国在处理与缅甸的国家关系方面有几点大的失误。其一是在与中、缅两国经济关系方面没有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法则来运行,而是过多的参入了感情因素。其二是过分信赖缅甸政府,对缅甸政局的变化心中无数,也无应对措施。对缅甸总统宣布停建大坝这一违反经济常规的行为无有效制约办法。其三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一味强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简言之就是:“过分老实”。完全没有一个大国外交应有的风范和霸气。
        外交是要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不能为国家利益带来好处的外交思想和手段就应该坚决抛弃!
        三、应对措施
        国际上有句名言。“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从二战结束六十多年来,虽然没有比较大的战争出现,但小的战争一直没有中断过。细细看一下,哪一场战争的爆发和结束都不可能是正义压倒邪恶这样一种理想形态。反而在许多场合中往往是投机取巧,背信弃义,以强凌弱的形式是主流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多年来,经历过的战争也有好几场了。几乎没有一场战争中国在自己国家利益上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但又没有一场战争中国在道德上是失信的一方,不论对方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在对外交往的思想和手段上太过于一箱情愿,太过于理想化,太过于讨好别人而损害自己。
       中国的生意人之间也有句规范生意合作双方行为的名言:“先小人后君子。”在平常做生意时,互相之间先把对方当成小人看,把对方可能做出的违背感情和人格的事都考虑进去,并以此作为合作双方的基础规定下来,然后再来谈双方的感情。
        在对待缅甸这个问题上,其实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有强大的陆军这是世界公认的,缅甸与中国有着很长的陆地边界线,对缅甸这个小国中国拥有绝对的威摄力。
       第二中缅边界缅方一侧有好几个独立意识相当强的少数民族部落邦,到目前为止,缅甸政府一直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这些处于半独立状态下的邦,只要中国对这些邦进行相应的支持,那对缅甸政府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支持力度的强弱,完全可以视缅甸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来确定。不论缅甸政府政治势力和政治态度如何变化,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第三、这些独立邦的首领多半是华人,而且几乎都是前缅甸共产党的领导人,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从大陆跑到缅甸的“红卫兵”,这些人跟大陆在感情上有着强烈的认同。中国完全可以以“人权”的名义这些半独立的邦进行全面的支持,美国在支持西藏和新疆分裂势力时,不是也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出现的吗?中国难道就没有“民间组织”?只要缅甸政府要想消灭这些邦,中国即可以人权受到践踏为借口公开支持这些民族邦,让缅甸政府管不了他们,让这些民族邦境内的人过上好日子,并对中国十分服帖。要达到这一目的对中国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有了这三个条件,制约缅甸就相当容易了。缅甸还会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无视中国的利益吗?在这里中国要解决唯一问题就是只要改变一下外交上的理念就行了。
        外交是要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无视国家利益,一味追求空头的所谓“友好”外交,那叫什么外交?那叫“讨好外交!”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失时,外交不能显示应有的力量和水平,那就要改变外交思想和外交方法,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民间还有一条大家都认同的行为规则:“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既然缅甸政府在密松大坝这个问题上首先对中国不敬,难道堂堂大中国还要看小小的缅甸的脸色行事吗? 

日首相助理演讲公开呼吁抗衡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 16:11 人民网微博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助理长岛昭久1日在东京发表演讲,呼吁日本有必要从抗衡中国这一外交战略角度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他说,日本“要营造出在中国看来'日本不可轻视’的战略环境”。他同时强调,“我们要有'亚太地区秩序由日美来构筑’这种积极的视点”。 

日本媒体称日推进南进战略将“全面包围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2:02 环球网微博 日本计划在菲律宾建立海上保安厅巡逻舰的基地港。图为日本石垣号巡逻舰

  环球网(微博)记者赵文杰报道,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眼下,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计划年内对中国进行上任后的首次访问。但另一方面,近来日本在中国周边活动频繁,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并不顾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事实和相关立场,积极介入南海问题。

  日本新闻网10月25日报道说,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计划于今年12月访问印度,就如何确保日本船舶在印度洋的“航行安全”、扩大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等问题与印度领导人进行协商。而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安排了一系列的动作介入南海问题。届时,日本将从战略上完成对中国的一种“包围”。

  报道说,日本政府最近积极推进“南进战略”。除与菲律宾达成共享海上情报协议和出资帮助菲律宾训练海岸警备队,日本还计划在菲律宾建立海上保安厅巡逻舰的基地港。24日,日本又与越南签署了海洋战略安保协议,防卫相一川保夫和越南国防部长在会谈中,一致同意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统一协调的政策,应对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强势动作”。

  11月中旬,野田佳彦在出席东南亚联盟会议时,将宣布出资帮助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加强港口建设,并提供技术提高南亚国家的船舶制造技术。野田还将在这一会议上提出“海洋东盟经济走廊”构想,希望得到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报道认为,这一“经济走廊”实际上是“环南海经济走廊”,显示日本全面介入南海问题以确保在南海海域“海洋与航行权益”的立场。

  报道还说,对于日本来说,人口众多的印度不仅是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与日本没有历史摩擦的国家。长期以来,两国关系十分友好。四年之前,日印两国就已经建立了定期的安保与外交对话机制。本月28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将访问日本,并与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举行一年一度的“部长级日印外交战略对话”,为野田12月访问印度做前期准备。

  报道最后指出,12月访问中国也在野田的计划之中。但显然,在野田访问中国之前,日本的“南进战略”将完成从南亚和东亚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网”,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将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印专家称印度和日本将阻止中国崛起为地区霸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4:56 新华网

  【《日本时报》网站10月24日文章】题:亚洲大国争夺地区空间(作者印度海事基金会研究员乔希·M·保罗)

  亚洲正在见证其主要强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之间对地区战略空间的争夺,这些国家采取的一连串活动所瞄准的是曾经稳定如今却可能爆发冲突的东南亚地区。目前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渴望成为超级大国,而日本和印度则渴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三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一个有利的地区体系来支撑其地位和声望。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海事问题已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冲突根源。著名分析家罗伯特·卡普兰认为:“东亚,更确切地说是西太平洋,正迅速成为全球海军活动新中心。”这与二战之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安全考量截然不同。事实上,为了向军力规模增强的中国看齐,该地区所有国家都在制订从质和量上提升军力的武器研制计划。

  显然,多年来中国形成了对东南亚地区微妙的外交政策。它最初遵循的是软实力外交,为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经济援助并向东南亚国家制造的商品开放国内市场,同时避免在政治上惹恼这个地区。这种“令人感觉愉悦的因素”带来了好处,它帮助中国与提出主权要求的其他各方达成了有关南中国海争端的行为准则,最终助长了中国的“和平崛起”理论。

  正如西半球之于美国、东欧之于苏联一样,一个有利的地区体系是中国提升自身全球地位的必要条件。由于中国试图重新塑造世界秩序,对它而言东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不够的,它必须获得政治上的至高地位,尤其是在其近邻地区。中国构想着一个新的“协商制定的世界秩序”,它想在其中采取两面下注的战略,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但同时为在亚洲更长远地塑造它自己的秩序———一种等级秩序———准备有利条件。

  中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否则,它的长远抱负可能受影响。中国最近正把关注焦点转向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在内的西南亚地区,想在那里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尤其是在美国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之后。这或许会让中国获得更有利的地区体系,同时确保进入印度洋地区。然而,东南亚地区仍将是中国全球抱负所面临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一些年里,预计亚洲三大巨头都会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最终的结果是它们各自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不过阻止中国崛起为地区霸主也将是印度和日本战略考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非这三个国家在展开战略竞争的同时以成熟审慎的方式行事,否则亚洲有可能面临军事冲突。 

印度未来5年将斥资近千亿美元强军应对中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 16:53 环球网微博

  环球网(微博)记者李宗泽报道,《印度时报》12月13日消息称,印度军方将在未来5年花费约5.2万亿卢比(约974亿美元),用于发展国防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应对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问题。

  报道说,开支包括用于处理与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拥核近邻的边界问题的花费,及各式武器采购。 印度政府预计在未来5年花掉6000亿卢比(约112亿美元),用于发展印度西部和东部前线地区军事设施和力量。另外,东北部地区打击部队的花费也要近6000亿卢比。再加上2012至2017年4万亿卢比(约749亿美元)的国防开支的保守估计,今后5年印度军事支出将超过5.2万亿卢比。这还不包括维护130万武装部队每天所需的庞大开支。

  报道指出,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已于12日提交了用于发展各类军事设施的国防预算,包括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直升机平台、避弹室和临时军火供应站等,以期在战略上“对抗”中国和巴基斯坦。另外,安东尼还打算花费737.3亿卢比(约13亿美元)和175.3亿卢比(约3.2亿美元)“发展、改善”陆军和东北部空军的基础设施。同时,北部边境地区的军力发展将用掉2431.2亿卢比(约46亿美元),升级弹药储备设施也要花费1845亿卢比(约35亿美元)。为在高海拔地区士兵修建住所需要600亿卢比(约11亿美元)。

印度将在2周内试射最新洲际导弹 射程覆盖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1日 11:18 环球时报   资料图:印度烈火弹道导弹改进型导弹外形示意图。

  环球网记者陈薇报道,据《印度时报》4月1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称,印度将在两周内试射“烈火-5”(Agni-V)弹道导弹;另外,印度将于2013年前进行潜艇发射弹道导弹试验,于2014年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在未来数年内发射微型卫星和研发激光武器。

  DRDO负责人萨拉斯瓦特(V K Saraswat)3月31日在新德里举行的“2012国际陆、海军及内部安全系统武器装备展览会”(DefExpo2012)上表示,印度将在4月中旬试射射程为5000公里、可携核弹头的“烈火-5”洲际导弹。

  萨拉斯瓦特说,这枚三级导弹装备了先进的环形激光陀螺仪、复合式火箭发动机和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其技术上已接近美国尖端导弹科技。目前,试射已进入最后阶段。

  《印度时报》说,一旦“烈火-5”导弹发射成功,印度将“打入洲际导弹俱乐部”。该俱乐部成员迄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与此同时,该导弹具有作战灵活特性,且打击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这对印度提升核威慑姿态至关重要。

  报道还称,在“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背景之下,DRDO还致力于“空间安全”研究,重点保护印度太空资产“免遭破坏”。

日本首相再炒中国威胁论称将牵制中国进出海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1:50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彦

  环球网(微博)记者王欢报道,继10月中旬在日本航空自卫队阅兵式上公然点明中国是“威胁”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再次对中国表示了“担忧”,认为中国的强大增加了地区“不确定性”,并称日本将“牵制”中国的海洋进出计划。

  据日本《产经新闻》10月31日的报道,野田在接受英国媒体专访时称,将对中国不断扩大的海洋进出计划进行“牵制”,并称“中国国防实力的增强缺乏透明性,给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增添不确定性”。他还对中国的海洋活动提出“指责”称,“中方的海洋活动应遵守相关国际准则”。

  英国《金融时报》称,野田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日本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国“军扩”缺乏透明性令人遗憾。此外,他还表示将会在11月下旬与东盟首脑举行的会谈上再次就海洋安保问题进行磋商。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和日本在东海海域存在领土和经济纠纷;北京与东南亚各有关国家在南海海域的摩擦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野田的此番言论显示出日本对于中国海、空军及海监巡逻船海洋活动的普遍“担忧”。

  10月16日,野田在日本航空自卫队阅兵式上训话时曾提及朝鲜的动向及中国的海洋活动,认为日本安全环境 “不明朗正在增加”。他引用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中的名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要求为应对不测事态做好准备。

  有评论指出,虽然在9月初成为首相的野田以前也曾强调过中国迅速增长的军事预算缺乏透明度,但这是他直接针对日本自卫队并对自卫队的作用提出希望的第一次讲话。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国防问题上“鹰派”政客的名声。

英国媒体称日本首相劝说中国军方遵守海上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1日 11:33 新华网 资料图:日本日向级直升机母舰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10月31日报道】题:日本拟在西南诸岛军演 主要针对中国(记者权景福)

  日本自卫队将把驻守北海道的兵力调至九州,实施“针对中国”的军演。过去,这部分兵力用于防御来自苏联的威胁。

  日本广播协会(NHK) 29日报道说: “今天起至下月9日,北海道第七师的兵力和装备将调到鹿儿岛至冲绳一带地区,实施保卫西南诸岛的军演。”西南诸岛包括中日存在领土争议的钓鱼岛。此外,九州地区的部队和北海道第七师等2200多名官兵也将于11月10日至22日在九州大分县的练兵场进行实弹训练。驻扎北海道的兵力被调至九州实施军演,这还是第一次。

  日本媒体将这次军演的意义解读为,适用了防卫省去年12月公布的2011——2015新防卫计划大纲中的“动态防卫力” 概念。至今为止,日本的防卫概念是以冷战时期的苏联为主敌,在全国各地遍布陆上自卫队,防卫固定据点的“基础性防卫力”。但是去年12月这一概念改变为“动态防卫力”。即在必要时能够迅速调动其他地区的部队,提高自卫队的机动性,增强战力。如果说“基础性防卫力”是针对苏联,那么“动态防卫力”就是以近年来迅速威胁到日本的中国为目标。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29日在东京和印度外长壳里希纳举行会谈,双方就磋商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今后在中国南海实施联合军演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和印度的联合军演具有很强的牵制中国的意义。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30 日报道】题:对强硬中国和海上不确定性的担忧(记者缪尔·迪基)

  日本首相呼吁该地区邻国间进行更密切合作,劝说中国越来越强硬的军方遵守共同海上规则。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日益强大的军队在东海和南海越来越重大的活动给日本的安全环境制造了“不确定性”。

  野田佳彦的言论反映出日本国内对中国海军、空军和海岸警卫部队在东海所采取措施的普遍担忧。东京和北京方面在东海的领土和经济主张有相冲突的部分。

  野田佳彦说,他希望下月在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上能够讨论这一问题。野田佳彦强调说,日本希望与中国建立“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他说中国的军事发展“令人遗感地”缺乏透明度。

  日本政府官员私底下表示了对于东海涉及中国军方和海岸警卫部队的事件数量越来越多的担忧。日本本月称,其战机在4至9月间多次紧急起飞拦截接近其领空的中国飞机,拦截次数超过2010年同期的3倍。

  尽管日本在南海没有领士主张,但它将南海视作极为重要的贸易路线,野田佳彦称日本政府有着和该地区国家同样的担忧。

  他说:“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担忧,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制订规则,让中国参与讨论。推动规则得到遵守应当是由该地区所有国家合作完成的事情。”

  不过,北京方面的领导人很可能因为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更浓厚的兴趣而被激怒。

印度将招募10万士兵部署中印边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13:53 环球时报 微博

  环球网实习记者郭文静报道,据《印度时报》11月2日消息,印度政府计划未来5年招募近10万士兵,部署在中国边界以增强印度军队实力。同时,印度国防部已经批准了这项耗资近130亿美元的军事现代化及扩张计划。

  报道称,权威消息来源说,面对中国在中印边界“日渐增长的军事存在”以及该地区面临的其他复杂安全挑战,印度国防部已经批准了一项近130亿美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包括在中印边界沿线新增4个分部,其中2个将作为山地攻击军团的一部分用于进行进攻战斗。该计划还包括建立2个独立旅,一个部署在拉达克 (Ladakh),另一个将部署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一旦付诸实施,这将是印度军方有史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扩张计划,也将是自1962年以来在中国沿线最大规模的部署。

  报道还援引权威消息来源说,两周前,国防部将这一计划递交财政部进行审核。一名国防部高级官员说,作为2012—2017年第12个五年计划,军队将在未来5年新招募9万多名士兵部署在中国边界。在第11个五年计划中,军方增加了3.6万名士兵。这项旨在实现军事现代化的计划还包括全面检修和升级军队的火力、后勤能力以及边界部署方面的其他能力。军方要求成倍增加超轻榴弹炮,同时还要求增加直升机数量。

  这名官员还说,这一计划着眼于中印边界,此外一些军事扩展计划还将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展开。目前,该岛上只有一个旅的士兵。印度军方计划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以及中国边界增加空军和海军力量。

  报道说,这一扩张计划的预算接近130亿美元,其中包括在新建直升机升降场、机场跑道等方面的花费,也包括实施军事变革的花费。这一变革计划还在试验当中,内容包括小分队作战能力以及提供一体化的后勤服务的能力。 

 

.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otherContent_01 p {line-height:23px; margin:0px;}.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